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楹聯叢話全編》楹聯續話 勝跡:內有古壽佛石像,云:土人有見老僧者,跡之至此洞,得遺像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楹聯叢話全編》楹聯續話 勝跡

楹聯叢話全編

楹聯續話 勝跡

閔鶴瞿敘《粵述》云:「桂林七星巖下有壽佛洞,僅容旋馬。

內有古壽佛石像,云:土人有見老僧者,跡之至此洞,得遺像,遂創為庵。

楚僧本符號渾融者建為棲霞寺,起藏經閣,其下為靜慧堂,旁為聽月亭。

余有『慰賢』二字題石,而集唐句為聯云:『白雲回望合;青靄入看無。

』」按:今棲霞寺座落與此所述互異。

舊址渺不可尋,志乘中亦未采此書,而題名與亭聯更無有能指其處者矣。

無錫北門外有皇甫墩,在芙蓉湖中,四面皆水,飛樓縹緲,極似西湖之湖心亭。

窗戶軒檻皆九龍山翠所涵演,登覽勝概甲於通邑。

樓中聯榜尚多,惟孫平叔宮保聯云:「燈火春星浮北郭;雲霞朝景攬西神。」

秀整雅切,邑人盛稱之。

西神,即九龍山也。

山一陰一石屋在香爐峰之半山,有楹聯云:「花雨欲隨巖翠落;松風遙傍洞雲寒。」

錢塘于謙題,見《小倉山房詩集》。

或傳梅關一聯云:「不必定有梅花,聊以志將軍姓氏;從此可通粵海,願無忘宰相風一流 。」

按:梅關即梅嶺,又名庾嶺。

《史記索隱》謂「相傳以梅將軍名」,而《南康記》又云:「前漢南越不賓,遣監軍庾姓者討之,築城於此,因之為名。」

則兩說皆可通。

《南康記》又云:「庾嶺多梅,亦曰梅嶺。

高一千三百五十丈。

唐張九齡奉詔開鑿。」

按:張有《開嶺路序》,又有詩,故嶺巔有曲一江一 祠。

此聯穩括大意,面面俱到矣。

林少穆觀察杭州時,曾修孤山林處士祠。

又葺梅亭,題亭柱一聯云:「世無遺草真能隱;山有名花轉不孤。」

林少穆有集句題京師陶然亭聯云:「似聞陶令開三徑;來與彌陀共一龕。」

亭中楹帖當推此為第一。

貴一陽一城外有圖雲關,不知誰氏一聯云:「兩腳不離大道,吃緊關頭,須要認清岔路;一亭俯看群山,占高地步,自然趕上前人。」

亦見道語也。

徐修梅茂才汝塽曾游黔中,錄憶數聯。

有飛雲洞聯云:「洞辟幾時,問孤松而不語;雲飛何處,輸老鶴以長閒。」

為天門龔學海所題。

又鎮遠大王灘亭聯云:「到岸猛回頭,聽潕一陽一第一灘聲,浪與篙爭,好仗神威資利濟;順流須努力,看黔國萬重山水,峰隨舵轉,全憑忠信涉波濤。」

聞福州永福縣之方廣巖奇景天開,余屢欲往游而不果。

友人一江一 心葵景一陽一為述一聯云:「石室天開,見大地山河三千世界;水簾風捲,露半天樓閣十二闌干。」

心葵所居距巖甚近,余四十年前即有同游之約,每為之神往雲。

九一江一 府庾樓為一郡大觀,屹立郡署之後,前襟大一江一 ,後枕匡廬。

樓額為蘇齋師所書,一江一 心即望見之。

樓中聯語多不稱。

郡守張子畏寅聯云:「如此一江一 山,何幸不才來領郡;亦談風月,每逢嘉興即登樓。」

語稍穩貼。

尚不如洪稚存先生亮吉一聯云:「半壁一江一 山,六朝雄鎮;一樓風月,幾輩傳人。」

足與斯樓相稱。

鄭瑩圃太守以為名下無虛,是也。

余初游平山堂在嘉慶元年,草草一過而已。

後讀《曝書亭集》,中有《鄭谷口隸書平山堂扁長歌》,悔彼時不及留心賞玩。

問之曾游平山堂者,亦俱若無睹。

道光壬寅初夏,寄居邗上,重登此堂,則前後相距已四十餘年。

堂中扁字系歐一陽一文忠公之款。

疑款字甚劣,非歐公所為,而鄭谷口所題亦渺不可得,不知何故。

遍翻郡志,則不但無歐一陽一題扁事,並鄭谷口之扁亦未載。

豈竹垞先生之詩欺人哉?頃與錢梅溪泳談及,梅溪乃言曾親見谷口原扁,後為吳中徐友竹堅者易以歐款。

記得是乾隆年間第六次南巡時所為。

梅溪今年八十有四,多見舊事,所言當不虛也。

平山堂並無他扁,谷口所題又易為歐款,可謂兩失,而伊墨卿隸書聯句遂獨出冠時矣。

余《前編》所錄墨卿句,誤「隔一江一 」為「過一江一 」,茲特正之。

余亦親制一聯云:「高視兩三州,何論二分月色;曠觀八百載,難忘六一風一流 。」

質之阮芸台師,甚壯其語。

朱蘭坡同年亦曰:「平山堂詩,以王荊公『一堂高視兩三州』首為最;平山堂聯,以伊墨卿『隔一江一 諸山』十六字為最。

今君此聯出,真可鼎立而三矣。」

因亦用隸體書就,送懸堂楹。

王荊公遠矣,未知墨卿空中笑人否耳。

張伯冶曰:「揚州大儒坊董祠之左近有集賢樓,下臨城河,形勝絕佳。

記得有一集句舊聯云:『桃花潭水深千尺;明月揚州第一樓。

』不知《畫舫錄》何以遺之。」

《前編》所載揚州楹帖,多據《畫舫錄》。

比來寄居邗上,新有聞見,亦佳聯也。

如陳曼生鴻壽題康山云:「春水綠波揚子渡;梅花明月狀元山。」

洪桐生梧題東門城樓云:「風月天高,樓台地迥;雲霞海曙,梅柳一江一 春。」

又題南門城樓云:「東閣聯吟,有客憶千秋詞賦;南樓縱目,此間對六代一江一 山。」

相傳河南南一陽一府城樓舊有楹聯云:「真一人白水生文叔;名士青山臥武侯。」

對仗渾成,允稱傑構。

或疑諸葛應稱忠武侯,但曰武侯,恐未盡善。

然古人二字三字謚,後人止稱其一字者甚多。

如衛之睿聖武公,只稱武公;貞惠文子,只稱公叔文子;楚之頃襄王,只稱襄王;秦之昭襄王,只稱昭王。

諸葛之稱武侯,亦其例耳。

北固山甘露寺之左,舊為多景樓。

俯挹全一江一 ,最稱雄勝。

樓址久荒,李蘭卿觀察曾捐貲重建。

工甫竣,旋圮。

觀察撰聯云:「天與雄區,欲遊目騁懷,一層更上;地因多景,喜山光水色,四望皆通。」

後曾文嵐邑侯承顯就北固山之後麓建「一江一 東勝概樓」,重書觀察聯語懸諸前楹,而於後楹自撰一聯云:「形勢拓南徐,對秣陵樹色,瓜步一江一 光,何處平分吳楚;畫圖開北固,有米老庵存,衛公塔在,依然映帶金焦。」

樓之右又有小樓,正對金山,有南昌彭文勤師聯云:「兩點金焦,到山者不如望;一庵海岳,懷古者見其人。」

蓋寶晉書院正當其前也。

九一江一 府之南即廬山,其城南正對廬山之雙劍峰,歷朝皆於府治前建三層高樓以鎮之,名為匣劍樓。

樓前開二池,直丈餘,橫數尺,名為匣劍池。

鄭仁圃太守初蒞任,修浚一新,自製樓聯云:「排闥兩峰青,欣輪奐齊雲,環雉堞更上一層,盡見匡廬真面目;干霄千丈紫,恐鋒鋩過露,斂龍光深藏什襲,如羅星宿壯心胸。」

蘇州滸墅關北望亭,即入金匱縣境。

河中舊有豐樂橋。

齊梅麓宰金匱時,鳩工重修,蔚為勝地。

因題橋門一聯云:「水遠天長,萬古川原連泰瀆;年豐人樂,四時風景勝滁一陽一。」

又,杭州城外之半山,桃花最盛。

花時遊船群集,秋後紅葉亦極可觀。

旁有小橋,橋門一聯云:「欲泛仙槎向何處;偶傳紅葉到人間。」

皆橋門聯之極超脫者。

清一江一 浦勝跡以河帥署中為最。

有方池甚寬,上為荷芳書屋,擅水木之勝。

時張芥航河帥得董思白大字掛屏十二幅,錢梅溪為集屏中字作一聯,云:「大隱寄淮堧,十畝芳塘涵德水;高懷擬綠野,滿園花木繡春風。」

成都府城外有諸葛丞相祠,旁有台榭,為大僚飲餞公所。

蘇鰲石廷玉集杜句為楹帖,云:「諸葛大名垂宇宙;元戎小隊出郊坰。」

按:此前明黃才伯所集,見朱竹垞《靜志居詩話》

唐陶山仲冕有集唐句題陶隱居祠,云:「門前學種先生柳;嶺上長留處士墳。」

滕王閣中有裘可亭郡丞行恕聯云:「隔岸眺仙蹤,問樓頭黃鶴,天際白雲,可被大一江一 留住;繞闌尋勝跡,看樹外煙波,洲邊芳草,都憑傑閣收來。」

採石太白樓中有齊梅麓集句一聯甚偉。

出語云:「紫微九重,碧山萬里;」即太白集中句。

對語云:「流水今日,明月前身。」

則司空表聖《詩品》中句耳。

黃右原曰:「揚州三賢祠,舊以王漁洋繼歐、蘇後,已不甚稱。

後更奉伊墨卿太守長生祿位於旁,而議者益起。

自裁撤鹽政後,湖上園林歲修無主,頹廢不堪。

李蘭卿榷使獨能捐廉,重修一江一 山文選樓、桃花庵各處,而別建載酒堂於祠側,以祀漁洋。

於是香火始正。

榷使並為之聯云:『晝了公事,夜接詩人,得句皆堪作圖畫;修禊虹橋,訪碑禪智,此才真不負一江一 山。

』」

自浙入閩,第一重嶺為蘇嶺。

嶺頂有關廟,殿後一亭,境極幽靚。

有朱笥河先生手書一聯云:「雲石一江一 將疑字浙;風篁嶺若誤髯蘇。」

跋云:「過蘇嶺留句。

乾隆庚子十二月廿日,笥河居士朱筠。」

余每過此,必熟賞此聯。

寺僧亦知寶之。

寺中又藏有朱文正師詩卷,即為此聯而作。

和題者有譚蘭楣光祥及吾鄉林樾亭先生、王蘭陔紹蘭中丞。

中丞復作長跋紀之,謂「此聯句奇而筆遒,若有靈氣光怪,足以永鎮山門者。」

洵不虛也。

黃州赤壁,以坡公二賦傳耳。

其實周郎用火攻處在今嘉魚也。

人皆議坡公之誤。

朱蘭坡題聯云:「勝跡別嘉魚,何須訂異箴訛,但借一江一 山攄感慨;豪情傳夢鶴,偶爾吟風嘯月,毋將賦詠概生平。」

雲南附郭之大觀樓,中有孫髯所制長聯,懸掛已久。

道光初,阮芸台師總制滇黔時,為酌易數字,另制聯板懸之。

滇人嘖有煩言。

余曾於《前編》述之。

昨接吾師來函云:「孫髯原聯,以正統之漢、唐、宋、元偉烈豐功總歸一空為主,豈不駸駸乎說到我朝。

故改為爨長蒙酋,遞到吳三桂等人身上。

所以扶正而消逆也。

嘖有煩言者,蒙酋未達耳。」

按:原聯及改本,《前編》已並全錄,今必須重錄改本,以質觀者,使知吾師所以須改之故,以釋滇人之疑而已。

改本云:「五百里滇池,奔來眼底,憑欄向遠,喜茫茫波浪無邊,原本作『披襟岸幘,喜茫茫空闊無邊』看東驤金馬,西翥碧雞,北倚盤龍,南馴寶象,原本『金馬』作『神駿』,『碧雞』作『靈儀』,『倚盤龍』作『走蜿蜒』,『馴寶象』作『翔縞素』高人韻士,惜拋流水光一陰一,原本作『何妨選勝登臨』趁嶰嶼螺洲,將起蒼崖翠壁,原本作『梳裹就風鬟霧鬢』更蘋天葦地,早收回薄霧殘霞,原本作『點綴些翠羽丹霞』莫辜負四圍香稻,萬頃鷗沙,原本作『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楊柳;數千年往事,注到心頭,把酒凌虛,歎滾滾英雄誰在,想漢一習一 樓船,唐標鐵柱,宋揮玉斧,元跨革囊,爨長蒙酋,原本作『偉烈豐功』費盡移山氣力,盡珠簾畫棟,卷不及暮雨朝雲,便蘚碣苔碑,原本作『斷碣殘碑』都付與荒煙落照,原本『荒』作『蒼』只贏得幾杵疏鐘,半一江一 漁火,兩行秋雁,一枕清霜。

原本作『兩行鴻雁,一片滄桑』

廣西宜山縣為黃山谷先生謫居地。

城中有山谷祠堂,查儉堂撫部守慶遠時重新之,並制聯云:「忠孝振綱常,一黨一 籍編名,氣節宛如東漢;文章垂宇宙,詩家衍派,門庭別啟西一江一 。」

公誕辰在六月十二日。

李蘭卿權守時,率諸生為公設祭,如坡公生日故事。

祠內舊有寶華亭、墨池諸勝,今已湮廢。

蘭卿亦制聯云:「載酒為公來,率儒服儒冠,仍似舊開詩屋宴;僦居無地住,占宜山宜水,卻教長祭墨池田。」

福州城外由一江一 達海之路,以羅星塔為關鍵。

塔據山巔,四面皆波濤洶湧。

其由閩縣達長樂,則必以羅星塔山下為暫泊候潮之所。

蓋海潮由此而分也。

塔上舊有七字聯,不知何人所撰。

其句云:「朝朝朝朝朝朝夕;長長長長長長消。」

過客皆不知所謂。

康熙中有一道人到此,讀而喜之。

眾請其說。

道人笑曰:「此山為海潮來往之區。

此聯出語第一、第二『朝』字上平聲,第三『朝』字下平聲,通作『潮』字,第四『朝』字亦下平聲,第五『朝』字上平聲,第六『朝』字又下平聲。

對語第一、第二『長』字平聲,第三『長』字上聲,第四『長』字是平聲,第五『長』字是上聲,第六『長』字又是平聲。

如此讀之,自不煩言而解,不過是言潮汐長消而已。」

言訖道人遂不見。

或以為純一陽一祖師現身也。

河南輝縣城外有古百泉,發源蘇門山中,匯為巨池。

詩所謂「泉源在左」是也。

歷代名人多隱居其上。

左有孫夏峰先生祠,程梓庭中丞題聯云:「勝地集名儒,軼姚許趙竇以抗宗傳,群仰夏峰作喬岳;熙朝開理學,繼濂洛關閩而昌後裔,從教睢水得淵源。」

謂姚雪齋、許魯齋、趙復、竇默及我朝湯文正公也。

分類:未分類項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楹聯叢話全編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