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齋書錄解題》詩類:△《毛詩》二十卷、《毛詩故訓傳》二十卷漢河間王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直齋書錄解題》詩類

直齋書錄解題

詩類

△《毛詩》二十卷、《毛詩故訓傳》二十卷

漢河間王博士趙人毛公撰,後漢大司農鄭康成箋。

漢初,齊、魯、韓三家並行,而毛氏後出,獨河間獻王好之,未得立。

其後,三家皆廢,而毛獨傳,故曰「《毛詩》」。

毛公者,有大毛公、小毛公。

案後漢《儒林傳》稱毛萇傳《詩》,而孔氏《正義》據鄭《譜》雲,魯人大毛公為《詁訓傳》於其家,河間獻王得而獻之,以小毛公為博士。

則未知萇者大毛公歟?小毛公歟?鄭氏曰「箋」者,案《正義》雲,鄭於諸《經》皆謂之注,獨此言「箋」者,《字林》云:「箋,表也,識也。」

鄭遵毛學,表明毛言,記識其事,故稱為「箋」。

又案《後漢傳》注引張華《博物誌》,鄭注《毛詩》曰「箋」,不解此意。

或雲毛公曾為北海相,鄭氏郡人,故以為敬。

雖未必由此,然漢、魏間達上之辭,皆謂之「賤」,則其為敬明矣。

其聞與毛異義者甚多,王肅蓋嘗述毛非鄭雲。

△《詩風雅頌》四卷、《序》一卷

朱熹所錄。

以為《序》出後世,不當引冠篇首,故別錄為一卷。

△《毛詩正義》四十卷

唐孔穎達與王德韶等撰。

專述毛、鄭之學,且備鄭《譜》於卷首,蓋亦增損劉焯、劉炫之疏而為之也。

晁氏《讀書志》云:自晉東遷,學有南北之異。

南學簡約,得其英華;北學深博,窮其枝葉。

至穎達《義疏》,始混南北以為一。

雖未必盡得聖人之意,而其形名度數亦已詳矣。

自茲以後,郊社、宗廟、冠婚、喪祭,其儀法莫不本此。

元豐以來,廢而不行,甚亡謂也。

△《毛詩釋文》二卷

唐陸德明撰。

△《韓詩外傳》十卷

漢常山太搏燕韓嬰撰。

案《藝文志》有《韓故》三十六卷,《內傳》四卷,《外傳》六巷,《韓說》四十一卷,今皆亡。

所存惟《外傳》,而卷多於舊,蓋多記雜說,不專解《詩》。

果當時本書否也?

「故」者,通其指義也,作詩非。

△《詩譜》三卷

漢鄭康成撰,歐陽修補亡。

其序云:慶歷四年至絳州得之,有注而不見名氏。

《譜序》自「周公致太平」已上皆亡之,取孔氏《正義》所載補足之,因為之注。

自此以下即用舊注。

考《春秋》、《史記》,合以毛、鄭之說,補《譜》之亡者,於是其書復完。

△《毛詩鳥獸草木蟲魚疏》二卷

題吳郡庶子陸璣撰。

案《館閣書目》稱吳中庶子烏程令,字元恪,吳郡人,據陸氏《釋文》也。

其名從「玉」,固非晉之士衡,而其書引郭璞注《爾雅》,則當在郭之後,亦未必為吳時人也。

孔《疏》、呂《記》多引之。

△《詩折衷》二十卷

皇祐中莆田劉宇撰。

凡毛、鄭異義,折衷從一。

蓋仿唐陳岳《三傳折衷論》之例,凡一百六十八篇。

△《詩本義》十六卷、《圖譜》附

歐陽修撰。

先為論,以辨毛、鄭之失,然後斷以己見。

末二卷為《一義解》、《取捨義》、《時世本末》二論、《豳魯序》三問,而補亡鄭《譜》及《詩圖總序》附於卷末。

大意以為毛、鄭之已善者皆不改,不得已乃易之,非樂求異於先儒也。

△《新經詩義》三十卷

王安石撰。

亦《三經義》之一也。

皆雱訓其辭,而安石釋其義。

△《詩解集傳》二十卷

門下侍郎眉山蘇轍子由撰。

於《序》止存其首一言,余皆刪去。

△《詩學名物解》二十卷

知樞密院莆田蔡卞元度撰。

卞,王介甫婿,故多用《字說》其目自《釋天》至《雜釋》凡十類,大略如《爾雅》,而瑣碎穿鑿,於經無補也。

△《詩物性門類》八卷

不著名氏,多取《說文》。

今考之,蓋陸農師所作《埤雅》稿也,詳見《埤雅》。

△《廣川詩故》四十卷

董逌撰。

其說兼取三家,不專毛、鄭,謂《魯詩》但見取於諸書,其言莫究,《齊詩》尚存可據,《韓詩》雖亡缺,猶可參考。

案逌《藏書志》有《齊詩》六卷,今《館閣》無之。

逌自言隋、唐亦已亡久矣,不知今所傳何所從來,或疑後世依托為之。

然則安得便以為《齊詩》尚存也。

然其所援引諸家文義與毛氏異者,亦足以廣見聞、續微絕雲耳。

△《毛詩補音》十卷

吳棫撰。

其說以為《詩》韻無不葉者,如「來」之為「釐」,「慶」之為「羌」,「馬」之為「姥」之類。

《詩音》舊有九家,唐陸德明始定為《釋文》。

《燕燕》以「南」韻「心」,沈重讀「南」作尼心切。

德明則謂古人韻緩,不煩改字。

《揚之水》以「沃」韻「樂」,徐邈讀「沃」郁縛切,德明亦所不載。

顏氏《紀謬正俗》以傅毅《郊祀賦》「禳」作而成切;張衡《東京賦》「激」作吉躍切。

今之所作大略仿此,其援據精博,信而有證。

朱晦翁注《楚辭》亦用棫例,皆葉其韻。

棫又有《韻補》一書,不專為《詩》作也。

要之古人韻緩之說,最為確論,不必一一改字,詳見《韻補》。

△《夾漈詩傳》二十卷、《辨妄》六卷

鄭樵撰。

《辨妄》者,專指毛、鄭之妄。

謂《小序》非子夏所作,可也,盡削去之而以己意為之《序》,可乎?樵之學雖自成一家,而其師心自是,殆孔子所謂不知而作者也。

△《毛詩詳解》三十六卷

長樂李樗迂仲撰。

博取諸家說,訓釋名物文意,末用己意為諭以斷之。

樗,閩之名儒,於林少穎為外兄。

林,李出也。

△《詩集傳》二十卷、《詩序辨說》一卷

朱熹撰。

以《大》、《小序》自為一編,而辯其是非。

其序《呂氏讀詩記》,自謂少年淺陋之說,久而知其有所未安,或不免有所更定。

今江西所刻晚年本,得於南康胡泳伯量,校之建安本,更定者幾什一雲。

△《呂氏家塾讀詩記》三十二卷

呂祖謙撰。

博采諸家,存其名氏,先列訓詁,後陳文義,翦裁貫穿,如出一手。

已意有所發明,則別出之。

《詩》學之詳正,未有逾於此書者也。

然自《公劉》以後,編纂已備,而條例未竟,學者惜之。

△《岷隱續讀詩記》三卷

戴溪撰。

其書出於呂氏之後,謂呂氏於字訓章已悉,而篇意未貫,故以《續記》為名。

其實自述己意,亦多不用《小序》。

△《黃氏詩說》三十卷

黃度撰。

葉適正則為之序。

△《毛詩前說》一卷

項安世撰。

考定《風》、《雅》篇次,而為之說。

其曰「前說」者,末年之論有少不同故也。

△《詩解》二十卷

陳鵬飛撰。

不解《商》、《魯》二頌,以為《商頌》當闕,而《魯頌》可廢。

△《王氏詩總聞》三卷

不知名氏及時代。

其自序言丁丑入吳,見謝君士燮;丙戌入蜀,見陳君彥深;庚寅再入蜀,見楊君左車。

所稱甲子,不著年號。

而謝、陳、楊三君,亦竟莫詳為何人也。

當俟知者問之。

其書有《聞音》、《聞訓》、《聞章》、《聞句》、《聞字》、《聞物》、《聞用》、《聞跡》、《聞事》、《聞人》凡十聞,每篇為總聞,又有《聞風》、《聞雅》、《聞頌》等,其說多出新意,不循舊傳。

△《白石詩傳》二十卷

宗正少卿樂清錢文子文季撰。

所居白石巖,以為號。

△《詩古音辨》一卷

從政郎信安鄭庠撰。

分類:未分類項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直齋書錄解題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