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蘭詞》15.生查子 東風不解愁:東風不解愁,偷展湘裙衩1。獨夜背紗籠2,影著纖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納蘭詞》15.生查子 東風不解愁

納蘭詞

15.生查子 東風不解愁

十五 生查子

東風不解愁,偷展湘裙衩1。

獨夜背紗籠2,影著纖腰??。

盡水沉煙3,露滴鴛鴦瓦。

花骨冷宜香4,小立櫻桃下。

【註釋】

1湘裙衩:指用湘地絲綢制做的裙衩。

2紗籠:燈籠。

3爇(ru&ogra一ve;) 盡句:謂沉香已??燃盡。

爇,燃燒。

水沉,即水沉香、沉香。

4花骨句:意謂夜來天寒露冷,而花蕾卻發出宜人的香氣。

花骨,花骨朵,即花蕾。

【詞譯】

是??,把心事的倒影,描摹成哀愁的形狀?

是??,在春風中藉著朦朧的星光,含蓄地編織著,穿越煙雨的憂傷?

有人說,最淒涼最弄人的不是你知道,失去所愛的那一刻,而是你還在徘徊,猶未知道已??失去。

所以從此,只有相思無盡處。

只有,此恨綿綿無絕期。

而那最後深情的一吻,便是:

為伊消得人憔悴。

【評析】

《生查子》詞是一首頗有韻味的詠愁佳構。

其筆觸之細膩、傳神,絲毫不讓宋代號稱「壓倒鬚眉」的「巾幗」李清照。

詞的上闋,開篇推出的是一個女子的長裙之特寫鏡頭:「東風不解愁,偷展湘裙衩」。

這裡,詞人以「東風」交代季節——春天,並以「不解愁」、「偷展」等字加以狀寫,使之人格化,著上了人之感一情一色彩,從而,在不??意間映襯出了女子的「愁」。

繼而,由此鏡頭疊化出一個女子背影纖腰的特寫鏡頭:「獨夜背紗籠,影著纖腰??。」

夜間,一個女子孤零零地背立在紗籠邊,熏爐的火光映出她「纖腰」的身影。

這一特寫鏡頭,顯現春夜一女子之背影,突出其「纖腰」,包孕了這樣的潛台詞:此女子,愁情深長。

何以見得?她獨自一人,夜而不寐,必有心思。

其心思何在?這從首句「東風不解愁」可推知她心中含愁。

何愁之有?從其腰肢纖細的背影,讀者自可領悟到此乃相思之愁情。

宋代詞人柳永不就有「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鳳棲梧》「佇倚危樓風細細」)的名句嗎?

詞的下闋,展現在讀者面前的仍是一個個相連接的鏡頭。

首先,推出的是沉香燃盡一剎那的鏡頭:「爇盡水沉煙」。

沉香之煙是裊裊升騰的,由此,又引出了另一個鏡頭:「露滴鴛鴦瓦」。

鏡頭之間的切換自然,也讓人一目瞭然。

這兩個鏡頭,承接詞的上闋,勾勒女子所處的環境,進而襯托其愁情。

「爇盡水沉煙」,沉香已燃燒盡了,煙也散失了,照應上文的「紗籠」,暗示此女子夜間獨立不寐時間之久。

「露滴鴛鴦瓦」,露已生成,滴在成對的瓦上,暗示夜已很深,更見出此女子獨立不寐時間之久,從而,進一步地渲染其愁情之深、相思之苦。

詞至此,已頗有境界,而詞人似乎並不滿足,又於詞的卒章處搖出一個「花骨冷宜香,小立櫻桃下」的鏡頭。

宋代詩人蘇軾《雨中看牡丹》有「清寒入花骨,肅肅初自持」之詩句。

納蘭性德以花骨比喻女子弱骨,此女獨立於櫻桃花下,與花香頗為相稱。

在詞人的筆下,此女子與花融為一體,其相思之愁情也隨著鏡頭的移動越旋越深。

整首小詞,輕靈跳蕩,真率自然。

分類:未分類項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納蘭詞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