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楹聯叢話全編》楹聯續話 雜綴諧語附:學使大書一『醉』字於卷面以授之。隸人扶入號中,據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楹聯叢話全編》楹聯續話 雜綴諧語附

楹聯叢話全編

楹聯續話 雜綴諧語附

《柳南隨筆》云:「馮定遠班嗜酒,適學使者歲試,扶醉以往,學使以後至詰之,蓋猶在酒所,不知所云也。

學使大書一『醉』字於卷面以授之。

隸人扶入號中,據幾酣睡,至放牌,聞炮聲,然後驚醒。

《四書》題為『今夫奕之為數,小數也。

』定遠因作《奕賦》一篇,經文五篇,伸紙疾書而出。

案發,名列六等。

定遠大書一聯榜於中堂云:『五經博士,六等生員。

』」

紐玉樵曰:「康熙中,顏方伯敏裁缺家居,久不得調。

嘗語人曰:吾向在西秦,元旦假寐,夢乘官舫,舫中白榜青書,有『月臨波作案;雲倚樹為屏』之聯。

出觀兩岸,紳士稠雜,皆雲迎方伯公者,行已至廣西界矣。

十年前曾有此兆,異時當補粵藩,他非所望也。

未幾果然。」

蘇州府屬之昆山、新一陽一,兩縣同城,而新一陽一本由昆山分出者。

適有蘇邑侯於城隍廟內構舒嘯堂新成,曹地山先生為題楹帖云:「縣析昆山,此地可名瑤圃;人來子美,有亭重問滄浪。」

人皆稱其工切。

黃右原曰:「《楹聯叢話·前編》載吳山尊題友人別業楹帖云:『祿水漾丁簾,增我輩閒中風致;名園依丙捨,祝君家看到雲仍。

』按:別業即巴園,本塋地相近,故對語有『丙捨』云云。

園中牡丹最盛,原作『花節過丁香,喜我至剛逢谷雨;名園依丙捨,願君家看到仍雲。

』蓋語語關照牡丹,而『丙丁』、『雲雨』,屬對尤為工致也。」

鄭仁圃曰:「吳緒五邑侯久權九一江一 府參軍,與余寅好最篤。

復兩權德化令,遂實授。

余贈以聯云:『十年庾亮樓頭,曾許登床 同玩月;兩度陶潛徑畔,未能愛菊且栽花。

』緒五得之,甚喜其雅切。」

宋悅研侍郎鎔觀察皖中時,嘗書一聯贈某上人,云:「看梅子熟時,個中人酸甜自得;聞木稚香否,門外漢坐臥由他。」

侍郎素奉佛,精通梵策,用彼法語絕工。

黃右原曰:「從來聯語,紙書居多,或刻以竹木,或用漆加雲母石,且有嵌牙玉者。

至吳山尊學士,始出意制玻璃聯子,一片光明,雅可賞玩。

惟字畫不能無反正之嫌。

學士又運其巧思,使之表裡如一。

其句云:『金簡玉冊自上古;青山白雲同素心。

』上制一橫額,題『幽蘭小室』四篆字,又請孫淵如觀察以雙款篆書『山尊先生孫星衍』七字,正面反面,並是一樣,其巧不可階如此。」

羅茗香一精一於算學,粵東黎見山應南贈以楹聯云:「紹仁卿漢卿絕詣;兼曉庵勿庵苦心。」

蓋中法之勝於西法,以天元四元為最,其術始於宋、元時李仁卿冶《測圓海鏡》,朱漢卿世傑《四元玉鑒》。

自明季算事浸失,國初吳一江一 王曉庵錫闈、宣城梅勿庵文鼎,研幾探賾,絕學復昌。

今惟茗香能治其書,故黎見山據實稱之。

見山乃李四香高弟,皆數學名家也。

阮儀征師相亦贈茗香楹句云:「推步大圜,立元以四;理董小篆,建一為端。」

茗香近有《春秋朔閏異同考》,余曾讀而敘之。

彭春農學士邦疇六十壽聯,少當其意者,學士意欲切彭姓,並欲切一江一 西。

黃右原比部適在其門,因考彭姓之非其先族者,惟前明彭先生公望最著,非但如本朝蘇州彭氏,僅以科名起家也。

乃獻一聯云:「詩集擅千秋,宰相祖風開八百;易堂宗九子,翰林鄉望邁尋常。」

學士以杜詩「尋常」對「七十」,此聯寓望七之兆,得之甚喜。

謝椒石曰:「『金一瓶 芍葯三千朵;玉軸琵琶四百弦。

』此宋教坊大使袁裪句,見於《浩然齋雅談》。

乾隆間,揚州遊客有書作柱聯以謁某商者,商喜,遂厚贈之。

想見彼時商家窮泰極侈,故於此等語獨有當也。

若今時,則不然矣。」

有為關帝廟戲台聯云:「顧曲小聰明,當日可憐公瑾;撾鼓大豪傑,至今猶罵曹瞞。」

此的是關廟戲台,若移向他廟戲台,則不知所指矣。

楊蓉裳芳燦為隨園老人弟子,最工倚聲。

錢梅溪贈之聯云:「百首新詞填白石;一枝妙筆補倉山。」

兩淮都轉署中戲台聯云:「新聲譜出揚州慢;明月聽來水調歌。」

最為雅切。

移向他處,便無謂矣。

鄭板橋有贈焦山長老聯云:「花開花落僧貧富;雲去雲來客往還。」

今此聯墨跡猶存山中。

陶文毅公贈錢次軒先生栻聯云:「人言此老古開士;我生之初新翰林。」

蓋錢為戊戌翰林,而公適生於戊戌也。

蔡佛田當四十九歲時,集宋句為聯云:「四十九年窮不死;三百六日醉如泥。」

語意曠達。

其實佛田家不甚貧,飲酒亦未嘗及亂也。

英煦齋師集蘇句,贈廖儀卿鈺夫昆弟,聯云:「高才何必論勳閥;壽骨遙知是弟兄。」

殊工切。

吳門滄浪亭畔有大雲庵,六舟上人主之。

六舟名達受,海寧人,一精一於金石篆刻之學,收藏甚富。

雲台相國以「金石僧」呼之。

兼工書畫。

陳芝楣中丞延主斯席,齊梅麓太守贈以聯云:「中丞教作滄浪主;相國呼為金石僧。」

嚴問樵邑侯亦為撰一聯云:「商彝周鼎,漢印唐碑,上下三千年,公自有情天得度;酒膽詩腸,文心畫手,縱橫一萬里,我於無佛處稱尊。」

長洲沈玉生基庶上捨齋中懸一聯云:「願與不解周旋客飲酒;難為不識姓名人作書。」

乃壽光李鶴生所書。

錢唐一江一 秬香跋云:「此桂未谷集史書中語也。」

元和黃穀原貳尹均工書畫,嘉慶間供奉內廷有年。

後出官湖北,淡於進取,引疾歸里。

小有園林,日以筆墨自給,有「辭官賣畫」小印。

嚴問樵嘗制一聯為贈云:「關心夜雨疏簾,費半盞寒燈,為來日謀朝齏夕韭;回首春風上苑,剩一枝禿管,與諸君寫近水遙山。」

穀原大喜曰:「此即余賣畫招牌也。」

涇縣包順伯邑侯世臣擅美才而有狂名。

余在一江一 南數年,獨闕延攬,僅讀其所撰《中衢一勺》,皆治河之崇論宏議也。

近聞其齋中自題一聯云:「喜有兩眼明,多一交一 益友;恨無十年暇,盡讀奇書。」

其胸次可想。

朱朵山殿撰昌頤未第時,見其叔父虹舫閣學侍兒名多多者,心悅之,未敢請也。

適此婢索書楹帖,因信筆制一聯云:「一心只念波羅蜜;三祝難忘福壽男。」

為閣學所見,欲以婢賜之,婢謂:「九郎若中狀元,吾當歸焉。」

明年朵山果大魁,閣學為成其事。

當時傳為佳話雲。

貴一陽一譚太守光祜有詩名,又善吹鐵簫。

程春海學使贈聯云:「赤手拔鯨牙,卅載詩名領海內;深心托鳳口,九天簫響落人間。」

又鄭夢白祖琛由兩淮都轉擢一江一 西廉使,春海贈聯云:「玉敦主詩盟,正東閣梅開,墨花全濕;篠驂迎使節,適西山雲起,甘雨重來。」

蓋夢白方輯錄乾嘉詩,又曾任一江一 西守令也。

石曉田煦官楚北,有循聲,適喪其兄,悲慼形於色。

皖一江一 卓振清贈聯云:「至性至情,得天者厚;實心實政,感人也深。」

後俞陶泉德淵在蘇奉諱歸,軍民攀戀不忍捨,平樾峰翰錄此聯以贈。

賀耦耕中丞曰:「此兩人皆不愧斯語也。」

張伯冶曰:「記得從前移居,得一楹聯云:『到門莫問姓名,花草一庭欣有主;入室自分雅俗,圖書四壁可留人。

』」又曰:「陳曼生嘗書一聯見贈,云:『冷澹古梅如老衲;護持新筍似嬰兒。

』蓮因絕愛之,即仿其意擬得一聯云:『古梅蓋屋多盤錯;新筍出林自展舒。

』余和之云:『佳卉移栽如選色;異書借錄抵徵歌。

』又云:『奇書貪錄如增產;佳卉分培當樹人。

』意皆相類。」

嚴問樵曰:「嘗一習一 見書春聯者云:『槐為奕世承恩樹;杏是春風及第花。

』」不知此乃王夢樓先生自署門聯也。

原句作「槐為王氏傳家樹;杏是唐一人及第花。」

先生又構一樓,題曰「夢樓」,為演家樂之所,集句聯云:「人世難逢開口笑;老夫聊發少年狂。」

前輩風一流 ,發人遐想。

花曉亭方伯有贈人一聯云:「騎驢尋梅,一天風雪;對竹思鶴,萬古雲霄。」

俊語可喜。

蔡鴻遵選官桂林,挈妻赴任,道出湘一江一 。

其伯岳嚴麗生邑侯手書一聯贈之云:「我所思兮雙引鳳;君之出矣小驂鸞。」

自然雅合,不愧才人之筆。

蔡鴻遵本莆一陽一人,宋忠惠公後裔,明未遷吳中。

自署門聯云:「家藏東漢傳經字;世守西山講學編。」

又云:「字體琴聲,中郎世業;茶箋荔譜,學士家風。」

齊梅麓有女弟子張雲裳襄,張麗坡參戎之女也。

歸湯價人觀察之子,才貌雙優。

事梅麓如父,梅麓贈以聯云:「幾生修到梅花骨;一代爭傳柳絮才。」

又一聯云:「前身來自眾香國;佳句朗如群玉山。」

雲裳屢為余題畫冊、畫卷,余亦為雲裳題其一鄧一 尉探梅玉照,並報以聯云:「清才足敵黃崇嘏;生世都疑萼綠華。」

徽商以木植生意為最盛,故各省皆別建木商會館,大抵皆傍長一江一 大河為之,以便於發運也。

館中有一聯,頗雅切,句云:「桑梓同敬恭,伐木歌詩求我友;波濤仗忠信,涉川占卦利同人。」

季時庵廣文恩沛文筆瀟灑,教授蘇州時,自撰大堂一聯云:「掃雪呼僮,莫認今朝點卯;轟雷請客,都知昨日逢丁。」

凡司鐸者,皆當為發一笑粲。

孫柳君言:其鄉有一縣令,王姓,其名寅,性極貪鄙。

有夜題其門一聯者,句云:「王好貨,不論金銀銅鐵;寅屬虎,全需雞犬牛羊。」

見者無不囅然。

董文恪公未第時,游京師,甚困,偶於剃髮店中書一聯云:「相逢儘是彈冠客;此去應無搔首人。」

一日,某親王過而見之,大加歎賞,延之入邸,遂以書畫聞京師。

又相傳有一剃髮店,乞聯於狂士者,大書云:「磨厲以須,問天下頭顱幾許;及鋒而試,看老夫手段如何。」

數日間,客皆裹足不前,其店頓閉。

餘裡居,聞人述王蘋華都轉耀辰客座中自題一聯云:「君子之一交一 淡如水;大夫無故不殺羊。」

初不之信。

時余方引疾,不入州府,亦無由與都轉周旋。

嗣因奉召復出,都轉餞余於官廨,則此聯實在楹間。

詰其命意,笑而不答。

嚴問樵曰:「道光初元,一江一 南有嘲舉孝廉方正者,大書於其門云:「曾是以為孝,惡能廉;可欺以其方,奚其正。

』」雖涉輕薄,實工切也。

廣陵有鄭醫者云:「居杭州時,嘗由瓶窯入山,三十里許,至一觀,榜云『清真殿』,供老氏像,門楔有一聯云:「□□1雲內神仙府;□□2山中道者家。」

不識上四字,見一羽士,年近百齡,詢之,云:「出句上二字,音『沽』、『都』,雲厚貌;下句上二字,音『吃』、『塔』,山多貌。」

按字典:「□3,徒罪切,音憝。

□4,所急切,音接,又音都。

塔,音異。」

餘下二字亦無考,姑錄之,以俟博雅君子。

----------------------

惡人谷註:

1第一字為上下各二「雲」相疊;第二字為上一下二「雲」相疊。

2第一字為二「出」相並;第二字為上一下二「山」相疊。

3上一下二「雲」相疊。

4上一下二「山」相疊。

道光辛卯,歷下城中新建一江一 南會館落成,鄉人公觴於此,乞戲台對語於嚴問樵,援筆立書云:「東土征歌,問表海雄風,今樂何如古樂;南宮奏曲,聽遏雲高響,雅音原是鄉音。」

大為劉眉生方伯所賞。

王楷堂老於曹郎,家計甚窘。

宅邊馬棚,門臨大道,自撰二聯懸於門柱云:「馬骨崚嶒,吃豆吃麩兼吃草;車聲歷碌,拉人拉馬不拉錢。」

過而見者,無不囅然。

吳一江一 仲子湘秀才為壽板鋪春聯云:「夢且得官原瑞物;呼之為壽亦佳名。」

一溫一 雅可誦。

嚴樵憔曰:「道光癸未、甲申間,余以會試留都,暇日輒制新曲,付梨園歌之,傾動一時,彼中人多有以師事者。

余嘗有句云:『偶緣我作逢場戲;竟累人為舉國狂。

』紀實也。

一日逢余初度,群優皆集,同人戲以『桃李門牆』四字書扁為祝。

余笑白:『既有扁,可無對乎?』因大書一長聯云:『儒為戲,生旦淨丑外副末,呼十門腳色,同拜一堂,重道尊師大排場,看破世情都是戲;學而優,五六工尺上四合,添兩字凡乙,平共成七調,唱余和汝小伎倆,即論文行已兼優。

』同人爭賞之,歡宴竟日。

後為長懋亭協揆所糾,何戡雖在,不敢復唱渭城矣。」

又曰:「余所制《紅樓雜劇》中有《巾緣》一折,敘花襲人嫁蔣玉函事。

詰旦,將登場矣,曲師來請云:『場上鋪設新房,尚少一扁對。

』乞書之。

余即書『玉軟花嬌』四字為額。

對語屢思不屬,正躊躇間,忽見雛伶二人翩然而至者,則其徒也。

一名天壽,字眉生;一名仙壽,字月生。

即同一習一 此劇者。

意有所觸,即成一聯云:『好兒女天仙雙壽;小一團一 欒眉月三生。

』」

昔歲余初編《聯話》時,吾鄉某生有錄寄其師某明經聯句者,余嫌其詞太俚,未之錄也。

茲復有《續話》之輯,某生知之,復丐人來探,似以前聯為必應采入者。

蓋某明經本一村學究,乾隆末,頗有文名,授徒甚眾。

某生尤篤信其說,其表章師門之意亦甚勤。

茲不忍重違其意,姑附於《諧語》中,俾覽者如見其人,且資談助也。

其自題齋室兩聯,一云:「架一把茅,不過些些風月;辟半弓地,也成小小軒窗。」

一云:「不成農,不成工,不成商,並不成士;未能琴,未能棋,未能畫,亦未能書。

「憶余為諸生時,曾與明經同肄業鰲峰書院,日接其言論風采。

又嘗同應經古之試,明經居然冠軍,遂餼於庠。

是秋復報舉優行,佹得而復失。

一日忽揚言於眾曰:「我近於齋室新制二聯云:『何以廩,何以優,自問不知所謂;也無愆,也無孽,還須再看將來。

』諸君以為何如?」

旁有為之擊節稱工者。

然匿笑者,亦不知凡幾輩矣。

此則某生所未及錄寄者。

因並存其語,而特隱其名雲。

京師有某主事,家中失竊,鳴官控追。

後經訊出,乃其家丁從內作一弊 。

有其同鄉好事者,特製一聯贈之云:「主事何堪為事主;人家切莫信家人。」

紀文達師府中屢為庸醫所誤,恨之次骨。

適有為醫家求題扁者,公立書「明遠堂」三字與之。

或私詰其說,公曰:「不行焉,可謂明也已矣;不行焉,可謂遠也已矣。

此醫只當祝其不行,便是無量功德耳。」

或曰:「萬一彼復來求題聯,又將何以應之?」

公曰:「我有撰成五七言兩聯。

一系乙轉孟襄一陽一詩字云:『不明才借作財字主棄;多故病人疏。

』一系集唐一人詩句云:『新鬼煩冤舊鬼哭;他生末卜此生休。

』」

鄭仁圃曰:「閩縣義嶼鄉,正月燈聯最盛,每以諺語相嘲戲。

有戶族某,調停某事,眾疑其受私,某力辨其無。

適賽神作燈聯,某即以吾鄉諺語解嘲焉。

其聯曰:『燭問燈雲,靠汝遮光作門面;鼓對鑼曰,虧儂空腹受拳頭。

』」

嚴問樵曰:「金德輝工度曲。

向曾供奉景山,以老病乞退。

粗通翰墨,喜從文人游。

一日,請於余曰:『某老矣,業又賤,他無所願,願從公乞一言,繼柳敬亭、蘇昆生後。

』余感其意,為書一聯云:『我亦戲場人,世味直同雞棄肋;卿將狎客老,名心還想豹留皮。

』」又曰:「邗上徽商某,荒於色。

嘗制一床 ,備極華麗。

床 柱上懸一小聯,摘『卿須憐我我憐卿』之句。

榜諸其門,曰:『有能屬對者予千金。

』或以『色即是空空是色』對之,立攫其餘以去。」

按:此語不但工切,兼寓箴規之義,千金非倖獲也。

又曰:「嘗過揚州一妓館,見小室中懸一聯云:『雪月梅花三白夜;酒燈人面一紅時。」

歎其天然雋妙,亟詢姓名不得,至今耿耿。

又於某處見一集句云:『盼月自來還自去;暫時相賞莫相違。

』並亦致為雅切。」

吳青士白:「秦淮河房中有一才士,集句為聯云:『千種相思向誰說;一生愛好是天然。

』上句用《西廂記》,下句用《牡丹亭》,銖兩恰稱,側艷無比。」

《塗說》云:「有項某自署其門聯云:『一門三學士;四代五尚書。」

過客見之,疑近代顯宦中無此姓,意其先世或居是官,因造門而問焉。

項對曰:『吾家父子三人,並弟子員,各佔杭州、仁和、錢唐一學,且祖若父生前曾舉明經,合四代皆一習一 《尚書》,故曰一門三學之士,四代有五人一習一 《尚上聲書》耳。

君無讀破句別字也。

』問者大笑而退。」

分類:未分類項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楹聯叢話全編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