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齋書錄解題
道家類
○
△《老子道德經》二卷
周柱下史李耳伯陽撰。
昔人言謐曰「聃」,故世稱老聃。
然「聃」之為訓,耳漫無輪也,似不得為謚。
△《御注老子》二卷
徽宗皇帝御制。
△《老子注》二卷
魏王弼撰。
魏、晉之世,玄學盛行,弼之談玄,冠於流輩,故其注《易》,亦多玄義。
晁說之以道曰:「弼本深於《老子》,而《易》則未也。
其於《易》多假諸《老子》之旨,而《老子》無資於《易》,其有餘不足之跡可見矣。」
世所行《老子》,分《道德經》為上、下卷。
此本《道德經》且無章目,當是古本。
△《老子道德論述要》二卷
司馬光撰。
太史公曰老子著書言道德之意。
後人以其篇首之文名。
上篇曰《道》,下篇曰《德》。
夫道德連體,不可偏舉,合從本名。
溫公之說如此。
其不曰「經」而曰「論」,亦公新意也。
△《老子新解》二卷
蘇轍撰。
東坡跋曰:「使戰國有此書,則無商鞅、韓非;使漢初有此書,則孔老為一;使晉、宋間有此書,則佛老不為二。」
△《老子解》二卷
葉夢得撰。
其說曰:「孔子稱竊比於我老彭,孟子辟楊、墨,而不及老氏。
老氏之書,孔、孟所不廢也。」
所解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以為四肢九竅,本《韓非子解老》之說。
△《易老通言》十卷
程大昌撰。
其序言名為訓《老》,而實該《六經》,故曰《易老通言》,《易》在而《六經》皆在矣。
蓋以《易》為《六經》之首也。
△《列子》八卷
鄭人列禦寇撰。
穆公時人。
△《列子注》八卷
晉光祿勳張湛處度撰。
△《列子釋文》二卷
唐當塗縣丞殷敬順撰。
△《莊子》十卷
蒙漆園吏宋人莊周撰。
案《史記》與齊宣、梁惠同時,則亦當與孟子相先後矣。
△《莊子注》十卷
晉太傅主簿河南郭象子玄撰。
案本傳,向秀解義未竟而卒,頗有別本遷流,像竊以為己注,乃自注《秋水》、《至樂》二篇,又易《馬蹄》一篇,其餘點定文句而已。
其後秀義別出,故今有向、郭二《莊》,其義一也。
然向義今不傳,但時見陸氏《釋文》。
△《莊子音義》三卷
唐陸德明撰。
即《經典釋文》二十六至二十八卷。
△《莊子疏》三十卷
唐道士西華法師陝郡成玄英子實撰。
玄英隱東海,貞觀五年召至京師,永徽中流郁州,不知坐何事。
《唐藝文志》雲。
△《鬻子》一卷
鬻熊為周文王師,封於楚,為始祖。
《漢志》云爾。
書凡二十二篇,今書十五篇。
陸佃農師所校。
△《鬻子注》一卷
唐鄭縣尉逢行珪撰。
止十四篇,蓋中間以二章合而為一,故視陸本又少一篇。
此書甲乙篇次。
皆不可曉,二本前後亦不同。
姑兩存之。
△《關尹子》九卷
周關令尹喜,蓋與老子同時,啟老子著書言道德者。
案《漢志》有《關尹子》九篇,而《隋》、《唐》及《國史志》皆不著錄,意其書亡久矣。
徐藏子禮得之於永嘉孫定,首載劉向校定序,篇末有葛洪後序。
未知孫定從何傳授,殆皆依托也。
序亦不類向文。
△《亢倉子》三卷
何粲注。
首篇所載與《莊子·庚桑楚》同。
「亢倉」者,「庚桑」聲之變也,其餘篇亦皆依托。
唐柳子厚辨其非劉向,班固所錄,是矣。
今《唐志》有王士元《亢倉子》二卷,注雲天寶元年,詔號《莊子》為《南華真經》、《列子沖虛》、《文子》《通玄》、《亢倉子洞靈真經》。
然《亢倉子》求之不獲,襄陽處士王士元謂《莊子》作《庚桑子》、太史公《列子》作《亢倉子》,其實一也。
乃取諸子文義類者補其亡。
然則今之《亢倉》,士元為之也。
宗元唐人,豈偶不之知耶?
△《文子》十二卷
題默希子注。
案《漢志》有《文子》九篇。
老子弟子,與孔子同時,而稱周平王問,似依托者也。
又案《史記貨殖傳》徐廣註:「計然,范蠡師,名鈃。」
裴駰曰:「計然,葵邱濮上人,姓辛氏,字文子。」
默希子引以為據。
然自班固時已疑其依托,況又未必當時本書乎?至以文子為計然之字,尤不可考信。
柳子厚亦辨其為駁書,而亦頗有取焉。
默希子不著名氏,晁公武曰唐徐靈府自號也。
△《鶡冠子》三卷
陸佃解。
案《漢志》,鶡冠子,楚人,居深山,以鶡為冠。
今書十九篇,韓吏部稱十有六篇,故陸謂非其全也。
韓公頗道其書,至柳柳州則曰盡鄙淺言也,好事者偽為其書,反用《鵩賦》以文飾之。
其好惡不同如此。
自今考之,柳說為長。
△《抱朴子》二十卷
晉句漏令丹陽葛洪稚川撰。
洪所著書,《內篇》言神仙黃白變化之事,《外篇》駁難通釋。
此二十卷者,《內篇》也。
《館閣書目》有《外篇》五十卷。
△《坐忘論》一卷
唐逸人河內司馬承禎子微撰。
言坐忘安心之法凡七條,並《樞翼》一篇,以為修道階次。
其論與釋氏相出入。
△《天隱子》一卷
司馬子微作序,言不知其何許人,著書八篇,修煉形氣,養和心靈,長生久視,無出此書。
今觀其言,殆與《坐忘論》相表裡。
豈「天隱」雲者,托之別號歟?
△《玄真子外篇》三卷
唐隱士金華張志和撰。
《唐志玄真子》十二卷,今才三卷,非全書也。
既曰《外篇》,則必有《內篇》矣。
志和事跡,詳見余所集碑傳。
△《無能子》三卷
不著名氏。
《唐志》雲光啟中隱民間,蓋其自序云爾。
△《莊子義》十卷
參政清源呂惠卿吉父撰。
元豐七年,先表進《內篇》,其餘蓋續成之。
△《莊子十論》一卷
題李士表撰。
未詳何人。
分類:未分類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