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觀止》陳情表·原文·譯文·翻譯:【作者小傳】李密(224—287),一名虔,字令伯,犍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古文觀止》陳情表·原文·譯文·翻譯

古文觀止

陳情表·原文·譯文·翻譯

〔西晉〕李密

【作者小傳】李密(224—287),一名虔,字令伯,犍為武陽(今四川省彭山縣東)人。

父早亡,母改嫁,由祖母劉氏親自撫養。

為人正直,頗有才幹。

曾仕蜀漢為郎,蜀亡以後,晉武帝司馬炎為了鞏固新政權,籠絡蜀漢舊臣人心,徵召李密為太子洗馬。

他上表陳情,以祖母年老無人供養,辭不從命。

祖母死後,出任太子洗馬,官至漢中太守。

後被讒免官,死於家中。

【題解】晉武帝徵召李密為太子洗馬,李密不願應詔,就寫了這篇申訴自己不能應詔的苦衷的表文。

文章從自己幼年的不幸遭遇寫起,說明自己與祖母相依為命的特殊感情,敘述委婉,辭意懇切,語言簡潔生動,富有表現力與強烈的感染力。

相傳晉武帝看了此表後很受感動,特賞賜給李密一奴一婢二人,並命郡縣按時給其祖母供養。

臣密言:臣以險釁〔1〕,夙遭閔凶〔2〕。

生孩六月,慈父見背〔3〕;行年四歲,舅奪母志〔4〕。

祖母劉愍臣孤弱,躬親撫養。

臣少多疾病,九歲不行,零丁孤苦,至於成立〔5〕。

既無叔伯,終鮮兄弟,門衰祚薄〔6〕,晚有兒息〔7〕。

外無期功強近之親〔8〕,內無應門五尺之僮〔9〕,煢煢孑立〔10〕,形影相吊〔11〕。

而劉夙嬰疾病〔12〕,常在床 蓐〔13〕,臣侍湯藥,未曾廢離〔14〕。

逮奉聖朝,沐浴清化〔15〕。

前太守臣逵〔16〕,察臣孝廉〔17〕;後刺史臣榮〔18〕,舉臣秀才〔19〕。

臣以供養無主,辭不赴命。

詔書特下,拜臣郎中〔20〕,尋蒙國恩〔21〕,除臣洗馬〔22〕。

猥以微賤〔23〕,當侍東宮〔24〕,非臣隕首所能上報〔25〕。

臣具以表聞,辭不就職。

詔書切峻〔26〕,責臣逋慢〔27〕;郡縣逼十迫,催臣上道;州司臨門〔28〕,急於星火。

臣欲奉詔奔馳,則劉病日篤〔29〕,欲苟順私情〔30〕,則告訴不許。

臣之進退,實為狼狽。

伏惟聖朝以孝治天下〔31〕,凡在故老〔32〕,猶蒙矜育〔33〕,況臣孤苦,特為尤甚。

且臣少仕偽朝〔34〕,歷職郎署〔35〕,本圖宦達,不矜名節〔36〕。

今臣亡國賤俘,至微至陋,過蒙拔擢,一寵一 命優渥〔37〕,豈敢盤桓,有所希冀!但以劉日薄西山,氣息奄奄,人命危淺,朝不慮夕。

臣無祖母,無以至今日,祖母無臣,無以終餘年,祖孫二人,更相為命,是以區區不能廢遠〔38〕。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劉今年九十有六,是臣盡節於陛下之日長〔39〕,報劉之日短也。

烏鳥私情〔40〕,願乞終養。

臣之辛苦,非獨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見明知〔41〕,皇天后土〔42〕,實所共鑒,願陛下矜愍愚誠〔43〕,聽臣微志〔44〕,庶劉僥倖,保卒餘年。

臣生當隕首,死當結草〔45〕。

臣不勝犬馬怖懼之情〔46〕,謹拜表以聞。

——選自《文選》六臣注本

臣李密上言:我因為命運不好,幼年時就遭到不幸。

生下來只有六個月,父親就去世了;長到四歲的時候,舅父強迫我的母親改嫁。

祖母劉氏憐惜我孤單弱小,親自加以撫養。

我小時候經常生病,九歲還不能走路,孤獨無靠,直到長大成|人。

既沒有叔叔伯伯,也沒有哥哥弟弟,門庭衰微沒有福澤,很晚才得到兒子。

外面沒有比較親近的親戚,家裡沒有照管門戶的僮僕。

孤單無靠地獨立生活,只有和自己的影子相互作伴。

而祖母劉氏很早就為疾病所糾纏,經常臥病在床 ,我侍奉飲食醫藥,從來沒有離開過她。

到了晉朝建立,我沐浴在清明政治的教化之中。

前些時候太守逵推舉我為孝廉,後來刺史榮又推舉我為秀才。

我因為沒有人能照料祖母,就辭謝掉了,沒有遵命。

朝廷又特地頒下詔書,任命我為郎中,不久又受國家恩命,任命我為洗馬。

以我這樣卑微低賤的人去侍奉太子,這實在不是我殺身捐軀所能夠報答朝廷的。

我將以上苦衷上表報告,加以辭謝不去就職。

但是詔書急切嚴峻,責備我迴避怠慢;郡縣長官催促我立刻上路;州官登門督促,比星火還要急。

我很想奉命為國奔走效力,但是祖母劉氏的疾病卻一天比一天嚴重,想姑且遷就自己的私情,但是報告申訴又得不到准許。

我現在是進退兩難,處境狼狽不堪。

我想聖朝是以孝道來治理天下的,凡是故舊老人,尚且受到憐惜撫育,何況我的孤苦尤其嚴重呢。

再說我年輕的時候曾經做過蜀漢的郎官,本來希望能夠得到更為顯達的官職,並不自以為清高。

我現在是卑賤的亡國之俘,實在微不足道,承蒙得到提拔,而且恩命十分優厚,怎敢徘徊觀望而有什麼另外的企求呢!只因為祖母劉氏已是象太陽將要下山的人,生命不可能維持太長的時間,已經處於朝不保夕的境地。

我如果沒有祖母撫養,就不可能活到今天,如果祖母沒有我的照顧,也不能夠安度她的晚年,我們祖孫二人,相依為命,正是由於這種出自內心的感情使我不能棄養而遠離。

我今年四十四歲,祖母劉氏今年九十六歲,因此我效忠於陛下的日子還很長,而報答祖母劉氏的日子已很短了。

我懷著象烏鴉反哺一樣的私情,希望能夠準許我對祖母養老送終的請求。

我的苦衷,不僅蜀地的人和益州、梁州的長官所親眼目睹,連天地神明也都看到的,祈望陛下能憐惜我愚昧至誠的心意,同意我這點微小的願望,使祖母劉氏能夠僥倖保全她的餘年。

我活著願意獻出生命,死後願意結草來報答陛下的恩惠。

我懷著象牛馬一樣不勝恐懼的心情,謹此上表稟告。

(徐鵬)

【註釋】

〔1〕險釁(xin信):災難禍患。

指命運坎坷。

〔2〕夙:早。

這裡指幼年時。

閔凶:憂患。

〔3〕背:背棄。

指死亡。

〔4〕舅奪母志:指由於舅父的意志侵奪了李密母親守節的志向。

〔5〕成立:長大成|人。

〔6〕祚(zuo作):福澤。

〔7〕兒息:兒子。

〔8〕期功強近之親:指比較親近的親戚。

古代喪禮制度以親屬關係的親疏規定服喪時間的長短,服喪一年稱「期」,九月稱「大功」,五月稱「小功」。

〔9〕應門五尺之僮:指照管客來開門等事的小童。

〔10〕煢(qiong窮)煢孑(jie結)立:生活孤單無靠。

〔11〕吊:安慰。

〔12〕嬰:糾纏。

〔13〕蓐(ru入):通「褥」,褥子。

〔14〕廢離:廢養而遠離。

〔15〕清化:清明的政治教化。

〔16〕太守:郡的地方長官。

〔17〕察:考察。

這裡是推舉的意思。

孝廉:當時推舉人才的一種科目,「孝」指孝順父母,「廉」指品行廉潔。

〔18〕刺史:州的地方長官。

〔19〕秀才:當時地方推舉優秀人才的一種科目,由州推舉,與後來經過考試的秀才不同。

〔20〕拜:授官。

郎中:官名。

晉時各部有郎中。

〔21〕尋:不久。

〔22〕除:任命官職。

洗馬:官名。

太子的屬官,在宮中服役,掌管圖書。

〔23〕猥:辱。

自謙之詞。

〔24〕東宮:太子居住的地方。

這裡指太子。

〔25〕隕(yǔn允)首:喪命。

〔26〕切峻:急切嚴厲。

〔27〕逋慢:迴避怠慢。

〔28〕州司:州官。

〔29〕日篤:日益沉重。

〔30〕苟順:姑且遷就。

〔31〕伏惟:舊時奏疏、書信中下級對上級常用的敬語。

〔32〕故老:遺老。

〔33〕矜育:憐惜撫育。

〔34〕偽朝:指蜀漢。

〔35〕歷職郎署:指曾在蜀漢官署中擔任過郎官職務。

〔36〕矜:矜持愛惜。

〔37〕一寵一 命:恩命。

指拜郎中、洗馬等官職。

優渥(wo握):優厚。

〔38〕區區:形容感情懇切。

〔39〕陛下:對帝王的尊稱。

〔40〕烏鳥私情:相傳烏鴉能反哺,所以常用來比喻子女對父母的孝養之情。

〔41〕二州:指益州和梁州。

益州治所在今四川省成都市,梁州治所在今陝西省勉縣東,二州區域大致相當於蜀漢所統轄的範圍。

牧伯:刺史。

上古一州的長官稱牧,又稱方伯,所以後代以牧伯稱刺史。

〔42〕皇天后土:猶言天地神明。

〔43〕愚誠:愚拙的至誠之心。

〔44〕聽:聽許,同意。

〔45〕結草:據《左傳·宣公十五年》記載,晉國大夫魏武子臨死的時候,囑咐他的兒子魏顆,把他的遺妾殺死以後殉葬。

魏顆沒有照他父親說的話做。

後來魏顆跟秦國的杜回作戰,看見一個老人把草打了結把杜回絆倒,杜回因此被擒。

到了晚上,魏顆夢見結草的老人,他自稱是沒有被殺死的魏武子遺妾的父親。

後來就把「結草」用來作為報答恩人心願的表示。

〔46〕犬馬:作者自比,表示歉卑。

鄭伯克段於鄢·原文·譯文·翻譯 石碏諫寵州吁·原文·譯文·翻譯 齊桓公伐楚·原文·譯文·翻譯 子產不毀鄉校·原文·譯文·翻譯 曹劌論戰·原文·譯文·翻譯 宮之奇諫假道·原文·譯文·翻譯 子魚論戰·原文·譯文·翻譯 燭之武退秦師·原文·譯文·翻譯 勾踐滅吳·原文·譯文·翻譯 邵工諫厲王弭謗·原文·譯文·翻譯 趙宣子論比與黨·原文·譯文·翻譯 吳子使札來聘·原文·譯文·翻譯

分類:未分類項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古文觀止
鄭伯克段於鄢·原文·譯文·翻譯石碏諫寵州吁·原文·譯文·翻譯齊桓公伐楚·原文·譯文·翻譯子產不毀鄉校·原文·譯文·翻譯曹劌論戰·原文·譯文·翻譯宮之奇諫假道·原文·譯文·翻譯子魚論戰·原文·譯文·翻譯燭之武退秦師·原文·譯文·翻譯勾踐滅吳·原文·譯文·翻譯邵工諫厲王弭謗·原文·譯文·翻譯趙宣子論比與黨·原文·譯文·翻譯吳子使札來聘·原文·譯文·翻譯虞師晉師滅夏陽·原文·譯文·翻譯晉獻文子室成·原文·譯文·翻譯苛政猛於虎·原文·譯文·翻譯蘇秦以連橫說秦·原文·譯文·翻譯范雎說秦王·原文·譯文·翻譯鄒忌諷齊王納諫·原文·譯文·翻譯馮諼客孟嘗君·原文·譯文·翻譯觸龍說趙太后·原文·譯文·翻譯樂毅報燕王書·原文·譯文·翻譯逍遙游·原文·譯文·翻譯庖丁解牛·原文·譯文·翻譯秋水(節選)·原文·譯文·翻譯勸學(節選)·原文·譯文·翻譯諫逐客書·原文·譯文·翻譯會稽刻石·原文·譯文·翻譯獄中上梁王書·原文·譯文·翻譯過秦論(上)·原文·譯文·翻譯治安策(節選)·原文·譯文·翻譯論貴粟疏·原文·譯文·翻譯上書諫獵·原文·譯文·翻譯項羽本紀(節選)·原文·譯文·翻譯周亞夫軍細柳·原文·譯文·翻譯廉頗藺相如列傳·原文·譯文·翻譯屈原列傳·原文·譯文·翻譯滑稽列傳(節選)·原文·譯文·翻譯太史公自序(節選)·原文·譯文·翻譯報任安書·原文·譯文·翻譯答蘇武書·原文·譯文·翻譯報孫會宗書·原文·譯文·翻譯蘇武傳·原文·譯文·翻譯霍光傳(節選)·原文·譯文·翻譯論盛孝章書·原文·譯文·翻譯登樓賦·原文·譯文·翻譯讓縣自明本志令·原文·譯文·翻譯前出師表·原文·譯文·翻譯後出師表·原文·譯文·翻譯洛神賦·原文·譯文·翻譯與山巨源絕交書·原文·譯文·翻譯陳情表·原文·譯文·翻譯蘭亭集序·原文·譯文·翻譯歸去來兮辭·原文·譯文·翻譯桃花源記·原文·譯文·翻譯五柳先生傳·原文·譯文·翻譯班超傳(節選)·原文·譯文·翻譯獄中與諸甥侄書·原文·譯文·翻譯蕪城賦·原文·譯文·翻譯登大雷岸與妹書·原文·譯文·翻譯別 賦北山移文·原文·譯文·翻譯答謝中書書·原文·譯文·翻譯與陳伯之書·原文·譯文·翻譯與宋元思書·原文·譯文·翻譯三 峽哀江南賦序·原文·譯文·翻譯諫太宗十思疏·原文·譯文·翻譯代李敬業傳檄天下文·原文·譯文·翻譯滕王閣序·原文·譯文·翻譯與韓荊州書·原文·譯文·翻譯春夜宴從弟桃李園序·原文·譯文·翻譯弔古戰場文·原文·譯文·翻譯右溪記·原文·譯文·翻譯原道·原文·譯文·翻譯原毀·原文·譯文·翻譯雜說(四)·原文·譯文·翻譯師說·原文·譯文·翻譯進學解·原文·譯文·翻譯諱辯·原文·譯文·翻譯送孟東野序·原文·譯文·翻譯送李願歸盤谷序·原文·譯文·翻譯送董邵南序·原文·譯文·翻譯張中丞傳後敘·原文·譯文·翻譯藍田縣丞廳壁記·原文·譯文·翻譯祭十二郎文·原文·譯文·翻譯祭鱷魚文·原文·譯文·翻譯柳子厚墓誌銘·原文·譯文·翻譯陋室銘·原文·譯文·翻譯駁復仇議·原文·譯文·翻譯桐葉封弟辨·原文·譯文·翻譯段太尉逸事狀·原文·譯文·翻譯捕蛇者說·原文·譯文·翻譯種樹郭橐駝傳·原文·譯文·翻譯憎王孫文·原文·譯文·翻譯三戒(並序)·原文·譯文·翻譯愚溪詩序·原文·譯文·翻譯鈷鉧潭西小丘記·原文·譯文·翻譯至小丘西小石潭記·原文·譯文·翻譯小石城山記·原文·譯文·翻譯阿房宮賦·原文·譯文·翻譯書褒城驛壁·原文·譯文·翻譯英雄之言·原文·譯文·翻譯待漏院記·原文·譯文·翻譯黃岡竹樓記·原文·譯文·翻譯岳陽樓記·原文·譯文·翻譯朋黨論·原文·譯文·翻譯釋秘演詩集序·原文·譯文·翻譯梅聖俞詩集序·原文·譯文·翻譯醉翁亭記·原文·譯文·翻譯秋聲賦·原文·譯文·翻譯與高司諫書·原文·譯文·翻譯袁州州學記·原文·譯文·翻譯辨奸論·原文·譯文·翻譯心術·原文·譯文·翻譯張益州畫像記·原文·譯文·翻譯愛蓮說·原文·譯文·翻譯寄歐陽舍人書·原文·譯文·翻譯墨池記·原文·譯文·翻譯諫院題名記·原文·譯文·翻譯讀孟嘗君傳·原文·譯文·翻譯同學一首別子固·原文·譯文·翻譯游褒禪山記·原文·譯文·翻譯傷仲永·原文·譯文·翻譯答司馬諫議書·原文·譯文·翻譯度支副使廳壁題名記·原文·譯文·翻譯留侯論·原文·譯文·翻譯賈誼論·原文·譯文·翻譯喜雨亭記·原文·譯文·翻譯超然台記·原文·譯文·翻譯石鍾山記·原文·譯文·翻譯方山子傳·原文·譯文·翻譯日喻說·原文·譯文·翻譯答謝民師書·原文·譯文·翻譯潮州韓文公廟碑·原文·譯文·翻譯前赤壁賦·原文·譯文·翻譯後赤壁賦·原文·譯文·翻譯上樞密韓太尉書·原文·譯文·翻譯六國論·原文·譯文·翻譯黃州快哉亭記·原文·譯文·翻譯書洛陽名園記後·原文·譯文·翻譯金石錄後序·原文·譯文·翻譯指南錄後序·原文·譯文·翻譯登西台慟哭記·原文·譯文·翻譯送秦中諸人引·原文·譯文·翻譯送何太虛北遊序·原文·譯文·翻譯大龍湫記·原文·譯文·翻譯閱江樓記·原文·譯文·翻譯送東陽馬生序·原文·譯文·翻譯大言(又名尊盧沙)·原文·譯文·翻譯賣柑者言·原文·譯文·翻譯司馬季主論卜·原文·譯文·翻譯書博雞者事·原文·譯文·翻譯越巫·原文·譯文·翻譯吳士·原文·譯文·翻譯移樹說·原文·譯文·翻譯醫戒·原文·譯文·翻譯裡婦寓言·原文·譯文·翻譯稽山書院尊經閣記·原文·譯文·翻譯瘞旅文·原文·譯文·翻譯送宗伯喬白巖序·原文·譯文·翻譯說琴·原文·譯文·翻譯滄浪亭記·原文·譯文·翻譯項脊軒志·原文·譯文·翻譯寒花葬志·原文·譯文·翻譯答茅鹿門知縣二·原文·譯文·翻譯任光祿竹溪記·原文·譯文·翻譯朱碧潭詩序·原文·譯文·翻譯青霞先生文集序·原文·譯文·翻譯葉子肅詩序·原文·譯文·翻譯豁然堂記·原文·譯文·翻譯報劉一丈書·原文·譯文·翻譯藺相如完璧歸趙論·原文·譯文·翻譯又與焦弱侯·原文·譯文·翻譯贊劉諧·原文·譯文·翻譯牡丹亭記題詞·原文·譯文·翻譯可樓記·原文·譯文·翻譯徐文長傳·原文·譯文·翻譯虎丘·原文·譯文·翻譯浣花溪記·原文·譯文·翻譯游黃山日記(後)·原文·譯文·翻譯核舟記·原文·譯文·翻譯陶庵夢憶序·原文·譯文·翻譯西湖七月半·原文·譯文·翻譯柳麻子說書·原文·譯文·翻譯五人墓碑記·原文·譯文·翻譯獄中上母書·原文·譯文·翻譯張南垣傳·原文·譯文·翻譯九牛壩觀觝戲記·原文·譯文·翻譯原君·原文·譯文·翻譯廉恥·原文·譯文·翻譯與友人論門人書·原文·譯文·翻譯癸未去金陵日與阮光祿書·原文·譯文·翻譯李姬傳·原文·譯文·翻譯吾廬記·原文·譯文·翻譯大鐵椎傳·原文·譯文·翻譯傳是樓記·原文·譯文·翻譯江天一傳·原文·譯文·翻譯口技·原文·譯文·翻譯閻典史傳·原文·譯文·翻譯書左忠毅公逸事·原文·譯文·翻譯獄中雜記·原文·譯文·翻譯游萬柳堂記·原文·譯文·翻譯梅花嶺記·原文·譯文·翻譯祭妹文·原文·譯文·翻譯書魯亮儕·原文·譯文·翻譯萬斯同先生傳·原文·譯文·翻譯登泰山記·原文·譯文·翻譯袁隨園君墓誌銘·原文·譯文·翻譯哀鹽船文·原文·譯文·翻譯出關與畢侍郎箋·原文·譯文·翻譯游廬山記·原文·譯文·翻譯謝南岡小傳·原文·譯文·翻譯閒情記趣(節選)·原文·譯文·翻譯記棚民事·原文·譯文·翻譯游小盤谷記·原文·譯文·翻譯病梅館記·原文·譯文·翻譯送欽差大臣侯官林公序·原文·譯文·翻譯觀巴黎油畫記·原文·譯文·翻譯記超山梅花·原文·譯文·翻譯湖之魚·原文·譯文·翻譯鄒容傳·原文·譯文·翻譯馮婉貞勝英人於謝莊·原文·譯文·翻譯少年中國說·原文·譯文·翻譯讀書筆記讀後感「精編簡版」中國古文史讀後感一封牆外青年的家書讀後感我的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