涮羊肉
主料:羊肉(肥瘦)1000克
辅料:大白菜(小白口)250克 粉絲250克
调料:腐乳(紅)15克 醃韭菜花50克 芝麻醬100克 糖蒜100克 醬油50克 黃酒50克 辣椒油50克 蝦油50克 小蔥50克 香菜50克
做法:
1. 肉選淨肉,放在-5℃的冷庫中冷藏12 小時,待肉凍僵後,再行切片,切時將冰凍肉去掉邊緣和肉頭,片去雲皮(即附在肉上的一層薄膜)、脆骨和未剔淨的筋膜,剩下最精緻的肉核;2. 然後橫放在砧板上,蓋上白布,右邊露出1 厘米寬的肉塊,左手五指併攏向前平放,手掌壓緊肉塊和蓋布,防止滑動;3. 右手持刀,緊貼著左手拇指關節下刀,如拉鋸似的來回拉切;4. 當每刀切到肉的厚度一半時,將已切下的上半片,用刀刃一撥,把肉片折下,再繼續切到底,使每片肉都成對折的兩層,也可切成卷如刨花形的肉片;5. 每250克肉可切出長20 厘米、寬5 厘米的肉片40 至50 片,但冰凍肉只能切到30 至40片,切出的肉要求長18 厘米、寬4.5 厘米、厚薄度不能超過0.3 厘米;6. 將肉整齊碼入盤中,白菜頭切塊;7. 將各種調料分別盛在小碗中,端到席面,由食者根據個人喜好適量調配;8. 火鍋內放入清水,也可加入適量清水和口蘑湯,用炭火燒開後,下入肉片,稍稍一涮,肉一變色馬上夾出,蘸汁食用。技巧:1. 精選原料:羊選內蒙古集寧所產小尾巴綿羊,且要閹割過的公羊,這種羊沒有膻味。l 隻羊以出肉20 公斤左右最佳。其中能夠涮食的肉只有7500克左右,是用羊的「上腦」、「小三岔」、「大三岔」、「磨襠」、「黃瓜條」這五個部位;2. 傳統凍肉方法:冰池內埋肉,一層肉,一層冰,中隔油布,層層埋好。冰凍兩大左右,使肉內外凍實,其目的,清除膻味,改善肉質;3. 調料不少於七八種,如可用香油炸制的辣油,用香油調稀的芝麻醬、鹵蝦油、醬豆腐、醃韭菜花和醬油等。輔料還可加酸菜、凍豆腐、熱芝麻餅等;4. 食用時一次夾的肉片不宜過多,一般夾2 至3 片,過多就會造成生熟不均的現象,影響口味。
贴士:「涮羊肉」又稱「羊肉火鍋」,是北京最著名的風味佳餚,它已有千百年的歷史。據傳,「涮羊肉」始於我國東北和內蒙古少數民族地區,最初稱作「煮羊肉」以厚片小塊為主。到了南北朝出現了銅製火鍋,使用火鍋煮羊肉就逐漸發展了。《魏書?潦本傳》說:「獠者……鑄銅為器,大口寬腹,名曰『銅爨』,既薄且輕,易於熟食。」這就是如今的「共和鍋」和「小火鍋」的前身。《舊都百話》中說:「羊肉鍋子,為歲寒時最普通之美味,須於羊肉館食之。」17 世紀,清代宮廷冬季膳革上,就有關於羊肉火鍋的記載。在民間,每到秋冬季節,人們普遍喜食「涮羊肉」。據《清稗類鈔)載:「京師冬日,酒家沽飲,案輒有一小釜,沃湯其中,熾火於下,盤置雞魚羊泵之肉片,憚客自投之,俟熟而食。」「人民無分教內教外,均以涮羊肉為快。」咸豐四年,前門外肉市的正陽樓開業,是漢民館出售「涮羊肉」的首創者,其切肉者切出的羊肉片,「片薄如紙,無一不完整」,使這一美撰更加受人歡迎。到了民國初年,北京東來順羊肉館不惜重金把正陽樓切肉師傅聘請過來,專營「涮羊肉」,從羊肉的選擇到切肉的技術,從調味品的配製到涮肉工具的使用,都煞費苦心地進行了研究和改進,因而名聲大振,贏得了「涮肉何處好,東來順最佳」的美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