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史》卷17列傳第七:虞丘進 孟懷玉 胡藩 劉康祖起家王恭前軍參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南史》卷17列傳第七

南史

卷17列傳第七

劉敬宣 劉懷肅 劉粹 孫處 蒯恩 向靖 劉鍾

虞丘進 孟懷玉 胡藩 劉康祖

起家王恭前軍參軍,又參會稽世子元顯征虜軍事。

隆安二年,王恭起兵京口,以誅司馬尚之為名,牢之時為恭前軍司馬。

恭以豪戚自居,甚相陵忽,牢之心不能平。

及恭此舉,使牢之為前鋒,牢之遣敬宣襲恭,敗之。

元顯以敬宣為後將軍諮議參軍。

三年,孫恩為亂,牢之自表東討,敬宣請以騎傍南山趣其後。

吳賊畏馬,又懼首尾受敵,遂大敗之,進平會稽。

遷後軍從事中郎。

宋武帝既累破祅賊,功名日盛,敬宣深相憑結。

元顯進號驃騎,敬宣仍隨府轉。

元顯驕肆,群下化之,敬宣每預宴會,調一戲無所酬答,元顯甚不悅。

元興元年,牢之南討桓玄,元顯為征討大都督,日夜昏酣。

牢之以道子昏闇,元顯一婬一凶,慮平玄之日,亂政方始;會玄遣信說牢之,牢之欲假手於玄誅執政,然後乘玄之隙,可以得志天下。

將許玄降。

敬宣諫恐玄威望既成,則難圖。

牢之怒曰:「吾豈不知今日取之如反覆手,但平後令我奈驃騎何?」

遣敬宣為任。

玄既得志,害元顯,廢道子,以牢之為會稽太守。

牢之與敬宣謀襲玄,期以明旦。

爾日大霧,府門晚開,日旰,敬宣不至。

牢之謂謀洩,欲奔廣陵,而敬宣還京口迎家。

牢之謂已為玄禽,乃縊而死。

敬宣奔喪,哭畢,就司馬休之、高雅之等俱奔洛一陽一,往來長安,求救於姚興,後奔慕容德。

敬宣素明天文,知必有興復晉室者。

尋夢丸土服之,覺而喜曰:「丸者,桓也,桓吞,吾當復本土乎。」

乃結青州大姓諸崔、封謀滅德,推休之為主。

時德司空劉軌大被任,高雅之又要軌,謀洩,乃相與殺軌而去。

會宋武帝平京口,手書召敬宣,即馳還,襲封武岡縣男,後拜江州刺史。

劉毅之少,人或以雄桀許之。

敬宣曰:「此人外寬內忌,自伐而尚人,若一旦遭逢,當以陵上取禍。」

毅聞深恨。

及在江陵,知敬宣還,尋知為江州,大駭惋。

敬宣愈不自安。

安帝反正,自表求解。

武帝恩款周洽,所賜莫與為比。

敬宣女嫁,賜錢三百萬,雜彩千匹。

帝方大相一寵一任,欲令立功。

義熙三年,表遣敬宣伐蜀。

博士周祗諫,以為「道遠運漕難繼,一毛一修之家讎不雪,不應以得死為恨。

劉敬宣蒙生存之恩,亦宜一性一命仰答。

將軍欲驅二死之甘心,忘國家之重計,愚情竊所未安」。

不從。

假敬宣節,監征蜀諸軍事。

敬宣至黃武,去成都五百里,食盡,遇疾疫而還。

為有司奏免官。

五年,武帝伐慕容超,除中軍諮議參軍,與兗州刺史劉藩大破超軍,進圍廣固,屢獻規略。

盧循一逼一建鄴,敬宣分領鮮卑獸斑突騎,置陣甚整。

循走,仍從南討,為左衛將軍。

敬宣寬厚,善待士,多伎藝,弓馬音律,無事不善。

尚書僕射謝混美才地,少所交納,與敬宣遇便盡禮。

或問混:「卿未嘗輕交,而傾蓋劉壽,何也?」

混曰:「孔文舉禮太史子義,天下豈有非之邪。」

初,敬宣蜀還,劉毅欲以重法繩之。

武帝既相任待,又何無忌謂不宜以私憾傷至公。

毅雖止,猶謂武帝曰:「平生之舊,豈可孤信?光武悔之於龐萌,曹公失之於孟卓。

宜深慎之。」

毅出為荊州,謂敬宣曰:「欲屈卿為長史、南蠻,豈有見輔意乎?」

敬宣懼禍,以告武帝。

帝笑曰:「但令老兄平安,必無過慮。」

後領冀州刺史。

時帝西討劉毅,豫州刺史諸葛長人監太尉軍事,貽敬宣書曰:「盤龍狼戾專恣,自取夷滅。

異端將盡,世路方夷,富貴之事,相與共之。」

敬宣報曰:「下官常懼福過災生,實思避盈居損。

富貴之旨,非所敢當。」

便以長人書呈,帝謂王誕曰:「阿壽故為不負我。」

十一年,進號右軍將軍。

時晉宗室司馬道賜為敬宣參軍。

會武帝西征司馬休之,而道賜乃一陰一結同府辟閭道秀、左右小將王猛子等謀反。

道賜自號齊王,規據廣固,舉兵應休之。

猛子取敬宣刀殺敬宣,文武佐吏即討道賜、道秀、猛子斬之。

先是敬宣嘗夜與僚佐宴,空中有投一隻芒屩於坐,墜敬宣食盤上,長三尺五寸,已經人著,耳鼻間並欲壞,頃之而敗。

喪至,武帝臨哭甚哀。

子光祖嗣。

宋受禪,國除。

劉懷肅,彭城人,宋武帝從母兄也。

家世貧窶,而躬耕好學。

仕晉為費令。

及聞武帝起義,棄縣來奔。

義熙元年,為輔國將軍、淮南歷一陽一二郡太守。

二年,又領劉毅撫軍司馬,以建義功,封東興縣侯。

其冬,桓石綏、司馬國璠、陳襲於胡桃山聚眾為寇,懷肅討破之。

江、淮間群蠻及桓氏餘一黨一為亂,懷肅自請討之,及行失旨,毅上表免懷肅官。

三年卒,追贈左將軍。

無子,弟懷慎以子蔚祖嗣,位江夏內史。

蔚祖卒,子道存嗣,位太尉江夏王義恭諮議參軍。

孝武伐元兇,道存出奔義軍,元兇乃殺其母以徇。

景和中,為義恭太宰從事中郎。

義恭敗,以一黨一與下獄死。

懷肅次弟懷敬,澀訥無才能。

初,武帝產而皇妣殂,孝皇帝貧薄,無由得一乳一人,議欲不一舉,帝從母生懷敬,未期,乃斷懷敬一乳一而自養帝。

帝以舊恩,懷敬累見一寵一授,至會稽太守。

時以為速,武帝曰:「亡姨於我恩重,此何可忘?」

歷尚書,金紫光祿大夫。

懷敬子真道為錢唐令,元嘉十三年,東土饑,帝遣揚州中從事史沈演之巡行在所,演之表真道及餘杭令劉道錫有美政。

上嘉之,各賜谷千斛,以真道為步兵校尉。

十四年,出為梁、南秦二州刺史。

十八年,氐帥楊難當侵寇漢中,真道討破之,而難當寇盜猶不已,文帝遣龍驤將軍裴方明率禁兵五千,受真道節度。

十九年,方明至武興,率太子積一弩一將軍劉康祖等進軍,大致克捷,以真道為建威將軍、雍州刺史,方明輔國將軍、梁南秦二州刺史。

又詔故晉壽太守姜道盛殞身鋒鏑,可贈給事中,賜錢十萬。

道盛注古文尚書行於世。

真道、方明並坐破仇池斷割金銀諸雜寶貨,又藏難當善馬,下獄死。

懷敬弟懷慎,少謹慎質直。

從宋武帝征討,位徐州刺史。

為政嚴猛,境內震肅。

以平廣固、盧循功,封南城縣男。

十二年,武帝北伐,以為中領軍、征虜將軍,宿衛輦轂。

坐府內相殺免官。

雖名位轉優,而恭恪愈至。

每所之造,位任不踰己者,皆束帶門外下車,其謹退類如此。

永初元年,以佐命功,進爵為侯,位五兵尚書,加散騎常侍、光祿大夫。

景平元年,遷護軍將軍。

祿賜班於宗族,家無餘財,卒諡肅侯。

子德願嗣。

大明初,為游擊將軍,領石頭戍事。

坐受賈客韓佛智貨,下獄奪爵。

後為秦郡太守。

德願一性一粗率,為孝武狎侮。

上一寵一姬殷貴妃薨,葬畢,數與群臣至殷墓。

謂德願曰 :「卿哭貴妃若悲,當加厚賞。」

德願應聲便號慟,撫膺擗踴,涕泗交流。

上甚悅,以為豫州刺史。

又令醫術人羊志哭殷氏,志亦嗚咽。

他日有問志:「卿那得此副急淚?」

志時新喪一愛一姬,答曰:「我爾日自哭亡妾耳。」

志滑稽,善為諧謔,上亦一愛一狎之。

德願善御車,嘗立兩柱,使其中劣通車軸,乃於百餘步上振轡長驅,未至數尺,打牛奔從柱間直過,其一精一如此。

孝武聞其能,為之乘畫輪車,幸太宰江夏王義恭第。

德願岸著籠冠,短朱衣,執轡進止,甚有容狀。

永光中,為廷尉,與柳元景厚善。

元景敗,下獄誅。

懷慎庶長子榮祖,少好騎射,為武帝所知。

及盧循攻一逼一,時賊乘小艦入淮拔柵,武帝宣令三軍不得輒射賊。

榮祖不勝憤怒,冒禁射之,所中應弦而倒,帝益奇焉。

以戰功,參太尉軍事,從討司馬休之。

彭城內史徐逵之敗沒,諸將意沮,榮祖請戰愈厲,上乃解所著鎧授之。

榮祖陷陣,身被數創。

及帝北伐,轉鎮西中兵參軍。

水軍入河,與朱超石大破魏軍於半城。

帝大饗戰士,謂榮祖曰:「卿以寡克眾,攻無堅城,雖古名將何以過此。」

永初中,為輔國將軍。

追論半城功,賜爵都鄉侯。

榮祖為人輕財貴義,善撫將士;然一性一褊,頗失士君子心。

卒於官。

懷慎弟懷默,江夏內史。

子孫登,武陵內史。

孫登子亮,少工刀楯,以軍功封順一陽一縣侯,歷梁、益二州刺史。

在任廉儉,所得公祿,悉以還官,宋明帝下詔褒美。

亮在梁州忽服食,欲致長生,迎武當山道士孫懷道使合仙藥,藥成,服之而卒。

及就斂,一屍一弱如生。

諡曰剛侯。

孫登弟道隆,前廢帝景和中,位右衛將軍,封永昌縣侯,委以腹心之任。

泰始初,又為明帝盡力,遷左衛將軍、中護軍。

賜死,事在建安王休仁傳。

劉粹字道沖,沛郡蕭人也。

家在京口。

初為州從事,從宋武帝平建鄴,征廣固,以功封西安縣五等候。

累遷中軍諮議參軍。

盧循之一逼一,京口任重,文帝時年四歲,武帝使粹奉文帝鎮京口。

後為江夏相。

族兄毅貳於武帝,粹不與毅同而盡心武帝。

帝將謀毅,眾並疑粹在夏口,帝愈信之。

及大軍至,竭其誠力。

事平,封灄一陽一縣男。

永初元年,以佐命功,改封建安縣侯。

文帝即位,為雍州刺史,加都督。

元嘉三年,討謝晦。

初,晦與粹善,以粹子曠之為參軍,至是帝甚疑之。

王弘曰:「粹無私,必無憂也。」

及受命南討,一無所顧。

文帝以此嘉之。

晦亦不害曠之,遣還。

粹尋卒,曠之嗣。

粹弟道濟,位益州刺史,任長史費謙等聚斂,傷政害人。

初,晉末有司馬飛龍者,自稱晉宗室,走仇池。

元嘉九年,聞道濟綏撫失和,遂自仇池入綿竹為亂,道濟遣軍討斬之。

先是道濟以五城人帛氐奴、梁顯為參軍督護,費謙固執不與;遠方商人至者,謙又抑之。

商旅呼嗟,百姓鹹欲為亂,氐奴等因聚一黨一為盜,及趙廣等詐言司馬殿下猶在一陽一泉山中。

蜀土僑舊翕然並反,奉道人程道養,言是飛龍。

道養,枹罕人也。

趙廣改名為龍興,號為蜀王、車騎大將軍、益梁二州牧,建號泰始元年,備置百官,以道養弟道助為驃騎將軍、長沙王,鎮涪城。

廣自號鎮軍將軍,帛氐奴為征虜將軍,梁顯為鎮北將軍,奉道養圍成都。

道濟遣中兵參軍裴方明頻破之。

十年正月,賊復大至,攻一逼一成都,道濟卒,方明等共埋一屍一於後齋,使書與道濟相似者為教。

酬答簽疏,不異常日,雖母妻不知也。

二月,道養升壇郊天,方就柴燎,方明擊,大敗之。

會平西將軍臨川王義慶使巴東太守周籍之帥眾援成都,廣等屯據廣漢,分守郫川。

籍之與方明攻郫,克之。

方明禽偽驃騎將軍司馬龍伸,斬之。

龍伸即道助也。

涪、蜀皆平。

俄而張尋攻破一陰一平,復與道養合,逃於郪山,其餘群賊出為盜不絕。

文帝遣甯朔將軍蕭汪之討之。

十四年,餘一黨一乃平,遷趙廣、張尋等於建鄴。

十六年,廣、尋復與國山令司馬敬琳謀反,伏誅。

粹族弟損字子騫,衛將軍毅從父弟也。

父鎮之字仲德,以毅貴顯,閒居京口,未嘗應一召 。

常謂毅,「汝必破我家」。

毅甚畏憚,每還京口,未嘗敢以羽儀入鎮之門。

以左光祿大夫征,不就,卒於家。

損元嘉中為吳郡太守,至昌門,便入太伯廟。

時廟室頹毀,垣牆不修,損愴然曰:「清塵尚可髣佛,衡宇一何摧頹!」即令修葺。

卒,贈太常。

損同郡宗人有劉伯龍者,少而貧薄,及長,歷位尚書左丞,少府,武陵太守,貧寠尤甚。

常在家慨然,召左右將營十一之方,忽見一鬼在傍撫掌大笑。

伯龍歎曰:「貧窮固有命,乃復為鬼所笑也。」

遂止。

孫處字季高,會稽永興人也。

籍注字,故以字行。

少任氣,武帝征孫恩,季高樂從。

及平建鄴,封新夷縣五等候。

盧循之難,武帝謂季高曰:「此賊行破,非卿不能破其窟一穴一。」

即遣季高泛海襲番禺,拔之。

循父嘏、長史孫建之、司馬虞尪夫等輕舟奔始興,即分遣振武將軍沈田子等討平嶺表諸郡。

循於左裡走還襲廣州,季高破走之。

義熙七年,季高卒,追贈南海太守,封候官縣侯。

九年,武帝表贈交州刺史。

蒯恩字道恩,蘭陵承人也。

武帝征孫恩,縣差恩伐馬芻,常負大束,兼倍餘人。

每捨芻於地,歎曰:「大丈夫彎弓三石,奈何充馬士。」

武帝聞之,即給器仗。

自征祅賊,常為先登,膽力過人,甚見一愛一信。

於婁縣戰,箭中右目。

平京城,定建鄴,以軍功封都鄉侯。

從伐廣固,破盧循,隨劉藩追斬徐道覆,與王鎮惡襲江陵,隨朱齡石伐蜀,又從伐司馬休之。

自從征討,凡百餘戰,身被重創。

武帝錄其前後功,封新寧縣男。

武帝北伐,留恩侍衛世子,命朝士與之交。

恩益自謙損,與人語常呼官位,自稱鄙人,撫士卒甚有恩紀。

世子開府,再遷為司馬。

後入關迎桂一陽一公義真,沒於赫連勃勃。

傳國至孫,無子,國除。

向靖字奉仁,小字彌,河內山一陽一人也。

名與武帝祖諱同,故以小字行。

彌與武帝有舊,從平京城,參建武軍事,進平建鄴,以功封山一陽一縣五等候。

又從征廣固,討盧循,所在著績,封安南縣男。

武帝西伐司馬休之,征關中,並見任使。

及帝受命,以佐命功,封曲江縣侯,位太子左衛率,加散騎常侍。

卒於官。

彌立身儉約,不營室宇,無園田商貨之業,時人稱之。

子植嗣,多過失,不受母訓,奪爵。

更以植次弟楨紹封,又坐殺人,國除。

楨弟柳字玄季,有學義才能,立身方雅。

太尉袁淑、司空徐湛之、東揚州刺史顏竣皆與友善。

及竣貴,柳猶以素情自許,不推先之。

順一陽一范璩誡柳曰:「名位不同,禮有異數,卿何得作曩時意邪?」

柳曰:「我與士遜心期久矣,豈可一旦以勢利處之。」

及柳為南康郡,涉義宣事敗,系建康獄。

屢密請竣,

求相申救。

孝武嘗與竣言及柳事,竟不助之。

柳遂伏法。

璩字伯玉,平北將軍汪曾孫也,位淮南太守。

劉鍾字世之,彭城人也。

少孤,依鄉人中山太守劉回共居,常慷慨於貧賤。

從宋武帝征伐,盡其心力。

及義旗建,帝板鍾為郡主簿,曰:「豫是彭城鄉人赴義者,並可依劉主簿。」

於是立義隊,連戰皆捷。

及桓謙屯於東陵,卞范之屯覆舟山西,武帝疑賊有伏兵,顧左右,政見鐘,謂曰:「此山下當有伏兵,卿可往探之。」

鍾馳進,果有伏兵,一時奔走。

後除南齊國內史,封安丘縣五等候。

求改葬父祖及親屬十喪,帝厚加資給。

從征廣固,孟龍符於陣陷沒,鍾直入取其一屍一而反。

盧循一逼一建鄴,鍾拒柵,身被重創,賊不得入。

循南走,鍾又隨劉藩追徐道覆,斬之。

後隨朱齡石伐蜀為前鋒,去成都二百里,鍾於時腳疾,齡石乃詣鐘,謀且欲養銳息兵,以伺其隙。

鍾曰:「不然,前揚言大眾向內水,譙道福不敢捨涪城,今重軍卒至,出其不意,蜀人已破膽矣。

賊今阻兵守險,是其懼不敢戰,非能持久也。

因其兇懼攻之,其勢必克;若緩兵,彼將知人虛實,當為蜀子虜耳。」

齡石從之,明日,陷其二城,逕平成都。

以廣固功,封永新縣男。

十二年,武帝北伐,鍾居守。

累遷右衛將軍。

元熙元年卒。

傳國至孫,齊受禪,國除。

虞丘進字豫之,東海郯人也。

少時隨謝玄討苻堅有功,封關內侯。

後從宋武帝征孫恩,頻戰有功。

從定建鄴,除燕國內史,封龍川縣五等候。

及盧循一逼一都,孟昶等議奉天子過江,進廷議不可,面折昶等,武帝甚嘉之。

除鄱一陽一太守。

後隨劉藩斬徐道覆。

義熙九年,以前後功,封望蔡縣男。

永初二年,累遷太子右衛率。

卒,追論討司馬休之功,進爵為子。

傳國至曾孫,齊受禪,國除。

孟懷玉,平昌安丘人也,世居京口。

宋武帝東伐孫恩,以為建武司馬。

豫義旗,從平京口,定建鄴,以功封鄱一陽一縣五等候。

盧循一逼一都,以戰功為中軍諮議參軍。

循平,封一陽一豐縣男,位江州刺史、南中郎將。

卒官。

無子,國除。

懷玉弟龍符,驍果有膽氣,早為武帝所知,以軍功封平昌縣五等子。

從伐廣固,以車騎參軍加龍驤將軍、廣川太守。

乘勝追奔,被圍見害,追贈青州刺史,封臨沅縣男。

胡藩字道序,豫章南昌人也。

少孤,居喪以毀聞。

太守韓伯見之,謂藩叔尚書少廣曰:「卿此侄當以義烈成名。」

州府辟不就,須二弟冠婚畢,乃參郗恢征虜軍事。

時殷仲堪為荊州刺史,藩外兄羅企生為仲堪參軍。

藩過江陵省企生,因說仲堪曰:「桓玄意趣不常,節下崇待太過,非將來計也。」

仲堪不悅。

藩退謂企生曰:「倒戈授人,必至大禍,不早去,後悔無及。」

後玄自夏口襲仲堪,藩參玄後軍軍事。

仲堪敗,企生果以附從及禍。

藩轉參太尉大將軍相國軍事。

宋武帝起兵,玄戰敗將出奔,藩扣馬曰:「今羽林射手猶有八百,皆是義故西人,一旦捨此,欲歸可復得乎?」

玄直以鞭指天而已。

於是奔散相失,追及玄於蕪湖。

玄見藩喜謂張須無曰:「卿州故為多士,今復見王修。」

桑落之敗,藩艦被燒,並鎧入水,潛行三十許步,方得登岸。

乃還家。

武帝素聞藩直言於殷氏,又為玄盡節,召參鎮軍軍事。

從征慕容超,超軍屯聚臨朐。

藩言於武帝曰:「賊屯軍城外,留守必寡,今往取其城而斬其旗幟,此韓信所以克趙也。」

帝乃遣檀韶與藩潛往,即克其城。

賊見城陷,一時奔走,還保廣固。

圍之,將拔之夜,忽有鳥大如鵝,蒼黑色,飛入帝帳裡,眾以為不祥。

藩賀曰:「蒼黑者,胡虜色。

胡虜歸我,大吉之祥。」

明旦攻城,陷之。

從討盧循於左裡,頻戰有功,封吳平縣五等子。

尋除鄱一陽一太守,從伐劉毅。

初,毅當之荊州,表求東道還建鄴辭墓。

去都數十里,不過拜闕。

帝出倪塘會毅,藩請殺之,乃謂帝曰:「公謂劉衛軍為公下乎 ?」

帝曰:「卿謂何如 ?「對曰:「夫豁達大度,功高天下,連百萬之眾,允天人之望,毅固以此服公。

至於涉獵記傳,一詠一談,自許以雄豪,加以誇伐,搢紳白面之士,輻湊而歸,此毅不肯為公下也。」

帝曰:「吾與毅俱有克復功,其過未彰,不可自相圖。」

至是謂藩曰:「昔從卿倪塘之謀,無今舉也。」

又從征司馬休之,復為參軍。

徐逵之敗沒,帝怒,即日於馬頭岸度江。

江津岸壁立數丈,休之臨岸置陣,無由可登。

帝呼藩令上,藩有疑色。

帝怒,命左右錄來,欲斬之。

藩不受命,顧曰:「寧前死耳。」

以刀頭穿岸,劣容腳指徑上,隨之者稍多。

及登,殊死戰,敗之。

從伐關中,參太尉軍事,統別軍至河東。

暴風漂輜重艦度北岸,魏軍牽得此艦。

藩氣憤,率左右十二人乘小船徑往。

魏騎五六百,見藩來並笑之。

藩素善射,登岸射之,應弦而倒者十許人。

魏軍皆退,悉收所失而反。

又遣藩及朱超石等追魏軍於半城,魏騎數萬合圍,藩及超石不盈五千,力戰,大破之。

武帝還彭城,參相國軍事。

論平司馬休之及廣固功,封一陽一山縣男。

元嘉中,位太子左衛率。

卒,諡曰壯侯。

子隆世嗣。

藩諸子多不遵法度,第十四子遵世同孔熙先逆謀,文帝以藩功臣,不欲顯其事,使江州以他事殺之。

十六子誕世,十七子茂世,後欲奉庶人義康,交州刺史檀和之至豫章討平之。

劉康祖,彭城呂人也,世居京口。

父虔之,輕財好施,位江夏相。

宋武帝西征司馬休之及魯宗之,宗之子軌襲殺虔之,追贈梁、秦二州刺史,封新康縣男。

康祖便弓馬,膂力絕人,以浮蕩蒱酒為事。

每犯法為郡縣所錄,輒越屋踰牆,莫之能禽。

夜入人家,為有司所圍,突圍去,並莫敢追,因夜還京口,半夕便至。

明旦守門詣府州要職,俄而建康移書錄之,府州執事者並證康祖其夕在京口,遂得無恙。

前後屢被糾劾,文帝以勳臣子每原貸之。

後襲封拜員外郎,再坐蒱戲免官。

孝武為豫州刺史,鎮歷一陽一,以康祖為征虜中兵參軍。

既被委任,折節自修。

歷南平王鑠安蠻府司馬。

元嘉二十七年,魏太武帝親率大眾攻圍汝南,文帝遣諸軍救援,康祖總統為前驅。

次新蔡,攻破魏軍,去懸瓠四十里。

太武燒營而還。

轉左軍將軍。

文帝欲大舉北侵,康祖以歲月已晚,請待明年。

上不許。

其年秋,蕭斌、王玄謨、沈慶之等入河,康祖率豫州軍出許、洛。

玄謨等敗歸,南平王鑠在壽一陽一,上慮為魏所圍,召康祖速反。

康祖回軍,未至壽一陽一數十里,會魏永昌王以長安之眾八萬騎,與康祖相及於尉武。

康祖有八千人,乃結車營而進。

魏軍四面來攻,眾分為三,且休且戰。

康祖率厲將士,無不一當百,魏軍死者太半,流血沒踝。

矢中頭而死,於是大敗,舉營淪覆,免者裁數十人。

魏人傳康祖首示彭城,面如生。

贈益州刺史,諡曰壯。

康祖伯父簡之,有志干,為宋武帝所知。

帝將謀興復,收集才力之士,嘗再造簡之,會有客。

簡之悟其意,謂虔之曰:「劉下邳再來,必當有意。

既不得語,汝可試往見之。」

及虔之至,武帝已克京口。

虔之即投義。

簡之聞之,殺耕牛,會眾以赴之。

位太尉諮議參軍。

簡之弟謙之,好學,撰晉紀二十卷,位廣州刺史,太中大夫。

簡之子道產,初為無錫令,襲爵晉安縣五等候。

元嘉三年,累遷梁、南秦二州刺史,加都督。

在州有惠化。

後為雍州刺史、領甯蠻校尉,加都督,兼襄一陽一太守。

善於臨職,在雍部政績尤著,蠻夷前後不受化者皆順服,百姓樂業,由此有襄一陽一樂歌,自道產始也。

卒於官,諡曰襄侯。

道產澤被西土,及喪還,諸蠻皆備縗絰號哭,追送至於沔口。

長子延孫,孝武初,位侍中,封東昌縣侯,累遷尚書右僕射。

大明元年,除金紫光祿大夫,領太子詹事。

又出為南徐州刺史。

先是,武帝遺詔:京口要地,去都密邇,自非宗室近戚不得居之。

劉氏之居彭城者,分為三里,帝室居綏輿裡,左將軍劉懷肅居安上裡,豫州刺史劉懷武居叢亭裡。

三里及延孫所居呂縣凡四劉,雖同出楚元王,由來不序昭穆。

延孫於帝室本非同宗,不應有此授。

時司空竟陵王誕為徐州,上深相畏忌,不欲使居京口,遷之廣陵。

廣陵與京口對岸,使腹心為徐州據京口以防誕,故以南徐州授延孫,而與之合族,使諸王序親。

三年,南兗州刺史竟陵王誕有罪不受征,延孫馳遣中兵參軍杜幼文赴討。

及至,誕已閉城自守,乃還。

誕遣劉公泰齎書要之,延孫斬公泰,送首建鄴,復遣幼文受沈慶之節度。

五年,詔延孫曰:「舊京樹親,由來常准。

今此防久弭,當以還授小兒。」

乃征延孫為侍中、尚書左僕射,領護軍。

延孫病,不任拜赴。

卒,贈司徒,給班劍二十人。

有司奏諡忠穆,詔改為文穆。

子質嗣。

論曰:劉敬宣與宋武恩結龍潛,義分早合,雖興復之始,事隔逢迎,而深期久要,未之或爽。

隆赫之任,遂止於人存,飾終之數,無聞於身後。

恩禮之有厚薄,將別有以乎?劉懷肅、劉懷慎、劉粹、孫處、蒯恩、向靖、劉鍾、虞丘進、孟懷玉、孟龍符、胡藩等,或階緣恩舊,一其心力,或攀附風雲,奮其鱗羽,鹹能振拔塵滓,自致封侯。

詩云「無德不報」,其言信矣。

康祖門奉興王,早裂封壤,受委疆埸,赴蹈為期。

道產樹績漢南,歷年踰十,遺風餘烈,有足稱焉。

覽其行一事,可謂異跡均美。

延孫隆名盛一寵一,擇而後授,遂以腹心之托,自致宗臣之重,亦其遇也。

分類:史書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南史
卷01宋本紀上第一卷02宋本紀中第二卷03宋本紀下第三卷04齊本紀上第四卷05齊本紀下第五卷06梁本紀上第六卷07梁本紀中第七卷08梁本紀下第八卷09陳本紀上第九卷10陳本紀下第十卷11列傳第一 后妃上卷12列傳第二 后妃下卷13列傳第三 宋宗室及諸王上卷14列傳第四 宋宗室及諸王下卷15列傳第五卷16列傳第六卷17列傳第七卷18列傳第八卷19列傳第九卷20列傳第十卷21列傳第十一卷22列傳第十二卷23列傳第十三卷24列傳第十四卷25列傳第十五卷26列傳第十六卷27列傳第十七卷28列傳第十八卷29列傳第十九卷30列傳第二十卷31列傳第二十一卷32列傳第二十二卷33列傳第二十三卷34列傳第二十四卷35列傳第二十五卷36列傳第二十六卷37列傳第二十七卷38列傳第二十八卷39列傳第二十九卷40列傳第三十卷41列傳第三十一卷42列傳第三十二 齊高帝諸子上卷43列傳第三十三 齊高帝諸子下卷44列傳第三十四卷45列傳第三十五卷46列傳第三十六卷47列傳第三十七卷48列傳第三十八卷49列傳第三十九卷50列傳第四十卷51列傳第四十一 梁宗室上卷52列傳第四十二 梁宗室下卷53列傳第四十三 梁武帝諸子卷54列傳第四十四卷55列傳第四十五卷56列傳第四十六卷57列傳第四十七卷58列傳第四十八卷59列傳第四十九卷60列傳第五十卷61列傳第五十一卷62列傳第五十二卷63列傳第五十三卷64列傳第五十四卷65列傳第五十五卷66列傳第五十六卷67列傳第五十七卷68列傳第五十八卷69列傳第五十九卷70列傳第六十卷71列傳第六十一卷72列傳第六十二卷73列傳第六十三 孝義上卷74列傳第六十四 孝義下卷75列傳第六十五 隱逸上卷76列傳第六十六卷77列傳第六十七卷78列傳第六十八卷79列傳第六十九卷80列傳第七十 賊臣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
語言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