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楹聯叢話全編》巧對續錄 卷下:因傷司馬一溫一 公故事作對語云:「百歲光一陰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楹聯叢話全編》巧對續錄 卷下

楹聯叢話全編

巧對續錄 卷下

昔陶南村避兵雲間日,同時偕遁者皆文人高士。

因傷司馬一溫一 公故事作對語云:「百歲光一陰一,萬物乃天地逆旅;四時行樂,我輩亦風月主人。」

又云:「盡可傍花隨柳;庶幾遊目騁懷。」

又云:「節序駸駸,莫負芒鞋竹杖;杯盤草草,何慚野蔌山餚。」

皆可作佳聯也。

《清異錄》云:商山館中窗頰有八句詩云:「淨君掃浮塵,涼友招清風。

炎炎火雲節,蕭然一堂中。

誰知鹿冠叟,心地如虛空。

虛空亦莫問,睡起照青銅。」

雲是坡公作。

「淨君」、「涼友」是帚與扇明矣。

四字正好作對。

世之達官長者,多自歷生淨行中來,偶現慧業文人,以酬宿願。

湘潭張紫峴大令九鉞七齡時,其父攜之遊毗廬洞,僧異之曰:「郎君貌何類吾師之甚也!」因出句屬對曰:「心通白藕。」

張應聲曰:「舌湧青蓮。」

僧大駭,鳴鐘聚徒膜拜,曰:「先師圓寂時,留此偶句云:「後有對者,即我後身」,今郎君前生非吾師何?」

後紫峴老且病。

一日,其子世津自外入,見其父戴僧帽,飄然而去,追之不及。

急入省父,伏枕如故。

唯口吟曰:「擔柴運米百無能,自讀楞嚴自剪燈。

夜半萬緣鍾打盡,前身南嶽一枯僧。」

遂卒,可為東坡居士後一段佳話。

昔聞有一對甚難著筆,句云:「天上月圓,地下人間月半,月圓偏在月半時。」

久無有論之者,後予日在撰補《巧對錄》,一再思維,勉力對之云:「冬令日短,春來夏至日長,日短早為日長地。」

按:「月圓」、「月半」語,前錄雖有,而文不同,對亦不同,故又錄此。

李紫輔學博云:有以拆字為對者,但兩三句,亦不易為。

蓋天然意義,遠勝荊公《字說》之穿鑿。

予謂拆字必須天造地設,不可遷就,姑成一聯以相質,句云:「需人為儒,弗人為佛,曾人為僧,以及山人為仙,賓人為儐,立人為位,下至庸人為傭,童人為僮,人均有取義。」

對云:「老女曰姥,夭女曰妖,生女曰姓,推之因女曰姻,適女曰嫡同適,亞女曰婭同亞,以女之次相亞,賤而立女曰妾,卑女曰婢,女各為專屬。」

道光壬辰,少宗伯程春海恩澤典試粵東,度庾嶺,暑日雨淋漓,因憩於張文獻公祠,徘徊庭宇,遍讀聯句,無當意者。

偶得「相公風度想梅花」句,然艱於屬對。

天明登程,至紅梅驛,忽笑曰:「何不以本地風光對之?」

急赴祠就山僧索筆硯,大書云:「王道蕩平通嶺表;相公風度想梅花。」

僧遂勒於祠壁,觀者莫不歎其裁對之工。

《雨村詩話》載:京師各官住宅,每歲首,大門春聯皆書「聖恩天廣大;文治日光華」二句,翰詹科道六部九卿皆然。

丹徒王夢樓先生獨不用,以已名文治故也。

同館者遂戲呼夢樓誥君為「光華夫人」。

按:隨園人稱為「廣大教主」,蓋以香山比之也。

「光華夫人」,正不可無「廣大教主」為之作對。

紀文達公行步最疾,每入朝,同僚鹹落後。

彭文勤公戲語同人曰:「曉嵐確是「神行太保」焉。」

文達應之曰:「雲楣不過「聖手書生」耳。」

聞者粲然,二綽號洵是絕對。

又莆田郭蘭石太史尚先,以名翰林居編修十二載,而不遷秩,京師人呼為「金不換」,以編修戴金頂故也。

天門蔣笙陔修撰立鏞在館十年,不除一官,人號「石敢當」,以修撰戴白石頂故也。

「金不換」對「石敢當」,亦是絕對。

《全唐詩話》:張林為詩小巧,嘗言:毀佛寺時,御史有蘇監察者,檢天下廢寺,見銀佛一尺以下者,多袖歸,時號「蘇捏佛」。

一溫一 庭筠曰:「好對「蜜陀僧」。」

弘治中,錢唐吳啟凍游西湖,見湖邊有請仙者,登岸往觀,時已過端午。

一庠士以學憲有一對云:「鼓振龍舟,驚起黿鼉之窟。」

莫有能對者,以此質之仙,即書云:「水沖牛屋,破開螻蟻之叢。」

眾請留名,乩書「可憐」而已。

復書:「可到湖東牛屋大樹下相見。」

次日,果蹤跡至彼,見大樹下,茜席裹一一屍一,螻蟻滿焉。

眾愕然,訪之,乃知日前新縊死者,因聚水驅蟻,捐金市槥埋之。

嘉慶辛未大考,歙縣洪賓華修撰瑩四等第一,錢塘戚蓉台編修人鏡一等第四,二人乃同年。

先是,京師有句云:「三月十八,八月十三,聖祖祖孫齊萬壽。」

無有能對者。

至是,或為之對曰:「一等第四,四等第一,編修修撰兩同年。」

塔忠武公齊布忠勇樸誠,剿粵逆於襄鄂間,厥功最巨。

後鎮潯一陽一,歿於王事,時年三十二歲。

朝廷優恤之,予謚建祠,飾終之典極渥。

九一江一 專祠落成,平一江一 李次青廉訪元度制聯即就「忠武」二字著筆,而無愜心之句,實未思及其年也。

後知為三十二歲,恰好以漢相宋將兩名臣相持並論。

句云:「謚媲武鄉侯,襄鄂戰功青史在;壽同岳少保,古今名將白頭稀。」

出聯切謚,對聯切年,可稱絕對。

塔公不朽矣!

有倪姓女,自負才色。

其父出聯句以擇婿,募能應對者,則嫁之。

句云:「妙人兒倪家少女。」

一時對者寂然。

今不知究適何氏也?予亦思之日久,無以應之。

後聞之內侄楊竹孫云:「有對以「故言者諸子古文。」

」亦足見巧思矣,但語義不甚類耳。

都在我,閩中大竹筐名也。

旅行用之,以凡物皆可儲,故名。

亦名為「懶收拾」,有以「不求人」對者,甚巧。

不求人,亦以竹為之,或以角如小掌形,可用以搔背。

又閩中山行竹兜轎有「九條龍」者,取其輕捷,而急足跑信者則稱「千里馬」,兩足系以鈴,行則有聲,同行者避路耳。

此六字亦可為巧對。

民間有殺人事,誤傳為士人。

逮至,而士人以非辜,至訟庭大聲稱屈,守若弗聞者。

士人憤懣極,連聲呼屈不已。

守曰:「若為士,不能受絲毫之屈乎!為我屬對,不能且得罪。」

因詔曰:「投水屈原真是屈。」

士應之曰:「殺人曾子又何曾?」

守曰:「吾句有二屈字,而汝句尾乃曾字音層。

汝之不學明矣!」士人笑曰:「此自使君未學耳。

按屈姓流俗皆如字呼,而「屈原真是屈」則九勿切。

使君請再研究之。」

守曰:「戲汝耳!」一笑釋之。

某秀才與某教官素相狎,教官出對句云:「老秀士,窮秀士,老當益壯,窮且益堅,老壯窮堅秀士。」

時教官二子在側,秀才對云:「大世兄,小世兄,大則以王,小則以霸,大小王霸世兄。」

相傳前明一生坐監,肄業甚勤,日夜吟詠不輟。

一夕,夢中常聞有吟「七孔比干心」五字者,醒,殊不知所謂。

忽成祖微行至監,唯此生在監讀書,顧之喜。

適几上有藕一截,拈之手,吟曰:「「一彎西子臂。」

能對乎?」

生應聲曰:「七孔比干心。」

成祖大喜,曰:「忠臣也。」

驟貴之,惜忘其名。

維揚符氏園亭有對聯云:「劍客詞客慷慨至;梨花梅花參差開。」

最為雋妙。

太谷武次南棠於道光中年任閩臬時,自言為諸生時甚苦,借課讀餬口。

主人一日殺雞供饌,以「蘆花雞」屬對,蓋有意難之也。

雞褐色中有白點,群呼蘆花雞。

一時竟覓思不得,頗為主人所輕,不歡而散。

未幾,遂失館。

蓋此席款待,即定明歲之去就也。

此事常耿耿於心,二十餘年不釋。

一日,有獻皮褂者,其名曰「艾葉豹」,因念此三字久之,矍然笑曰:「二十年前之對來矣!向使處館時有送此褂者,吾亦不致失館矣!」為之大噱。

施可齋曰:予久於閩,閩事甚悉。

道光丁亥,富一陽一周芸皋凱官興泉永道,頗有政聲。

本系名士,才大而不諧俗。

其屬廈防同知許原清以能吏為上憲所契,每恃上眷欺陵之,事多自專,不請道示。

或嘲以對云:「天而既厭周德矣;吾其能與許爭乎?」

巧合一時情景。

因憶少時讀書,進館稍遲,先生面變相責,遂以「何晏也」三字厲聲命對,予悚然久之,低應曰:「王勃然。」

先生以予言其怒也,驟不解。

予曰:「難得「也、然」兩虛字相對耳。」

先生恍然稱許。

然《四書》中別尋三字,亦無可對也。

嘗聞唐詩中有「煙鎖池塘柳」一句,中含五行,久無有對者。

後晤邱子京司馬云:「有一文士能對。」

叩之,則曰:「秋吟澗壑松。」

亦自雅秀,適有武士在旁遽云:「此不過五字對,何難之有?」

群云:「中須有五行,請試之。」

則應曰:「炮鎮海城樓。」

為之俯首。

蓋二者各肖其人也。

湘南有一老人,年百歲矣。

嘗自負其壽,而不欲以告人。

每問之者,輒少報十餘歲,歷有年所矣。

一日,遇陶文毅公於少時,文毅尚在諸生,頗有文名。

老人忽自喜曰:「餘年實實百歲,今姑明告君耳。

但欲求一壽對,更須切百齡,君能為之否?」

陶不假思索,便告曰:「人生不滿君能滿。」

老人曰:「此即聯句耶?」

曰:「然。」

亟求其對句,則云:「汝不明告我,我亦不能逢君也。」

遽對云:「世上難逢我恰逢。」

老人歡欣鼓舞而去。

此為其鄉人魏衣德觀察所述。

又聞有一「續」姓者,人多誤聽為「蜀」,反覆辨論,知為「續」字。

遂有一友嘲之曰:「尊姓原來貂不足。」

蓋以「狗尾」揶揄之也。

無以為對,久之始問知其名為「立人」,一友曰:「余得對矣。

「大名倒轉豕而啼。」

」亦可謂巧謔矣。

宋畢少董,名良史,名所居之室曰「死軒」,以所服用皆上古壙中之物也。

見《硯北雜誌》「古今人多有營「生壙」者」,可取以對「死軒」。

有某翰林寓,門楣題「絲綸閣下文章靜」。

或云:「可用為門聯。」

答以「尚未得句。」

反以事改中書,有送以「蓬萊宮中日月長」為對者,群謂貼切。

以「文章靜」三字形翰林,以「日月長」三字形中書,各得其神理耳。

咸豐中,杜蓮衢侍郎聯、瑞牧庵尚書聯、杜鶴庭中丞瑞聯在朝,有集三公名為「杜聯瑞聯杜瑞聯」七字聯者,久未有以對也。

後郎宮中有方公釗、恭公釗、方公恭釗者,遂取以對之曰:「方釗恭釗方恭釗。」

亦可謂天造地設。

《山房隨筆》云:「永嘉余德鄰宗文與聶道土碧窗弈,余屢北,欲報之。

有賣地仙丹者,國手也。

余暗招之至宿其家,詒聶云:「某有僕亦嗜棋,欲試數著,敢請。」

聶曰:「可俾對枰。」

連敗數局,不知所措。

余自內以片紙書十字嘲之曰:「可憐道士碧;不識地仙丹。」

聶笑曰:「吾固知其不凡。」

又云:仁和陳瑤為學勤敏,而資性老成。

憲官至學出對云:「筆底春風轉轉生。」

瑤對云:「簷間曉溜漕漕寫。」

又出對云:「輕搖紈扇,清風透入人懷。」

瑤又云:「高捧玉盤,明月飛來我手。」

時瑤方幼,學人誇其慧。

《澠水燕談錄》云:「王荊公之子雱少得心疾,逐其妻。

荊公無可如何,為備禮嫁之。

又丞相王公之夫人鄭氏佞佛,臨終囑夫曰:「即死,願落髮為尼。」

及死,公奏乞法名師號,斂以紫方袍。

有好事造句云:「王相公生前嫁婦;鄭夫人死後出家。」

人以為奇談。

又工部郎中侯叔獻,妻悍戾異常。

叔獻既殂,兒女不勝其酷,詔離之。

故好事者又改對曰:「侯工部死後休妻。」

又云:「王琪、張元,同在南京晏元獻幕下。

張體肥大,王以太牢目之。

王瘦小,張以獼猴目之。

一日,水綱至八百里村,水淺當剝。

張往督之。

王曰:「所謂八百里駁也。」

張曰:「未若三千年一精一矣。」

元獻為之啟齒。

又云:「顧臨學土,魁偉好談兵,人戲謂之將軍。

一日,偕同館友游景德寺,至鼓樓前叢木下,鼓正鳴,遇大雨。

友倩顧緩行,作伴候雨良久。

顧戲其友林希曰:「林密中淋林學士。」

林曰:「鼓響時雇顧將軍。」

眾大噱,以為的對。

《何氏語林》云:「荊公作相日,當生朝。

光祿卿鞏甲,以大籠貯雀一百二十頭,詣客次,開籠叩頭祝曰:「願相公一百二十歲。」

時又有邊塞之主妻病,而其夫虞候割股以獻,欲為之代死,天下駭笑。

時人為之語曰:「虞候為縣君割股代死;光卿向丞相叩頭放生。」

《七修類稿》:劉士亨泰,詩人也。

有問其姓字者,每答曰:「夏少卿之好友。」

更不自言其姓,同時有沈循與都憲錢越有親屬,人詢其名,每曰:「錢員外是我外兄。」

有好事者為之語曰:「沈循只說錢員外;劉泰常稱夏少卿。」

吁!借譽於人,已為可恥,況出自己口耶!

《貴耳集·曲一江一 俗語》:相傳曲一江一 有二奇:張相國,人以鐵鑄之;六祖禪師,以銅鑄之。

時人為之語云:「鐵胎相國;銅身禪師。」

蓋鐵胎有二身:一在廟,一在庠。

銅身在大鑒寺。

《天祿識餘》:馬令《南唐書》云:「豐城毛炳好學,不能自給,入廬山與諸生講詩,獲鏹市酒盡醉。」

同時彭會好茶,時人語云:「彭生作賦茶三片;毛氏傳詩酒半升。」

《鶴林玉露》云:「字義固有可得而解者,如「一而大謂之天」,是誠妙矣。

然不可強通者亦多。

世傳東坡嘗問荊公:「何以謂之「波」字?」

對曰:「水之皮也。」

東坡曰:「然則滑者,水之骨也。」

荊公默然。

又,《高齋漫錄》:東坡聞荊公《字說》新成,皆以湊字為義。

因戲之曰:「以竹鞭馬曰篤,以竹鞭犬有何可笑?」

荊公亦無以對。

向謂「波為水之皮,滑為水之骨」須尋一對,今可以「竹鞭馬曰篤,竹鞭犬曰笑」作對乎!而兩事均出坡公,尤妙。

後荊公與坡公即以《字說》不睦。

《詩話總龜》:余游儋耳,見黎民表出東坡《別海北》詩曰:「我本儋耳民」云云。

又登望海亭,柱間有擘窠大字,一聯句云:「貪看白鷺橫秋浦,不覺青林沒暮潮。」

又謁姜唐佐,見其母,余問:「識蘇公乎?」

曰:「然。

無奈好吟詩。

嘗杖而至,有包燈心紙,公以手拭開之,書滿紙。

予案讀之,醉墨欹傾,句云:「張睢一陽一生猶罵賊,嚼齒穿齦;顏平原死不忘君,握拳透爪。」

」此真絕對也。

《碧溪詩話》:坡公嘗書「通家不隔同年面;得路才知異日心」為聯,乃本唐一人《責同年不赴期集》,辭云:「紫陌尋春,尚隔同年之面;青雲得路,可知異日之心。」

《冷齋夜話》:詩人多用方言,南人謂象牙為白暗,犀為黑暗。

故杜老詩云:「黑暗通蠻貨。」

又謂睡美為黑甜,飲酒為軟飽。

故東坡句云:「三杯軟飽後,一枕黑甜余。」

按:「軟飽」與「黑甜」為對最佳。

字面不必甚對,而兩意則甚對。

蓋甜不必真甜,飽不必果飽。

「黑」字原不能對以「軟」字,而就此兩事以為對,不求工而自工,所以尤為佳妙也。

天下巧對,往往有不在字句間求之者也。

《揮麈後話》:坡公嘗為說之,言在黃州時,陳慥相戲曰:「公只不能作佛經。」

曰:「何以知我不能?」

曰:「佛經是三昧流出,公特思慮出耳。」

曰:「君知余不出思慮者,盍一試之。」

陳不肯,曰:「公何物不曾作,何必相煩?」

強之,乃指其首魚枕骨請頌之,曰:「假君手為余出焉。」

陳筆不及濕,墨不及磨,湧之如流。

驚且笑曰:「此真三昧流耶!」又,《春渚紀聞》:坡公書琴事云:「家有雷琴,破之,中有「八日合」之語,不曉何謂也?」

公非不解者,表出之,令後人思之耳。

蓋古「雷」字從四田,四田拆之是為八日合也。

按:此兩事皆為坡公事,而「三昧流」與「八日合」,正好作的對。

《春渚紀聞》:坡公、山谷、秦太虛七丈,每為人乞書。

酒酣筆倦,坡則多作枯木拳石以塞人意,山谷則書禪句,秦七丈則書鬼詩。

「禪句」,「鬼詩」亦可作對。

《識小錄》:坡公嘗抄書,一書每為一體。

則忽作顛張,忽作醉素。

「顛張」、「醉素」可為的對。

《侯鯖錄》:東坡在黃州,嘗書云:「東坡居士,自今以往,早晚飲食,不過一爵一肉。

有尊客,盛饌則三之,可損不可增。

有召我者,預以此告之主人,不從而過是,唯有自止以謝客。

一曰守分以養福,二曰寬胃以養氣,三曰省費以養財。」

按:《志林》載:張君持紙求坡書:「且欲發藥,君當以何品?吾聞戰國中有一方,吾服之有效,特以奉傳。

其藥四味:一無事以當貴,二早寢以當富,三安步以當車,四晚食以當肉。」

與原文小異,去其末句,亦可作對。

近閱《東坡事類》,有《東坡薦雞疏》云:爰念世無不殺之雞,均為一死法。

有往生之路,可濟三途,是用每月之中齋五戒。

道者莊悟空,兩日轉經若干卷,救拔當月所殺雞若干只。

又《示兒編》云:東坡居常州,頗嗜河豚,而士大夫家一精一於烹是魚者,輒招東坡享之。

婦孺傾室聚於屏後,欲聞一語品題。

東坡下箸大嚼久之,寂如喑者。

主人黯然,屏後集者失望相顧。

東坡忽投箸大聲歎曰:「值得一死於是!」合捨大悅。

噫!東坡誠有味,其言使嗜色如嗜河豚者,而不知皆不免於死。

余向喜戒殺,特錄此二則,以示戒。

而前節之「可濟三途」四字,正可以「值得一死」為的對。

且均為東坡事,亦相屬也。

《東坡事類》又載二則,一為《東坡與程金父書》:「此間食無肉,病無藥,居無室,出無友,冬無炭,夏無泉。」

一為《春渚紀聞》云:「文章至東漢始陵夷,至晉宋問句為一段,字作一處,其源出於崔蔡。

史載文姬兩詩,特為俊偉,非獨為婦人之奇,乃伯喈所不逮也。

又俚俗語有可取者:「處貧易,處富難,耐勞易,耐閒難,忍痛易,忍癢難。」

」二段所書,皆東坡醉墨,薳家寶之甚久,後入御府,世無傳此語者,故錄於此。

按:上一十八字恰好取以作對,而同為東坡語,尤妙也。

《後山詩話》:東坡居惠,廣守月饋酒六壺,吏嘗跌而亡之,坡撰十四字謝之云:「不謂青州六從事,翻成烏有一先生。」

梁應來曰:「曹孟德橫槊一江一 上,一溫一 太真擊楫中流,同一義勇;韓平原定議伐金,周公瑾力排降魏,各自英雄。」

此兩偶可作對,氣勢魄力相似,而不相同。

嘗聞有於鹽倉門懸一聯云:「調成天上中和鼎;煮出人間富貴家。」

甚新,忘為何人所作。

一陰一壽者,生忌也。

一陰一而系之以壽,壽而冠之以一陰一,奇文也。

杭人以福壽備而逝者,呼為「喜喪」,吾閩亦有此說。

以之為「一陰一壽」對,工切無比。

蓋一陽一則為壽,而此則名為一陰一;喪則必哀,而此則名為喜。

此創說也。

一陰一壽之說,各行不行。

杭則不但營奠營齋,親友來拜,近則笙歌筵宴,無異稱觴,為之子孫,采服從事,亦不為怪,且美其名曰:「做百歲」,是豈不可以已乎?願妄行者思之。

曹文恪秀先第在米市一胡一 同。

癸巳仿一真率會,邀程文恭公、嵇文恭公、吳恭定公紹詩、總憲張公若溎、大司寇崔公應階、少司馬蔣公元益。

戊戌作東坡生日再集,易以漳浦蔡公、周文恭公煌、總憲羅公源漢。

席上得「七人元旦五百歲」之句,蓋當時只得四百九十三歲,到元旦方足五百,成此七字,即已不易,奚暇覓對?朱石君先生曰:「吾得對矣!「二老同登十九科」,何如?」

蓋指蔡公也。

洵巧矣。

通州齊春帆進士元發官崖州牧。

封翁星垣先生迎養在署,襟懷坦蕩,嘗於市得竹刻李太白小像,以龕供之,懸小楷一聯於龕楔云:「謝宣城何許人,只一江一 上五言詩,令先生低首;韓荊州差解事,放階前三尺地,讓國士揚眉。」

可謂風雅好事矣。

彭文勤《跋龍洲道人集》云:龍洲嘗在辛稼軒席上賦《羊腎羹》云:「拔毫已付管城子,爛胃曾封關內侯。

死後不知身外物,也隨樽俎伴風一流 。」

句甚風趣。

按:「羊腎羹」可對「牛心炙」。

濟南有大明湖、趵突泉,二處皆省垣勝景也。

予十四歲隨任臬署,屢往游焉。

今已相隔五十五年,渺不可追矣。

猶記劉少宣有於湖捨懸聯云:「舟行著色屏風裡;人在回文錦字中。」

又張雲莊於趵突泉有聯云:「平地忽堆三尺雪;四時長吼半空雷。」

可想像兩地景致。

安得重一遊之?

《嘯紅筆記》云:「不如意事常八九,可與人言無二三。」

世俗一習一 傳語也。

二師乃云:「對句作「可與言人無二三」更覺有味。」

《澄懷錄》:蘇子容聞人語以故典,必令人檢出何本,頗以為苦。

司馬一溫一 公聞人言新事,即便抄錄,且必記所言之人,止之不可。

故當時為之對曰:「古事休語子容,新聞莫言君實。」

《白帖》:晉樂廣,字彥輔,人謂之冰鏡。

女婿衛玠,字叔寶,群號為玉人。

故時語曰:「婦翁冰清,女婿玉潤。」

此對句亦一習一 傳語也。

《山堂考索》:宋進士科,每位極通顯。

至明經科,不過為學究之類。

故當時為之語曰:「焚香取進士,徹幕本作瞋目待明經。」

蓋進士有設焚香之禮,而明經則設棘監守也。

按:《丹一陽一總錄》卷十四:「宋人諺雲」,雲見《東萊文集》,其徒諱之,改「瞋目」作「徹幕」。

諺云:「人心象膽,世事獺肝。」

象膽無定位,十二月分屬遍體,故以比人心,言難覓也。

獺肝凡十二坼,月腐一坼,則他一坼更新,循環歲更,故以比世事,言時刻翻新也。

八字正好作對。

撰句有自佔身份者,張南華鵬翀《湯圓賦》云:「升沉總不驚。」

其氣度可知。

莊滋圃有恭作《繭》詩云:「經綸猶有待。」

其抱負不凡;「經綸」五字可與「升沉」五字為對。

秦澗泉修撰大士甲戌散館,求得簽句云:「靜來好把此心捫」,不解何謂。

試題《松柏有心賦》,竟忘押「心」字,而以文字好列之高等。

經上看出,語閱卷大臣:「你們看卷,乃不用目細看乎!」各知其故,均悚然碰頭請罪,自認瞎眼。

上曰:「我有一對,你們對得,則不深究耳。

句云:「狀元乃無心過。」

」震恐之下,皆不能對。

上曰:「我代你們對之,曰「試官少有眼人。」

以後留意可耳!」眾復叩頭謝過。

《隨園詩話》曾及之。

慈溪馮一梅孝廉,博學多識,雋才也。

與同書局有年,曾於梅中丞處揄揚之,改為總校,遂有知已之感,執弟子禮甚恭。

喜談其鄉往事,嘗言:「慈溪城內有東西二廟:西廟在西街,祀唐慈溪令房公琯;東廟在東街,祀吳闞公澤。」

闞,慈溪人也。

舊有人撰聯云:「西廟房,東廟闞,二公門戶相當,方敢對坐。」

未有能對者,後請於乩,始對云:「南京河,北京地,兩處水土各勝,也可並稱。」

時適有南北二人在座,各自誇其水土,遂得此對,然非乩不為功。

靳迪臣觀察云:「廣西丙午科鄉試,文榜有容縣生員黃金鑒中式。

後武闈揭曉,有桂林武生白玉珂。

二人姓名可作巧對,同省同科,亦奇矣!

迪臣又云:「桂林文昌門外有雲峰寺,在象鼻山下,著名廟宇也。

唯其地林木密箐,煙瘴極重。

每雨時,即在煙霧中也。

城中有風洞山,亦名迭采山。

予隨任桂林,屢游焉。

蓋山腹有一巨洞深入至後山,進洞口,步行可半里許,極平坦,上為石天。

若夏令,則當洞口極為爽利宜人,終日不斷涼颸,故名風洞,為省垣第一名勝。

道光末,於山腹起獲巨炮數十尊,或云:「世亂則出。」

誠然。

並聞迪臣述一對云:「雲峰寺,雲出即封寺;」以「風洞山,風吹不動山」為對。

迪臣又云:「錢景舒日永於立夏前一日,與毛西河諸名士遊樂園,集唐一人句作送春對云:「每度暗來還暗去王建;暫時相賞莫相違杜甫。

百年莫惜千回醉翁綬;一歲唯殘半日春白居易。」

西河極賞之。

東坡先生晚年造句多巧對,如《儋耳》云:「垂天雌霓雲端下,快意雄風海上來。」

又《人日》云:「天涯已慣逢人日,歸路猶欣過鬼門。」

「雌霓」對「雄風」,「人日」對「鬼門」,皆一精一巧。

律賦中用典雅切而對仗工穩者,莫如唐時宋表文言《學雞鳴度關賦》「任秦關百二,難啟狼心;笑商客三千,不如雞口。」

近有作《鴉片煙賦》,其押「鴉」字一聯云:「直吹無孔之蕭,原非引鳳;臥握不毛之管,豈是塗鴉?」

渲染成文,吐屬風雅,忘其為俚俗之事,可作巧對看也。

迪臣嘗以巧句出對制勝,句為「動動千里重金鐘,行多重平聲重重皆平聲著力。」

以質於予,予對以「紛紛八刀分米粉,剖數分去聲分分皆去聲成絲。」

一聯二十八字,均有關合,唯四字泛設耳。

有傳一彌勒佛聯云:「笑呵呵坐山門內,覷著去的去,來的來,皺眼愁眉,都是自尋煩惱;坦蕩蕩在布袋中,無論空不空,有不有,含哺鼓腹,好同我共樂昇平。」

後觀齊學裘《見聞隨筆》,知出語是王仙溪所撰,對語乃齊續成。

此一對,頗有禪機,似「共樂昇平」改作「皆大喜歡」,為尤切也。

迪臣又云:宋時處州士子終場者六人,而三人與選,謝主司啟云:「同矍圃之觀人,去其半,存其半;類孔門之取友,益者三,損者三。」

亦屬巧對。

迪臣又云:古人名號,可作對者,如「孟明」對「元晦」,孟與元,皆首也;晦與明,亦正對。

後閱《北窗炙輠錄》:「錢唐有兩進士:一林和靖,居孤山;一漢仲晦,居對松嶺。」

因思「仲晦」對「孟明」,尤為工穩。

《客座新聞》:長沙李西涯學士東一陽一居翰林時,會失朝,有罰。

翰林舊有語云:「一生事業唯公會;半世功名失早朝。」

所謂清逸無他事也。

《嵩一陽一雜記》:成化間,太監汪直用事,朝紳諂附之。

其巡邊也,所在都御史,鎧甲戎裝迎出二三百里,望塵俯伏,半跪一如僕隸。

揖讓之禮,一切不行。

奔競之甚,良可歎也。

當時人為之語云:「都憲叩頭如搗蒜;侍郎曲膝似抽蔥。」

申一江一 遊人輻輳,茶館尤多,麗水台茶室最著名,歷三層而上。

近又有天然居高聳一江一 濱,登其上,有飄飄凌雲之概。

每日入座茶話者,以數千計。

先有人撰聯句云:「客上天然居,居然天上客。」

下五字即就上五字倒轉成文,另翻一意,巧不可言喻,久之莫屬對。

偶有一二語,多屬牽強置之。

尚記得最後一對較勝,句云:「人下鄉約所,所約鄉下人。」

亦足以征巧思矣。

因念杭垣以土棍太多,誅不勝誅,設自新所拘留之,候其自新。

若輩本好食懶動,每相安之,而其中自愛者因而改行,亦不乏人。

其不自愛者,經年不出也。

予正續《巧對》,因得句云:「人愛自新所,所新自愛人。」

而「所」字尚嫌落上對之窠臼也。

又思杭省多善舉,同善堂外,如義渡、義學、義地、惜字官、醫嬰堂、老人院、清節堂,施棺、施藥、施粥、施茶、棉衣,不一而足。

何為獨乏放生之舉?向有大生會名目,專為放生一事,今無聞焉。

余謂浩劫瀕行之後,正宜體上天好生之德,注意於戒殺放生,語云:「願天常生好人,願人常行好事,然必人多行好事,天自多生善人也。」

因復得對句云:「人好大生會,會生大好人。」

似此對去,較前兩聯為自然耳。

未知此外更有能對否?

前錄於《續話》者,為羅星塔聯「朝、長」分對,七字為句,不過曰「朝夕長消」而已。

相傳仙筆,其信然耶!至一溫一 郡一江一 心寺,則以十字為句,亦以海潮能到而雲。

然托名王梅溪所為,未免重迭太多,極意求巧,而實拙也。

仍不如塔聯七字之簡明可貴耳。

此兩聯,《楹聯三話》中已合論之,今閱施可齋《閩雜記》,則知朱彥珊美繆又言:四川長水塘有朝雲廟,徐文長有一聯云:「朝雲朝活字,朝朝朝活字,朝朝活字朝退;長水長活字,長長長活字,長長活字長流。」

蓋第三字為活字,第六字、第八字同。

「朝雲」、「長水」確切,廟名地名巧對,是聯尤為可貴。

若羅星塔與一江一 心寺,但以朝夕消長,空衍取其奇,自以為巧,而不自知其牽強,大約襲徐語耳。

此聯切廟切地,巧即在此,故列入巧對中。

巧對有兩邊語氣不相投,而字面配對勻稱者,玩之亦屬可喜。

如「拳石淡描黃子久」,對「膽瓶斜插白丁香」。

又「樹到千尋難縱斧」,對「果然一點不相干」。

東坡「兩游赤壁」,對南容「三復白圭」。

又「崇牙樹羽」對「雙眼花翎」,「豫一江一 二卯」對「巽命重申」,「頭名狀元」對「勢利和尚」。

聯語不倫類,而對仗甚工,姑存之,以備一格。

嵌字巧對

福州向有閹詩之會,各逞巧思。

其法,拈字為偶對,每句七字。

必裁對工整,以巧取勝。

多人相聚,片刻即成,舉快手錄之。

先以二人為閱卷,第其甲乙。

每日可有六七次。

其二次閱卷,即以首次取元者為之。

近時工者甚多。

今記數聯於左。

如:「七才子」及「八鄉兵」六字云:「七步詩才曹子建,八門兵法武鄉侯。」

「雞魚肉」及「鑼鼓板」六字云:「市鼓聲分社肉,板橋鑼響賣溪魚。」

「七月半」及「燒紙衣」六字云:「半夜燒燈花落紙,七弦彈月露沾衣。」

「十二月十二」五字云:「十里樓台十里月,二陵風雨二陵秋。」

「張三李四」四字云:「四壁圖書三尺劍,半肩行李一張琴。」

其但拈二字,次第限嵌者尤巧,如「子魚」限第二字云:「燕子不歸春寂寂,鯉魚無信路遙遙。」

「斷一江一 」限第三字云:「可憐斷雁無消息,不及一江一 潮有去來。」

「田月」限第四字云:「薄宦無田何日返,故人如月幾時圓。」

「皋馬」限第五字云:「金玦心傷皋氏宅,玉環魂斷馬嵬坡。」

「雪如」限第六字云:「湖上殘山松雪老,一江一 南春雨六如歸。」

此數聯俱自然連合,而上下語氣仍復相貫,非心靈手妙不辦。

按:徐鐵孫太守榮《懷古田舍》詩自註:「少時與諸友作嵌字聯句。」

太守廣東駐防漢軍,則廣東先已有之矣。

分曹巧對

吾閩詩社所錄者,有以不類事為題,合二題成七言一對,亦足以征巧思,如「端午日」及「孔子」云:「赤帝驕人重五日,素王去我二千年。」

「魁星」及「頂篷」云:「曾將采筆干牛鬥,未許空梁落燕泥。」

「梳頭」及「朝帽」云:「雲間曉鏡攏蟬鬢,風閃峨冠動雀翎。」

「賣新聞」及「靴襯」云:「事經訪後傳多誤,步太高時穩最難。」

「修腳人」及「賣題名錄」云:「足下工夫三寸鐵,眼前身價一文錢。」

「官坐堂」及「私養孩」云:「鼓吹堪憐聲是肉,歡娛誰料禍成胎。」

「枕頭」及「劊子手」云:「黃昏我便思依汝,白晝君偏敢殺人。」

「不應試」及「牛肉」云:「秋戰任人雄拔幟,春耕唯爾病扶犁。」

「告示」及「放屁」云:「鄉老抬頭觀日月,通人掩鼻笑文章。」

「吹一簫」及「和尚煮狗肉」云:「定知跨鳳終成偶,不比燒豬要避人。」

「褡衣」及「囚車」云:「方外可以無正服,此中幾見有完人。」

「戒方」及「新經布」云:「子弟不才呈白木,女兒有喜驗紅巾。」

「官廚子」及「菊花」云:「饔人公膳更雙鶩,隱士閒情對一鷗。」

「起馬」及「糞桶」云:「鈴聲急雨三更驛,擔影斜一陽一十畝田。」

「先生解館」及「木芙蓉」云:「化雨已成前日事,拒霜又見此時花。」

「鏡中美人」及「撲滿」云:「彼姝對影總如玉,此虜失聲空守錢。」

「海狗腎」及「木偶」云:「縱使生兒亦豚犬,是誰作俑到公卿。」

「燕子」及「番狗」云:「三春又見君尋主,諸夏難容爾吠人。」

其餘尚多佳者,錢塘施可齋鴻保亦效為之,即以「燒年紙」及「打紙牌」為題云:「明歲祈神重福我,今宵約伴共由吾。」

又「點燭」及「懶貓」云:「書成誤處憑燕說,睡正酣時任鼠偷。」

「門神」及「愁酌」云:「笑爾常為門外漢,教兒且覆掌中杯。」

「扳不倒」及「錢」云:「此老生平最倔強,乃兄何處不流通。」

「溺桶蓋」及「冬菜」云:「掩鼻無須避惡臭,咬根最好解餘酲。」

「賊」及「寶劍」云:「何妨樑上有君子,要使世間無亂人。」

「與友行吟」及「賭一場」云:「脫巾微步偕詩客,擲帽狂呼聚博徒。」

「呼狗」及「家信」云:「八尺休憑宣孟嗾,萬金曾記少陵吟。」

「請酒」及「單紗帳」云:「覓醉唯憑招大戶,御風最好制輕容。」

「蛇」及「溺桶」云:「不聞壯士行時畏,好供將軍飯後遺。」

「煙燈」及「正月二十九日」云:「良宵好友伴橫臥,明日古人偕送窮。」

「雪中人傳奇」及「沽酒」云:「不信英雄常乞食,且憑賢聖暫卻愁。」

「打攤」及「柳」云:「白晝長年閒狎浪,青春少一婦 倦登樓。」

「老婆兒許願」及「得孕」云:「此種癡情唯佛諒,最先喜信是郎知。」

「聽鶯」及「弄猢猻」云:「春來好共客攜酒,樹倒便隨人乞錢。」

又嘗即詩社原題成數聯,如「梳頭」及「朝衣」云:「蛾描鴛鏡奩初啟,虎拜螭坳佩共垂。」

「燕子」及「番狗」云:「代飛候暖催賓雁,入貢時清比旅獒。」

「告示」及「放屁」云:「官銜有例起頭大,文字無憑下氣通。」

「戒方」及「新經布」云:「頑心須警木三尺,喜信初傳月一番。」

「枕頭」及「劊子手」云:「遊仙我戀真佳境,入市人呼好快刀。」

「褡衣」及「囚車」云:「梵相最宜圖托缽,土音亦好聽操琴。」

「官廚子」及「菊花」云:「勞薪有客知真味,晚節唯君傲眾芳。」

予友張莘田明府用糦云:「此雖遊戲筆墨,然非聰明不能裁對,非博洽不能俗題使雅。」

余謂一人自作尚易,若兩人對聯,尤費剪裁。

酒闌燈灺,倉促間更不易辦。

今館閣諸君,亦多為之。

杭州近對

定例教職一官,凡拔貢、優貢、副貢、歲貢、恩貢,准其捐納。

此外唯廩生轉貢者,亦准以貢生報捐。

凡在附生者,不敢思及。

近日則推至附生亦許援例為教職。

有輕薄子者,制為聯句云:「貢生捐教,廩生捐教,附生亦捐教,儒士功名皆苟不。」

用《三字經》「苟不教」語也。

此種句,本屬不經,久之無以為對。

迨道光辛丑,英夷滋事,羊城失守,廈門亦失守,定海又失守,遂對云:「粵人畏鬼,閩人畏鬼,浙人尤畏鬼,海疆世界盡非其。」

則用《論語》「非其鬼」耳,亦可謂巧謔矣。

凡作對,如八言,於本句自作對,則易屬,亦無貴也。

故取七言、五言者最多。

今取三言、四言作對,亦頗新倩。

本系成語,一習一 之可為摛詞之助耳。

酌錄如左。

如:

「鼓箏草」《本草》:「橫目草,俗謂之鼓箏草」對「錦帶花」。

《方物記》:「錦帶花,蜀中有之,亦云鬢邊嬌」「金雀瓣」《群芳譜》:「金雀花,叢生,瓣如飛雀」對「玉雞苗」。

《清異錄》:「薔薇花,根掘出,石卵如雞,呼為玉雞苗」「王孫草」《一騷一》對「帝女花」《廣雅》:「菊也」「安邑棗」《史記》:「安邑千樹棗,其人與千戶侯等」對「哀家梨」。

《世說》:「桓南郡見人不快,輒嗔云:「君得哀家梨,蒸食否?」

「蛇添足」對「龍點睛」。

「龍花蕊」宋《長編》:「內侍裘愈至文阯索龍花,上黜之。」

龍花即斑枝香對「燕蓐蔬」。

嶺南名燕窩菜「書帶草」《三齋記》:「鄭康成教授:生草如書帶」對「米囊花」。

《群芳譜》:「罌粟,本有囊。」

即其別名

四言云:

「刻舟求劍」對「買櫝還珠」。

「屈刀為鑒」對「斷帶續燈」。

「膠柱鼓瑟」對「以莛撞鐘」。

「歸心似箭」對「掩耳盜鈴」。

「望梅止渴」對「畫餅充飢」。

「沿門托缽」對「同室操戈」。

「以管窺豹」對「誤筆成蠅」。

「對竹思鶴」對「叱石成羊」。

「賣劍買牛」對「吹一簫引鳳」。

「舉杯邀月」對「擊缽吟詩」。

「投鼠忌器」對「得魚忘筌」。

「瓜田納履」對「柳汁沾衣」。

「吹笛止雨」對「擊鼓催花」。

「抱薪止火」對「披沙揀金」。

「守株待兔」對「臨淵羨魚」。

「拋磚引玉」對「點鐵成金」。

「如石投水」對「洗金以鹽」。

「夢蕉得鹿」對「緣木求魚」。

「曲肱為枕」對「集腋成裘」。

「煮鹽以海」對「聚米為山」。

「因噎廢食」對「挖肉補瘡」。

「揚湯止沸」對「吹毛求疵」。

「移花接木」對「疊石成峰」。

「開門揖盜」對「從井救人」。

「重門擊柝」對「高屋建瓴」。

「狡兔三窟」對「首鼠兩端」。

「立地成佛」對「拜石呼兄」。

「畫虎類狗」對「以羊易牛」。

「教猱升木」對「飲馬投錢」。

「志眉中目」對「移步換形」。

「過橋丟拐」對「敲門用磚」。

「刻玉為褚」對「鏤金作蓮」。

「指鹿為馬」對「捨魚取熊」。

「魚為鷺餌」對「狐假虎威」。

「丹不奪赤」對「青出於藍」。

「十二金牌」對「三千珠履」。

「磨而不磷」對「鑽之彌堅」。

「率馬以驥」對「望牛如羊」。

「暑無張蓋」對「風不鳴條」。

「因樹為屋」對「開門見山」。

「渴驥奔泉」對「飛鴻戲海」。

「遺衣化蝶」對「噴飯成蜂」。

「揮戈御日」對「煉石補天」。

「舉網得魚」對「當壚沽酒」。

黃仲鸞彬觀察云:椒蘭某家有喜慶事,須設帳房,屋不多,以書房為之。

一日出對云:「書房改作帳房,出入銀錢須檢點。」

一內眷過而見之,隨口答云:「東院跑回西院,往來醬醋要調和。」

蓋譏主人有二姬爭夕也。

聞者為之粲然。

仲鸞又曰:一貴公子,恣情於色。

其父戒之,不以為意,患之甚,因大書於其壁云:「賭錢吃酒養婆娘,三者備矣!」公子即於旁對云:「齊家治國平天下,一以貫之。」

抱負不凡,後果顯達。

《游宦紀聞》云:東坡一日語劉景文云:「「一則仲父,再則仲父。」

以何為對?」

劉云:「千不如人,萬不如人。」

坡為絕倒。

又云:余童,字端蒙,鄱之樂平人,幼學能文。

同裡項氏極器重之,欲納為婿。

因試余曰:「偶得句云:「杜宇一聲春晝永,午夢驚殘。」

」余應聲曰:「黃鸝百囀曉風清,宿酲消盡。」

項大喜,以女妻之。

仲鸞又述:《臨漢隱居詩話》云:武士方圭好作惡詩。

慶歷初,宋丞相庠守揚州,會圭過其地,飲之,即席談詩,嘲哳可厭。

宋公惡聞之,顧野外有牛系樹下,曳樹將倒,因謂坐客一胡一 恢曰:「「老牛侍力狂挨樹」,以何為對?」

恢曉公意,便對云:「怪鳥啼聲不避人。」

公大笑。

《獨醒雜誌》云:汪聖錫幼年與群兒聚學。

有謁其師,問能屬對,師指聖錫。

客因舉對云:「馬蹄踏破青青草。」

聖錫對曰:「龍爪拏開淡淡雲。」

客驚曰:「此子已負魁天下之志矣!」年未冠,廷試第一。

《侯鯖錄》云:學士院壁間舊有題句曰:「李一陽一生指李樹為姓,生而知之。」

李一陽一,老聃也多年未有對句。

楊大年為學士,,乃對云:「馬援死以馬革裹一屍一,死得其所。」

又云:傅欽之作中丞,彈劉仲馮。

一日,貢父逢之,請曰:「小侄何致被彈章?」

欽之慚云:「也只「三平二滿文字」。」

貢父熟視笑曰:「七上八下人才。」

十二字,恰好為對。

《曲洧舊聞》云:楊畏字子安,巧於趨避,世號「楊三變」。

薛昂,字肇明,在政府,《和駕幸蔡京第》詩有「拜賜應須更萬回」句,太學中呼為「薛萬回」。

薛守洛一陽一,楊閒居洛下。

一日,府宴唯楊一人至,或問幕官:「今日何無他客?」

對曰:「客甚易得,難得此好對耳。」

《庶齋老學叢談》云:「陳丞相應求知福州日,親故干謁者不遠千里而來。

公設會,置五百貫於席前,出一聯,如有對者,即席奉遺。

句云:「三山出守,應求何以應其求?」

福州本有三山之名。

獨一後生對云:「千里遠來,公使盡由公所使。」

遂悉舉以贈之。

蓋昔日州郡各有公使錢,供太守支用,而後生適知之,亦猶今之公費耳。

《鑒誡錄》云:羅秀才隱傲睨一世,與顧雲先輩同謁淮南高相公駢。

顧為人風雅,時為渤海辟留居門下,羅遂辭歸錢唐。

高與幕賓贐羅於海風亭,顧亦在座。

時有蠅入座,高命扇驅之使去。

顧謂羅曰:「金蠅取嫌,被扇仄聲扇平聲離座。」

羅知諷己,立酬之曰:「粉蝶堪玩,遭釘平聲釘仄聲在門。」

議者謂以才調相譏,可稱競美。

《四朝見聞錄》云:嘉定李大性伯和,以吏部尚書除端明殿學士,俗謂無註腳。

若有註腳者,則降旨云:「某人除端明學士。」

謂之註腳端明。

軍功內,官雖授一團一 防,若未去階官,但視遙郡,唯近邸不帶階官,非有功特轉,不許去階官,欲謂之「禿頭防禦使」。

去橫旁,用圓狀,視從臣矣。

「禿頭防禦」可對「註腳端明」。

《堅瓠集》云:御史職司風紀,中書供奉絲綸,任至隆也。

成化戊戌,庶常安徽倪進賢,出入萬安之門。

安病一陰一痿,進賢自譽善醫,具藥為洗之,因改御史。

又翼聖夫人之侄季通,以門蔭宮中書。

有同僚友,通以篋寄存之,甚重,友疑之,命啟視,弗許,強視之,乃舊衣數件,下皆糞土墼。

友大怒曰:「他日欲誣我家耶!」命毆之,通跪請,願自挑其穢土去。

時人為之語曰:「洗一陰一御史;挑穢中書。」

同官為之喪氣。

唐景龍中宰相攬權,賢才裹足。

人歌曰:「招徠不解開東閣。」

及洛下霖雨百餘日,宰執令閉坊市北門,以弭之。

卒無效,滂沱益甚。

人為屬對云:「燮理只能閉北門。」

《堅瓠集》云:明舊例,翰林學土只一人,多或三、四人。

弘治壬戊,劉文靖健欲示德,因修會典,成,一時升學士者十人。

又,禮部尚書同時有六人:謝遷以禮書居內閣,張昇為禮部掌印事,元守直以禮書掌通政,賈斌以禮書掌鴻臚,崔志端以禮書掌太常,並南京禮書王宗彝六人。

崔起神樂觀道士。

京師遂有「禮部六尚書,一員黃老」之語。

志端疑此語出自翰林,忿極,乃對以「翰林十學士,五個白丁。」

蓋倪進賢等五人,成化戊戌,萬安以私意選為庶常,在翰林館,課詩文,一出他人手耳。

又云:萬曆丁丑,張太岳子嗣修榜眼及第;庚辰,懋修復登鼎元,皆倖獲也。

有無名子揭詩於朝門曰:「狀元榜眼姓俱張,未必文星照楚邦。

若是相公堅不去,三郎還作探花郎。」

後俱削籍,故又語曰:「丁丑無眼,庚辰乏頭。」

又云:吳門王百穀家居,申少師予告歸里,屢造之,賓客盈門,日不暇接,凡夫搜剔泉石,貴游麇至,幾同朝市。

兩君可稱處士之特矣。

時人語云:「天下歇家王百穀;山中驛吏趙凡夫。」

然題之曰「歇家」,曰「驛吏」,豈非《春秋》之筆乎?

《本草拾遺》引俗謂「韭為草鐘乳,芡是水硫黃。」

言其一溫一 補也。

按:《孫公談圃》載:「陸生韭,葉柔脆,可俎,名為草鐘乳。

水產之芡,其滑可食,名為水硫黃。」

《藝林伐山》亦言:「芡華晝合宵炕,其性暖也。」

故諺云云。

《古謠諺》「書有草書素食」諺一條,引《皇朝類苑》云:凡章草小草,點畫皆有法,不可率意輒書,而小草尤難,言其難立造也。

諺云「信速不及草書」,對以「家貧難辦素食」。

同一古諺也。

亦見《事文類聚別集》。

《七修類稿》:禱雨用晰蜴,以其致雨也。

宋熙寧間,旱,令捕晰蜴,每以壁虎代。

民謠有「壁虎壁虎,你好吃苦」之說。

國初一江一 岸常崩,人言下有豬婆龍,又恐犯國姓之音,對上只言下有黿也。

太祖惡與元同音,令捕殆盡。

時諺又云:「癩黿癩黿,何不稱冤。」

兩諺正堪作對。

又云:地唯憑術,則通其術者得吉,昧其術者得凶。

地何能母萬類耶?天唯聽命於地,則葬吉者不復因惡而降殃,葬凶者不復因善而降祥。

天何足父群倫耶?余曰:「唯天之理可括乎地,地之利不能逆天。」

故諺有偶句云:「未看山頭土;先觀屋下人。」

天生善人必得吉地,惡人而求善地,天不許也。

《坦齋通紀》:詩人好改易地名以就句法。

《廬陵志》:「二十四灘自下而上,第一灘在萬安縣,前名黃公灘。」

坡乃改為「惶恐」,以對「喜歡」。

按:前錄只及「惶恐」、「喜歡」,而末詳及此。

世傳坡公在黃州作《雪》詩,有「凍合玉樓寒起粟,光搖銀海眩生花」一聯。

荊公誦之,歎其對句之妙。

時其婿蔡卞曰:「此不過詠雪狀,狀樓台如「玉樓」,瀰漫萬象若「銀海」耳。」

荊公哂曰:「此出道家書也。

道家以兩肩為「玉樓」,以目為「銀海」。」

蔡卞曾不理會:於「玉樓」何以謂之「凍合」,而下三字云「寒起粟」;於「銀海」何以謂之「光搖」,而下三字云「眩生花」乎?「起粟」字,蓋使趙飛燕輕寒,體無軫粟也。

又見《北台壁》詩。

按:東坡於荊公為文字之間沆瀣如此,後《字說》遂爾成隙。

荊公因拗執,坡公多所狎侮。

坦白人遇忮害人,安得不賈禍耶?

《春渚紀聞》云:薳於揚州,得子瞻手畫一樂工,復作樂語云:「桃園未必無杏,銀礦終須有鉛。

荇帶豈能攔浪,藕花卻解留蓮。」

其後又作漢隸,書;「子瞻、禹功同觀。」

真三絕也。

因憶《秋雨庵隨筆》云:「物理有不可解者:雪至潔而生蛆,銀至堅而遭蟻,火至熱而有鼠,冰至寒而產蠶。」

此四句正好作對。

《軒渠錄》:東坡知湖州,嘗與賓客遊道場山,屏退從者而直入。

有僧憑門閫而睡,東坡戲曰:「髡閫上困。」

有客即答曰:「何不用釘頂上釘?」

湖南李馥堂中丞,性質聰穎,能書能詩而才甚敏。

少時,嘗與友人談對偶。

一友曰:「君向屬對甚捷,有一成語請即對之。

句云:「春風風人,夏雨雨人。」

」李答云:「解衣衣我,推食食我。」

合座為之傾倒。

《後山詩話》:熙寧初,有人自常調上書迎合宰相意,遂丞御史。

蘇長公戲之曰:「有甚意頭求富貴,沒些巴鼻使奸邪。」

「有甚意頭」、「沒些巴鼻」,皆俗語也。

「公冶長解豬語」,見皇侃《論語疏》。

可與「介葛盧聞牛鳴」作的對。

「豬語」或云「鳥語」。

豬只有鳴,鳥則有語,似以「鳥語」為是。

中秋詩最多佳句。

杭州名流,於月下小酌,以《月餅》命題。

姚古芬撰一對云:「舉頭看明月;把酒問青天。」

以蘇對李,巧不可階。

國朝書家劉石庵相國,無日不臨帖,肘不去案者六十年。

善於用墨,魄力甚厚,嘗自言:「耗去數萬斤油矣。」

王夢樓太守則書不經意,愈淡愈超,全取丰神。

時有「濃書宰相,淡墨探花」之對。

又墨固以煙為之,而煙以油為之。

嘗聞人之一生喜伏案者,夜間燈油以之造墨,足應一生之用。

故佳墨必書「五百斤油」四字。

又以油作墨,必多加杵,愈多杵愈妙。

猶憶陶文毅公曾賜予墨二小匣,墨面有「十萬杵」三字。

予謂五百斤油常見。

今以「十萬杵」對「五百斤」,亦屬巧對。

梁武帝《斷酒肉文》云:「酒是魔漿」。

可與「福水」作對,蓋一頌一戒也。

又諺謂酒曰:「其益如毫,其損如刀。」

諒哉!

《群芳譜》:山東有樂氏棗,豐肥細核,多膏肥美。

舊傳樂毅自燕攜來之種,亦曰毅氏棗,見《太平寰宇記》,以對「哀家梨」,甚工。

按:前曾以「安邑棗」對「哀家梨」。

王山人伯谷工撰句,其屬對尤妙,句云:「山上杜鵑花作鳥;墓前翁仲石為人。」

有輕薄子效其體,嘲之云:「身上楊梅瘡作果;眼中蘿蔔翳為花。」

聞者絕倒,蓋王偶患惡瘡,而一目又生瘴翳,故雲。

有人六赴鄉闈,僅得一副榜,一友嘲之以偶句云:「祁山事業憐諸葛;博浪功名笑子房。」

又繆蓮仙艮下第,自嘲一聯云:「妻子望他龍一虎日;功名於我馬牛風。」

亦極雋秀。

滑稽,詼諧也,亦吸酒麴器也。

見《清異錄》。

故蘇頌偶句曰:「自知伯起雖峬峭;不及淳於善滑稽。」

蓋峬峭訓挺拔,而又為承梁小木也。

可見古人運典屬對之工,宜荊公見「玉樓」、「銀海」之對而叫絕也。

對語格式甚多,至以全詩對全詩尤新穎,要在大意之對,不拘於字面也。

即如兩花可相對,或中另多一物,則不對矣。

陶淵明云:「爾從山中來,早晚步天目。

我屋南山下,今生幾叢菊。」

王摩詰云:「客從故鄉來,應知故鄉事。

來日小窗前,寒梅著花未。」

兩詩機杼相同,均為名貴,菊梅相對,最的。

《峽程記》:灩澦堆突兀一江一 心,乃積石所成。

《水經》載「白帝城西有亂石,冬月石出二十餘丈,夏初沒」是也。

《猗覺寮雜記》云:「灩澦如象,瞿塘莫上;灩澦如馬,瞿塘莫下。」

又《吳船錄》云:「廬山雖號九屏,然其實不甚深,比他山為高。

雲繞山腹則雨,雲翳山頂則晴。

俗云:「廬山戴帽,平地安灶;廬山繫腰,平地安橋。」

一水一山,均俗語也,正好作對。

順治乙未,進士李立由翰林遷御史,奉命按湖北漢一陽一大猾世昌,杖斃之。

初,世昌嘗謂家人曰:「少時遇一道士,能言未來事,頗有驗。

叩以終身,則書「非桃非杏木,不坐不行人」一聯贈予,曰:「見此一對,即祿盡時也。」

時諺到處同之,不必定於一方也。

前錄尚有未及者,茲隨時記出,其中頗有至理存焉。

特錄於左。

如三言云:

笑面虎;磕頭蟲。

清暑殿;廣寒宮。

蘆中人;門外漢。

竹醉日;花信風。

沒尾犬;獨眼龍。

蛇吞像人心不足;雞啄星期虷不能開口。

鬼拿鬼;一奴一使一奴一。

四言云:

三元及第;五世同堂。

六親同運;一品當朝。

一毛不拔;孤掌難鳴。

三生有幸;一竅不通。

借花獻佛;落草為王。

靠天吃飯;坐地分髒。

因人成事;與鬼為鄰。

小題大做;短載長行。

量腹飲水;相體裁衣。

急脈緩受;小取多來。

行所無事;話出有因。

移花兼蝶;打草驚蛇。

過橋拆橋;騎馬尋馬。

因禍得福;弄假成真。

空言無補;數見不鮮。

相見恨晚;同病相憐。

過橋丟拐;同室操戈。

因小失大;假公濟私。

五言云:

急時抱佛腳;樂得做人情。

費力不討好;通情最犯嫌。

無錢難開口;有貨不愁眉。

瞞上不瞞下;苦路寧苦家。

藥只醫假病;酒不解真愁。

殺人不顧已;入廟必問神。

一掌打不響;連口叫來靈。

船多不礙港;樹大好遮一陰一。

子無嫌母丑;狗不厭家貧。

藥醫不死病;佛度有緣人。

貪多嚼不爛;見小事難成。

自講無壞話;相罵沒好聲。

六言云:

遠水不救近火;小舶常傍大船。

此景不比那景;他心怎似我心。

吃到老學到老;賺來多用來多。

做媒不包生子;討債反怨保人。

獨見不敵眾識;一富難救十貧。

凶拳不打笑臉;氣話莫說過頭。

賊證賊證倒賊;一奴一使一奴一使死一奴一。

用小錢說大話;借公忿報私仇。

七言云:

太歲頭上來動土不知避忌;宰相肚裡好撐船量大。

半世為官一世孽此乃實理;十年偏遇九年荒此為近景。

強中更遇強中手;惡人自有惡人磨。

肚饑莫向飽人說彼不自覺;心酸休在路傍啼不關心。

大人不計小人過;前事每為後事師。

久病床 前無孝子;富家山裡有遠親。

東家不知西家苦言知己不知人也;此山望見那山高言自己常見不足也。

遲一步天高地闊;讓三分義重情真。

今日不知明日事;上場終有下場時。

千賒無如八百現;一錯便誤百年身。

酒逢知己乾杯少;話不投機半句多。

窮人慣作有錢事;巧婦難為無米炊。

八言云:

一家做牆,兩家方便;前人種樹,後人乘涼。

拳不離手,曲不離口;賈無真價,訟無真情。

欺人是禍,饒人是福;敗則為虜,勝則為王。

種花一年,看在三日;養兵千載,用在一朝。

娶妻娶德,娶妾娶色;拿賊拿髒,拿奸拿雙。

有這牢獄,坐這罪人;不怕衙門,只怕官法。

兵來將擋,水來土掩;人急造反,犬急跑牆。

話只一句重於九鼎;家有萬金不點雙燈。

九言云:

事有十長,不無一日短;生不滿百,常懷千歲憂。

十言云:

救人救上岸,殺賊殺到地;教婦教初來,訓子訓嬰孩。

人多好做事,人少好吃飯;至清則無魚,至察則無徒。

酒莫飲在卯,妻莫打在酉;日計必於寅,年計必於春。

相罵無好嘴,急行無好步;狂風不過午,驟雨不崇朝。

後母愛前子,佳話傳千里;大婦和小妻,賢名噪一時。

莫飲卯時酒,昏沉醉到酉言勿貪杯;不信老人言,禍害在眼前言勿自是。

莫信直中直,須防人不人勿輕信;寧做一奴一中一奴一,無為樹底樹一世不見天日。

十一言云:

不做媒不做保,一生少煩惱不可管閒事也;也無女也無男,前世沒因緣言無討債者,亦無還債者。

天樣大功,加不得一句自稱自讚,最可恥也;海底深罪,經弗起雙膝下跪自願認錯,實可恕也。

十六言云:

以勢一交一 者,勢盡則疏,以利合者,利盡則散;欲人不知,莫若勿為,欲人不聞,莫若勿言。

二十言云:

欲知前世果,今生受者是,欲知後世果,今生作者是;莫言家未破,破家子未大,莫言家未成,成家子未生。

此皆古諺語而可對者也。

古謠諺語頗多,常有偶句甚工者。

至本段中無偶句,取他段語,盡有適對者,茲酌錄於左。

宋王覿知蘇州,州有狡吏,善刺守將意以撓權,前守用是得譏議。

覿窮其奸狀,置於法,一郡肅然。

民歌詠之,有「吏行水上,人在鏡中」之語。

宋季《三朝政要》云:理宗紹定三年,上飲宴過度,史彌遠臥病中書,時人譏之曰:「一陰一陽一眠燮理,天地醉經綸。」

《朝野僉載》:天後時謠曰:「張公飲,李公醉。」

張公者,斥易之兄弟也。

李公者,言李氏不盛也。

《宋史》:皇祐五年,狄青敗儂智高于歸仁鋪,諺云:「農家種,糶家收。」

後智高果為青所破,二事正對。

《明文》:萬安入內閣,參機務,結諸閹為內援,進華蓋殿大學士。

劉珝以吏部侍郎兼翰林學士入閣,預機務,進謹身殿大學士。

初,商輅之劾汪直也,珝與萬安、劉吉助之,時內閣三相,安貪狡,吉一陰一刻,珝稍優。

久之,劉吉與珝同授大學土。

孝宗即位,委寄愈專。

初,吉與萬安、劉珝在成化時,帝失德,無所規正。

吉銳於營私,為言路所攻,居內閣十八年,人目為劉綿花,以其耐彈也。

三相朋比為奸,諸尚書默無一語。

時有「綿編三閣老,泥塑六尚書」之謠。

《金史·佞幸傳》:胥持國,經童出身。

章宗朝拜參知政事,未久,進尚書右丞。

持國柔佞,有智術。

初,李妃其家有罪,投入宮籍。

大定末,以監戶女子入宮,章宗納之。

明昌四年,封為昭容。

明年,進封淑妃。

持國多賄賂妃左右人,依附之,以致宰相。

中宮虛位久,進封為元妃,四方為之語曰:「經童作相,監婢為妃。」

道其實也。

《錢唐遺事》:鹹淳丁卯,賈似道平章軍國重事,魏國公葉夢鼎為右丞相,充位而已。

上初立,似道益自專,居西湖葛嶺賜第,五日一乘車船入朝,不赴朝堂治事,吏抱文書就第,判尾而已。

後葉夢鼎、一江一 萬里皆知軍國重事,似道於湖上遙制。

時人語曰:「朝中無宰執,湖上有平章。」

《舊唐書·楊炯傳》:伯祖虔威,虔威子德干。

高宗末,歷澤、齊、汴、相四州刺史,治有威名。

郡人為之語曰:「寧食三斗蒜,不逢楊德干。」

又《新唐書·權懷恩傳》:擢萬年令,賞罰明,見惡輒取,時語曰:「縱飲三斗塵,無逢權懷恩。」

二者正對。

《四朝見聞錄》:開禧用兵,一鄧一 友龍、程松為宣撫、宣諭使,板授其屬,謂之宣干。

時政府唯有陳自強居相位,群謠之云:「天上台星少,人間宣干多。」

《張氏可書》:道君遜位東幸,梁師成以扁舟出淮,李邦彥為相,都人欲擊之,馳入西府,己失一履。

時人語曰:「太傅扁舟東下,丞相只履西歸。」

紀實也。

《密庵集》云:洪武十七年,福建按察使陶垕仲名鑄,鄞人,僉事謝元功名肅,上虞人,劾左布政使薛昉貪酷,事既奏,准令按察司就行取問。

大昉造謗還詞,有旨都提取赴京於都察院聽對。

垕仲劾事得實,大昉還憲職。

垕仲被召時,百姓多為不平。

及垕仲復任,遂相慶為之語曰:「陶使再來天有眼,薛公不去地無皮。」

《齊民要術》引諺云:「當日莫剪韭,觸露不掐葵。」

此向例「剪韭種葵」之俗語也。

道光丁未,余正任一溫一 郡。

立春日,率屬在郡堂照例鞭春。

禮成後,忽一聲炮響,不知其故,詢之屬吏,乃知一溫一 俗於春至時,無論何家,皆備樟樹一枝,連葉焚之,並有俚俗咒語名之曰:「□(上於下火)春」。

按:《集韻》:「□(同上),音談,燎也。」

瑞安洪守一重輯《俗字編》,謂一溫一 人於立春前焚樟葉曰「□(同上)春」。

憶杭州人謂一交一 夏多疾者為「疰夏」,他省亦有此語,恰與一溫一 州之「□(同上)春」二字成一妙對。

按:此節《浪跡續談》曾及之。

吳門金解元聖歎,善滑稽,恃才傲物,故罹非災,實非其罪也。

相傳金弱冠,祈夢於忠肅祠,夢長木參天,上立一鳥,悟為「梟」字。

知定數也。

臨刑,其子送之哀極。

子本聰穎。

金曰:「吾亦憐爾,爾知我之苦乎?有一對,爾屬之。

「蓮子心中苦。」

」蓮、憐借音巧合。

子方悲號,久而未答。

金曰:「癡兒,是何足悲乎?吾代爾對:「梨兒腹內酸。」

」梨、離亦借音,此蓋志氣早定,故臨難不迷也。

《北史·李普濟傳》:普濟學涉有名,性和韻,位濟北太守。

時人語曰:「入粗入細李普濟。」

又《一陽一休之傳》:俊爽有風概,好學愛文。

二人同時,時人為之對曰:「能賦能詩一陽一休之。」

《顏氏家訓》:梁孝元前在荊州,有丁覘者,善屬對,工草隸。

孝元書記一皆使典之,軍府多未之重也。

又《漢書·王褒傳》:褒字子淵,其姑夫蕭子雲特善草隸,褒相模範,名重於世。

時人語云:「丁覘十紙莫敵王褒數字。」

《夢溪筆談》:柳開少任氣,應舉時以文章投主司凡千軸,載以獨輪車。

時張景能文,有名,唯袖一書,簾前獻之。

主司大賞,擢景優等。

時又以「柳開千軸不如張景一書」為對。

《泊宅編》:蜀人石藏用,以醫術游都下,其名甚著。

陳承,餘杭人,亦以醫顯。

然石好用熱藥,陳好用涼藥。

群醫為之言曰:「藏用擔頭三斗火,陳承篋裡一壺冰。」

又見《老學庵筆記》。

《湧幢小品》:俗語云:「夏至有風三伏熱,重一陽一無雨一冬晴。」

驗之殊不然,及閱《感一精一符》云:「夏至酉逢三伏熱,重一陽一戊遇一冬晴。」

乃知俗說之訛。

《練兵實記》云:今統兵者,每到地方,縱容部下一騷一擾百姓,不肯克己,嘗見東南受兵之處,人民受害,蹂一躪 不堪。

有謠語云:「賊為木梳,兵是竹篦。」

蓋言梳還有漏,兵則無遺矣。

凡統兵者,宜念此八字。

《則克錄》云:審機應變,如法施用,則自能戰,守固而攻克矣。

不則徒有其器,空存其法,而付託不得人,是猶太阿利器,而付嬰孩之手,未有不反以資敵耳。

諺云:「寶劍要付烈士,奇方必待良醫。」

庶運用有法,斯可資器之利,得方之效矣。

《一交一 行摘稿》:先生徐氏名孚遠,松一江一 華亭人,世居汴梁,為宋宗室。

高宗南渡,分封於浙之湖州郡烏程東山徐溝村,以地為姓,避亂隱居,終元七世,無一出世仕者。

至太祖宗周佛子公始出仕,為參計使,子若孫遂接踵登第,累代封公。

永樂朝遂有「一門多兩榜,四世繼三公」之語。

《後山詩話》:某太守與客行柏下,柏花多見有落者,遂曰:「柏花十字裂。」

客顧其倅方晚食菱,遂對云:「菱角兩頭尖。」

皆俗諺也。

漢有應曜隱於淮一陽一山,與四皓俱征,曜獨不至。

時人語曰:「商山四皓,不如淮一陽一一老。」

《白帖》「商」作「南」又《何氏語林》:衛洗馬玠穎識通達,天韻標令,論者以為出王眉子、平子、武子之右。

自注云:「王澄、王濟,已見。

晉諸公《贊》曰:「王玄,字眉子,夷甫子也。」

」世人為之語曰:「諸王三子,弗及衛家一兒。」

一漢一晉,的對也。

分類:未分類項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楹聯叢話全編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