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楹聯叢話全編》楹聯叢話 序:曩者提刑山左,手輯唐五代以前名論,先之以聖賢遺訓之在諸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楹聯叢話全編》楹聯叢話 序

楹聯叢話全編

楹聯叢話 序

茞鄰先生,八閩碩儒,吐納經范,無書不讀,有美必彰。

曩者提刑山左,手輯唐五代以前名論,先之以聖賢遺訓之在諸經外者,為《古格言》十二卷。

昌既受而讀之矣。

閱十年而繼李善撰《文選旁證》四十六卷,博綜審諦於唐宋元明以來卅七家之言,以訂晉府、汲古之誤,而集是書之大成。

美哉富矣!近復讀公二集,一為《退庵詩存》,推本倫紀,鑒別金石;逢源於經籍,殫一精一於時務,詩也而政教寓焉;一為《退庵隨筆》,則數十年拳拳於庭訓師傳,因時隨地,藉束身心,期諸實用。

自謂無關乎著作,而學殖躬行,經史諸子、官常家禮、文事武功,蓋靡有弗備者。

比年為吾粵采風陳詩,徵文考獻,將有「三管英靈」之集。

而公暇搜羅,孳孳未已,乃復以所輯楹帖見示,諏遍八方,稿凡三易,每聯輒手敘其所緣起,附以品題,判若列眉,瞭如指掌。

夫道體之罔弗該也,文字之罔弗喻也;語其壯則鯤海鵬霄,語其細則蚊睫蝸角。

須彌自成其高也,芥子不隘於納也。

楹帖肇自宋、元,於斯為盛。

片辭數語,著墨無多,而蔚然薈萃之餘,足使忠孝廉節之悃,百世常新;廟堂瑰瑋之觀,千里如見。

可箴可銘,不殊負笈趨庭也;紀勝紀地,何啻梯山航海也。

詼諧亦寓勸懲,欣戚胥關名教。

草茅昧於掌故者,如探石室之司矣;膾炙遍於士林者,可作家珍之數矣。

一為創局,頓成巨觀。

惟公以蓬山耆宿入直樞垣,揚歷大邦,疊膺重寄,雖官書林立,而几案塵清。

偶當詩缽文壇,輒復露垂泉湧。

茲則秉節全圻,總宏綱而理庶政,猶是思艱圖易,舉重若輕。

雍容乎禮法之場,翔泳乎文藝之圃。

燭武所謂智深勇沈,穎濱所稱神止氣定者,非歟!故於前所著諸集,見公之綜貫百氏,取一精一用宏,而於斯集有以見公心源治法,以整以暇為天授,非人力所能及也。

道光二十年庚子春正月,陳繼昌謹序。

分類:未分類項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楹聯叢話全編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