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蘭詞》32.浣溪沙 身向雲山那畔行:身向雲山那畔1行。北風吹斷馬嘶聲。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納蘭詞》32.浣溪沙 身向雲山那畔行

納蘭詞

32.浣溪沙 身向雲山那畔行

浣溪沙

身向雲山那畔1行。

北風吹斷馬嘶聲。

深秋遠塞若為情2。

一抹晚煙荒戍壘3,半竿斜日舊關城。

古今幽恨幾時平。

【註釋】

1那畔:那邊。

2若為情:何以為情,是怎樣的情懷。

3荒戍壘:荒涼蕭瑟的營壘。

戍,保衛。

【詞譯】

戍守的人已歸了,留下邊地的殘堡。

十七世紀的草原,那些身向雲山的身影,留給了吹斷馬嘶的北風。

射中過深秋的箭,掛過邊塞的鐵釘,被黃昏和望歸的靴子磨平的晚煙。

一切都老了,一切都抹上夕一陽一的銹。

只有一座舊城,不能再瞭望,不能再繫馬。

你黯然地卸了鞍。

你的行囊沒有劍。

歷史的鎖,沒有鑰匙。

【評析】

康熙二十一年(1682)八月,納蘭受命與副都統郎談等出使覘梭龍打虎山,十二月還京。

此篇大約作於此行中。

與此一首寫作同時尚有《沁園春》(試望一陰一山)、《蝶戀花》(盡日驚風吹木葉)等詞作。

這首詞抒發了奉使出塞的淒惘之情。

「身向雲山那畔行」。

起句點明此行之目的地,很容易讓人想起同是納蘭的「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關那畔行」。

「北風吹斷馬嘶聲。」

「北風」言明時節為秋,亦稱「秋聲」。

唐蘇頲《汾上驚秋》有:「北風吹白雲,萬里渡河汾。

心緒逢搖落,秋聲不可聞」。

邊地北風,從來都音聲肅殺,聽了這肅殺之一聲 ,只會使人愁緒紛亂,心情悲傷。

而納蘭在此處云「北風吹斷馬嘶聲」。

聽聞如此強勁,如此凜冽的北風,作者心境若何,可想而知。

難怪他會感慨「深秋遠塞若為情」。

下片。

「一抹晚煙荒戍壘,半竿斜日舊關城」以簡古疏墨之筆勾勒了一幅充滿蕭索之氣的戰地風光側面。

晚煙一抹,裊然升起,飄蕩於天際,營壘荒涼而蕭瑟;時至黃昏,落日半斜,沒於旗桿,而關城依舊。

詞中的寥廓的意境不禁讓人想起王維的「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以及范仲淹的「千嶂裡,長煙落日孤城閉」。

故而張草紉在《納蘭詞箋注》前言中言,納蘭的邊塞詞「寫得一精一勁深雄,可以說是填補了詞作品上的一個空白點」。

然而平心而論,無論是「一抹晚煙荒戍壘,半竿斜日舊關城」、「萬帳穹廬人醉,星影要搖欲墜」,還是「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關那畔行,夜深千帳燈」,納蘭都不過是邊塞所見所歷的白描,作者本身並沒有傾注深刻的生命體驗,這類作品的張力無法與范仲淹「塞下秋來風景異」同日而語。

不過,納蘭的邊塞詞當中那種漂泊的詩意的自我放逐感的確是其獨擅。

比如本篇的結尾「古今幽恨幾時平」,極寫出塞遠行的清苦和古今幽恨,既不同於遣戍關外的流人淒楚哀苦的呻吟,又不是衛邊士卒萬里懷鄉之浩歎,而是納蘭對浩渺的宇宙,紛繁的人生以及無常的世事的獨特感悟,雖可能囿於一己,然而其情不勝真誠,其感不勝真摯。

下片寫愁心、離顏。

「魂夢不離金屈戌」。

出塞半年以來,詞人夢魂夜馳,飛越千山萬水,去和家裡的妻子相會。

不是「徘徊不語,今夜夢魂何處去」不是「佳人何處,夢魂俱遠」,更不是「夢魂縱有也成虛,那堪和夢無」。

作者的夢魂從來就沒有離開過故園和伊人。

情癡如此,可嗟可歎。

若言「魂夢不離金屈戌」說的是魂夢飛渡,靜夜之懷,那麼「畫圖親展玉鴉叉」說的就是對伊凝睇,白日相思。

你看他親自展開的妻子的畫圖,一遍又一遍地想像她的面龐,以至於發出「生憐瘦減一分花」的愛憐體慰之語。

是啊,最可憐者,莫過於閨中妻子因思念丈夫而玉容憔悴了。

納蘭能作此語,堪稱千古之柔情人 也。

分類:未分類項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納蘭詞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
語言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