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貞觀政要》慎所好第二十一:貞觀二年,太宗謂侍臣曰:「古人云『君猶器也,人猶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貞觀政要》慎所好第二十一

貞觀政要

慎所好第二十一

【原文】

貞觀二年,太宗謂侍臣曰:「古人云『君猶器也,人猶水也,方圓在於器,不在於水』。

故堯、舜率天下以仁,而人從之;桀、紂率天下以暴,而人從之。

下之所行,皆從上之所好。

至如梁武帝父子志尚浮華,惟好釋氏、老氏之教;武帝末年,頻幸同泰寺,親講佛經,百僚皆大冠高履,乘車扈從1,終日談論苦空2,未嘗以軍國典章為意。

及侯景率兵向闕,尚書郎以下,多不解乘馬,狼狽步走,死者相繼於道路。

武帝及簡文卒被侯景幽逼而死。

孝元帝3在於一江一 陵,為萬紐於謹所圍,帝猶講《老子》不輟4,百僚皆戎服以聽。

俄而城陷,君臣俱被囚摯。

庾信5歎其如此,及作《哀一江一 南賦》,乃云:『宰衡6干戈為兒戲,縉紳7清談為廟略。

』此事亦足為鑒戒。

朕今所好者,惟在堯、舜之道,周、孔之教,以為如鳥有翼,如魚依水,失之必死,不可暫無耳。」

【註釋】

1扈從:皇帝出巡時護駕侍從。

2苦空:指佛教教義。

3孝元帝:名繹,梁武帝第七子,起兵討侯景,即帝位。

4不輟:不停止。

5庾信:字子山,因受封「開府儀同三司」,故人稱「庾開府」,南陽新野(今屬河南)人。

先世在周代曾為掌庾官(管理倉庫之官),故以庾為姓。

他自幼隨父親、梁代詩人庾肩吾出入於蕭綱的宮廷,後來又與徐陵一起任蕭綱的東宮學士,成為宮體文學的代表作家。

6宰衡:本是漢平帝時加於王莽的稱號。

後泛指宰相。

7縉紳:古代官員垂紳(束腰大帶)插(縉)笏(手板)。

故縉紳為官僚士大夫的代稱。

【譯文】

貞觀二年,太宗對侍臣說:「古人說『國君就像是容器,百姓就像是水,水或方或圓在於容器,而不在於水』。

所以堯舜以仁義治天下,人們都跟隨他行善;桀紂以殘暴治天下,人們都跟隨他作惡。

下邊所做的,都是跟隨上邊所喜歡的。

至於像梁武帝父子崇尚浮華,只愛好釋迦牟尼、老子的教義。

梁武帝晚年,經常駕臨同泰寺,親自講解佛經,百官都帶大帽,穿高靴,乘車跟隨皇上,整天談論苦呀空呀那一套佛家教義,從不把軍機國務典章制度放在心裡。

等到侯景率兵攻向京城,尚書郎以下的官員,大多不會騎馬,狼狽不堪地徒步逃跑,死在路上的人比比皆是。

梁武帝和簡文帝都被侯景囚禁逼死。

梁孝元帝在一江一 陵,被萬紐於謹領兵包圍了,還不停止講《老子》,百官都穿著軍服聽講,不久城被攻陷,君臣都被囚禁。

庾信也歎息他們這個做法,後來作《哀一江一 南賦》,就說道:『宰相把戰爭當做小孩遊戲,官吏把清談當做朝政策略。

』這事也足可作為鑒戒。

我現在所喜歡的,只在於唐堯、虞舜的法則,周公、孔子的教諭,覺得就像鳥有翅膀魚兒靠水一樣,失去它就必須死亡,不能片刻沒有。」

【原文】

貞觀二年,太宗謂侍臣曰:「神仙事本是虛妄,空有其名。

秦始皇非分1愛好,為方士所詐,乃遣童男童女數千人,隨其入海求神仙。

方士避秦苛虐,因留不歸,始皇猶海側踟躕2以待之,還至沙丘而死。

漢武帝為求神仙,乃將女嫁道術之人,事既無驗,便行誅戮。

據此二事,神仙不煩妄求也。」

【註釋】

1非分:背乎常理。

2踟躕(chi chu):來回徘徊。

【譯文】

貞觀二年,唐太宗對侍從的大臣們說:「神仙本來是荒誕虛妄的,空有其名。

秦始皇卻分外愛好仙術,結果他被方士欺詐,竟派童男童女幾千人,跟隨方士入海去求神仙,方士逃避秦的苛政暴虐,因此留居海中不再回來,始皇卻在海邊徘徊等待他們,結果在返回的路上病死沙丘。

漢武帝為了求得神仙,竟將女兒嫁給賣弄道術的人,他們的說法不靈驗,就把方士殺掉。

從這兩件事情來看,神仙是不能亂求的。」

【原文】

貞觀四年,太宗曰:「隋煬帝性好猜防,專信邪道,大忌一胡一 人,乃至謂一胡一 床 為一交一 床 ,一胡一 瓜為黃瓜,築長城以避一胡一 。

又誅戮李金才,及諸李殆盡,卒何所益?終被宇文化及使令狐行達1殺之。

且君天下者,惟須正身修德而已,此外虛事,不足在懷。」

【註釋】

1令狐行達:令狐,複姓,行達為名。

當時任校尉之職。

【譯文】

貞觀四年,唐太宗說:「隋煬帝生性多疑,只聽信邪門歪道,他相當提防一胡一 人,乃至於把一胡一 床 稱作一交一 床 ,把一胡一 瓜稱作黃瓜,還修築長城抵禦一胡一 人。

他又聽信方士的邪說,認為姓李的人要篡權奪位,於是殺死將軍李金才,其他姓李的人也幾乎殺盡了,但有什麼用呢?後來終於被大臣宇文化及派遣令孤行達殺死。

一個君王,只需修養品德,使自己公正無私,其他都是虛浮之事,何足掛念。」

【原文】

貞觀七年,工部尚書段綸奏進巧人楊思齊至。

太宗令試,綸遣造傀儡戲具。

太宗謂綸曰:「所進巧匠,將供國事,卿令先造此物,是豈百工相戒無作奇巧之意耶?」

乃詔削綸階級,並禁斷此戲。

【譯文】

貞觀七年,工部尚書段綸上奏說要引薦能工巧匠楊思齊入朝。

唐太宗下令試試他的本領,段綸就讓楊思齊做木偶戲的戲具。

唐太宗對段綸說:「推薦的能工巧匠,必須對國家有益,你讓他做這些東西,不是鼓勵百工做奇巧的戲具供人娛樂嗎?」

於是下詔將段綸貶官,並且禁止了這種遊戲。

【評析】

居上位的人有什麼愛好,必定會在社會上形成風氣,影響下面的臣子、百姓。

因此,做國君的人,對自己的愛好務必要謹慎。

太宗所好的,是堯舜之道、孔孟之教,因此在唐初官吏中形成了勵一精一圖治的風氣。

分類:未分類項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貞觀政要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