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楹聯叢話全編》楹聯續話 廟祀:語殊壯闊。曾見近人筆記亦載此聯,脫卻「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楹聯叢話全編》楹聯續話 廟祀

楹聯叢話全編

楹聯續話 廟祀

蘇州泰伯廟中無佳楹帖,惟齊梅麓彥槐有題泰伯墓柱一聯云:「誌異征誅,三讓兩家天下;功同開闢,一抔萬古一江一 南。」

語殊壯闊。

曾見近人筆記亦載此聯,脫卻「誌異功同」八字,又以為齊眉樓所撰,殊可笑也。

安溪李文貞公為直隸巡撫,祈雨於關廟,有應,謝以聯云:「我意祈麥秋,澤隨地遍;公靈震華夏,日在天中。」

按:此切事成文,而「麥秋」、「華夏」對仗自然工穩,語亦正大相稱。

常州荊溪縣有關帝廟,楹帖皆不佳。

齊梅麓作宰時,易以新聯,云:「威鎮雄州,野樹尚含荊浦綠;神遊故國,夕一陽一偏照蜀山紅。」

荊浦、蜀山皆縣中地,關合亦尚渾成。

又撰一聯云:「志在春秋,孔聖人未見剛者;氣塞天地,孟夫子所謂浩然。」

頗得意。

然余終嫌「志在春秋」語非正史所有也。

黃右原比部奭曰:「記得關廟聯尚有兩家可錄者,忘為何人所撰。

一云:『王業不偏安,拒操和權,諸葛猶非知己;春秋大一統,帝蜀寇魏,紫一陽一乃許同心。

』一云:『生蒲州,輔豫州,保荊州,鼎峙西南,掌底一江一 山歸統馭;主玄德,友翼德,仇孟德,威鎮華夏,眼中漢賊最分明。

』」按:原本作「兄玄德,弟翼德」,近於演義。

陳壽《志》雖有「義同兄弟」之語,並無孰兄孰弟主名。

改本較為妥協。

趙甌北有關廟聯云:「乃聖乃神、乃武乃文,扶四百載承堯之運;自西自東、自南自北,如七十子服孔之心。」

余於《聯話前編》偶遺之。

浦城西一陽一嶺上有關廟,邑人朱緘三孝廉有一聯云:「至誠之動,孚及豚魚,雖阿瞞莫敢不服;大義所歸,堅如金石,惟使君乃得而臣。」

孝廉之子春門茂才箎亦獻聯云:「前杜氏而好春秋,仗義宣威,此老原非徒左癖;後岑侯而鎮荊楚,奉詞伐罪,彼蒼何忍聽彭亡。」

詞氣並岸異不凡。

朱蘭坡曰:「關廟聯多用生前事,遂成俗套。

余曾擬制一聯,但言尊崇顯赫之意。

云:『帝爽有昭明,當朝謚號增崇,奉戴儀同文廟肅;神功無代謝,亙古河山作鎮,靈長運過蔣侯奇。

』」按:此與吾鄉龔海峰先生所撰命意正同,可謂異曲同工,不落窠臼者矣。

蘇鰲石廷尉廷玉曰:「琢州張桓侯廟聯,多狀其雄糾語,究屬莽夫氣象,於尊崇之義未合。

惟方葆巖維甸作直藩時有聯云:『使君乃天下英雄,誼同骨肉;壽侯為人中神聖,美並勳名。

』以先主、關帝兩人夾出,恰稱身份。」

按:帝曾封漢壽亭侯,「壽侯」二字似未協,尚應酌易也。

四川成都城外有丞相祠堂,楹聯林立。

鄂潤泉督部鄂山聯云:「望重南一陽一,想當年羽扇綸巾,忠貞扶季漢;澤周西蜀,愛此地浣花濯錦,香火擁靈祠。」

又蔣礪堂節相攸銛聯云:「曰宮曰殿,曰幸且曰奔,詩史留題,千古猶存正統;書吳書魏,書漢不書蜀,儒臣特筆,三分豈是偏安。」

四川寧遠府有丞相祠。

戴羨門督部三錫聯云:「籌筆在攻心,當年化洽賓幪,冠帶百蠻歸典屬;安邊曾叱馭,此日風清甌脫,雲霄萬古仰宗臣。」

聞是湖南湘鄉令嚴麗生學淦代撰。

嚴本才士,搖筆故自不同。

又聞嚴麗生作湘鄉縣龍王廟聯云:「春耕夏耘,秋收冬藏,萬物育焉,鬼神之為德;雷出地奮,雲行雨施,百室盈止,膏澤下於民。」

亦可謂「取熔經義,自鑄偉詞」者矣。

蘇郡文昌宮之旁有太一陽一宮,向不入祀典,亦不在朔望行香之列。

道光十一年,霖雨數十日,郡人士始請余詣禱。

升香之日,旋即暢晴。

後即定為常祀。

齊梅麓為之聯云:「光天開糾縵之祥,雨非恆雨,暘非恆暘,二十四氣成四時,群生並茂;化國衍舒長之祚,朝不廢朝,夕不廢夕,三百六旬有六日,庶績鹹熙。」

又撰風神廟聯云:「龍一虎忌爭行,廿四番花信吹餘,致雨興雲,勿張旗鼓;豚魚占利涉,七二候箕神簸後,飛芻挽粟,好送帆檣。」

時以狂風匝旬,礙漕運,率屬虔禱,有應,故以此為報雲。

又撰龍神廟聯云:「九土足農田,但期膏不下屯,霖雨遍敷天下望;三吳稱澤國,更願流無旁濫,一江一 河長向地中行。」

鄭仁圃喜為楹聯,時見意匠。

有題天後宮聯云:「補天媧神,行地母神,大哉乾,至哉坤,千古兩般神女;治水禹聖,濟川後聖,河之清,海之晏,九州一樣聖功。」

想見一精一心結撰,思與神通也。

楊飛泉郡丞鶴書曾知雲南師宗縣。

後由浙省委辦銅差,復至滇中。

題天後宮一聯云:「三十年宦海平安,旦夕焚香,惟求利濟;一萬里慈雲庇蔭,間關行役,重許瞻依。」

四川灌縣城隍廟有蔡佛田手題聯云:「聰明正直之謂神,清夜焚香,惟願斯民敦孝弟;雨暘寒燠以成歲,豐年報享,長期列部頌昇平。」

又成都府城隍廟戲台聯云:「善惡報施,莫道竟無前世事;利名爭競,須知總有下場時。」

恰是城隍廟戲台,不能移易他處。

蔡佛田曰:「佛寺聯語極多,記得有二聯語極雋永。

句云:『願將佛手雙垂下;摩得人心一樣平。

』又云:『彈指聲中千偈了;拈花笑處一言無。

』」

明邛州人余昂有題海會寺聯云:「終日解其頤,笑世事紛壇,曾無了局;經年坦乃腹,看胸懷灑落,卻是上乘。」

按:此聯詞旨超脫,似比吾閩鼓山寺一聯較為雅馴。

福州有慶城寺,中有鐵佛一尊,極其雄偉,系偽閩時所鑄。

廟中有前明曾弗人異撰一聯云:「古佛由來皆鐵漢;凡夫但說是金身。」

雋永有味。

陳畏民《筆談》、徐價人《閩游詩話》並載其語。

惜余未得見其聯。

蘇州光福有觀音大士廟,祈晴禱雨最靈。

林少穆巡撫三吳時,題聯云:「大慈悲能布福田,曰雨而雨,曰暘而暘,祝率土豐穰,長使眾生蒙樂利;諸善信願登覺岸,說法非法,說相非相,學普門功德,只憑片念起修行。」

又因督浚劉河,小憩劉河鎮之天後宮,題聯云:「八百年寰海昭靈,溯湄嶼飛昇,九牧宗風榮廟祀;四萬頃具區分派,喜婁一江一 新浚,三吳水利沐神庥。」

又題上元縣署中程明道先生祠云:「愛物為心,一命於人亦有濟;得民以道,千秋斯統不虛傳。」

又題福州文藻山朱文公祠云:「道統闡薪傳,洙泗真源今未墜;儒型垂梓社,滄洲一精一捨此重開。」

又題嘉定縣歸震川先生祠云:「儒術豈虛談,水利書成,功在三一江一 宜血食;經師偏晚達,篇家論定,狂如七子也心降。」

桂林城外有臨水文昌閣,極明瑟之致。

朱勳楣觀察棨題聯云:「水月盡文章,會心時原不在遠;星雲燦魁鬥,鍾靈處定非偶然。」

朱子生於延平之尤溪,故小字沋郎。

沋,水名,即尤溪,縣亦因此得名也。

後人皆誤以朱子字「沈郎」耳。

其地有公山、文山,朱子誕生之日,兩山俱發火光,現出「文公」二字。

今就其地建文公祠。

周力堂學使學健撰聯云:「前公山,後文山,一氣蜿蜒,知天地一精一華所萃;始小學,終大學,真源脈絡,統聖賢體用之全。」

《塗說》云:「一江一 南侯竹愚先生在粵時,嘗題韓文公祠楹帖云:『蘇學士前傳謫宦;孟夫子後拜先生。

』殊工切。」

漢口有桃花夫人廟,一聯云:「列女傳從劉向定;夫人心只息侯知。」

議論自在言外。

惜不知何人所作。

虞山有白、蘇二公祠。

齊梅麓即集白、蘇語為楹聯,云:「中有仙龕虛一室;更邀明月作三人。」

上聯香山句,下聯東坡句也。

跋云:「香山詩:『近有人從海上來,海山深處見樓台。

』此海虞立白公祠之公案也。

虛一室,固待公也。

自公言之,即謂待坡公也可。

又坡公題樂天《身心問答》三詩後云:『而今月下三人,他日當成幾佛。

』以『更邀明月』句移奉白、蘇二公祠,頗有根據,非同泛語也。」

按:常熟縣之白、蘇二公祠,建於道光丁酉年,在昭明讀書檯之側,董其成者蔣伯生因培楊芸士文蓀也。

芸士為之記。

齊梅麓宰宜興時,撰周孝侯廟聯云:「朝有奸一黨一 ,豈能成將帥之功,若教仗鉞專征,蛟虎猶非對手敵;世無聖人,不當在弟子之列,誰信讀書折節,機雲曾作抗顏師。」

詞意激昂,可當一首周處傳論。

甘露寺中有三賢祠,不知建於何時,祀唐李文饒、宋蘇東坡、米海岳三公也。

李蘭卿撰聯云:「溯後先三百載遊蹤,異代同堂,能結有情香火;冠今古第一流人物,文章事業,也如無盡一江一 山。」

謝默卿曰:「無錫惠山之麓有張睢一陽一廟,額曰『顯忠』。

余蒞任時,適邑人修建落成,請為楹帖,因撰句付之。

云:『抗節濟時艱,論當年守禦聲威,實先郭汾一陽一、李臨淮,功存廟社;顯忠關世教,考茲土烝嘗舊典,當與伍子胥、陳武烈,氣壯湖山。

』」按;張睢一陽一、伍子胥及隋司徒陳杲仁,其事皆不在錫山,而縣中皆有祠廟,香火甚盛。

亦可見忠烈祀典出於秉彝攸好之同矣。

一江一 西九一江一 府有五顯廟,中有一集句聯。

云:「九一江一 孔殷,以享以祀;五人為伍,乃聖乃神。」

詞義俱極穩愜。

不知何人所撰,俟晤鄭仁圃時詢之。

蟂磯廟聯:「思親淚落吳一江一 冷;望帝魂歸蜀道難。」

人皆知為徐文長所撰。

惟繆蓮仙《塗說》謂此與採石磯李太白祠聯云:「我輩此中惟飲酒;先生在上莫吟詩。」

並傳為徐文長手筆。

而余經過二地,得見二聯,皆無文長題款,惟署谷口鄭簠書。

後聞蟂磯聯為方茶山先生體感夢而作,仍疑莫能明也。

按:方茶山年代甚近,而此聯熟在人口,實出茶山之前。

後說恐仍是因文長事而誤演耳。

金龍四大王為北方河道尊神,廟中楹聯鮮有傳者。

惟齊梅麓一聯尚壯麗。

句云:「志節慕睢一陽一,憂國讀書,尚記金龍山在;英靈同伍相,飛芻挽粟,正須白馬潮來。」

錢梅溪曰:「唐張旭曾為常熟縣尉,故縣城南有草聖祠。

今為文廟土地之神,新立一祠於大成門之右。

廣文屬余書一聯一額,余曰:『聯句尚易,額甚難也。

』再四思之,總未題就。

偶憶韓文公『優入聖域』四字,因書付之。

並撰一聯云:『書道入神明,落紙雲煙,今古競傳八法;酒狂稱聖草,滿堂風雨,歲時宜奠三杯。

』或嫌『三杯』字太涉廟祀套語,余應之曰:杜詩『張旭三杯草聖傳』,豈忘之耶?」

海州板浦為濱海斥鹵地。

自道光年間,陶雲汀宮保改行票鹽,民販趨之如市。

蕃昌殷賑,儼然一都會焉。

宮保按部海州,兩駐其地。

登雲台山,並於山中建陶靖節祠。

今商販居民又合詞吁建陶文毅公祠。

謝默卿撰長句楹聯云:「改鹺法,近悅遠來,試觀淮浦連年,浩浩穰穰,豈惟追齊相夷吾,府海功施稱再造;薦飶馨,春祈秋報,況對郁洲勝境,熙熙皞皞,真可繼晉賢靖節,名山祀典配三元。」

成都北門外歡喜庵,奉德將軍楞泰像,系乾隆金川凱旋時為士民所建。

楹聯雲;「萬里版開圖,雲棧星郵,往來下拜功臣像;百蠻碑在口,渝歌賨舞,歡喜常存故老思。」

又:「冠履肅丹楹,似丞相祠堂,柏郁森森承雨露;聲威通紫塞,憶將軍幕府,旌揚熠熠壯風雲。」

旁為得勝庵,即阿公祠,同時所建。

聯云:「纏井絡以界坤維,天府奧區,皇極會歸雄帶礪;控荊蠻而引秦隴,巖疆重任,臣心寅畏凜冰淵。」

朱蘭坡曰:「宛陵城內有東平王廟,禮唐張睢一陽一。

余少年應試時至其處,見一楹帖云:『祿山、慶緒悍然其無君父,當年即破孤城,效忠亂賊,曾邀富貴之幾時?令狐、尹奇不幸而有子孫,今日試登雙廟,下拜先生,將置祖宗於何地?』余最喜其詞氣激昂,今約五十餘年,猶識不忘,但不記為何人所作耳。」

涇縣會館中奉朱文公木主。

朱蘭坡為題一聯云:「刪定贊修,直千古同功,較漢唐訓詁諸儒,仰高山而倍切;德性問學,原兩端並舉,任陸王紛壇異說,撼大樹以何能。」

朱文公聯語亦多,無如此之沉著穩括者。

閩浙分疆之處為楓嶺,俗呼為五顯嶺,實即梨嶺,古稱梨岳。

祀唐太守李頻。

李蘭卿題聯云:「地是名山宜廟食;民思賢守本詩人。」

五顯廟中楹帖極多,皆遜此之雅切也。

黃右原曰:「相傳藥王廟戲台聯語,一切戲,一切藥,頗有慨乎其言。

上聯云:『名場利場,無非戲場,做得出潑天富貴;冷藥熱藥,總是妙藥,醫不盡遍地炎涼。

』」按:「潑天富貴」,仍是從藥王廟生情,非泛泛戲台語也。

呂月滄郡丞璜曰:「宋梅生觀察鳴琦撰桂林城隍廟聯云:『地獄即在眼前,莫到犯了罪時方才省悟;業鏡雖懸台上,只要過得意去也肯慈悲。

』又,齊梅麓撰宜興城隍廟聯云:『時雨時暘,玉女銅官皆有慶;好人好事,橋蛟山虎總無驚。

』宋作系仁人之言,齊作為才人之筆。」

吾閩有石佛嶺,佛像系就大石琢成。

陳望坡尚書未第時,將棄舉業,過此嶺求籤,詞意許其必遇。

三過三問,皆一簽。

貴後乃獻一聯於寺云:「心到虔時佛有眼;運當亨處石能言。」

信乎佛之能前知也。

嚴問樵保庸曰:「吾鄉出痘謂之出果,種痘謂之種苗。

余嘗撰痘神廟楹聯云:『一點心苗,汝那裡好生培養;十分善果,我者邊總肯周全。

』」

柳州柳侯祠聯句,《前集》已載數家,而愜心者殊少。

近聞伍實生撫部長華觀察右一江一 時,曾集柳文成句為聯云:「潔廉為心,忠信為仗;文章在冊,功德在民。」

十六字頗典重,而至今尚未懸掛,不知何故。

分類:未分類項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楹聯叢話全編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