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逸周書》本典解第五十七:標題取自篇末「以為本典」句。主要講周公為成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逸周書》本典解第五十七

逸周書

本典解第五十七

題解:本典,根本法典。

標題取自篇末「以為本典」句。

主要講周公為成王講述治國之法。

維四月既生魄,王在東宮,告周公曰:「嗚呼,朕聞武考不知,乃聞不得,乃學俾資不肖,永無惑矣。

今朕不知明德所則,政教所行,字民之道,禮樂所生,非不念而知,故聞伯父。」

周公再拜稽首曰:「臣聞之文考,能求士□者,智也;與民利者,仁也;能收民獄者,義也;能督民過者,德也;為民犯難者,武也。

智能親智,仁能親仁,義能親義,德能親德,武能親武。

五者昌於國,曰明,明能見物,高能致物,物備鹹至,曰帝,帝鄉在地,曰本;本生萬物,曰世;世可則□,曰至;至德照天,百姓□徑備有好醜,民無不戒,顯父登德,德降則信;信則民寧,為畏為極。

民無一婬一慝,生民知常利之道,則國強序明,好醜□必固,其務均分以利之則民安。

□用以資之,則民樂;明德以師之,則民讓;生之樂之,則母一之 ,禮也。

政之教之、遂以成之,則父之,禮也。

父母一之 禮,以加於民,其慈□□古之聖王樂體其政。

士有九等,皆得其宜,曰材。

人有八政,皆得其則,曰禮。

服士樂其生,而務其宜,是故奏鼓以章樂,奏舞以觀禮,奏歌以觀和、禮樂既和,其上乃不危。」

王拜曰:「允哉,幼愚,敬守以為本典。」

譯文:

在四月十五那天,成王在東宮,對周公說:「啊呀!我聽先父武王說過:不懂就問,問不到就學,即使天資不好也永無疑惑。

現今我不懂,修明道德當依據什麼,施行政教當做些什麼,以及養育百姓的措施和禮樂產生於何處?並非我不思考,而是思考了還不明白,特以敬問伯父。」

周公兩拜叩頭,說道:「我聽先父文王說:能求到賢士的,是智;給予百姓好處的是仁;能受理百姓官司的,是義;能糾正百姓過失的,是德;為百姓冒犯危難的,是武。

智者能親近智,仁者能親近仁,義者能親近義,德者能親近德,武者能親近武:這五樣都昌盛於國的國君叫英明。

英明能發現人物,德高能招致人才。

各類人才齊備叫帝,帝面對土地叫本,本生萬物叫世,世可傚法叫至。

至高的道德照臨天下,百姓就不會驚恐。

人才多就有好有壞,百姓就無不戒懼。

德高望重者舉明道德,道德普及世間就能取信於人,百姓信從就會安寧。

有所畏懼又有所依準,百姓就沒有一婬一邪。

百姓知道平時取利的方法,國家就強盛。

好的壞的秩序明確,百姓會首先固守自己的本職。

分配均等又公開,百姓會安定。

以物資助他們,百姓會快樂。

修明道德作百姓的表率,百姓就會謙讓。

讓他生長,讓他快樂,是母親的職責。

讓他正直,讓他受教育,最終有所成就,是父親的職責。

父母的職責盡到百姓身上,他的仁慈就到了極點。

古代的聖王,都樂於實現這種政治。

士有九等,都得到適宜的安置叫人才多;人有八政,都合於各自的準則叫禮儀適當。

士喜歡他自己的活法而從事合宜的公務。

所以敲鼓以彰明音樂,跳舞以顯示禮儀,唱歌以顯示融洽。

禮儀和音樂諧合以後,他們的主上就不會有危險。」

成王合手行禮道:「好啊!我這愚幼之人將恭敬地遵循著它,把它作為治國的根本法典。」

分類:史書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逸周書
度訓解第一命訓解第二常訓解第三文酌解第四糴匡解第五武稱解第六允文解第七大武解第八大明武解第九小明武解第十大匡解第十一程典解第十二程寤解第十三(內容缺失)秦陰解第十四(內容缺失)九政解第十五(內容缺失)九開解第十六(內容缺失)劉法解第十七(內容缺失)文開解第十八(內容缺失)保開解第十九(內容缺失)八繁解第二十(內容缺失)酆保解第二十一大開解第二十二小開解第二十三文儆解第二十四文傳解第二十五柔武解第二十六大開武解第二十七小開武解第二十八寶典解第二十九酆謀解第三十寤儆解第三十一武順解第三十二武穆解第三十三和寤解第三十四武寤解第三十五克殷解第三十六世俘解第三十七大匡解第三十八文政解第三十九大聚解第四十箕子解第四十一(內容缺失)耆德解第四十二(內容缺失)商誓解第四十三度邑解第四十四武儆解第四十五五權解第四十六成開解第四十七作雒解第四十八皇門解第四十九大戒解第五十周月解第五十一時訓解第五十二月令第五十三(內容缺失)謚法解第五十四明堂解第五十五嘗麥解第五十六本典解第五十七官人解第五十八王會解第五十九祭公解第六十史記解第六十一職方解第六十二芮良夫解第六十三太子晉解第六十四王佩解第六十五殷祝解第六十六周祝解第六十七武紀解第六十八銓法解第六十九器服解第七十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
語言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