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羊肉
主料:羊肉(肥瘦)800克
辅料:木耳(水發) 15克 黃花菜(干)15克 澱粉(蠶豆)5克 青蒜15克
调料:鹽5克 姜20克 小蔥25克 香菜15克 花椒5克 茴香籽[小茴香籽]5克 沙姜5克 草果3克 香油15克 味精1克 醬油15克 花椒粉5克
做法:
1. 將羊肉(羊胸脯肉)漂洗乾淨;2. 洗淨的羊肉整塊投入鍋中,用旺火煮約半小時,打淨血沫,然後改微火;3. 將花椒、小茴香、姜皮、沙姜、草果用紗布打包,用水沖去塵土;4. 將調料包投入鍋內,視肉煮至九成熟,撈出晾涼;5. 將煮熟的羊肉切成7 厘米長,0.3 厘米厚的長條;6. 將羊肉條擺放在大湯碗內,再放上蔥節、薑片,加入適量原湯,調上花椒粉、食鹽、味精,上籠蒸約40~50 分鐘;7. 蒸至肉爛而調料入味,下籠翻扣在凹盤內;8. 炒勺置火上,將凹盤內的湯潷入炒勺內,投入木耳、黃花,調上醬油,用澱粉勾芡,淋香油,撒香菜、蒜苗絲,澆在羊肉上即可。技巧:1. 注意刀工,羊肉條要長短一致,厚薄均勻,放碼整齊,不得鬆散;2. 此菜用「二流芡」,要求芡汁既與主料交融,又呈流態,食之利口。
贴士:1. 「胡羊肉」為我國歷史悠久的古菜。相傳漢代張騫出使西域,曾食過胡羊肉,而古絲綢之路上的中外商人和旅行家,在那悠揚的駝鈴聲中,就以食胡羊肉為快。北魏賈思勰寫的「胡炮羊肉」,則是用一歲羔羊,「生縷切,著渾鼓鹽,孽蔥白、姜椒、革拔,令調適淨洗,羊肚翻之,以切肉脂,肉於肚中,以白滿為限,縫合作浪中,坑火燒,使亦,卻滅火內,肚著坑中,還以滅火覆之於上,更燃火坑,一面米頃便熟,香美異常,非煮灸之例。」這種方法名曰「胡」,實則無異於周代「八珍」之一的「炮?」。至清代,袁枚《隨園食單》中所載「燒羊肉」,是「羊肉切大塊,重2.5~3.5 公斤者鐵叉火上燒之」這是明灸。今之「胡羊肉」是先大塊煮,然後蒸,配黑木耳、黃花和其它佐料,已是古菜翻新;2. 南宋詩人陸游吃過「胡羊肉」後,寫下著名詩句「東門彘肉更奇絕,肥美不減胡羊酥」,稱讚胡羊肉酥軟濃香,宋仁宗品嚐後,歎謂其「味果甘脆」。因而時人重之,曰:「宜惹宋仁宗夜半之思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