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貞觀政要》謙讓第十九:貞觀二年,太宗謂侍臣曰:「人言作天子則得自尊崇,無所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貞觀政要》謙讓第十九

貞觀政要

謙讓第十九

【原文】

貞觀二年,太宗謂侍臣曰:「人言作天子則得自尊崇,無所畏懼,朕則以為正合自守謙恭,常懷畏懼。

昔舜誡禹曰:『汝惟不矜,天下莫與汝爭能;汝惟不伐1,天下莫與汝爭功。

』又《易》曰:『人道惡盈而好謙。

』凡為天子,若惟自尊崇,不守謙恭者,在身倘有不是之事,誰肯犯顏諫奏?朕每思出一言,行一事,必上畏皇天,下懼群臣。

天高聽卑,何得不畏?群公卿士,皆見瞻仰2,何得不懼?以此思之,但知常謙常懼,猶恐不稱天心及百姓意也。」

魏徵曰:「古人云:『靡不有初,鮮克有終。

』願陛下守此常謙常懼之道,日慎一日,則宗社永固,無傾覆矣。

唐、虞所以太平,實用此法。」

【註釋】

1伐:自我誇耀功勞。

2瞻仰:這裡是懷著敬畏的心情注視。

【譯文】

貞觀二年,唐太宗對侍從的大臣們說:「人們說,是天子就可以自認為尊貴崇高,無所畏懼了,我認為恰恰相反,天子更應該謙遜恭謹,經常心懷畏懼。

從前,舜告誡禹說:『你只要不驕傲,天下就沒有人和你爭能,你只要不自誇,天下就沒有人和你爭功。

』《易經》上說:『君子的準則是厭惡自滿而以謙遜為貴。

』做了天子,如果只認為自己尊貴崇高,不保持謙遜恭謹的態度,倘若自己有過失,誰還會冒犯尊顏向他提意見呢?我常常在想,帝王每講一句話,每做一件事,必定要上畏皇天、下懼群臣。

天雖高,卻能聽到地上的議論,怎能不畏懼天呢?公卿百官,都在下面注視著我,這怎能不讓人畏懼呢?因此,帝王即使常懷謙遜恐懼之心,恐怕還是不能稱上天之心和百姓之意啊。」

魏徵接著說:「古人講:『做事情無不有個開始,但很少有人能夠堅持到結束。

』希望陛下保持常謙常懼的準則,一天比一天更謹慎,那麼國家就會永遠鞏固,不會傾覆。

唐堯、虞舜之世之所以天下太平,實際上就是用的這個方法。」

【原文】

貞觀三年,太宗問給事中孔穎達曰:「《論語》云:『以能問於不能,以多問於寡,有若無,實若虛。

』何謂也?」

穎達對曰:「聖人設教,欲人謙光1。

己雖有能,不自矜大,仍就不能之人求訪能事。

己之才藝雖多,猶病以為少,仍就寡少之人更求所益。

己之雖有,其狀若無,己之雖實,其容若虛。

非惟匹庶2,帝王之德,亦當如此。

夫帝王內蘊神明,外須玄默3,使深不可知。

故《易》稱『以蒙養正;以明夷蒞眾』。

若其位居尊極,炫耀聰明,以才陵人,飾非拒諫,則上下情隔,君臣道乖。

自古滅亡。

莫不由此也。」

太宗曰:「《易》云:『勞謙,君子有終,吉。

』誠如卿言。」

詔賜物二百段。

【註釋】

1謙光:因謙虛而愈有光輝。

2匹庶:平民百姓。

3玄默:深沉靜默。

【譯文】

貞觀三年,唐太宗問給事中孔穎達:「《論語》裡講:『有才能的人向沒才能的人請教,知識多的人向知識少的人請教,這樣,有才能的人好像顯得沒有才能,知識淵博的人好像顯得無知。

』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

孔穎達回答說:「聖人實行教化,要求每個人都謙遜退讓,有才能的人不驕傲自大,仍舊向沒才能的人請教他不知道的事情。

自己雖然多才多藝,可還是害怕懂得太少,仍舊向才藝寡少的人討教求得更多的知識。

自己雖然有知識,表面上卻不表現出來,自己內心雖然已經很充實,表面上卻好像空虛。

這句話不僅是對庶民百姓的要求,帝王的德行,也應當如此。

帝王內心蘊藏神明,外表必須沉默,使人感到高深莫測。

所以《周易》上講『要表現得蒙昧無知來自養正道,不顯露明智以盛氣凌人』。

如果帝王身居至尊之位,就炫耀自己的聰明,憑借才能欺凌別人,掩飾過錯,拒絕諍諫,那麼上下之間的情感就會被隔斷,君臣之間的原則就會被拋棄,自古以來國家滅亡,沒有不是由此而造成的。」

唐太宗很贊同地說:「《周易》上講:『勤勞謙遜的品質,君子如果能夠保持到底,就會有好事降臨。

』這句話的意思和你說的是一樣的啊。」

於是,下詔賞賜給孔穎達絹帛二百段。

【原文】

河間王孝恭,武德初封為趙郡王,累授東南道行台尚書左僕射。

孝恭既討平蕭銑、輔公祏,遂領一江一 、淮及嶺南、北,皆統攝之。

專制一方,威名甚著,累遷禮部尚書。

孝恭性惟退讓,無驕矜自伐之色。

時有特進一江一 夏王道宗,尤以將略1馳名,兼好學,敬慕賢士,動修禮讓,太宗並加親待。

諸宗室中,惟孝恭、道宗莫與為比,一代宗英2雲。

【註釋】

1將略:精通武事,雄才大略。

2一代宗英:宗室中出類拔萃的人物。

【譯文】

河間王李孝恭,在武德初年被封為趙郡王,後被加封為東南道行台尚書左僕射。

他平定了蕭銑、輔公祏的勢力,於是長一江一 、淮河以及嶺南、嶺北地區都在他的統領之內。

他控制一方,威名遠揚,不久遷任禮部尚書。

可是,李孝恭性格謙遜忍讓,沒有一絲一毫驕傲自大的一習一 氣。

當時,特進一江一 夏王李道宗,以統兵打仗聞名,很有學問,並且禮賢下士,愛惜人才,唐太宗很器重他。

在大唐宗室中,只有李孝恭、李道宗二人德才無人可比,是一代英傑。

【評析】

謙讓是儒家修身倫理的重要方面。

為人謙遜禮讓,才能提升自身的品德,得到他人的尊重。

君主位高權重,難免存有驕矜自傲之情,太宗不以九五之尊自居,克己謙讓,實屬難能可貴。

分類:未分類項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貞觀政要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
語言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