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楹聯叢話全編》楹聯叢話 卷之九 佳話:文靖公已晉尚書,而封翁猶康健,自書堂中一聯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楹聯叢話全編》楹聯叢話 卷之九 佳話

楹聯叢話全編

楹聯叢話 卷之九 佳話

《柳南隨筆》云:「嚴恪,字心萱,文靖公之父也。

文靖公已晉尚書,而封翁猶康健,自書堂中一聯云:『有子萬事足,我子作尚書,足而又足;七十古來稀,我年近大耋,稀而又稀。

』」

《松窗筆乘》云:「尤悔庵侗著『臨去秋波那一轉』制義,流傳禁中。

世祖知其為徐立齋業師,因取觀之,歎為真才子。

及官翰林,嘗偕諸儒臣進平蜀詩文。

聖祖見其名曰:『此老名士。

』悔庵以此二語刻堂柱,左曰『章皇天語』,右曰『今上玉音』。

極文人之榮。」

王文成公之父海日先生華,官至南京吏部尚書,致政時,值文成公平宸濠。

先生自題書室一聯云:「看兒曹整頓一作旋轉乾坤;任老子婆娑風月。」

如此福分,如此襟期,自當只千古而無對。

我朝桐城張文端公及見子文和公晉揆席,自題門聯云:「綠水青山,任一作讓老夫消磨一作逍遙歲月;紫袍金帶,一作紫宸黃閣看吾兒燮理一陰一陽一。」

正襲海日語。

按:海日語又似從謝太傅對客語中化來,特不如其蘊藉,而張語則風味又減矣。

無錫嵇文敏公曾筠及文恭公,父子相繼為宰相。

門聯云:「主聖臣賢,兩朝宏碩輔;父先子後,一氣轉洪鈞。」

桐城張文端文和,亦父子宰相。

門聯云:「二世三公,太平宰相;一堂五代,富貴神仙。」

按:我朝韋平濟美者,滿洲人為多,惟尹文恪公尹泰、尹文端公尹繼善、慶文恪公慶桂三世蟬聯為最盛。

漢人則山左劉文正公統勳、文清公墉及嵇氏、張氏皆以父子相繼,此外無聞焉。

記宋尤玘《萬柳溪邊舊話》載其家自文獻輝、文簡袤科名接武,嘗築圃西湖,度宗幸其堂,御筆題楹間一聯云:「五世三登宰輔;弈朝累掌絲綸。」

朝紳榮之。

知盛事亦自古所僅見矣。

殷彥來譽慶贈王漁洋一聯云:「天下文章,莫大乎是;一時賢士,皆從其游。」

其時亦惟漁洋足以當之。

聞錢名世初游京師,除夕以聯送漁洋云:「尚書天北斗:司寇魯東家。」

由是知名。

後送權貴句云:「分陝旌旗周太保;從天鐘鼓漢將軍。」

因之謫官。

科第世家,以一江一 南為盛。

我朝溧一陽一史氏、昆山徐氏,兩家祠堂長聯,熟在人口,不但今世所稀,蓋自古亦鮮遇矣。

按:史氏聯云:「祖孫父子,兄弟叔侄,四世翰苑蟬聯,猶有舅甥翁婿;子午卯酉,辰戌丑未,八榜科名鼎盛,又逢己亥寅申。」

考溧一陽一史氏,自康熙丁未,史鶴齡始入翰林;至壬戌,其子史夔繼之;庚辰,其孫史貽直繼之;乾隆乙丑,其侄孫史貽謨繼之;己酉,其曾孫史弈簪繼之。

此外則其婿金壇於小謝,其甥於敏中,丹徒任蘭枝,一陽一湖管干珍,並前後為翰林。

世謂海內無第二家也。

若次聯所云,則史鶴齡為丁酉舉人,丁未進士;史夔為辛酉舉人,壬戌進士;史夔之弟史普為己卯舉人,庚辰進士;史隨為戊子舉人,己丑進士;史貽直為己卯舉人,庚辰進士;史貽謨為甲子舉人,乙丑進士;其弟史貽簡為癸卯舉人,甲辰進士;又史鶴齡之曾孫史弈簪為己酉舉人,戊辰進士;史光啟為壬申舉人;史應曜為丙午舉人。

八榜科名,彬彬可考。

而合史光啟之壬申計之,實為九榜。

惟己亥寅三榜,尚闕有間。

則末語「又逢己亥寅申」云云,亦尚須細考耳。

昆山徐氏祠堂聯云:「教子有遺經,詩書易春秋禮記;傳家無別業,解會狀榜眼探花。」

按:徐健庵尚書乾學系順治甲午拔貢,庚子舉人,康熙庚戌探花;徐果亭閣學秉義系康熙己酉舉人,癸丑會魁探花;徐立齋相國元文系順治甲午經魁,己亥狀元。

並無解元會元榜眼。

聯語亦不過渾括言之。

然三兄弟並登鼎甲,並列崇班,不可謂非難能可貴耳。

至上聯所云,語乃質實可風。

健庵尚書,著有《讀禮通考》;果亭閣學,著有《經學識餘》;立齋相國,著有《含經堂集》。

而傳是樓藏書之富,甲於寰區,教子遺經豈虛語載!

徐健庵先生以大司寇謝病歸,御書「光焰萬丈」扁,以一寵一 其行。

時人贈聯云:「萬方玉帛朝東海;一點丹誠向北辰。」

紀文達師曰:「先師介野園先生嘗四主會試,四主鄉試,其他雜試,殆不可縷數。

嘗有恩榮宴詩云:『鸚鵡新班宴御園,摧頹老鶴也乘軒。

龍津橋上黃金榜,四見門生作狀元。

』於文襄公贈以聯云:『天下文章同軌轍;門牆桃李半公卿。

』可謂儒者之至榮矣。」

溧一陽一史文靖公貽直七十壽辰,獻聯者充門,惟許刺史佩璜云:「三朝元老裴中令;百歲詩篇衛武公。」

及袁簡齋先生云:「南宮六一先生座;北面三千弟子行。」

為公所許可。

乾隆末,漳浦蔡文恭公予告歸里,小住福州,所主者為余戚一黨一 家。

時余方齠稚,嘗從人於屏後窺視之。

記得先資政公言,有一客贈聯甚莊重切實,句云:「主恩前後三旋里;天語丁寧再入朝。」

似是中朝達官所制。

彼時但能述其語而已,不能舉其名矣。

乾隆六十年中,各直省奏報壽民壽婦,五世同堂,親見七代八代者,屢見邸抄,然未有如長洲蔣氏之盛者。

乾隆丙申春,內閣中書應焻之祖文源,年九十,配張氏,年八十九。

翰林院編修元益之祖文涵,年八十九,配顏氏,年八十八。

俱五世同堂,親見八代。

應焻、元益同日給假回籍祝壽,海內榮之。

時徐雨峰巡撫士林制聯稱祝云:「登甲登科,七代兒孫繞膝;難兄難弟,九旬夫婦齊眉。」

洵盛事也。

嘗見劉文清公為紀文達師書聯云:「兩登耆宴今猶健;五掌烏台古所無。」

蓋吾師自撰句也。

梁山舟學士贈聯云:「萬卷編成群玉府;一生修到大羅天。」

英煦齋師《恩福堂筆記》云:「先文莊公掌容台者十二年,與達香圃、紀曉嵐、劉青垣三宗伯同事。

余於嘉慶庚申追隨三先生,亦列春官。

迨癸酉重任時,乃鐵冶亭、王春圃兩先生為大宗伯,秀楚翹、一胡一 西庚、汪瑟庵為少宗伯。

鐵出王門,一胡一 、汪、秀三公及余前後皆出鐵門。

其時有春官六座六師生之諺,因制聯留署,句云:『典禮奉寅清,粉署重來,愧說箕裘延世業;同堂聚師弟,薪傳遞衍,始知桃李屬春官。

』」按:是年適為王春圃先生八十壽辰,合署稱觴,屬章鉅為儷體序文,中有「官分兩座,座中以座主為尊;賓列四門,門下之門生疊至」句。

時春圃哲嗣蓮甫先生亦繼為少宗伯,每對同官亟誦之。

《恩福堂筆記》又云:「曹文敏公文埴以右庶子視學一江一 西,適曹文恪公家居,獻一聯曰:『韓愈官為右庶子;莊周篇有大宗師。

』彭文勤公視學浙一江一 時,杭州守為邵公齊熊,公贈聯曰:『杭州太守湖山美;康節先生安樂窩。

』皆可雲典切。

前輩於應酬文字,不苟如此。」

梁文莊公詩正既相後,嵇文恭公贈聯云:「秋圃黃花韓相國;春風紅杏宋尚書。」

台閣頌揚語,又何其妍麗也。

山左劉文清公在相位,其太夫人九十壽辰,仁廟賜壽,備極恩榮,阮芸台先生撰聯寄祝云:「帝祝期頤,卿士祝期頤,合三朝之門下,亦共祝期頤,海內九旬真壽母;夫為宰相,哲嗣為宰相,總百官之文孫,又將為宰相,一江一 南八座太夫人。」

蓋其時文清以兩一江一 總督遙執相權,而信芳先生已官太宰也。

此與崑山徐氏、溧一陽一史氏家祠中聯,皆無第二家足以當之。

直隸真定府試院後樓五楹,合祀關帝文昌,乾隆中,吳白華先生省欽視學,適奉召回京,代者即令弟稷堂先生,在真定一交一 替時,白華先生撰一聯云:「文武一龕如在上;弟兄同節此登高。」

蓋恰值重九日,可雲巧合。

慶蕉園宮保慶保為廣東將軍時,王省崖尚書鼎贈聯云:「恩衍韋平,祖父子孫三宰相;家傳忠孝,弟兄叔伯四將軍。」

巨製鴻題,足以稱其家乘。

揚州喬椿齡,字樗友,善易數,雖至友不輕為卜。

詩文之格,唐以下不屑仿也。

其弟子阮芸台先生已貴,未嘗通一札,及先生視學山左,禮請衡文,乃往,卒於青州。

嘗榜其齋云:「四方名士皆知己;八座門生正少年。」

英煦齋師六十壽辰,適近七夕,有呈壽聯者,最著稱人口,而忘卻何人所作。

句云:「四海仰雙星,六秩衍大撓甲子;二難躋八座,九夫錫媧氏笙簧。」

時公子奎耀、奎照,皆躋貳卿,內府錫樂部為壽雲。

阮芸台先生五十歲時,在漕帥任。

衍聖公孔冶山先生贈以壽聯云:「鼎甲連科,皆屬公門桃李下;淮揚列郡,更開軍府梓桑間。」

蓋先生揚州人,正漕帥轄下也。

阮芸台先生於道光十八年以大學士引年予告,返居廣陵裡第。

瀕行,奉恩諭,有怡志林泉之語,舉朝羨之。

潘芝軒相國贈聯云:「四海具瞻,尊為山斗;同朝欽羨,望若神仙。」

吳興沈坳堂世楓由湖北方伯告歸,其子希人學士官內閣,亦請假歸省。

有同人以聯贈行云:「鶴鳴在一陰一其子和;鴻飛遵渚我公歸。」

朱建三生於七月七日,所居之裡名百花巷,李笠翁壽以聯雲;「七夕是生辰,喜功名事業從心,處處帶來天上巧;百花為壽域,羨玉樹芝蘭繞膝,人人占卻眼前春。」

笠翁五十歲生男,自題楹聯誌喜云:「一生好事無雙日;百歲閒身得半時。」

康熙間,有某相國家擅園林之勝,相國亦雅有文望。

李笠翁贈之聯云:「朝罷獨行春,踏去不知三徑遠;公餘時讀史,坐來便覺五雲多。」

李笠翁贈李坦庵相國聯云:「名世天生五百年,為福黎民,特使早居黃閣上;元老人稱二十載,宜增華髮,誰知正在黑頭時。」

蓋相國年未及三旬,即登揆席也。

李笠翁有壽方太夫人七十聯,自為之序云:「夫人為何芝岳相國之女,方坦庵宮詹之配,樓岡學士、邵村侍御與三孰四世五孝廉,暨謙六任子之母。

茹齋奉佛,兼禮列仙。」

句云:「出宰相之門,入宮詹之室,居學士侍御孝廉胄子之堂,足不履民家戶閡者,七十年於此;繼麻姑之跡,追王母一之 蹤,證如來觀音文殊普賢之果,口偏食人間煙火者,八千歲猶然。」

又壽陳太夫人八十聯,自為之序云:「此蕉鹿先生之母也,時晝錦歸來,專為稱觴一事。

太夫人七十時,令子猶為外吏,今則內擢司農矣。

句云:『逾古稀又十年,喜當時令子高遷,幾度錦衣歸閥閱;去期頤尚廿載,看後茲文孫繼起,滿堂牙笏頌岡陵。

』」

梁文莊公乞假養親,賜「萊衣晝永」四字扁額,又賜詩云:「翻祝還朝晚,卿家慶更深。」

夫語肫摯如此,可謂備極恩榮。

嵇文恭公贈聯云:「花宴瓊林,一溫一 仲舒由大魁秉政;堂開晝錦,王文獻以宰相養親。」

亦莊麗得體。

無錫鄒小山宗伯一桂有門生某,弟兄皆詞林,二子並登甲科,而其母則以側室受封者也。

七十誕辰,求公撰壽言,公令諸門生擬之,俱不稱意。

蓋不難於頌揚,而難於得尊者之口氣也。

公乃自撰聯句云:「有子有孫,都成名進士;多福多壽,是謂太夫人。」

於是執筆者鹹歎服。

又張船山太守問陶為吳谷人先生錫麟之太夫人撰壽聯云:「惟善人現壽者相;有令子為天下師。」

亦質樸有味。

時先生方為國子祭酒也。

《隨園詩話補遺》云:「乾隆庚寅,余在杭州,訪蔣苕生太史,聞寓湖州太守張公處,即具名紙往投。

蔣未見,乃先有一峨冠者拱出,心知是太守,素無一交一 ,而其意甚親,未免愕然。

太守笑曰:『先生不識我耶?我早識先生,並識先生之夫人貌作何狀,令姊貌作何狀。

』歷歷如繪。

余益驚問故,太守曰:『當年公作翰林,住前門外橫街。

我年九歲,與公陸氏二甥同在蒙館讀書,每放學後,嬉游公家。

公姊及夫人梳頭,常在旁,手進梳篦,公過,猶呼餅餌啖我。

公竟忘耶?』余謝曰:『事實未忘,不料昔日聖童,今為公祖也。

惜二甥早亡矣。

相與唏歔者久之。

從此遂別。

更二十年,太守之子惠堂孝廉來權知溧水。

又是余改官一江一 南第一次捧檄之所,重重春一夢 ,思之憮然。

其前事跡,已作古詩一首贈蔣,梓入集中矣。

今年衰不能再贅,乃作一聯留惠堂廳事,云:『後我卌年,同為此地親民宰;通家兩代,曾見而翁上學時。

』蓋實敘平生佳話,非敢挾長也。」

梁山舟學士,於嘉慶十六年冬患發疽,危篤中見有人持楹帖入,其句云:「萬里煙雲開瘴戶;一天風雨護神爐。」

病遂愈,因自號新吾長翁。

後九十誕辰,夫婦齊眉清健。

張岐山問萊贈壽聯云:「人近百年猶赤子;天留二老看元孫。」

時人稱其工切。

梁山舟學士最工為壽聯,得之者無不樂其雅切。

如壽吳太夫人八十云:「八座起居,令子宮袍慈母線;重闈燕喜,南一陽一仙菊北堂萱。」

自註:「令子方開藩河南,故用南一陽一菊事。」

又壽嵇文恭公八十云:「螭坳舊齒符天壽;雁塔新題冠佛名。」

時公以萬壽年生日,重宴瓊林也。

又壽王述庵侍郎昶八十云:「盾鼻弓衣,行世文章皆事業;屏風一團一 扇,還山官府即神仙。」

又壽許小范六十云:「甲子從頭開上壽;神仙自古有曾孫。」

時許已有曾孫也。

又壽趙次乾云:「東方先生善諧謔;南極老人應壽昌。」

又壽汪西灝沆云:「國門舊價千金重;鄉社新圖九老尊。」

又壽博囉囌明府云:「會翻李委南飛曲;曾領朱明大洞天。」

又壽博羅成明府云:「鼓琴自擅寰中手;飛舄來看海上山。」

又壽姚宗伯是年與千叟宴者云:「履舄殿庭千叟上;台光角亢兩星間。」

又壽陝西何中丞未及年而與千叟宴者云:「家傳玉節仍分陝;天賜瓊筵預杖期。」

又壽袁簡齋先生云:「藏山事業三干牘;住世神明五百年。」

又壽直隸梁制軍云:「旌麾畿甸尊宗袞;杖履耆英壽國楨。」

又壽閔中丞奉使本籍讞獄者云:「玉節承天南斗靜;錦衣行晝使星明。」

又壽尹文端之子為福州將軍者云:「龍門世澤華跗盛;鯨海威名草木知。」

廣東馮潛齋成修幼牧牛,夢有持扇為障日者,扇上有「貴州學政」四字,因奮志讀書。

年三十四,始游庠;逾年登賢書,聯捷成進士,由庶常改部曹,典蜀試,又典閩試;嗣督學貴州,旋罷歸。

好論文,有馮八股之目。

年九十餘,始卒。

乾隆壬寅八秩,與夫人同庚,康健無恙。

屆結褵周甲之期,親友門生,駢集稱慶,重行花燭一交一 拜之禮。

自署門聯云:「子未必肖,孫未必賢,屢忝科名,只為老年娛晚景;夫豈能剛,妻豈能順,重諧花燭,幸邀天眷錫遐齡。」

至乾隆壬子,重赴鹿鳴,洵美談也。

趙甌北先生早賦歸田,不與外事,惟以著作自娛。

劉石庵先生手書贈聯云:「務觀萬篇,半皆歸里作;啟期三樂,同是達生言。」

趙得之甚喜。

顏魯輿伯燾巡撫滇南,署堂聯云:「彩雲見處,先後六十年中,三世建牙,宜何如效涓埃以肯堂構;湛露承來,縱橫八千里外,百蠻稽首,所願與興禮讓而廣農桑。」

王霞九觀察贈芳云:「出語公自紀實,殆黔國公後所僅見者。」

廬陵劉古庵上捨宗輝買舟滕王閣,為舟子書聯云:「有客臨舟懷帝子;何人下榻學陳公。」

時商丘陳望之為一江一 西巡撫,見之笑曰:「奇士也。」

命延之入,且曰:「為君下榻矣。」

一聯之遇合亦奇。

陶雲汀宮保,開府大一江一 南北者,十有餘年,名位兼隆,吏民翕服。

潘功甫舍人有祝五旬壽聯云:「能文翰林,能言御史,能任封疆贊翊聖化,有真經濟才,公論出朝士口;為國籌運,為民興利,為我鄉里表彰賢達,得大光明壽,妙法現宰官身。」

又齊梅麓太守祝六旬聯云:「八州都督,五柳先生,經濟文章,千古心傳家學遠;六甲初周,一一陽一來復,富貴壽考,百年身受國恩長。」

蓋宮保誕辰在黃鐘之月也。

文程春海侍郎寄贈一聯云:「海涵地負之才,文章博辨,議論雄偉;春一溫一 秋肅之政,動用縣解,靜專直方。」

合諸名流之語觀之,其人之生平可定矣。

歙縣曹文正公由戶部侍郎晉工部尚書時,其門下士徐訪巖廉訪寶森贈聯云:「再世宮銜,太保少保;兩朝宸眷,司徒司空。」

分類:未分類項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楹聯叢話全編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