箸頭春
主料:鵪鶉肉500克
调料:醬油30克 辣醬油50克 花生油30克 黃酒10克 白砂糖2克 胡椒粉2克
做法:
1. 將鵪鶉宰殺,煺毛,開膛,去內臟,清水洗淨,瀝干;2. 然後,將每隻鵪鶉切成4 塊,放入盛器,加酒、醬油、味精、胡椒粉,醃漬一小時,使調味入內;3. 炒鍋燒熱,下油燒至七八成熱時,將醃漬好的鵪鶉塊入油鍋炸至金黃色,肉熟時取出;4. 鍋內留油少許,加酒、辣醬油、白糖、味精、鮮湯350毫升燒開,移小火燜酥取出。裝盤即成。技巧:1. 活鵪鶉烹製,味鮮無比,先醃後炸,使其入味;2. 炸至色黃肉熟,立即出鍋,炸得過老,肉硬質柴;3. 因有過油炸制過程,需準備花生油500克。
贴士:1. 「箸頭春」又名「炙活鵪子」、「炸鵪鶉。」是唐代官府和宮廷名菜。鵪鶉,是我國一種野生候鳥,味甘、溫、平。具有益元氣,補五臟、實筋骨、耐寒暑等藥用功效。用鵪鶉製作菜餚,在我國已有三千多年歷史,早在《禮記?曲札》中,就有「炸鵪鶉」一菜,當時稱為「箸頭春。」在唐代,朝廷大官陞官時,盛行給皇帝進獻「燒尾宴,」共58 道珍漾名點,其中「箸頭春」便是道首席珍饈之一。後來便成為宮廷名菜,代代相傳,在宋、元、明、清宮廷中都有「炸鵪鶉」一菜;2. 廚諺雲,「寧吃飛禽二兩,不吃走獸半斤。」鵪鶉之美。可想而知。又為候鳥,節令限制,捕捉不易,古代列為珍懂,非宮廷官府,不易嘗新。現今鵪鶉人工養殖,普及全國各地,已是尋常食品。好嗜香脆者,只須加調味後,入熱油鍋炸至色黃肉熟即可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