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齋書錄解題
經解類
○
△《白虎通》十卷
漢尚書郎班固撰。
章帝建初四年,詔諸儒會白虎觀,講議《五經》同異。
五官中郎將魏應承製問,侍中淳於恭奏,帝親稱制臨決,作《白虎議奏》,蓋用宣帝石渠故事也。
《石渠議奏》今不傳矣。
《班固傳》稱作《白虎通德論》,令固撰集其事雲,凡四十四門。
△《經典釋文》三十卷
唐陸德明撰。
自《五經》、《三傳》、《古禮》之外,及《孝經》、《論語》、《爾雅》、《莊》、《老》,兼解文義,廣采諸家,不但音切也。
或言陸吳人,多吳音,綜其實未必然。
案前世《藝文志》列於。
《中興書目》始入之小學,非也。
△《五經文字》三卷
唐國子司業張參撰。
大歷中刻石長安太學。
△《九經字樣》一卷
唐沔王友翰林待詔唐玄度撰。
補張參之所不載,開成中上之。
二書卻當在小學類,以其專為經設,故亦附見於此。
往宰南城出謁,有持故紙鬻於道者,得此書,乃古京本,五代開運丙午所刻也。
遂為家藏書籍之最古者。
△《演聖通論》六十卷
知制誥渤海胡旦周父撰。
《易》十七,《書》七,《詩》十,《禮記》十六,《春秋》十,其第一卷為目錄。
旦,太平興國三年進士第一人,恃才輕躁,累坐擯斥,晚尤黷貨,持吏短長,為時論所薄,然其學亦博矣。
△《群經音辨》七卷
丞相真定賈昌朝子明撰。
康定中侍講天章閣所上,凡五門,題曰「群經」,亦不當在小學類。
△《七經小傳》三卷
劉敞撰。
前世經學大抵祖述註疏,其以己意言經,著書行世,自敞倡之。
惟《春秋》既有成,《書》、《詩》、《三禮》、《論語》見之《小傳》,又《公羊》、《左氏》、《國語》三則附焉,故曰「七經」。
△《河南經說》七卷
程頤撰。
《系辭說》一、《書》一、《詩》二、《春秋》一、《論語》一、《改定大學》一。
程氏之學,《易傳》為全書,余經具此。
△《龜山經說》八卷
楊時撰。
《易》三,《詩》、《春秋》、《孟子》各一,末二卷則經筵講義也。
△《無垢鄉黨少儀鹹有一德論語孟子拾遺》共一卷
張九成撰。
△《六經圖》七卷
東嘉葉仲堪思文重編。
案《館閣書目》有六卷,昌州布衣楊甲鼎卿所撰,撫州教授毛邦翰復增補之。
《易》七十,今百三十;《書》五十五,今六十三;《詩》四十七,今同;《周禮》六十五,今六十一;《禮記》四十三,今六十二;《春秋》二十九,今七十二。
然則仲堪蓋又以舊本增損改定者耶?
福唐俞意掌教建安,同裡儒劉游以楊鼎卿所編增益刊之,洪景盧作序。
△《麗澤論說集錄》十卷
呂祖謙門人所錄平日說經之語,末三卷則為《史說》、《雜說》。
東萊於諸經,亦惟《讀詩記》及《書說》成書,而皆未終也。
△《畏齋經學》十二卷
宣教郎廣安游桂元發撰,桂,隆興癸未進士,為類試第二人。
歷三郡學官,改秩為制置司機宜以沒。
△《項氏家說》十卷、《附錄》四卷
項安世撰。
九經皆有論著,其第八卷以後雜說文史政學。
附錄《孝經》、《中庸》、《詩篇次》、《丘乘圖》則各為一書,重見諸類。
△《山堂疑問》一卷
起居郎簡池劉光祖德修撰。
慶元中謫居房陵,與其子講說諸經,因筆記之。
以其所問於《詩》為多,遂取《呂氏讀詩記》盡觀之,而釋以己意,附《疑問》之後。
△《六經正誤》六卷
柯山毛居正誼甫校監本經籍之誤所欲刊正者,魏鶴山為之序而剔傳之。
大抵多偏傍之疑似者也。
△《西山讀書記》三十九卷
真德秀景元撰。
其書有甲、乙、丙、丁。
甲言性理,中述治道,末言出處,大抵本經史格言,而述以己意。
今但有甲三十七卷,丁二卷,乙、丙未見也。
△《六家謚法》二十卷
翰林學士判太常寺周沆等編。
六家者,周公、《春秋》、《廣謚》、沈約、賀琛、扈蒙也。
今按:周公,即《汲塚書》之《謚法解》;《春秋》,即杜預《釋例》所載也;《廣謚》,不著名氏;沈約書一卷;賀琛書四卷;扈蒙書一卷,皆祖述古法而增廣之。
琛字國寶,山陰人,梁尚書左丞。
蒙字日用,幽州人,國初翰林學士。
此書嘉祐末編集,英宗初始上。
△《嘉祐謚》三卷
太常禮院編纂眉山蘇洵明允撰。
洵與編《六家謚法》,因博采諸書為之,為論四篇,以序其去取之意。
謚法與解經無預,而前志皆以入此類,今姑從之,其實合在《禮》注。
△《政和修定謚法》六卷
禮制局詳議官蔡攸等承詔修定。
全書八十卷,大率祖六家之舊,為《沿革統論》一卷,《參照》二十六卷,《看詳》三十五卷,《增立》十卷,合而修定六卷。
今惟修定六卷存,而以《沿革》系之篇首。
按《館閣書目》亦闕《參照》二十六卷。
△《鄭氏謚法》三卷
鄭樵撰。
上卷《序》五篇,中卷《謚》三篇,下卷《後論》四篇。
分類:未分類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