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蘭詞
13.昭君怨 暮雨絲絲吹濕
昭君怨
暮雨絲絲吹濕,倦柳愁荷風急。
瘦骨不禁1秋,總成愁。
別有心情怎說,未是訴愁時節。
譙鼓2已三更,夢須3成。
【註釋】
1不禁:不能接受。
2譙鼓:古代譙樓城門之上了望樓上的更鼓。
3須:即「應」。
【詞譯】
剪不斷,理還亂。
是什麼樣的心事,讓你在寂寞如水的夜晚裡憂愁如許?
窗外,秋雨已在夏天的繩頭上打了結。
所有的夏花,一夜 之間,不再爛漫。
清風吹來,一個人的孤獨,就是二一胡一 的琴弦低低沉吟,就是伊人的琵琶依依哀怨。
曾幾何時,你們的唇間藏盡湖光山色,張開是鳥鳴,合攏是夕一陽一。
而今,飄滿的落葉,已有長城萬里。
琴師不彈《梁祝》,也已有多年。
冬天即將來臨,蘆花蓋滿兩岸。
可你仍然打不開夢的大門。
思念的人在遠方。
而大雁,大雁,又飛過了連綿的群山。
【評析】
這是一首哀感頑艷傷秋之作,上景下情,只輕輕地勾抹,而情致深婉,有餘不盡之意令讀者去咀嚼。
詞從黃昏的秋雨入手,這亦是傷秋詞作常見寫法。
詞人靜靜佇立在暮雨中,任憑冰冷的秋雨吹濕自己的衣裳,看見曾經鬱鬱的楊柳被秋風打彎,而亭亭的荷葉也被秋雨淋得悲愁,心中一片憂傷。
這二句作為景語,寫詞人眼裡的美好景物在秋風秋雨肆虐之下,不能禁受之狀。
而秋夜雨滴風急,仍不間斷。
在如此令人傷感的氛圍裡,詞人很自然地由「倦柳愁荷」聯想到自己的境遇。
於是詞人感覺自己枯瘦的身軀,再也不能忍受這寒秋。
一句「瘦骨不禁秋」,形象一精一警地將自己煢煢孑立、銷魂無限的情態表現出來,用語十分通俗省淨,卻讓人讀後,頓生哀憐。
而詞人之所以「人比黃花瘦」,是因為愁緒縈繞心間,正如詞中所言「別有心情」,絕非單純為秋風秋雨而傷懷。
不過這愁又「怎說」?是因為愛不可得,還是親人亡故,抑或是壯志難酬?詞人並沒有明說,這反而留下廣闊的想像空間。
「譙鼓已三更,夢須成。」
實在寂寞,唯有去夢中消解,然而夜已三更,夢又不成,此情難訴,愁上加愁了。
納蘭的大部分詞,皆若此闋,篇篇含愁,卷捲成悲,傾其一生,寫盡了情深與悲傷,一曲絃歌,彈到最後,依舊是曲高和寡,而納蘭的寂寞,終究無人能懂。
分類:未分類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