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齋書錄解題
別集類中
○
△《趙韓王遺稿》十卷
丞相韓忠獻王范陽趙普則平撰。
普開國元臣,不以文著,而《彗星》、《班師》二疏,天下至今傳誦。
末有劉昌言所撰《行狀》。
案:《館閣書目》惟有《奏議》一卷,今麻沙書坊刊本,奏議止數篇,余皆表狀之屬也。
△《徐常侍集》三十卷
左散騎常侍廣陵徐鉉鼎臣撰。
其二十卷,仕江南所作;余十卷,歸朝後所作也。
所撰《李煜墓銘》,婉媺有體,《文鑒》取之。
△《鹹平集》五十一卷
右諫議大夫漢嘉田錫表聖撰。
太平興國三年進士第二人。
範文正公志其墓。
東坡序其奏議十篇,所謂憂治世而危明主者也。
今首卷有奏議十二篇,即東坡所序。
錫之子孫亡顯者。
端平初,南充游似景仁為成都漕,奏言朝廷方用端拱,鹹平之舊紀元,而臣之部內乃有端拱、鹹平之直臣,宜褒表之以示勸,願下有司議謚。
博士徐清叟直翁、考功黃樸誠甫議謚曰獻翼,云:今漢嘉田氏子孫,不知存亡,而文集板之在州者,亦毀於兵燼矣,可為永慨!
△《廣平公集》一百卷
翰林學士文安公大名宋白太素撰。
△《柳仲塗集》十五卷
如京使大名柳開仲塗撰。
開,開寶六年進士,歷知常、潤州,以殿中侍御史換崇儀使,又歷八郡以卒。
門人張景為《行狀》及集序。
本朝為古文自開始,然其體艱澀。
為人慷慨,喜功名,急義。
史亦稱其傲狠強愎雲。
△《穆參軍集》三卷
泰州司法參軍東平穆脩伯長撰。
脩,祥符二年經明行修進士。
仕不遇,困窮以死。
師事陳摶,傳其《易》學,以授李之才,之才傳邵雍。
而尹洙兄弟亦從之學古文,且傳其《春秋》學。
或曰《太極圖》亦脩所傳於陳摶、種放者。
今其遺文傳世者僅如此。
門人祖無擇為之序。
△《江南小集》二卷
工部侍郎終南種放明逸撰。
淳化中有李介者,序之於九江,故以為名。
《館閣書目》別有正集十卷,大略與此同。
△《小畜集》三十卷、《外集》二十卷
知制誥濟陽王禹偁元之撰。
自為之序,略曰:閱平生所為文,類而第之,得三十卷。
將名其集,以《易》筮之,遇《乾》之《小畜》,像曰「君子以懿文德」,未能行其施,但可懿文而已。
《外集》者,其曾孫汾裒輯遺文,得三百四十首。
又有《承明集》十卷、《奏議集》三卷、《後集詩》三卷,未見。
△《乖崖集》十二卷、《附錄》一卷
極密直學士忠定公鄄城張詠復之撰。
乖崖其自號也。
錢希白為《墓誌》,韓魏公為《神道碑》。
近時郭森卿宰崇陽刻。
此集舊本十卷,今增廣,並《語錄》為十二卷。
△《武夷新集》二十卷、《別集》十二卷
翰林學士文公浦城楊億大年撰。
案本傳:所著《括蒼》、《武夷》、《穎陰》、《韓城》、《退居》、《汝陽》、《蓬山》、《冠鰲》等集,及《內外制》、《刀筆》,共一百九十四卷。
《館閣書目》猶有一百四十六卷。
今所有者,惟此而已。
《武夷新集》者,億初入翰苑,常景德丙午,明年,條次十年詩筆而序之。
《別集》者,祥符五年避讒,佯狂歸陽翟時所作也,《君可思賦》居其首,亦見本傳。
余書疏皆作其弟倚酬答。
倚亦景德中進士。
△《中山刀筆集》三卷
翰林學士大名劉筠子儀撰。
皆四六應用之文。
筠與楊大年同時,號「楊劉」,詩號「西昆體」。
別有《冊府應言集》十卷、《榮遇集》十二卷、《表奏》六卷、《淝川集》四卷,見《館閣書目》。
△《滑稽集》四卷
翰林學士吳越錢易希白撰。
多譎諷之詞。
淳化癸巳自序。
△《擁旄集》五卷、《伊川集》五卷
樞密使思公吳越錢惟演希聖撰。
易,倧之子;惟演,俶之子也。
惟演文集甚多,此特其二集爾,出鎮河陽、河南時所作也。
全集未見。
△《臨川集》三十卷、《二府集》二十五卷、《年譜》一卷
丞相臨淄元獻公臨川晏殊同叔撰。
其五世孫大正為《年譜》,言:先元獻嘗自差次起儒館至學士,為《臨川集》;起樞廷至宰席,為《二府集》。
今案本傳,有《文集》二百四十卷,《中興書目》亦九十四卷,今所刊止此爾。
《臨川集》有自序。
△《夏文莊集》一百卷
樞密使鄭國文莊公九江夏竦子喬撰。
竦父死王事,身中賢科,工為文辭,復多材術,而不自愛重,甘心奸邪。
聲伎之盛,冠於承平。
夫婦反目,陰慝彰播。
皆可為世戒也。
△《呂文靖試卷》一卷
丞相許國文靖公壽春呂夷簡坦夫撰。
鹹平二年,壽州應舉,此其程文也。
真本藏范太史氏,前有《家狀》,大略與今同。
其所習曰《春秋何論大義》。
「何論」者,當是何晏《論語》也。
其所問各十條,皆非深義,逐條所答,才數句,或止一言,或直稱未審。
考官二人,花書其上,並批通不。
又《禮行於郊賦》、《建侯置守孰優論》。
其所習又稱《雜文時務策》,則不復存。
此可以見國初場屋事體,文法簡寬,士習淳茂,得人之盛,後世反不能及。
文盛則實衰,世變蓋可觀矣。
△《範文正集》二十卷、《別集》四卷
參政文正公吳郡范仲淹希文撰。
祥符八年進士曰朱說者,即公也。
幼孤,從其母適朱氏。
其為兗州推官,始複姓更名。
△《範文正尺牘》五卷
其家所傳。
在正集之外。
△《安陽集》五十卷
丞相魏國忠獻公安陽韓琦稚圭撰。
△《文潞公集》四十卷、《補遺》一卷
丞相介休文彥博寬夫撰。
△《富文忠集》二十七卷
丞相韓國文忠公河南富弼彥國撰。
《奉使錄》亦在其末。
△《武溪集》二十卷
集賢院學士襄公曲江余靖安道撰。
△《徂徠集》二十卷
國子監直講魯國石介守道撰。
集中有《南京夏尚書啟》及《夫子廟上梁文》,皆為夏竦作。
此介所謂「大奸之去如距斯脫」者也。
豈當是時,竦之奸猶未著耶?陸子遹刻於新定,述其父放翁之言,曰「老蘇之文不能及」,然世自有公論也。
歐公所以重介者,非緣其文也。
△《滄浪集》十五卷
集賢校理蘇舜欽子美撰。
舜欽,易簡之孫,杜祁公衍之婿。
坐進奏院用公錢會客,為王拱辰輩所擠,坐以深文,廢逐而死。
置園蘇州,為滄浪亭,水竹之勝,冠於吳下,至今猶存。
嘗答韓持國書,具見其意趣,本傳載之。
歐陽公序其文,言:子美之齒少於予,而予學古文反在其後。
同時得罪者,未幾復顯用,舜欽獨先沒,可哀也。
△《宛陵集》六十卷、《外集》十卷
都官員外郎國子監直講宣城梅堯臣聖俞撰。
凡五十九卷為詩,他文賦才一卷而已。
謝景初所集,歐公為之序。
《外集》者,吳郡宋績臣所序,謂皆前集所不載。
今考之首卷諸賦,已載前集,不可曉也。
聖俞為詩,古澹深遠,有盛名於一時。
近世少有喜者,或加毀訾,惟陸務觀重之,此可為知者道也。
自世競宗江西,已看不入眼,況晚唐卑格方錮之時乎?杜少陵猶有竊議妄論者,其於宛陵何有?
△《尹子漸集》六卷
太常博士知懷州河南尹源子漸撰。
待制家彥明,其孫也。
△《尹師魯集》二十二卷
直龍圖閣尹洙師魯撰。
源之弟也。
其父仲宣,明經入仕。
父子皆歐陽公志其墓。
洙與穆伯長同為古文,範文正公為作集序。
歐公亦稱其文簡而有法。
以剛直數仵時,卒以貶死。
死時精明不亂,有過人者。
△《書判》一卷
尹洙撰。
洙,天聖二年進士。
後以安德軍節推試書判拔萃科,中之。
前十道是程文,余當為擬卷。
本朝惟余安道亦中是科。
集中有《判詞》二卷,《文鑒》亦載一二。
又有王回判二道,而回不以此科進。
余未有聞。
△《宋元憲集》四十四卷
丞相鄭國元憲公安陵宋庠公序撰。
本名郊,字伯庠。
天聖二年進士第一。
後有忌者讒之,以姓符國號,名應郊天,仁宗命改焉。
忌者之力止此,後卒大用,為名臣。
△《宋景文集》一百卷
翰林學士景文公宋祁子京撰。
庠弟也。
自布衣名動場屋,號二宋。
天聖二年同登第,祁本首唱,章獻謂弟不可以先兄,以為第十人,而庠遂魁天下。
兄弟後皆貴顯。
景文清約莊重不逮其兄,以此不至公輔。
所撰《唐書》列傳,不稱良史。
景文《筆記》:「余於為文似蘧瑗,年五十,知四十九年非;餘年六十,始知五十九年非,其庶幾至於道乎!」每見舊所作文章,憎之必欲燒棄。
梅堯臣喜曰:「公之文進矣。」
景文未第時,為學於永陽僧捨,或問曰:「君好讀何書?」
答曰:「余最好《大誥》。」
故景文為文謹嚴,至修《唐書》,其言艱,其思苦,蓋亦有所自歟。
△《六一居土集》一百五十二卷、《附錄》四卷、《年譜》一卷
參政文忠公廬陵歐陽修永叔撰。
本朝初為古文者,柳開、穆修,其後有二尹、二蘇兄弟。
歐公本以辭賦擅名場屋,既得韓文,刻意為之。
雖皆在諸公後,而獨出其上,遂為一代文宗。
其集偏行海內,而無善本,周益公解相印歸,用諸本編校,定為此本,且為之《年譜》。
自《居士集》、《外集》而下,至於《書簡集》,凡十,各刊之家塾。
其子綸又以所得歐陽氏傳家本,乃公之子棐叔弼所編次者,屬益公舊客曾三異校正,益完善無遺恨矣。
《居士集》,歐公手所定也。
△《李泰伯退居類稿》十二卷、《續稿》八卷、《常語》三卷、《周禮致太平論》十卷、《後集》六卷
太學說書南城李覯泰伯撰。
其自序曰:天將壽我歟,所為固未足也,不然,斯亦足以藉手見古人矣。
《類稿》,慶歷所錄。
《續稿》,皇祐所錄。
《後集》則門人傅野編。
泰伯不喜《孟子》,《常語》專辨之。
嘗舉茂材,不中。
世傳閣試論題,有全不記所出者,曰:此必《孟子注》也。
擲筆而出。
△《少微集》三十卷
職方員外郎會稽齊唐祖之撰。
齊澣之後。
天聖八年進士。
兩應制科,皆為首選,以切直報罷。
居鑒湖東北,去城五里。
名其山曰少微。
其集,顧臨為之序。
△《樂全先生集》四十卷、《玉堂集》二十卷
參政文定公南都張方平安道撰。
初舉茂材異等,再舉賢良方正,皆中其科。
識略過人,知蘇洵父子於布衣,惡王安石於考試進士之日,皆人所不能及也。
壽至八十五,薨於元祐中。
於當時最為耆德,然頗為司馬溫公所不喜。
△《胡文恭集》七十卷
樞密副使文恭公晉陵胡宿武平撰。
晉陵之胡,自文恭始大,其猶子宗愈仍執政,子孫為侍從、九卿者以十數。
紹興初,世將承公,亦其後也。
至今猶名族。
△《臨川集》一百卷
丞相荊國文公臨川王安石介甫撰。
後改封舒王。
方嘉祐以前,名重一世,跡其文學、論議、操守,使不至大位,則光明俊偉,不可瑕疵矣。
老蘇曰:「使斯人而不用也,則吾言為過,而斯人有不遇之歎。
孰知其禍之至此哉!」何其知之明也。
△《王魏公集》二十卷
尚書左丞王安禮和甫撰。
近時厚之順伯,其曾孫也。
△《王校理集》六十卷
秘閣校理王安國平甫撰。
安國雖安石親弟,而意向頗不合,尤惡呂惠卿,卒為所陷。
坐鄭俠事,奪官歸田里,亦會惠卿方叛安石故也。
尋復之,命下而卒。
△《華陽集》一百卷
丞相岐國文恭公龍舒王珪禹玉撰。
本成都人,故稱《華陽》。
典內、外制十八年。
集中多大典冊、詔令。
其詩號「至寶丹」,以其好為富貴語也。
在相位無所建明,人目為「三旨」:於上前曰取聖旨,曰領聖旨,退謂吏則曰已得旨。
元豐末命,珪本無異論,亦緣其備首相,不能早發大議,依違遷延,以召讒賊,卒為本朝大禍。
需,事之賊也,豈不然哉!珪一身追貶,不足道也。
△《傳家集》一百卷
丞相溫國文正公涑水司馬光君實撰。
生於光州,故名。
今光州有集本。
△《丹淵集》四十卷
集賢校理潼川文同與可撰。
東坡與之厚善,《墨君堂記》、《篔簹竹記》皆為同作也。
司馬溫公稱其襟韻瀟灑,如晴雲秋月,塵埃不到,則其為人可知矣。
其為湖州,蓋未至而卒。
△《蔡忠惠集》三十六卷
端明殿學士忠惠莆田蔡襄君謨撰。
近世始刻於泉州。
王十朋龜齡為之序。
余嘗官莆,至其居,去城三里。
荔子號「玉堂紅」者,正在其處。
矮屋欲壓頭,猶是當時舊物。
歐公所撰《墓誌》,石立堂下。
真跡及諸公書帖多有存者。
京、卞同郡晚出,欲自附於名閥,自稱族弟,本傳云爾。
襄孫佃,唱名第一,京時當國,以族孫引嫌,降第二,佃終身恨之。
△《元章簡玉堂集》二十卷
參政章簡公錢塘元絳厚之撰。
絳之祖德昭,相吳越。
本姓危氏,臨川人。
唐末危全諷,其伯父也。
德昭父曰仔倡,聚眾保鄉里,兵敗,自臨川奔杭州,易姓元。
至今建昌撫州邵武多危姓。
絳能文辭,晚歲以王介甫薦入翰林,甚稱職,遂柄用。
△《呂正獻集》二十卷
丞相東萊呂公著晦叔撰。
△《劉狀元東歸集》十卷
大理評事鉛山劉煇之道撰。
煇,嘉祐四年進士第一人,《堯舜性仁賦》,至今人所傳誦。
始在場屋有聲,文體奇澀,歐公惡之,下第。
及是在殿廬得其賦,大喜,既唱名,乃煇也,公為之愕然。
蓋與前所試文如出二人手,可謂速化矣。
仕止於郡幕,年三十六以卒。
世傳煇既黜於歐陽公,怨憤造謗,為猥褻之詞。
今觀楊傑志煇墓,稱其祖母死,雖有諸叔,援古誼以適孫解官承重服,又嘗買田數百畝,以聚其族而餉給之。
蓋篤厚之士也。
肯以一試之淹,而為此儉薄之事哉?
△《古靈集》二十五卷
樞密直學士長樂陳襄述古撰。
襄在經筵,薦司馬光而下三十三人,皆顯於時。
紹興詔旨,布之天下。
集序,李忠定綱作也。
《年譜》載其世系,出陳夷行之弟夷實。
自光州固始從王緒入閩,家於福州。
考之《唐世系表》,有不合者。
嘗怪閩之士族推本家世,輒言出自固始。
光在唐為下州,固始又其一縣,當時不聞顯人,安得衣冠望族如許?就令有之,王緒以壽春屠者為盜,王潮從之為部曲,轉斗萬里,而後入閩,士大夫何緣隨逐不置?蓋嘗思之,王氏初建,國人不自保,謾言鄉人,幸其不殺,後世子孫承襲其說,世祀綿邀,並與其初而忘之爾,若陳氏尤不應云然。
當永嘉之亂,林、黃、陳、鄭四姓先入閩,林諝為《閩中記》,明著之矣,尚得以一時脫死賊手之說,守之而不變乎?
△《鄖溪集》五十卷
翰林學士安陸鄭獬毅夫撰。
皇祐五年進士首選。
坐知開封府不肯用案問新法,為王安石所惡而出。
廷試《圜丘象天賦》,時獬與滕甫俱有場屋聲,甫賦首曰「大禮必簡,圜丘自然」,自謂人莫能及。
獬但倒一字,曰「禮大必簡,丘圜自然」,甫聞之大服,果居其次雲。
△《廣陵集》二十卷
揚州布衣王令逢原撰。
令少年有盛名,王介甫尤重之。
年二十八而卒。
其妻吳氏,安石夫人之女弟也,守志不嫁。
一女遺孕,嫁吳師禮;其子曰說,所謂吳傳朋也。
令之墓,安石銘之。
後有劉發者為之傳。
吳氏之墓,其侄王雲銘之,奉使死磁州者也。
△《公是集》七十五卷
侍讀學士新喻劉敞仲逯父撰。
號公是先生。
△《彭城集》六十卷
中書舍人劉攽叔贛父撰。
號公非先生。
敝兄弟俊敏博洽,同登慶歷六年進士第。
敞本首冠,以內兄王堯臣為編排官引嫌,遂得第二人。
仕早貴而不永年,年財五十。
攽歷州縣二十年,晚乃游館學,元祐中始掌外制。
敞子奉世仲馮亦有名,官至執政,世稱三劉。
△《老蘇嘉祐集》十五卷
文安主簿編修禮書眉山蘇洵明允撰。
洵初入京師,益帥張文定薦之歐陽公,世皆知之,而有雷簡夫者,為雅守,以書薦之張、歐及韓魏公尤力。
張之知洵由簡夫,世罕知之。
雷之書文,亦慷慨偉麗可觀。
△《東坡集》四十卷、《後集》二十卷、《內制集》十卷、《外制集》三卷、《奏議》十五卷、《和陶集》四卷、《應詔集》十卷
端明殿學士文忠公蘇軾子瞻撰。
一字和仲。
自謫黃州,始號東坡居士。
杭、蜀本同,杭無《應詔集》。
△《樂城集》五十卷、《後集》二十四卷、《第三集》十卷、《應詔集》十二卷
門下侍郎文定公蘇轍子由撰。
一字同叔。
欒城,真定府縣也,蘇氏望趙郡,欒城元魏時屬趙郡,故雲。
曉居穎濱,自號穎濱遺老,故集或名。
△《三蘇年表》三卷
右奉議郎孫汝聽撰。
汝聽當是蜀人,敘述甚詳。
△《東坡別集》四十六卷
坡之曾孫給事嶠季真刊家集於建安,大略與杭本同。
蓋杭本當坡公無恙時已行於世矣。
麻沙書坊又有《大全集》,兼載《志林》、《雜說》之類,亦雜以穎濱及小坡之文,且間有訛偽剿入者。
有張某為吉州,取建安本所遺盡刊之,而不加考訂,中載《應詔》、《策論》,蓋建安本亦無《應詔集》也。
△《陳都官集》三十卷
都官員外郎嘉禾陳舜俞令舉撰。
舜俞,慶歷六年進士,嘉祐四年制科。
以言新法,謫官南康,與劉凝之騎牛游廬山,詩畫皆傳於世。
舜俞居湖秀境上,初從安定胡先生學。
熙寧中六客,其一也。
其墓在城南之蘇灣。
子孫猶宅於烏鎮。
△《濂溪集》七卷
廣東提刑營道周敦頤茂叔撰。
遺文才數篇,為一卷,余皆附錄也。
本名敦實,避英宗舊名改焉。
其仕以舅鄭向任。
晚年以疾求知南康軍,因家廬山,前有溪,取營道故居濂溪名之。
二程所從學也。
又本並《太極圖》為一卷,《遺事》、《行狀》附焉。
△《明道集》四卷、《遺文》一卷
監察御史河南程顥伯淳撰。
三司使羽之後也。
其父曰?向。
顥之沒,文潞公題其墓曰明道先生。
△《伊川集》九卷
崇政殿說書程頤正叔撰。
△《河南程氏文集》十二卷
二程共為一集。
建寧所刻本。
△《元豐類稿》五十卷、《續》四十卷、《年譜》一卷
中書舍人南豐曾鞏子固撰。
王震為之序。
《年譜》,朱熹所輯也。
案:韓持國為鞏《神道碑》,稱《類蒿》五十卷,《續》四十卷,《外集》十卷,本傳同之。
及朱公為《譜》時,《類蒿》之外,但有《別集》六卷。
以為散逸者五十卷,而《別集》所存其什一也。
開禧乙丑建昌守趙汝礪、丞陳東得於其族孫濰者,校而刊之,因碑傳之舊,定著為四十卷。
然所謂《外集》者,又不知何當,則四十卷亦未必合其舊也。
△《曲阜集》四十卷、《奏議》十二卷、《西垣集》十二卷、《外制集》三卷、《內制集》五卷
翰林學士文昭公曾肇子開撰。
肇,元祐中為西掖,元符末再入,故別名《庚辰外制集》。
肇制誥溫潤典雅,其草兄布拜相制,汪玉山稱之,以為得命次相之體。
△《王直講集》十五卷
天台縣令南城王無咎補之撰。
無咎,嘉祐二年進士,曾鞏之妹夫。
從王安石游最久,將用為國子學官,未及而卒,為之志墓。
曾肇序其集雲二十卷,今惟十五卷。
△《南陽集》二十卷
門下侍郎穎昌韓維持國撰。
封南陽郡公,故以名集。
沈晦元用,其外孫也。
卷首載鮮於綽所述《行狀》,而晦跋其後。
南澗元吉無咎,其四世孫。
△《無為集》十五卷、《別集》十卷
禮部郎濡須楊傑次公撰。
嘉祐四年進士。
元祐中為郎。
傑善談禪,《別集》皆為釋、老,而釋又居十之九。
△《清江三孔集》四十卷
中書舍人新淦孔文仲經父、禮部侍郎武仲常父、戶部郎中平仲毅父撰。
實先聖四十八世孫。
嘉祐六年、八年、治平二年,連三科兄弟以次登第。
文仲舉賢良,對策切直忤時,罷,舉官范鎮景仁因求致仕,而制科亦自此廢。
武仲為禮部第一人,中甲科。
平仲亦嘗舉制科。
其著述各數十篇,多散逸弗傳。
今其存者,文仲才二卷、武仲十七卷、平仲二十一卷而已。
慶元中濡須王■〈辶蕭〉少愚守臨江,裒輯刊行,而周益公必大為之序。
序略曰:「遺文雖存一二於千百,然讀之者知其為有德之言,非雕篆之習也。
昔黃太史頌當時人才,有曰『二蘇聯璧,三孔分鼎。
』張丞相天覺,在元符中詆元祐詞臣,極其荒唐,謂兩蘇為狂率,則剛直也,謂公兄弟配之,文行如何哉!」
△《西溪集》十卷
翰林學士錢塘沈遘文通撰。
初以郊社齋郎舉進士第一,執政謂已宦者不應先多士,遂居其次。
實皇祐元年,自是為故事。
文通吏事精明強敏,為杭州、開封府,皆有能名。
從容閒暇,夙興治事,及午而畢。
卒時年四十餘。
其孫晦元用,宣和中亦魁天下。
△《長興集》四十一卷
翰林學士沈括存中撰。
括於文通為叔,而年少於文通,世傳文通常稱括叔。
今《四朝史》本傳以為從弟者,非也。
文通之父扶,扶之父同,括之父曰周,皆以進士起家,官皆至太常少卿。
王荊公志周與文通墓,及文通弟遼志其伯父振之墓可考。
括坐永樂事貶。
晚居京口,自號夢溪翁,自敘甚詳。
△《雲巢集》十卷
審官西院主簿沈遼歡達撰。
遘親弟也。
以兄任為京官,坐法流貶,事見《揮麈錄》。
自永徙池,築室齊山,號雲巢,竟不復起。
以上三集刊於括蒼,號《三沈集》,其次序如此,蓋未之考也。
△《蘇魏公集》七十二卷
丞相魏國公溫陵蘇頌子容撰。
紳之子也。
紳在兩禁,人稱其險詖。
而頌器局閎厚,未嘗與人較短長。
其為相在元祐末,大臣奏事,多稟宣仁,獨頌必再以白哲廟,其後免於遷謫,蓋上以為識君臣之禮故也。
年逾八十,薨於建中靖國之初。
自草遺表,卻醫屏藥,死生之際瞭然。
集前、後序,汪藻、周必大撰。
△《傅獻簡集》七卷
中書侍郎獻簡公河陽傅堯俞欽之撰。
△《赤城集》十卷
兩浙提刑寧海羅適正之撰。
治平二年進士。
學於四明樓郁。
為吏健敏,頗為蘇子瞻、劉貢父諸公所知。
台士有聞於世,自適始。
△《西塘集》二十卷
監安上門三山鄭俠介夫撰。
治平四年甲科。
小臣劘上。
言人所不敢言,上為之感動,略施行其言,不惟不怒而已。
既而競墮深譴,良由呂惠卿欲傾王安石,而俠與安國游從厚善,遂起獄並陷之。
俠既得罪,新法遂不罷,而本朝之禍本成矣。
小人勿用之戒,可不畏哉?安石親惠卿而疏俠,豈惟誤國,亦以危身。
後之君子可以鑒矣!
△《范忠宣集》二十卷
丞相忠宣公吳郡范純仁堯夫撰。
文正公之次子也。
文正子四人,長純佑尤俊,有賢行,早年病廢以死,富文忠志其墓,近時禮部尚書之柔者,其四世孫也。
次純禮、純粹,皆顯用,至大官。
△《劉忠肅集》四十卷
丞相忠肅公東光劉摯莘老撰。
凡四舉於鄉,試禮部為第一,登嘉祐四年甲科。
劉元城為集序,述其出處大概。
△《畫墁集》一百卷
吏部侍郎邠國張舜民芸叟撰。
舜民初用於元祐。
至元符末,為諫議大夫。
居職七日,所上事六十章。
崇寧初,坐謝表言紹聖逐臣,有曰「脫禁錮者何止一千人,計水陸者不啻一萬里」,又曰「古先未之或聞,畢竟不知其罪」,以為譏謗,坐貶。
自號浮休居士。
△《淇水集》八十卷
門下侍郎大名李清臣邦直撰。
清臣,韓魏公侄婿。
治平二年中制科。
歐陽公愛其文,以此蘇軾。
其為人亦寬博有度,而趨時嗜權利,首主紹述之論,意規宰相,亦卒不如其志。
△《范太史集》五十五卷
翰林學士成都范祖禹淳甫撰。
△《灌園集》三十卷
鄉貢進士呂南公次儒撰。
熙寧初,試禮部不利,會以新經取士,遂罷舉,欲修《三國誌》,題其齋曰袞斧,書將成而死,其書亦不傳。
元祐初,諸公欲薦進之,不及。
△《伐檀集》二卷
知康州豫章黃庶亞夫撰。
自為序。
庭堅,其子也。
世所傳「山魈水怪著薜荔」之詩,集中多此體。
庭堅詩律,蓋有自來也。
庶,慶歷二年進士。
△《豫章集》五十卷、《外集》十四卷
著作郎黃庭堅魯直撰。
自號山谷道人。
△《豫章別集》二十卷
皆集中所遺者,如《承天塔記》、《黃給事行狀》、《毀璧》,其顯顯者也。
諸孫■〈?田〉子耕集而傳之。
△《宛丘集》七十卷、《年譜》一卷
起居舍人譙國張耒文潛撰。
宛丘,陳州其所居也。
蜀本七十五卷。
△《後山集》十四卷、《外集》六卷、《談叢》六卷、《理究》一卷、《詩話》一卷、《長短句》二卷
秘書省正字彭城陳師道無己撰。
一字履常。
蜀本但有詩文,合二十卷。
案:魏衍作集序雲離詩為六卷,類文為十四卷,今蜀本正如此。
又言受其所遺甲、乙、丙稿,詩曰五七,文曰千百,今四明本如此。
此本劉孝韙刊於臨川,雲未見魏全本,仍其舊十四卷為正集,蓋不知其所謂十四卷者,止於文,而詩不與也。
《外集》詩二百餘篇、文三篇,皆正集所無。
《談叢》、《詩話》或謂非後山作。
「後山」者,其自號也。
△《淮海集》四十卷、《後集》六卷、《長短句》三卷
秘書省正字高郵秦觀少游撰。
一字太虛。
觀才極俊,嘗應制舉,不得召。
終以疏蕩不檢,見薄於世。
後亦不免貶死。
△《雞肋集》七十卷
吏部員外郎鉅野晁補之無咎撰。
△《濟南集》二十卷
鄉貢進士華山李廌方叔撰。
又號《月巖集》。
東坡知貢舉,得試卷,以為廌也,置之首選,已而不然,賦詩自咎,有「平生漫說古戰場,過眼方迷日五色」之句。
後竟不第。
△《豫章集》四十四卷、《宛丘集》七十五卷、《後山集》二十卷、《淮海集》四十六卷、《濟北集》七十卷、《濟南集》二十卷
蜀刊本,號《蘇門六君子集》。
△《何博土備論》四卷
武學博士浦城何去非正通撰。
去非以累舉對策稱旨,授左班殿直,教授武學,後以東坡薦,授承奉郎、司農寺丞,通判廬州。
別有文集二十卷,未見。
△《呻吟集》一卷
原武邢居實敦夫撰。
恕之長子。
幼有俊才,名聲藉甚,一時前輩皆愛之。
年十九而卒。
宣仁之誣謗,恕為之也。
居實未死,或能當不義而爭萬一,有補於世道,是以諸賢尤痛惜焉。
晁以道追為其墓表,尤反覆致意。
△《姑溪集》五十卷、《後集》二十卷
朝請大夫趙郡李之儀端叔撰。
嘗從東坡辟中山幕府,後代范忠宣作《遺表》,為世傳誦。
然坐是得罪,編置當塗,遂居焉。
其弟之純,官至尚書。
△《大名集》四十卷
簽書樞密魏郡王巖叟彥霖撰。
韓魏公客也。
△《錢塘韋先生集》十八卷
主客郎中錢塘韋驤子駿撰。
驤,皇祐五年進士。
元祐中,以近臣薦為監司數路,知陰州,以左朝議大夫致仕。
崇寧中乃卒。
少以辭賦有聲場屋,王荊公喜其《借箸賦》,頗稱道之。
陳師錫志其墓。
△《強祠部集》四十卷
三司戶部判官餘杭強至幾聖撰。
亦韓魏公客也,在幕府,表章、書記多出其手。
曾南豐作集序,稱其文備古今體,兼人所長雲。
△《節孝集》二十卷
楚州教授山陽徐積仲車撰。
治平四年進士。
以耳聵,不能仕。
事其母極孝,行義純篤,古所謂卓行也。
東坡謂其詩文怪而放,如玉川子政和中賜謚節孝處士。
△《樂靜集》三十卷
起居舍人巨野李昭玘成季撰。
元豐二年甲科。
所居有樂靜堂,故以名集。
其侄邴漢老為書其後。
△《學易集》二十卷
朝奉郎東平劉跂斯立撰。
忠肅公摯之長子也,與其弟蹈同登元豐二年進士第。
元祐初,以其父在言路,政府不得用。
紹聖以後復坐黨家,連蹇終其身,晁景迂志其墓,比孫明復、石守道之徒。
為文無所不長,《宣防宮賦》、《學易堂記》,世傳誦之。
△《田承君集》三卷
大宗正丞陽翟田畫承君撰。
畫,樞密況之侄也,與鄒道鄉善,鄒之貶,畫曰:願毋以此舉自滿,士所當為者,未止此也。
△《道鄉集》四十卷
吏部侍郎晉陵鄒浩志完撰。
浩既諫立劉後坐貶,徽宗初,召還對,上首及之,獎歎再三,問:「諫草安在?」
曰:「焚之矣。」
分告陳瓘,瓘曰:「禍其始此乎?異時奸臣妄出一緘,則不可辨矣。」
蔡京素忌之,使其黨作偽疏。
言劉後殺卓氏而奪其子,遂得罪。
其在昭州,作青詞告上帝,有「追省當時奏御之三章,初無殺母取子之一字」雲。
△《婆娑集》三十卷
右正言陽翟崔鶠德符撰。
鶠坐元符上書邪等,廢於家,治圃號婆娑。
靖康初召為諫官,力論馮澥之罪。
忽得攣疾,不能行而卒。
無子,其婿衛昂裒輯遺文。
△《潏水集》四十卷
集英殿修撰長安李復履中撰。
元豐三年進士。
博學有氣節。
其為熙河漕,有旨造戰艦、戰車,復奏斥議者之謬妄,以為兒戲。
遂罷其役,時論韙之。
△《馬子才集》八卷
鎮南節度推官鄱陽馬存子才撰。
元祐三年進士第四人。
△《崇福集》三十五卷、《四六集》十五卷
朝請郎晁詠之之道撰。
景迂弟也,為作集序、詠之初以蔭為揚州法曹,未上,時東坡守揚,族兄無咎為倅,以其文呈東坡。
及至揚,詠之具參軍禮趨謁,坡走下庭,攜手以上,謂坐客曰:「此奇才也。」
紹聖元年登第,繼中詞科,坐元符邪等,罷廢。
後奉崇福祠,故以名集。
△《陶山集》二十卷
尚書左丞山陰陸佃農師撰。
△《東堂集》六卷、《詩》四卷、《書簡》二卷、《樂府》二卷
祠部郎江山毛滂澤民撰。
滂為杭州法曹,以樂府詞有佳句,受知於東坡,遂有名。
嘗知武康縣,縣有東堂,集所以名也。
又嘗知秀州,修月波樓,為之記。
其詩文視樂府頗不逮。
△《溪堂集》二十卷
臨川謝逸無逸撰。
△《竹友集》十卷
臨川謝薖幼槃撰。
逸從弟也。
呂居仁題其後曰:「逸詩似康樂,薖詩似玄暉。」
△《了齋集》四十二卷
司諫延平陳瓘瑩中撰。
江應辰為集序,以為出死力攻權奸者,天下一人而已矣。
非虛語也。
△《約論》十七卷
陳瓘撰。
起戰國,至後漢安帝。
蓋讀《通鑒》,隨事有所發明者也。
△《浮沚先生集》十六卷、《後集》三卷
秘書省正字永嘉周行己恭叔撰。
十七入太學,有盛名。
師事程伊川。
元祐六年進士。
為博士太學,以親老歸,教授其鄉,再入為館職,復出作縣。
永嘉學問所從出也。
鄉人至今稱周博士。
集序,林越撰,言為秘書郎,則不然。
先祖妣,先生之第三女,先君子其自出也,故知其本末。
所居謝池坊,有浮沚書院。
△《斜川集》十卷
通直郎蘇過叔黨撰。
世號小坡。
坐黨家不得仕進,終於通判中山府。
晁以道志墓,稱其純孝。
給事中嶠,其孫也。
△《九峰集》四十卷
太常少卿眉山蘇元老在廷撰。
東坡從孫也。
坡在海上,嘗有書往來。
其罷奉常歸穎昌,正坐元祐邪說。
未幾遼卒,年四十七。
△《清真集》二十四卷
徽猷閣待制錢塘周邦彥美成撰。
元豐七年,進汴都賦,自諸生命為太學正。
邦彥博文多能,尤長於長短句,自度曲,其提舉大晟府亦由此。
既盛行於世,而他文未傳。
嘉泰中,四明樓鑰始為之序,而太守陳杞刊之,蓋其子孫家居於明故也。
《汴都賦》已載文鑒。
世傳賦初奏御,詔李清臣讀之,多古文奇字,清臣誦之如素所習熟者,乃以偏傍取之爾。
鑰為音釋,附之卷末。
△《清真雜著》三卷
邦彥嘗為溧水令,故邑有詞集。
其後有好事者,取其在邑所作文記詩歌,並刻之。
△《寶晉集》十四卷
禮部員外郎襄陽米芾元章撰。
其母閻氏,與宣仁後在藩時有舊,故以後恩補試銜入仕。
其上世皆武官,蓋國初勳臣米信之後也,視芾為五世孫。
酷嗜古法書,家藏二王真跡,故號寶晉齋,蓋由得謝東山、二王各一帖,遂刊置無為,而名齋雲。
△《玉池集》十二卷
考功郎湘陰鄧忠臣慎思撰。
熙寧三年進士。
坐元符黨,廢不用。
言者論其議范忠宣謚過實,又坐罰銅。
崇觀間卒。
平生著述至多,嘗和杜詩全帙,又嘗獻《郊祀慶成賦》及原廟詩百韻,裕陵喜之,擢為館職。
今昔軼弗傳,所存一二而已。
「玉池」,其所居山峰名。
△《橘林集》十六卷、《後集》十五卷
密州教授石■〈矛上心下〉敏若撰。
崇寧壬午以同進士出身中詞科。
其文雕琢怪奇,殊乏蘊藉。
壓卷策問,言王金陵配饗先聖事,謂其「以百聖芻豢甘四海口,以六經河漢洗四海心,以九達夷路破四海迷,以萬金良藥起四海病。」
讀之不覺大笑。
其人與文皆不足道也。
集僅二冊,而卷數如此,麻沙坊本往往皆然。
△《龍雲集》三十二卷、《附錄》一卷
著作佐郎廬陵劉弇偉明撰。
元豐進士,紹聖詞科。
曾慥《詩選》以比石敏若,非其倫也。
「龍雲」,安福縣鄉名,弇所居也。
△《唐子西集》二十卷
宗學博士眉山唐庚子西撰。
張商英拜相,庚作內前行。
後坐貶惠州,歸蜀而卒。
其文長於論議,所著《名治》、《存舊》、《正友》、《議賞》諸論,皆精確。
△《東觀余論》二卷
秘書郎昭武黃伯思長睿撰。
伯思,右丞黃履之孫,吳園張根之婿,於李忠定綱為中外襟袂,故忠定志其墓。
伯思元符庚辰進士,年四十而卒。
好古博雅,喜神仙家言,自號雲林子,別字霄賓。
有集一百卷。
此書止《法帖刊》誤及序跋古書畫器物,故名《余論》。
△《北湖集》十卷、《長短句》一卷
直秘閣知虢州富川吳則禮子副撰。
其父中復,以孫抃薦為御史,不求識面台官者也。
中復弟幾復、嗣復、子立禮及嗣復子審禮,皆登科:有名譽。
則禮以父澤入仕,晚居豫章,自號北湖居士。
△《劉左史集》四卷
起居郎永嘉劉安節元承撰。
與從弟安上皆嘗事二程,同游太學,號二劉。
安節元符三年進士,為察官左史,晚知宣州以沒。
△《箕穎集》二十卷
穎昌曹組元寵撰。
組本與兄緯有聲太學,亦能詩文,而以滑稽下俚之詞行於世得名,良可惜也。
謝克家任伯為集序,其子勳跋其後,略見其出處。
蓋宣和三年始登第,郊禮進《祥光賦》,有旨換武階,閣合職,詔中書召試,仍給事殿中,未幾而卒。
然集中有《謝及第啟》,自序云:「蚤預諸生,竟叨右列。」
則未第之前,已在西班,未知何以也。
曾慥《詩選》云:六舉不第,宣和中詔赴廷試,賜第。
《啟》中所謂「特舉孱微,許從俊造」,慥之言良是。
序跋不著其實爾。
△《梅文安集》十五卷
戶部尚書浦江梅執禮和勝撰。
執禮死於靖康之禍,人固哀其不幸,而不知吳革、趙子昉之謀,執禮實主之。
事既洩,范瓊殺革,徐秉哲以子昉遺金,金知執禮預謀,以根括金銀為罪,問誰為長官,意在執禮也。
安扶恐其坐之,進曰:「皆長官也。」
遂俱死。
「文安」者,所封開國縣也。
△《李忠愍集》十二卷
吏部侍郎臨洺李若水清卿撰。
後二卷為《附錄》。
其死事時財三十五歲。
本名若冰,以靖康出使,改今名。
詩文雖不多,而詩有風度,文有氣概,足以知其所存矣。
△《夷白堂小集》二十卷、《別集》三卷
考功員外郎括蒼鮑慎由欽止撰。
元祐初以任子試吏部銓第一,復登六年進士乙科。
甫脫選即為郎,然自是數坐累,官竟不進。
其父粹始居吳,故葬於吳興。
△《清溪集》十卷、《附錄》一卷
楚州教授臨川汪革信民撰。
紹聖四年試禮部第一,遂登甲科。
蔡京當國,召為宗子博士,力辭不就。
年財四十卒。
呂原明志其墓,晁以道為辭以哀之。
革嘗有言曰:「咬得菜根,則萬事可做。」
誠名言也。
△《玉溪集》二十二卷
左司員外郎永嘉倪濤巨濟撰。
其父始徙居廣德。
濤,大觀三年進士。
燕山之役,誦言其非,以沮軍罷,謫衡州茶陵以死,年三十九。
呂居仁志其墓,曾吉父為作集序。
△《竹隱畸士集》四十卷
右文殿修撰韋城趙鼎臣承之撰。
元祐甲科,紹聖宏詞。
又自號葦溪翁。
其孫綱立刊於復州。
本百二十卷,刊止四十卷而代去,遂止。
△《傅忠肅集》三卷
待制濟源傅察公晦撰。
堯俞從孫也。
宣和七年,以吏部郎接伴金使。
金人入寇,使人不來,為敵驅去斡裡布,脅使拜,不屈見殺。
△《丁永州集》三卷
知永州吳興丁注葆光撰。
元豐中余中榜進士。
喜為歌詞,世所傳《催雪無悶》及《重午慶清朝》,皆有承平閑雅氣象。
有女適樂清令富春李素見素,實先妣之大父母也。
△《石門文字禪》三十卷
僧高安喻德洪覺范撰。
一作惠洪。
其在釋門,得法於真淨克文,而於士大夫,則與黨人皆厚善,誦習其文,得罪不悔。
為張商英、陳瓘、鄒浩尤盡力。
其文俊偉,不類浮屠語。
韓駒子蒼為塔銘云爾。
分類:未分類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