《逸周書》成開解第四十七:此篇記周公教導成王要以文王「躬修五典,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逸周書》成開解第四十七

逸周書

成開解第四十七

題解:篇名「成開」二字取於首句。

此篇記周公教導成王要以文王「躬修五典,勉茲九功」為榜樣理政。

成王元年,大開告用。

周公曰:「嗚呼,余夙夜之勤,今商孽競時,逋播以以輔。

余何循,何循何慎,王其敬天命,無易天不虞。

在昔文考躬修五典,勉茲九功,敬人畏天,教以六則、四守、五示、三極,祗應八方,立忠協義乃作。

「三極:一天有九列,表使一陰一陽一;二地有九州,別處五行;三人有四佐,佐官維明,五示顯允明所望。

五示:一明位示士,二明惠示眾,三明主示寧,四安宅示孥,五利用示產。

產足不窮,家懷思終,主為之宗,德以撫眾,眾和乃同。

四守:一政盡人材,材盡致死,二土守其城溝,三障水以禦寇,四大有沙炭之政。

六則:一和眾,二發郁,三明怨,四轉怒,五懼疑,六因欲。

九功:一賓好在笥,三一婬一巧破制,三好危破事,四任利敗功,五神巫動眾,六盡哀民匱,七荒樂無別,八無制破教,九任謀生詐。

「和集,集以禁,實有離,莫遂通其五典。

一言父典祭,祭祀昭天,百姓若敬;二顯父登德,德降為則,則信民寧;三正父登過,過慎於武,設備無盈。

四機父登失,修□□官,官無不敬;五□□□□,制哀節用,政治民懷。

五典有常,政乃重開之守,內則順意,外則順敬,內外不爽,是曰明王。」

王拜曰:「允哉,維予聞曰何鄉非懷,懷人惟思,思若不及,禍格無日。

式皇敬哉。

余小子思繼厥常,以昭文祖,定武考之列。

嗚呼,余夙夜不寧。」

譯文:

成王元年,周公大力開導成王並告訴所當實行的事。

周公說:「啊呀,我早晚勤勉,今商紂餘孽還在網羅逃亡流散之人以輔肋他們,我們當做些什麼,考慮些什麼呢?君王您要敬重天命,不要改易,上天不會幫助他們的。

從前先父文王親自修治五典,勤勉九功,尊重人而又敬重天,教給我們六則、四守、五示、三極,敬順八方,立中合宜才去做。

三極是:一,天上有九星,分別晝夜時間;二,地上有九州,分別處在東、南、西、北、中;三,人之中有四佐,幫助上司明斷。

五示當顯明真實,顯出所期望的。

五示是:一,明確爵位給士人看;二,明確恩惠給眾人看;三,分明主從以示安寧;四,安定居室給妻兒看;五,使用器物以興製作。

製作得多,器物用不完;家室安定,妻兒就想守終;主人是他們的宗長;恩德用以安撫眾人;士人和睦,才能同心。

四守是:一,守政要人盡其才,才盡就會死力相報;二,守土得用城牆濠溝;三,堵塞河流以防禦外寇;四,守城用箭矢、石塊、沙包、火炭。

六則是:一,使眾人和睦;二,發放積蓄的谷帛;三,明白他們的怨恨;四,轉移他們的怒氣;五,有疑慮者使之畏懼;六,利用他們的欲一望 。

九功是:一,喜好賓客在於受賄;二,過於豪華敗法度;三,好高騖遠敗事業;四,貪圖利益敗功績;五,迷信巫師惑眾人;六,送終過制民眾匱乏;七,荒廢禮樂則上下無別;八,沒有法制敗壞教化;九,任用權謀產生欺詐。

五典是:一,使能言的長老主持祭祀。

祭祀能昭示天意,百姓自會敬順。

二,使有顯德的長老舉明道德。

道德可降為法典,法典切實則百姓安寧。

三,使剛正的長老舉明過失行為。

十分謹慎則有威嚴,設置就完備而不盈滿。

四,使善譏刺之士舉明過失。

修明政事,諷誡官員,官員無人不敬服。

五,使口口之士主持喪葬。

節制喪事,節約用度。

國政太平,百姓懷歸。

五典有了一定,國政就會通達。

內臣會順從君意,外臣也和順恭敬。

朝庭內外皆無差錯,就叫做明王。」

成王拜手行禮道:「講得好啊!我聽說:「為何不嚮往安定?安定民眾在於思慮立政。

思慮若不到,災禍隨時可來。

』高度重視啊!我小子想繼承那典則,以昭祖父文王的基業,穩定先父文王的功績。

唉呀!我早晚都感到不安寧。」

分類:史書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逸周書
度訓解第一命訓解第二常訓解第三文酌解第四糴匡解第五武稱解第六允文解第七大武解第八大明武解第九小明武解第十大匡解第十一程典解第十二程寤解第十三(內容缺失)秦陰解第十四(內容缺失)九政解第十五(內容缺失)九開解第十六(內容缺失)劉法解第十七(內容缺失)文開解第十八(內容缺失)保開解第十九(內容缺失)八繁解第二十(內容缺失)酆保解第二十一大開解第二十二小開解第二十三文儆解第二十四文傳解第二十五柔武解第二十六大開武解第二十七小開武解第二十八寶典解第二十九酆謀解第三十寤儆解第三十一武順解第三十二武穆解第三十三和寤解第三十四武寤解第三十五克殷解第三十六世俘解第三十七大匡解第三十八文政解第三十九大聚解第四十箕子解第四十一(內容缺失)耆德解第四十二(內容缺失)商誓解第四十三度邑解第四十四武儆解第四十五五權解第四十六成開解第四十七作雒解第四十八皇門解第四十九大戒解第五十周月解第五十一時訓解第五十二月令第五十三(內容缺失)謚法解第五十四明堂解第五十五嘗麥解第五十六本典解第五十七官人解第五十八王會解第五十九祭公解第六十史記解第六十一職方解第六十二芮良夫解第六十三太子晉解第六十四王佩解第六十五殷祝解第六十六周祝解第六十七武紀解第六十八銓法解第六十九器服解第七十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
語言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