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楹聯叢話全編》巧對補錄:年七、八已能文,畢文簡為郡從事,始知之,問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楹聯叢話全編》巧對補錄

楹聯叢話全編

巧對補錄

前錄巧對,有未詳者,茲復補之云:王禹偁字元之,濟州人,擢進士第,事宋太宗、真宗,官至知制誥。

年七、八已能文,畢文簡為郡從事,始知之,問其家,以磨面為生,因令作磨對。

元之不思以對云:「但取心中正;無愁眼下遲。」

文簡大奇之,留於子弟中講學。

一日,太守席上出詩句云:「鸚鵡能言難似鳳。」

坐客未有對,文簡寫之屏間,元之書其下云:「蜘蛛雖巧不如蠶。」

文簡歎息曰:「經綸之才也。」

遂加以衣冠,呼為小友。

至文簡入相,元之已掌書命矣。

此事見《邵氏聞見錄》及朱子《名臣言行記》。

吾鄉宋時陳北山先生子韡,年十一,器度英偉。

朱晦翁過訪北山,韡侍側,晦翁令屬對,曰:「一行朔雁,避風雨而南來。」

韡應聲云:「萬古一陽一烏,破煙雲而東出。」

晦翁大奇之,謂此子氣象不凡,異日名位不可量也。

後為龍圖閣學士。

《韻語一陽一秋》云:「東坡先生歸宜興,道遇孫仲益,有髫齔,問一習一 何藝,答曰:『方學對句。

』先生曰:『衡門稚子璠璵器。」

仲益應曰:『翰苑仙人錦繡腸。

』先生撫之曰:『真璠璵也。

』」

《錫金識小錄》云:「郡丞吳及郡判董至無錫,飲紅白酒而醉,吳出對云:『紅白相兼,醉後不知南北。

』董對:『青黃不接,貧來賣了東西。

』」又云:「有宴客食鱉,鱉有卵子,或口占云:『雌鱉腹中龍眼蛋。

』適王礎臣至,指席間應聲曰:『雄雞頭上荔支冠。

』座客服其工敏。」

又云:「王召幼稱神童,學使者召至學宮,指鵲巢命對云:『烏尾鵲,巢中展翅,學鶴未能。

』王信口應曰:『錦鱗魚,海內揚鰭,化龍立就。

』使者驚喜。」

又云:「施伯雨幼敏慧,其父遁思攜之賞月黃埠墩,宿焉。

晨起入山,時重霧未霽,偶遇父友,試以對,云:『山徑曉行,嵐氣似煙煙似霧。

』應曰:『一江一 樓夜坐,月光如水水如天。

』」又云:「相傳華學士鴻山幼時,夢中常有人誦『芭蕉斜卷一封書』之句,後出使朝鮮,其國王出對云:『皂莢倒垂千錠墨。

』學士略不思索,即口應云:『芭蕉斜卷一封書。

』座皆驚異,敬禮逾等。

及歸,贈賚倍於尋常。」

黃右原為言,《齊東野語》中對偶一門尚有可采者。

如云:「羲經六子,艮巽坎兌震離;周禮一書,天地春秋冬夏。」

「龜從,筮從,卿士從,庶民從;人相,我相,眾生相,壽者相。」

「善待問如撞鐘,小應小,大應大;措天下若置器,安則安,危則危。」

「左氏、公羊、谷梁,春秋三傳;卦爻、系辭、彖象,大易一經。」

「五形之屬三千,小過大過;一門之聚百指,家人同人。」

「知我春秋,罪我春秋,誰譽誰毀;待以國士,報以國士,為已為人。」

「迅雷風烈,烈風雷雨;絕地天通,通天地人。」

「紀信、韓信,假帝假王;仲尼、牟尼,大聖大覺。」

「蟬以翼鳴,不啻若自其口出;龍將角聽,謂其不足於耳歟。」

「司馬相如藺相如,果相如否;長孫無忌費無忌,能無忌乎。」

「人有七情:喜怒哀樂愛惡欲;經存六藝:詩書禮樂易春秋。」

「九州既別:冀兗青徐揚荊豫雍梁;一道相傳:堯舜禹湯文武周孔孟。」

「正月、六月、七月,十月之一交一 ;北風、晨風、凱風,終風且曀。」

「張良借箸前籌,恨不食食其之肉;陳平刻木為女,果能冒冒頓之圍。」

「夫子、天尊、大士,頭上不同;宮妃、宦者、官人,腰間各別。」

「調羹止渴,梅全文武之才;學舞貪眠,柳盡悲歡之態。」

「方丈四方方四丈,南北東西;試場三試試三場,經賦論策。」

「觀音大士,妙音梵音海潮音;諸相如來,人相我相眾生相。」

「龍飛策士,狀元龍,省元龍;度宗龍飛榜,陳文龍為廷魁,一胡一 躍龍為省元虎帳得人,殿帥虎,步帥虎。

時範文虎為殿帥,孫虎臣為步帥」按:以上數聯,俱可為談助;而「鄒孟子、吳孟子、寺人孟子,一男一女,一不男不女;周宣王、齊宣王、司馬宣王,一君一臣,一不君不臣。」

尤為妙合自然,只千古而無偶矣。

右原又言,石成金《聯瑜》中載有數聯,雖非巧對,而天成格言,似可附錄。

如:「施恩望報,勢且成仇;為善求知,弊將得謗。」

「每想病時,塵心漸減;常防死日,善念自生。」

「天最分明,只是性慢;人能算計,其如命何。」

「浮躁一分,到處便招尤悔;因循二字,從來誤盡英雄。」

「一生在君父恩中,問何報稱;凡事看兒孫分上,勸且從容。」

「話雖來到口邊,三思更好;事縱放得心下,再慎何妨。」

「悟恩是仇種,情是怨根,則往日之愛河得渡;知無學為貧,無骨為賤,則當前之地步頗高。」

「戒色有神方,惟聾耳、瞎眼、死心三昧;養生無別法,只寡言、少食、息怒數般。」

「處苦況而尚能甘,才是真修之士;當樂境而不知享,畢竟薄福之人。」

「苦辯爭強,贏得也輸氣力;窮奢極欲,算來何益精神。」

《棻堂節錄》雲,客有戲以「梅香春意動」屬對者,謂此語意雙關,久無人對。

予對以「桃葉晚情濃」,客喜其工穩。

又有以長聯請對者:「八斗才人,要中解元、會元、狀元,連中三元,點翰林,壓十八學士。」

予對曰:「萬年天子,必尊爵一、齒一、德一,達尊歸一,宣丹詔,曉億萬生民。」

又有以藥名屬對者,曰:「白頭翁牽牛過常山,遇滑石,跌斷牛膝。」

予對曰:「黃發女炙草堆熟地,失防風,燒成草烏。」

又有以字屬對者曰:「十口為田四口方,申出上由下甲。」

予對曰:「二人成天一人一大,未來益夫添丁。」

又有以古對屬對者,曰:「一歲二春雙八月,人間兩度春秋。」

舊已有人對過,但不工細,因為更正上句云:「六旬花甲再周天,世上重逢甲子。」

又有屬對者,曰:「二木成林,二火成炎,二土成圭,木生火,火生土,生生不息。」

予對曰:「三瓜為□(上一瓜下二瓜),三水為淼,三石為磊,瓜滴水,水滴石,滴滴歸源。」

又一屬對者曰:「二人合口成吞,口藏天下;又女變心成怒,心恨一奴一孤。」

又一對曰:「天設奇方,曰雪曰霰曰霜,合來共成三白散。」

對曰:「地生良藥,名芩名連名柏,煎去都成大黃湯。」

以上數聯,裁對工穩,雖未為一精一巧,然於初學作對者,亦可開擴其心思焉。

按:「梅香春意動」,羅茗香舊有對云:「杜老壯心衰。」

亦別調也。

舊聞謝椒石言,鎮海陸生志道少工屬對,不假思索。

嘗九歲應童子試,邑侯令其屬對,曰:「鎮海縣童生九歲。」

應聲曰:「大清國天子萬年。」

侯奇之,攜入水閣面試,飲以茶曰:「入閣飲茶,連步可登麒麟閣。」

復應聲曰:「臨池染翰,何年得到鳳凰池。」

年十二,補博士弟子員,卒年僅十有五。

或謂此兒早慧,宜不永年。

然余聞史望之前輩亦九歲應縣試,邑侯試之對,雲;「閒看門中月。」

史應聲云:「思耕心上田。」

後史位登正卿,壽逾八秩,何以早慧者又能永年乎?然「思耕心上田」五字極有理致,可稱名對,且已為福壽之征矣。

余同年果益亭將軍,由四品宗室入翰林,自言四品宗室中,有胸中甚不了了而口才頗佳者,或嘲之曰:「胸中烏黑嘴明白;」余為代對曰:「腰際鵝黃頂暗藍。」

以鵝黃對烏黑,暗藍對明白,皆極靈活,眾為解頤。

近年有因英夷之擾,捐輸得花翎者,或嘲以楹聯云:「頭上有錢彯翠羽;胸中無策退紅毛。」

語含譏諷,亦巧不可階也。

一江一 南李義賢,字芝庭,熟於唐一人詩集,嘗著《秀谷集》,集唐詩,氣體自然,無異己出。

如以張軫「山曉月初下」,對蔣吉「天寒雪未消」;《寒食送別》以王勃「野煙含夕渚」,對王維「疏雨過春城」;《宿東巖寺與僧夜話》以沈佺期「流澗含輕雨」,對姚合「穿山踏亂雲」;《客中逢楊已軍》以孫逖「今日逢新夏」,對錢起「前程未夕一陽一」《一江一 邊閒眺》以徐牧「慚無下釣處」,對孟浩然「徒有羨魚情」;《宿瓜步》以徐祐「淺水孤舟泊」,對李商隱「殘燈獨客愁」;《途中》以一溫一 庭筠「門靜人歸晚」,對趙嘏「枝閒鳥下空」;《元旦》以譚用之「甕邊難負千鍾綠」,對盧仝「鏡裡堪驚兩鬢霜」;《詠柳》以劉禹錫「一聲玉笛向空盡」,對姚合「萬架金絲著地嬌」;《一江一 口夜泊》以冷然「巖邊樹動猿下澗」,對羅鄴「溪上月沉人罷春」;《悼古詩》以李商隱「蕭何只解追韓信」,對李憕「賈誼何須吊屈平」;《游吳氏林亭》以許渾「山翠萬重當檻出」,對杜光庭「煙嵐一帶隔簾浮」;《登一江一 樓》以羅隱「瓦榼尚攜京口酒」,對薛據「布衣恐惹洛一陽一塵」。

皆工穩絕倫。

吾師紀文達公嘗言,世間書籍中語,無不可成偶者。

客舉「惟女子與小人為難養也」,公應曰「有寡一婦 見鰥夫而欲嫁之」。

又舉「孟子致為臣而歸」,公應曰「伯夷非其君不仕」。

皆信口拈出,不假思索,自是別才。

記得陳芝楣中丞知余有《巧對錄》之輯,亦雜錄所集成語寄示,惜寄到在後,書已刻成,而中丞亦倏騎箕去矣。

茲亟為補錄如左。

如:虛室生白;飛閣流丹。

《莊子》語及王子安序千尋玉海;丈六金身。

《梁書》、佛經酒香留客住;詩成倩鳥吟。

東坡,香山酒氣和芳杜;詩篇占白蘋。

集香山句清泉瀉萬仞;落日銜千峰。

同上秋草獨尋人去後;水雲初起雁來初。

劉長卿,崔塗閒拈蕉葉留題詠;醉折花枝當酒籌。

集香山句蒼籐翠壁初無路;野草閒花各自春。

集東坡句清露晨流,新桐初引;太華夜碧,大河前橫。

《世說》,《詩品》小窗多明,俯拾即是;《易林》,《詩品》眾山倒影,乘空欲飛。

《水經注》砥德礪材,道徽高扇;《易林》,唐文制詩緝頌,思緯淹通。

《文心雕龍》,《世說》抱樸守真,蓄為玉寶;論仁議福,完若金城。

《易林》,《韓詩外傳》惟道集虛,人之水鏡;《莊子》,《世說》知足不辱,家有芝蘭。

《老子》,《易林》著手成春,暗與道合;《詩傳》,《世說》用心若鏡,清恐人知。

《莊子》,《晉書》玉壺買一春 ,酒為歡伯;《詩品》,《易林》琅函吐秘,詩雜仙心。

唐文,《文心雕龍》春桃生花,黃鳥來葉;明月作晝,白雲帶山。

《易林》,《水經注》裁雲制霞,一花千葉;《文心雕龍》,《易林》纓巒帶阜,十步九尋。

《水經注》,《易林》又緝《詩》篇名為對者,如:大明;小毖。

思文;常武。

有駜;無羊。

遵大路;信南山。

揚之水;殷其雷。

皇皇者華;漸漸之石。

張南山維屏《詩人徵信錄》云:彭文勤公經進稿,其中多屬對工整,典重渾成者。

偶錄數則於後,亦可為初學開拓心胸之助。

如《恭進禮器圖式表》云:「天下有三重,議禮、制度、考文;聖人等百王,夏造、殷因、周監。」

《駕幸天津》云:「王者之治,三十年而後仁;天子所都,五百里曰甸服。」

又云:「瀦流成池,有澱蓋七十二;阻泊為界,其址自宋遼金。」

《御制節序詩跋》云:「春七日,秋七日,七見來復之心;五重午,九重一陽一,重葉剛中之德。」

《萬壽經壇表文》云:「天子所至曰幸,以德為車,以樂為御,以人情為田;大德之致永年,如日之升,如月之恆,如南山之壽。」

《萬福集成贊跋》云:「兕觥田峻,豳籥之三曰無疆;鳳翽吉人,卷阿之四曰純嘏。」

《御制詩跋》云:「是謂太平之世,曰雨而雨,曰暘而暘;則知小人之依,先憂而憂,先樂而樂。」

又云:「有象之春夏秋冬,孰主張是,孰綱維是,孰居推行是;無形之一陰一晴雨雪,我潤澤之,我滲漉之,我汜布濩之。」

《恩賜知過論謝折》云:「心惕若以乾乾,聖原無過;言達之而亹亹,民可使知。」

《恩賜鹿肉謝折》云:「承筐疑宵雅之三,食蘋空愧;受祿頌天保之九,戩谷罄宜。」

《恩賜雞雛待飼圖墨刻謝折》云:「在治忽,觀古人之象,繪作有虞;先稼穡,知小民之依,圖成無逸。」

《恩賜台灣墨刻謝折》云:「十二時不翼而飛,天之所助者順;千萬里如指諸掌,聖不可知謂神。」

《請編輯萬壽盛典折》云:「奉三無私,聖人之作也如覆載照;致四必得,昊天其子之以保佑甲。」

「請誦六章之詩:川至日昇月恆、山阜岡陵松柏之茂;廑敦九功之敘:利用厚生正德、水火金木土谷惟修。」

《恩撫一江一 西偏災謝折》云:「君上補造物,無不接之青黃;父母篤恩勤,有必周之黔赤。」

《恩免錢糧謝折》云:「國家豐亨豫大,再籌三十年之通;民戶朝饔夕飧,或鮮萬千斯之積。」

「富非藏國,利本因民。」

「矧當太倉之陳陳相因,何如高廩之多多益善。」

《御制詩文十全集進表》云:「不得已而用,師往有功;無所為而為,我戰則克。」

《恩賜居內城謝折》云:「播晨綸於西苑,得為氓而仁許受廛;曝冬日於南榮,將改歲而恩謀入室。」

「容身環堵,憶跧一江一 國之牛宮;待漏觚稜,不隔禁城之魚鑰。」

《恩賜紫禁城騎馬謝折》云:「齒非加長,實維逾格之施;步本不工,彌切殊常之感。」

雲台師云:乾隆五十六年,余以大考第一,升少詹事,例應觴客,因邀同衙坊局諸君在一枝軒看菊,坐中文遠皋庶子舉一句云:「牆上竹枝書個個。」

請諸公對之。

余應聲云:「盒中棗子叱來來。」

宮庶初不以為工,遲日檢《漢書》,知為東方朔故實,乃極口稱之。

嘉慶年間大考,翰林有已開坊,因名在三等,改部郎者五人,惟白小山鎔得免。

內有彭寶臣浚乃乙丑殿撰,亦改部。

王楷堂比部為作一對云:「三等狀元,苦矣老彭辭柱下;五人郎署,危哉小白射鉤邊。」

《隨園詩話》云:詩中用經書成語,有對仗極妙者。

前輩盧王巖云:「腹不負公公負腹,頭既責余餘責頭。」

近人吳文溥云:「我自注經經注我,人非磨墨墨磨人。」

姚念慈云:「野無青草霜飛後,菊有黃花雁到初。」

汪韓門云:「白鳧去後成衰老,黃雀飛來謝少年。」

一胡一 稚威云:「春水綠波芳草色,雜花生樹亂鶯飛。」

朱鹿田得子云:「我求壯艾三年藥,汝似王瓜五月生。」

皆用經書樂府成語也。

余亦戲集樂府云:「背畫天圖,子星歷歷;東昇日影,雞黃一團一 一團一 。」

前輯巧對,所錄繆蓮仙、湯春生《四書》對語,皆渾成可喜。

今複閱其《文章遊戲》二編,尚多可采者,亟登之如左。

二言云:

子路;申棖。

狼戾;虎賁。

疾視;徐行。

王豹;子羔。

徙義;近仁。

效死;捨生。

有李;以桑。

孽子;嬖人。

惡莠;揠苗。

放踵;及肩。

摩頂,服膺。

蹙頞;脅肩。

紅紫;玄黃。

三言云:

樂其樂;憂亦憂。

行以告;坐而言。

私妻子;危士臣。

無慍色;不疾言。

為營窟;反櫑梩。

仁者靜;頑夫廉。

勿欺也;何畏焉。

有喜色;無怨言。

強哉矯;恭而安。

武王烈;太甲賢。

何以異;是則同。

疏逾戚;弱役強。

無他技;有餘師。

要於路;遇諸途。

和無寡;德不孤。

文勝質;實若虛。

而強酒;如探湯。

蒲蘆也;膾炙哉。

無齒決;不目逃。

衣夫錦;書諸紳。

四言云:

施於四體;執其兩端。

原泉混混;維石巖巖。

子曰忠矣;書雲孝乎。

修其天爵;教以人倫。

言語必信;禮貌未衰。

隱幾而臥;逾牆相從。

忽然在後;毋以從前。

自衛反魯;由鄒之任。

十目所視;四體不勤。

睨而不視;過之必趨。

無見小利;則亂大謀。

屨之相似;毛猶有倫。

磨而不磷;鑽之彌堅。

父召無諾;嫂溺不援。

好是懿德;攻乎異端。

內無怨女;下不尤人。

再斯可矣,一以貫之。

樂只君子;哿矣富人。

兵刃既接;弓矢斯張。

以小易大;辭尊居卑。

堯帥諸侯;舜為天子。

則何益矣;在所損乎。

夔夔齊栗;睊睊胥讒。

若保赤子;如見大賓。

友於兄弟;樂爾妻孥。

以吾一日;加我數年。

無目者也;惟耳亦然。

各於其一黨一 ;不相為謀。

處士橫議;隱居放言。

失諸正鵠;見乎蓍龜。

捨館未定;居處不安。

五言云:

得其心有道;反諸身不誠。

君為來見也;吾其與聞之。

非助我者也;而由人乎哉。

然後知長短;不能成方圓。

而後嫁者也;則將摟之乎。

孳孳為善者;鬱鬱乎文哉。

而皆去其籍;則不如無書。

人病不求耳;汝安則為之。

而從心以欲;然後耳有聞。

無以賤害貴;將使卑逾尊。

我不憾焉者;吾何謙乎哉。

不願乎其外;又顧而之他。

士誠小人也;子絕長者乎。

罪不容子死;愛之欲其生。

其故家遺俗;雖孝子慈孫。

上士倍中士;小賢役大賢。

使己僕僕爾;其心休休然。

魯人為長府;曾子居武城。

非求益者也;其寡過矣乎。

六言云:

必以告新令尹;此之謂大丈夫。

則吾未之有得;於人何所不容。

小人窮斯濫矣;君子病無能焉。

吾斯之未能信;人皆有所不為。

何為其號泣也;庶幾無疾病歟。

是聞也非達也;雖得之必失之。

今願竊有請也;吾未嘗無誨焉。

所以別野人也;豈為厲農夫哉。

七言云:

求水火無弗與者;於禽一獸 又何難焉。

是皆穿竊之類也;則與禽一獸 奚擇哉。

八言云:

民有饑色,野有餓莩;內無怨女,外無曠夫。

故曰爾為爾,我為我;信如君不君,臣不臣。

非其道也,非其義也;在所損乎,在所益乎。

為君闢土地、充府庫;抑王興甲兵、危士臣。

九言云:

王順長息,則事我者也;管仲晏子,猶不足為歟?

十言云:

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國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

前閱湯春生《文章遊戲》中有杭州地名集對,以其地其名,皆非所一習一 ,姑置弗錄。

年來將卜居杭州,已賃得三橋址一宅。

相宅時周歷城廂,聞見頗熟,將來往復衢巷,亦不能不一習一 其名,因擇其尤雅馴者錄之如左。

二言云:

官巷;衙灣。

泥壩;土橋。

湖墅;山墩。

倉巷;棚橋。

古蕩;新橋。

馬衖;車橋。

三言云:

五老巷;三元坊。

黑亭子;紅廟兒。

芭蕉弄;葫蘆兜。

紅門局;白井亭。

草鞋嶺;箬帽灘。

珠冠弄;玉帶橋。

硯瓦弄;棋盤山。

石屋洞;草橋門。

金錢巷;元寶街。

楚妃巷;越王山。

獅子巷;貓兒橋。

大倉後;小學前。

助聖廟;興賢坊。

八仙石;三聖橋。

十八澗;六一泉。

佛慧寺;仙靈橋。

渾水埠;清河坊。

鑿石巷;打鐵關。

裡塘巷;後市街。

六克巷;千勝橋。

六和塔;四宜亭。

祖廟巷;宗宮橋。

金門檻;石牌樓。

朱霞弄;青雲街。

祥符寺;淳佑橋。

桐枝巷;松毛場。

羊角埂;狗毛灘。

塔兒巷;灞子橋。

小娘弄;高士坊。

十字路;八卦田。

高銀巷;文錦坊。

黃泥嶺;烏石峰。

梅青院;柳翠橋。

倉基上;餉部前。

蕭山弄;餘杭塘。

百福巷;萬安橋。

豬圈壩;雞籠山。

威乙巷;拱辰橋。

新塘上;舊府前。

火德廟;水香庵。

八盤嶺;九曜山。

同安裡;太平橋。

海會寺;一江一 漲橋。

老東嶽;賽西湖。

城頭巷;湖心亭。

棲霞嶺;登雲橋。

豬婆弄;鱉子門。

林司後;薛衙前。

扇子巷;靴兒河。

豬頭巷;鴨卵兜。

虎跑寺;龍吟庵。

延齡埠;流福溝。

木屐弄;苕帚灣。

夕照寺;初一陽一台。

三橋址;百井坊。

保叔塔;渡子橋。

蝙蝠洞;螺螄門。

燕子弄;雀兒營。

白馬廟;青龍街。

高麗寺;滿州營。

孩兒巷;丈人峰。

四言云:

張御史巷;王狀元園。

范郎中巷;李博士橋。

一胡一 打笤巷;嵇接骨橋。

城南古社;梅東高橋。

神霄雷院;天漢洲橋。

六言云:

二聖庵,三聖廟;十字路,五字橋。

大方井,小方井;南高峰,北高峰。

老龍井,小龍井;新馬頭,舊馬頭。

義井巷,義門巷;孝子坊,孝女坊。

多子街,多福弄;旌德觀,旌功坊。

嚴官巷,蔡官巷;成衙營,莫衙營。

羅茗云:「向在京師,翁二銘學士以別字對難之,出句云:『孫行杏者挑行形李,上太行杭山。

』余對云:『服不猛氏穿不本入聲借,走華不敷注。

』又出句云:『午夢末醒春睡足。

』未字虛實兼用余對云:『朝妝莫整宿酲慵。

』莫字亦虛實兼用」又有男女人名互對者,如:「徐夫人」對「石公子」,「馮婦」對「王男」之類。

又有古今人名相對者,如「公孫丑」對「王伯申」,「白乙丙」對「朱子庚」之類。

又有經書對,如「人涉卬否,人涉卬否;彼留子嗟,彼留子嗟」;「相鼠有皮,刲羊無血」;「藹藹王多吉人,渺渺予末小子」之類。

又有數目巧搭者,如「唐四傑王楊盧駱,宋五子周程張朱」;「五行金木水火土,七音齒顎舌喉唇」;「三代夏商周,九賦上中下」;「四聲平上去入,八字年月日時」;「八音金石絲竹匏土革木,九宮休生傷杜景死驚開」之類,皆未經前人道過者。

茗香讀書養親,其母年逾九十,尚康強,茗香有集句聯懸於廳事云:「九十日有秩;八千歲為春。」

茗香又云:揚州有缺口門、灣頭鎮,舊傳一對云:「缺口何嘗缺;灣頭自有灣。」

頗自然。

又「無錫錫山山無錫」之句,久無屬對。

朱蘭坡先生以「平湖湖水水平湖」對之。

又有以節氣作對句者,云:「霜降如小雪;春分不大寒。」

亦佳。

又有一絕對云:「一掌擎天,五指三長二短。」

久無人能對者,後為徐青籐所屬云:「六和插地,七層四面八方。」

羅茗香云:今歲儀徵太傅重宴鹿鳴,同時有四佳話。

大興俞恆潤為太傅門下士,師生同科重宴,佳話也;浙一江一 嘉慶戊午解元張廷濟,亦太傅門下士,今科其子慶榮又領解,爺子解元,佳話也;兩丙午,一戊午,同屬午科,佳話也;而張、俞皆同出太傅門下。

故余偶成一對句云:「丙象著文明,衣缽相傳,同賡鹿野;午科多勝事,箕裘領解,接武蟾宮。」

亦紀實之言爾。

茗香嘗自述其所撰地名對,如:道士洑,和尚原;苦水鋪,甘朱山;蔥嶺,蒜山;黃河,青海之類。

又有木果木地名,花椒花蔬名;一陰一口《左傳》地名,一陽一膚《四書》人名;夏小正書名,魏大中人名之類。

又有書名對,如《春秋》對《甲子》;《春秋傳》對《山海經》;《四元玉鑒》對《百子金丹》之類。

一江一 南某年五月童試題系「夫人自稱曰小童」,有某生初入泮;是秋鄉試題系「君子不以言舉人」,某生遂連捷,有客戲撰聯語贈之云:「端午之前,猶是夫人自稱曰;重一陽一而後,居然君子不以言。」

出語歇後為小童,對語歇後為舉人,可謂巧湊。

俚俗對語,有甚可解頤者。

近在安豐場署,與楊竹圃親家酒次劇談,竹圃雲有一田叟攜其子耕作者,值雨至,將釋耒而歸。

命其子屬對曰:「迷濛雨至,難耕南畝之田。」

適有一客徘徊田畔,遙對云:「泥濘途遙,誰作東家之主。」

叟因邀其至家避雨,語家人曰:「客已至矣,庭前整備茶湯。」

客對云:「賓既來兮,廚下安排酒席。」

叟曰:「不嫌茅屋小,略坐片時。」

客對云:「且喜華堂寬,何妨數日。」

既設席,飲至夜深,叟曰:「譙樓上鼕鼕冬、鏗鏗鏗,三更三點,正合三杯通大道。」

客曰:「草堂前汝汝汝、我我我,一人一盞,但願一醉解千愁。」

叟請客就寢曰:「匡床 已設,今宵且可安身。」

客曰:「主意甚殷,明日定留早膳。」

次日客先起,叟出,見其磨刀,詰之曰:「借問嘉客,何故操刃而磨?」

客曰:「無故擾東,定當殺身以報。」

叟驚曰:「倘死吾家,未免一場官府事。」

客曰:「欲全我命,必須十兩燒埋錢。」

叟入內,移時捧銀進曰:「首飾湊成十兩。」

客秤之曰:「戥頭尚短八錢。」

因揖別,叟送之門曰:「千里送君終一別。」

客曰:「八錢約我必重來。」

叟笑曰:「惡客惡客,快去快去。」

客謝曰:「好東好東,再來再來。」

按此客實惡,而此叟大佳,殊快人意。

竹圃曰:「一醉解千愁,我熟聞之。

三杯通大道,究竟語作何解?」

余曰:「此李青蓮句也,當問之古人。」

相與一笑而罷。

(《》原收於梁章鉅《浪跡叢談》卷七。

)

分類:未分類項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楹聯叢話全編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