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貞觀政要》務農第三十:貞觀二年,太宗謂侍臣曰:「凡事皆須務本。國以人為本,人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貞觀政要》務農第三十

貞觀政要

務農第三十

【原文】

貞觀二年,太宗謂侍臣曰:「凡事皆須務本。

國以人為本,人以衣食為本,凡營衣食,以不失時為本。

夫不失時者,在人君簡靜乃可致耳。

若兵戈屢動,土木不息,而欲不奪農時,其可得乎?」

王珪曰:「昔秦皇、漢武,外則窮極兵戈,內則崇侈宮室,人力既竭,禍難遂興。

彼豈不欲安人乎?失所以安人之道也。

亡隋之轍,殷鑒不遠,陛下親承其弊,知所以易之。

然在初則易,終之實難。

伏願慎終如始,方盡其美。」

太宗曰:「公言是也。

夫安人寧國,惟在於君。

君無為則人樂,君多欲則人苦。

朕所以抑情損欲,克己自勵耳。」

【譯文】

貞觀二年,唐太宗對侍從的大臣們說:「任何事情都必須掌握根本。

國家以人民為根本,人民以衣食為根本,經營農桑衣食,以不失時機為根本。

要不失時機,只有君主不生事勞民才能做到。

假若連年打仗,營建不停,而又想不佔用農時,能辦得到嗎?」

大臣王珪說:「從前,秦始皇、漢武帝,對外窮兵黷武,對內大建宮室,人力既已用盡,災禍也就接踵而至,他們難道就不想安定百姓嗎?只是沒有使用安定百姓的正確方法。

隋代滅亡的教訓距今不遠,陛下親自承受了隋朝遺留下來的弊病,懂得怎樣去改變,不過剛開始還比較容易,要堅持到底就很難。

我真希望陛下自始至終都能小心謹慎,從而善始善終。」

太宗說:「你講得很對。

安定百姓和國家,關鍵在於君主,君主能與民休息,百姓就歡樂,君主多私慾,百姓就痛苦,這就是我之所以不敢任情縱慾,而不斷克制告誡自己的原因。」

【原文】

貞觀二年,京師旱,蝗蟲大起。

太宗入苑視禾,見蝗蟲,掇1數枚而咒曰:「人以谷為命,而汝食之,是害於百姓。

百姓有過,在予一人,爾其有靈,但當蝕我心,無害百姓。」

將吞之,左右遽諫曰:「恐成疾,不可。」

太宗曰:「所冀移災膚躬,何疾之避?」

遂吞之。

自是蝗不復為災。

【註釋】

1掇(duō):拾取。

【譯文】

貞觀二年,京城大旱,蝗蟲成災。

唐太宗親自到田野去看稻穀,看見蝗蟲猖獗,就撿起了幾隻並罵道:「百姓視稻穀為生命,你卻把谷子吃了,你是在危害百姓啊。

如果說老百姓有罪過,那麼責任也只在於國君一人,如果你真的有靈性,就應當只啃噬我的心臟,不要危害百姓。」

說完就要把蝗蟲吃掉,左右的臣子大驚,連忙制止說:「吃了恐怕要生病,萬萬不可。」

唐太宗說:「我只希望把災禍轉移到我身上,還怕什麼疾病呢?」

說完便一口將蝗蟲吞下。

從此,蝗蟲不再成災。

【原文】

貞觀五年,有司上書言:「皇太子將行冠禮1,宜用二月為吉,請追兵2以備儀注3。」

太宗曰:「今東作4方興,恐妨農事。」

令改用十月。

太子少保蕭瑀奏言:「准陰陽家,用二月為勝。」

太宗曰:「陰陽拘忌,朕所不行。

若動靜必依陰陽,不顧理義,欲求福佑,其可得乎?若所行皆遵正道,自然常與吉會。

且吉凶在人,豈假陰陽拘忌?農時甚要,不可暫失。」

【註釋】

1冠禮:古代男子成年時(二十歲)加冠的禮節。

2追兵:增調、增補兵卒。

3儀註:典禮儀式。

4東作:指農事。

【譯文】

貞觀五年,主管大臣上書說:「皇太子即將舉行加冠禮,在二月裡舉行才吉祥,請陛下增加兵衛儀仗的規模,使禮節齊備。」

太宗說:「如今百姓春耕剛開始,這樣做怕要妨礙農事。」

於是下令將禮儀改在十月。

太子少保蕭瑀上奏說:「按照陰陽家的推算,在二月裡舉行最好。」

太宗說:「陰陽講究禁忌,我從不信那一套。

如果一舉一動都必須依照陰陽家的話去辦,不顧天理道義,而想求得福佑吉祥,怎麼可能呢?如果所做的都遵照正道,自然會萬事吉祥。

並且,吉凶取決於人,怎能聽信陰陽禁忌呢?農時很要緊,不能耽誤片刻。」

【原文】

貞觀十六年,太宗以天下粟價率計斗值五錢,其尤賤處,計斗值三錢,因謂侍臣曰:「國以民為本,人以食為命。

若禾黍不登,則兆庶非國家所有。

既屬豐稔若斯,朕為億兆人父母,唯欲躬務儉約,必不輒為奢侈。

朕常欲賜天下之人,皆使富貴,今省徭賦,不奪其時,使比屋之人,恣其耕稼,此則富矣。

敦行禮讓,使鄉閭之間,少敬長,妻敬夫,此則貴矣。

但令天下皆然,朕不聽管弦,不從畋獵,樂在其中矣!」

【譯文】

貞觀十六年,唐太宗因為天下米價大都一斗值五個錢,更便宜的,一斗只值三個錢。

因此,他對侍臣說:「國家以百姓為根本,百姓又以糧食為生命。

如果糧食不豐收,人們就不再為國家所有了。

既然糧食對國計民生關係如此重大,我又是百姓的衣食父母,只希望能夠克勤克儉,不奢侈浮華,造福於民。

我常常想賞賜天下百姓,使他們都富裕尊貴。

現在我減少賦役,不佔用他們農耕的時間,使他們能夠順應天時,把莊稼種好,其實,這就是使他們富裕。

我還重視推行禮儀謙讓的風氣,讓鄉間的百姓,年輕的尊敬年長的,妻子尊敬丈夫,其實,這就是使他們尊貴。

只要天下都能這樣,我即使不聽音樂、不打獵也樂在其中了。」

【評析】

中國傳統社會以農業為中心,歷代王朝都把農業作為國家的根本。

農業發達,國家才能富庶,社會才能安定,人民才能豐衣足食。

太宗省徭薄賦,期望五穀豐登,人民安居樂業。

分類:未分類項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貞觀政要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
語言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