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齋書錄解題》小學類:自劉歆以小學入《六藝略》,後世因之,以為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直齋書錄解題》小學類

直齋書錄解題

小學類

自劉歆以小學入《六藝略》,後世因之,以為文字訓詁有關於經藝故也。

至《唐志》所載《書品》、《書斷》之類,亦廁其中,則龐矣。

蓋其所論書法之工拙,正與射御同科,今並削之,而列於雜藝類,不入經錄。

△《爾雅》三卷

晉弘農太守河東郭璞景純注。

按《漢志爾雅》二十篇,今書惟十九篇。

《志》初不著撰人名氏。

璞序亦但稱興於中古,隆於漢氏而已。

至陸氏《釋文》始謂《釋詁》為周公所作,其說蓋本於魏張揖所上《廣雅表》,言:「周公制禮以道天下,著《爾雅》一篇,以釋其義;今俗所傳三篇,或言仲尼所增,或言子夏所益,或言叔孫通所補,或言沛郡梁文所考,皆解家所說,先師口傳,疑莫能明也。」

△《爾雅釋文》一卷

唐陸德明撰。

△《爾雅疏》十卷

邢昺等撰。

其敘云:「為注者劉歆、樊光、李巡、孫炎,雖各名家,猶未詳備,惟郭景純最為稱首。

其為義疏者,惟俗間有孫炎、高璉,皆淺近。

今奉敕校定,以景純為主。」

共其事者杜鎬而下八人。

△《小爾雅》一卷

《漢志》有此書,亦不著名氏。

《唐志》有李軌解一卷,今《館閣書目》雲孔鮒撰。

蓋即《孔叢子》第十一篇也,曰《廣詁》、《廣言》、《廣訓》、《廣義》、《廣名》、《廣服》、《廣器》、《廣物》、《廣鳥》、《廣獸》凡十章,又《廣量衡》為十三章。

當時好事者抄出別行。

△《急就章》一卷

漢黃門今史游撰。

唐秘書監顏師古注。

其文多古語、古字、古韻,有足觀者。

△《方言》十四卷

漢黃門郎成都揚雄子雲撰。

晉郭璞注。

首題《輶軒使者絕代語》,末載《答劉歆書》,具祥著書本末。

其略云:「天下上計、孝廉及內郡衛卒會者,雄常抱三寸弱翰,齋素油四尺,以問其異語,歸即以鉛摘次之於槧。

葛洪《西京雜記》言子雲好事,常懷鉛提槧,從諸計訪殊方絕域之語。

蓋本雄書所云也。

△《釋名》八卷

漢征士北海劉熙成國撰。

序云:「名之於實,各有類義,百姓日稱,而不知其所以然之意,故撰天地、陰陽,四時、邦國、都鄙、車服、喪紀,下及民庶應用之器,即物名以釋義。

凡二十七篇。」

△《廣雅》十卷

魏博士張揖撰。

凡不在《爾雅》者著於篇,仍用《爾雅》舊目。

《館閣書目》雲今逸,但存《音》三卷。

今書十卷,而《音》附逐篇句下,不別行。

《隋志》稱《博雅》,避逆煬名也。

揖又有《埤蒼》、《三蒼》、《訓詁雜字》、《古文字訓》凡四書,見《唐志》,今皆不傳。

《博雅》乃隋曹憲撰。

憲因揖之說,附以音解,避煬帝名,更之以為「博」焉。

△《爾雅新義》二十卷

陸佃撰。

其於是書,用力勤矣。

自序以為雖使郭璞擁?清道,跂望塵躅可也。

以愚觀之,大率不出王氏之學,與劉貢父所謂不徹姜食、三牛三鹿戲笑之語,殆無以大相過也。

《書》雲玩物喪志,斯其為喪志也宏矣。

頃在南城傳寫凡十八卷,其曾孫子遹刻於嚴州為二十卷。

△《埤雅》二十卷

陸佃撰。

曰《釋魚》、《釋獸》,以及於《鳥》、《蟲》、《馬》、《草》、《木》,而終之以《釋天》,所以為《爾雅》之輔也。

此書本號「物性門類」,其初嘗以《釋魚》、《釋木》二篇上之朝,編纂將就,而永裕上賓,不及再上,既注《爾雅》,遂成此書。

其於物性精詳,所援引甚博,而亦多用《字說》。

△《注爾雅》三卷

鄭樵撰。

其言《爾雅》出自漢代箋注未行之前,蓋憑《詩》、《書》以作,《爾雅》明則百家箋注皆可廢。

《爾雅》,應釋者也,箋注,不應釋者也。

言語、稱謂、宮室、器服、草木、蟲魚、鳥獸之所命不同,人所不能識者,故為之訓釋。

義理人之本有,無待註釋。

註釋則人必生疑,反捨經之言,而泥註解之言。

或者復捨註解之意,而泥己之意以為經意。

此其為說雖偏,而論註釋之害,則名言也。

△《蜀爾雅》三卷

不著名氏、《館閣書目》案:李邯鄲雲唐李商隱采蜀語為之。

當必有據。

△《說文解字》三十卷

漢太尉祭酒汝南許慎叔重撰。

凡十四篇,並序目一篇,各分上下卷,凡五百四十部,九千三百五十三文,重一千一百六十三。

雍熙中,右散騎常侍徐鉉奉詔校定。

以唐李陽冰排斥許氏為臆說,末有新定字義三條。

其音切則以唐孫面《韻》為定。

△《字林》五卷

晉■〈巾弦〉今呂忱撰。

太乙山僧雲勝注。

案《隋》、《唐志》皆七卷,《三朝國史志》惟一卷,董氏《藏書志》三卷。

其書集《說文》之漏略者凡五篇,然雜揉錯亂,未必完書也。

△《玉篇》三十卷

梁黃門侍郎吳興郡顧野王希馮撰。

唐處士富春孫強增加,大約本《說文》,以後漢反切音未備,但云「讀若某」,其反切皆後人所加,多疏樸脫誤。

至梁時,四聲之學盛行,故此書不復用直音矣。

其文字雖增多,然雅俗雜居,非若《說文》之精覈也。

又以今文易篆字,易以舛訛。

世人以篆體難通,今文易曉,故《說文》遂罕習。

要當求其本源可也。

△《廣韻》五卷

隋陸法言口撰。

開皇初,有劉臻等八人同詣法言,共為撰集,長孫訥言為之箋注。

唐朝轉有增加。

至開元中,陳州司法孫面著成《唐韻》,本朝陳彭年等重修,《中興書目》雲不知作者。

案《國史志》有《重修廣韻》,題皇朝陳彭年等。

《景祐集韻》亦稱真宗今陳彭年、邱雍等因陸法言《韻》就為刊益。

今此書首載景德、祥符敕牒,以《大宋重修廣韻》為名,然則即彭年所修也。

△《說文解字系傳》四十卷

南唐校書郎廣陵徐鍇楚金撰。

為《通釋》三十篇,《部敘》二篇,《通論》三篇,《祛妄》、《類聚》、《錯綜》、《疑義》、《系述》各一篇。

鍇至集賢學士、右內史舍人,不及歸朝而卒。

鍇與兄鉉齊名,或且過之。

而鉉歸朝通顯,故名出鍇上。

此書援引精博,小學家未有能及之者。

△《說文韻譜》十卷

徐鍇撰。

又取《說文》以聲韻次之,便於檢討。

鉉為作序。

△《佩觿》三卷

國子《周易》博士洛陽郭忠恕恕先撰。

「觿」者,所以解結也。

忠恕嗜酒狂縱,數犯法忤物得罪,其死時頗異,世傳以屍解。

△《景祐集韻》十卷

直史館宋祁、鄭戩等修定,學士丁度、李淑典領。

字訓皆本《說文》,余凡例詳見於序。

《說文》所無,則引他書為解。

字五萬三千五百二十五,此舊增二萬七千三百三十一。

△《類篇》四十五卷

丁度等既修《集韻》,奏言今添字多與顧野王《玉篇》不相參協,乞委修韻官別為類篇,與集韻並行。

自寶元迄治平乃成書,歷王洙、胡宿、范鎮、司馬光始上之,熙寧中頒行。

凡十五篇,各分上、中、下,以《說文》為本,而例有九雲。

只十四篇,四十二卷。

言稱十五篇,恐是目錄三卷亦與。

△《禮部韻略》五卷、《條式》—卷

雍熙殿中丞邱雍、景德龍圖閣待制戚綸所定,景祐知制誥丁度重修,元祐太學博亡增補。

其曰「略」者,舉子詩賦所常用,蓋字書聲韻之略也。

△《復古編》二卷

吳興道士張有謙中撰。

有工篆書,專本許氏《說文》,一點畫不妄錯。

林中書攄母《魏國夫人墓道碑》,有書之,「魏」字從「山」。

攄以為非,有曰:「世俗以從『山』者為『巍』,不從『山』者為『魏』,非也。

其實二字皆當從『山』,蓋一字而二音爾。

《說文》所無。

手可斷,字不可易也。」

攄不能強。

晚著此書,專辨俗體之訛,手自書之。

陳了齋為之序。

△《韻補》五卷

吳棫撰。

取古書自《易》、《書》、《詩》而下,以及本朝歐、蘇凡五十種,其聲韻與今不同者皆入焉。

朱侍講多用其說於《詩傳》、《楚辭注》,其為書詳且博矣。

又有《毛詩補音》一書,別見《詩》類,大歸亦若此。

以愚考之,古今世殊,南北俗異,語言音聲,誠有不得盡合者。

古之為《詩》學者,多以諷誦,不專在竹帛,竹帛所傳不過文字,而聲音不可得而傳也。

又,漢以前未有反切之學,許氏《說文》、鄭氏《箋注》但曰「讀若某」而已,其於後世四聲七音,又豈能盡合哉?反切之學,自西域入中國,至齊、梁間盛行,然後聲病之說詳焉。

韻書肇於陸法言,於是有音同韻異,若《東》,《冬》、《鍾》,《魚》、《虞》,《模》,《庚》、《耕》,《清》、《青》,《登》、《蒸》之類,斷斷乎不可以相雜,若此者豈惟古書未之有,漢、魏以前亦未之有也。

陸德明於《燕燕》詩,以「南」韻「心」,有讀「南」作尼心切者,陸以為古人韻緩,不煩改字。

此誠名言。

今之讀古書古韻者,但當隨其聲之葉而讀之。

若「來」之為「厘」,「慶」之為「羌」,「馬」之為「姥」,聲韻全別,不容不改。

其聲韻苟相近,可以葉讀,則何必改字?如「燔」字必欲作汾沿反,「官」字必欲作俱員反,「天」字必欲作鐵因反之類,則贅矣。

△《字始連環》二卷

鄭樵撰。

大略謂六書惟類聲之生無窮,音切之學,自西域流入中國,而古人取音制字,乃與《韻圖》吻合。

△《論梵書》一卷

鄭樵撰。

△《石鼓文考》三卷

鄭樵撰。

其說以為石鼓出於秦,其文有與秦斤、秦權合者。

樵以本文「函」、「毆」兩字,秦斤、秦權有之,遂以石鼓為秦物,先文簡論而非之,其說甚博。

△《嘯堂集古錄》二卷

王俅子弁撰。

李邴漢老序之,稱故人長孺之子,未詳何王氏也。

皆錄古彝器款識,自商迄秦凡數百章,以今文釋之,疑者闕焉。

△《鐘鼎篆韻》一卷

不著名氏。

案《館閣書目》此書有二家,其一七卷,其一一卷。

七卷者,紹興中通直郎薛尚功所廣;一卷者,政和中主管衡州露仙觀王楚也。

則未知此書之為王楚否?尚功有《鐘鼎法帖》十卷,刻於江州。

當是其《篆韻》之所本也。

△《前漢古字韻編》五卷

侍郎宣城陳天麟季陵撰。

取《漢書》所用古字,以今韻編入之。

△《班馬字類》二卷

參政嘉禾婁機彥發撰。

取二史所用古字及假借通用者,以韻類之。

洪邁景盧作序。

△《漢隸字源》六卷

婁機撰。

以世所存漢碑三百有九韻類其字,魏碑附焉者僅三十之一。

首為《碑目》一卷,每字先載經文,而以漢字著其下,一字數體者並列之。

皆以《碑目》之次第,著其所從出。

亦洪邁序。

序謂洪文惠公作五種書,《釋》、《纘》、《圖》、《續》皆成,唯《韻》書未就,而婁忠簡繼為之。

△《廣干祿字書》五卷

婁機撰。

唐顏元孫為《干祿字書》,其侄真卿書之,刻石吳興,為世所寶。

辨正、通、俗三體,目以「干祿」,謂舉子所資也。

機熟於小學,嘉泰中教授資善堂,景獻時為惠國公,數問字畫之異,因為此書。

續唐之舊,故仍「干祿」之名。

既而悟其非所以施於朱邸也,則以「干祿百福」之義傳會焉。

△《修校韻略》五卷

秘書省正字莆田劉孟容以《說文》、《字林》、《干祿書》、《五經文字》、《九經字樣》、《佩觿》、《復古編》等書修校。

△《韻略分毫補注字譜》一卷

進士未陽秦昌朝撰。

附前《韻略》之後,皆永嘉教授臨安錢厚所刻也。

竊謂小學當論偏傍尚矣,許叔重以來諸書是也。

韻以略稱,止施於禮部貢舉,本非小學全書,於此而校其偏傍,既不足以盡天下之字,而欲使科舉士子盡用篆籀點畫於試卷,不幾於迂而可笑矣哉!進退皆無據,謂之贅可也。

△《附釋文互注韻略》五卷

以監本增注而釋之。

△《押韻釋疑》五卷

進士廬陵歐陽德隆、易有開撰。

凡字同義異、字異義同者皆辨之,尤便於場屋。

△《字通》一卷

彭山李從周肩吾撰。

△《切韻義》一卷、《纂要圖例》一卷

汴陽謝暉撰。

紹興十年序。

分類:未分類項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直齋書錄解題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
語言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