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觀止》周亞夫軍細柳·原文·譯文·翻譯:【題解】本文是《史記·絳侯周勃世家》中的一節。絳侯周勃是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古文觀止》周亞夫軍細柳·原文·譯文·翻譯

古文觀止

周亞夫軍細柳·原文·譯文·翻譯

〔西漢〕司馬遷

【題解】本文是《史記·絳侯周勃世家》中的一節。

絳侯周勃是漢開國功臣。

諸呂危劉時,他與丞相陳平共謀誅諸呂,立孝文皇帝。

周亞夫是周勃之子,先為河內守,因其兄絳侯勝之有罪,以賢封為條侯,續絳侯後。

歷仕文帝、景帝兩朝,曾任河內郡太守、中尉、太尉、丞相等職。

以善於將兵、直言持正著稱。

後因得罪景帝下獄,絕食而死。

本文即記載他為河內守駐軍細柳時的一段事跡。

漢文帝親自勞軍,到了霸上和棘門軍營,可以長驅直入,將軍及官兵騎馬迎送。

而到了細柳軍營,軍容威嚴,號令如山,即使是皇上駕到,也不准入營。

作者以對比、反襯的手法,生動地刻劃了一個治軍嚴謹、剛正不阿的將軍形象。

「細柳」也成了後人詩文中形容軍中常備不懈、軍紀森嚴的常用典故。

文帝之後六年(1)匈一奴一大入邊(2)。

乃以宗正劉禮為將軍(3),軍霸上(4);祝茲侯徐厲為將軍(5),軍棘門(6);以河內守亞夫為將軍(7),軍細柳(8);以備一胡一

上自勞軍(9)。

至霸上及棘門軍,直馳入,將以下騎送迎。

已而之細柳軍,軍士吏被甲(10),銳兵刃,彀弓一弩一(11),持滿(12)。

天子先驅至,不得入。

先驅曰:「天子且至!」軍門都尉曰(13):「將軍令曰:『軍中聞將軍令,不聞天子之詔。

』」居無何,上至,又不得入。

於是上乃使使持節詔將軍(14):「吾欲入勞軍。」

亞夫乃傳言開壁門。

壁門士吏謂從屬車騎曰(15):「將軍約,軍中不得驅馳。」

於是天子乃按轡徐行(16)。

至營,將軍亞夫持兵揖曰(17):「介冑之士不拜(18),請以軍禮見。」

天子為動,改容式車(19)。

使人稱謝:「皇帝敬勞將軍。」

成禮而去。

既出軍門,群臣皆驚。

文帝曰:「嗟呼,此真將軍矣!者霸上、棘門軍,若兒戲耳,其將固可襲而虜也。

至於亞夫,可得而犯邪!」稱善者久之。

月餘,三軍皆罷。

乃拜亞夫為中尉(20)。

選自中華書局排印本《史記》

漢文帝后元六年,匈一奴一大規模侵入漢朝邊境。

於是,朝廷委派宗正官劉禮為將軍,駐軍在霸上;祝茲侯徐厲為將軍,駐軍在棘門;委派河內郡太守周亞夫為將軍,駐軍細柳,以防備一胡一 人侵擾。

皇上親自去慰勞軍隊。

到了霸上和棘門的軍營,長驅直入,將軍及其屬下都騎著馬迎送。

旋即來到了細柳軍營,只見官兵都披戴盔甲,兵器銳利,開弓搭箭,弓拉滿月。

皇上的先行衛隊到了營前,不准進入。

先行的衛隊說:「皇上即將駕到。」

鎮守軍營的將官回答:「將軍有令:『軍中只聽從將軍的命令,不聽從天子的詔令。

』」過不多久,皇上駕到,也不讓入軍營。

於是皇上就派使者拿了天子的憑證去告訴將軍:「我要進營慰勞軍隊。」

周亞夫這才傳令打開軍營大門。

守衛營門的官兵對跟從皇上的武官說:「將軍規定,軍營中不准縱馬奔馳。」

於是皇上也只好放鬆了韁繩,讓馬慢慢行走。

到了大營,將軍亞夫手持兵器,長揖到地說:「我是盔甲在身的將士,不能跪拜,請允許我以軍禮參見。」

皇上為之動容,馬上神情嚴肅地俯身靠在車前橫木上,派人致意說:「皇帝敬重地慰勞將軍。」

勞軍禮儀完畢後辭去。

出了細柳軍營的大門,許多大臣都深感驚詫。

文帝說:「啊!這才是真正的將軍了。

剛才霸上、棘門的軍營,簡直就像兒戲一樣,那裡的將軍是完全可以通過偷襲而俘虜的,至於周亞夫,豈是能夠侵犯他的嗎?」

長時間對周亞夫讚歎不已。

過了一個多月,三支軍隊都撤防了,文帝就任命周亞夫做中尉。

(黃屏)

【註釋】

(1)文帝:漢高祖劉邦之子劉恆,公元前180至公元前157年在位。

呂後死後,周勃等平定諸呂,他以代王入為皇帝。

在位期間,執行「與民休息」的政策,減輕地稅、賦役和刑獄,使農業生產有所恢復發展,又削弱諸侯勢力,以鞏固中央政權。

舊史家把他與景帝統治時期並舉,稱「文景之治」。

後六年,即後元六年(公元前158年)。

(2)匈一奴一:我國古代北方的遊牧民族。

(3)宗正:官名,負責皇族內部事務的長官。

(4)霸上:古地名,一作灞上,又名霸頭,因地處霸水西高原上得名,在今陝西西安市東。

(5)祝茲侯:封號。

(6)棘門:原為秦宮門,在今陝西咸陽東北。

(7)河內:郡名,今河南北部地區。

守,郡的行政長官。

(8)細柳:古地名,在今陝西省咸陽西南,渭河北岸。

(9)上:指漢文帝。

(10)被:通「披」。

(11)彀(gou夠):張滿弓一弩一。

一弩一(nu):用機括發箭的弓。

(12)持滿:把弓弦拉足。

(13)軍門都尉:守衛軍營的將官,職位略低於將軍。

(14)節:符節,皇帝給的憑證。

(15)壁門:營門。

車騎:漢代將軍的名號。

(16)按:控制。

轡:馬韁繩。

(17)揖:拱手行禮。

(18)介:鐵甲;胄:頭盔。

《禮記·曲禮》:「介者不拜。」

(19)式車:式通「軾」,俯身靠在車前的橫木(軾)上,表示敬意。

(20)中尉:負責京城治安的武官。

鄭伯克段於鄢·原文·譯文·翻譯 石碏諫寵州吁·原文·譯文·翻譯 齊桓公伐楚·原文·譯文·翻譯 子產不毀鄉校·原文·譯文·翻譯 曹劌論戰·原文·譯文·翻譯 宮之奇諫假道·原文·譯文·翻譯 子魚論戰·原文·譯文·翻譯 燭之武退秦師·原文·譯文·翻譯 勾踐滅吳·原文·譯文·翻譯 邵工諫厲王弭謗·原文·譯文·翻譯 趙宣子論比與黨·原文·譯文·翻譯 吳子使札來聘·原文·譯文·翻譯

分類:未分類項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古文觀止
鄭伯克段於鄢·原文·譯文·翻譯石碏諫寵州吁·原文·譯文·翻譯齊桓公伐楚·原文·譯文·翻譯子產不毀鄉校·原文·譯文·翻譯曹劌論戰·原文·譯文·翻譯宮之奇諫假道·原文·譯文·翻譯子魚論戰·原文·譯文·翻譯燭之武退秦師·原文·譯文·翻譯勾踐滅吳·原文·譯文·翻譯邵工諫厲王弭謗·原文·譯文·翻譯趙宣子論比與黨·原文·譯文·翻譯吳子使札來聘·原文·譯文·翻譯虞師晉師滅夏陽·原文·譯文·翻譯晉獻文子室成·原文·譯文·翻譯苛政猛於虎·原文·譯文·翻譯蘇秦以連橫說秦·原文·譯文·翻譯范雎說秦王·原文·譯文·翻譯鄒忌諷齊王納諫·原文·譯文·翻譯馮諼客孟嘗君·原文·譯文·翻譯觸龍說趙太后·原文·譯文·翻譯樂毅報燕王書·原文·譯文·翻譯逍遙游·原文·譯文·翻譯庖丁解牛·原文·譯文·翻譯秋水(節選)·原文·譯文·翻譯勸學(節選)·原文·譯文·翻譯諫逐客書·原文·譯文·翻譯會稽刻石·原文·譯文·翻譯獄中上梁王書·原文·譯文·翻譯過秦論(上)·原文·譯文·翻譯治安策(節選)·原文·譯文·翻譯論貴粟疏·原文·譯文·翻譯上書諫獵·原文·譯文·翻譯項羽本紀(節選)·原文·譯文·翻譯周亞夫軍細柳·原文·譯文·翻譯廉頗藺相如列傳·原文·譯文·翻譯屈原列傳·原文·譯文·翻譯滑稽列傳(節選)·原文·譯文·翻譯太史公自序(節選)·原文·譯文·翻譯報任安書·原文·譯文·翻譯答蘇武書·原文·譯文·翻譯報孫會宗書·原文·譯文·翻譯蘇武傳·原文·譯文·翻譯霍光傳(節選)·原文·譯文·翻譯論盛孝章書·原文·譯文·翻譯登樓賦·原文·譯文·翻譯讓縣自明本志令·原文·譯文·翻譯前出師表·原文·譯文·翻譯後出師表·原文·譯文·翻譯洛神賦·原文·譯文·翻譯與山巨源絕交書·原文·譯文·翻譯陳情表·原文·譯文·翻譯蘭亭集序·原文·譯文·翻譯歸去來兮辭·原文·譯文·翻譯桃花源記·原文·譯文·翻譯五柳先生傳·原文·譯文·翻譯班超傳(節選)·原文·譯文·翻譯獄中與諸甥侄書·原文·譯文·翻譯蕪城賦·原文·譯文·翻譯登大雷岸與妹書·原文·譯文·翻譯別 賦北山移文·原文·譯文·翻譯答謝中書書·原文·譯文·翻譯與陳伯之書·原文·譯文·翻譯與宋元思書·原文·譯文·翻譯三 峽哀江南賦序·原文·譯文·翻譯諫太宗十思疏·原文·譯文·翻譯代李敬業傳檄天下文·原文·譯文·翻譯滕王閣序·原文·譯文·翻譯與韓荊州書·原文·譯文·翻譯春夜宴從弟桃李園序·原文·譯文·翻譯弔古戰場文·原文·譯文·翻譯右溪記·原文·譯文·翻譯原道·原文·譯文·翻譯原毀·原文·譯文·翻譯雜說(四)·原文·譯文·翻譯師說·原文·譯文·翻譯進學解·原文·譯文·翻譯諱辯·原文·譯文·翻譯送孟東野序·原文·譯文·翻譯送李願歸盤谷序·原文·譯文·翻譯送董邵南序·原文·譯文·翻譯張中丞傳後敘·原文·譯文·翻譯藍田縣丞廳壁記·原文·譯文·翻譯祭十二郎文·原文·譯文·翻譯祭鱷魚文·原文·譯文·翻譯柳子厚墓誌銘·原文·譯文·翻譯陋室銘·原文·譯文·翻譯駁復仇議·原文·譯文·翻譯桐葉封弟辨·原文·譯文·翻譯段太尉逸事狀·原文·譯文·翻譯捕蛇者說·原文·譯文·翻譯種樹郭橐駝傳·原文·譯文·翻譯憎王孫文·原文·譯文·翻譯三戒(並序)·原文·譯文·翻譯愚溪詩序·原文·譯文·翻譯鈷鉧潭西小丘記·原文·譯文·翻譯至小丘西小石潭記·原文·譯文·翻譯小石城山記·原文·譯文·翻譯阿房宮賦·原文·譯文·翻譯書褒城驛壁·原文·譯文·翻譯英雄之言·原文·譯文·翻譯待漏院記·原文·譯文·翻譯黃岡竹樓記·原文·譯文·翻譯岳陽樓記·原文·譯文·翻譯朋黨論·原文·譯文·翻譯釋秘演詩集序·原文·譯文·翻譯梅聖俞詩集序·原文·譯文·翻譯醉翁亭記·原文·譯文·翻譯秋聲賦·原文·譯文·翻譯與高司諫書·原文·譯文·翻譯袁州州學記·原文·譯文·翻譯辨奸論·原文·譯文·翻譯心術·原文·譯文·翻譯張益州畫像記·原文·譯文·翻譯愛蓮說·原文·譯文·翻譯寄歐陽舍人書·原文·譯文·翻譯墨池記·原文·譯文·翻譯諫院題名記·原文·譯文·翻譯讀孟嘗君傳·原文·譯文·翻譯同學一首別子固·原文·譯文·翻譯游褒禪山記·原文·譯文·翻譯傷仲永·原文·譯文·翻譯答司馬諫議書·原文·譯文·翻譯度支副使廳壁題名記·原文·譯文·翻譯留侯論·原文·譯文·翻譯賈誼論·原文·譯文·翻譯喜雨亭記·原文·譯文·翻譯超然台記·原文·譯文·翻譯石鍾山記·原文·譯文·翻譯方山子傳·原文·譯文·翻譯日喻說·原文·譯文·翻譯答謝民師書·原文·譯文·翻譯潮州韓文公廟碑·原文·譯文·翻譯前赤壁賦·原文·譯文·翻譯後赤壁賦·原文·譯文·翻譯上樞密韓太尉書·原文·譯文·翻譯六國論·原文·譯文·翻譯黃州快哉亭記·原文·譯文·翻譯書洛陽名園記後·原文·譯文·翻譯金石錄後序·原文·譯文·翻譯指南錄後序·原文·譯文·翻譯登西台慟哭記·原文·譯文·翻譯送秦中諸人引·原文·譯文·翻譯送何太虛北遊序·原文·譯文·翻譯大龍湫記·原文·譯文·翻譯閱江樓記·原文·譯文·翻譯送東陽馬生序·原文·譯文·翻譯大言(又名尊盧沙)·原文·譯文·翻譯賣柑者言·原文·譯文·翻譯司馬季主論卜·原文·譯文·翻譯書博雞者事·原文·譯文·翻譯越巫·原文·譯文·翻譯吳士·原文·譯文·翻譯移樹說·原文·譯文·翻譯醫戒·原文·譯文·翻譯裡婦寓言·原文·譯文·翻譯稽山書院尊經閣記·原文·譯文·翻譯瘞旅文·原文·譯文·翻譯送宗伯喬白巖序·原文·譯文·翻譯說琴·原文·譯文·翻譯滄浪亭記·原文·譯文·翻譯項脊軒志·原文·譯文·翻譯寒花葬志·原文·譯文·翻譯答茅鹿門知縣二·原文·譯文·翻譯任光祿竹溪記·原文·譯文·翻譯朱碧潭詩序·原文·譯文·翻譯青霞先生文集序·原文·譯文·翻譯葉子肅詩序·原文·譯文·翻譯豁然堂記·原文·譯文·翻譯報劉一丈書·原文·譯文·翻譯藺相如完璧歸趙論·原文·譯文·翻譯又與焦弱侯·原文·譯文·翻譯贊劉諧·原文·譯文·翻譯牡丹亭記題詞·原文·譯文·翻譯可樓記·原文·譯文·翻譯徐文長傳·原文·譯文·翻譯虎丘·原文·譯文·翻譯浣花溪記·原文·譯文·翻譯游黃山日記(後)·原文·譯文·翻譯核舟記·原文·譯文·翻譯陶庵夢憶序·原文·譯文·翻譯西湖七月半·原文·譯文·翻譯柳麻子說書·原文·譯文·翻譯五人墓碑記·原文·譯文·翻譯獄中上母書·原文·譯文·翻譯張南垣傳·原文·譯文·翻譯九牛壩觀觝戲記·原文·譯文·翻譯原君·原文·譯文·翻譯廉恥·原文·譯文·翻譯與友人論門人書·原文·譯文·翻譯癸未去金陵日與阮光祿書·原文·譯文·翻譯李姬傳·原文·譯文·翻譯吾廬記·原文·譯文·翻譯大鐵椎傳·原文·譯文·翻譯傳是樓記·原文·譯文·翻譯江天一傳·原文·譯文·翻譯口技·原文·譯文·翻譯閻典史傳·原文·譯文·翻譯書左忠毅公逸事·原文·譯文·翻譯獄中雜記·原文·譯文·翻譯游萬柳堂記·原文·譯文·翻譯梅花嶺記·原文·譯文·翻譯祭妹文·原文·譯文·翻譯書魯亮儕·原文·譯文·翻譯萬斯同先生傳·原文·譯文·翻譯登泰山記·原文·譯文·翻譯袁隨園君墓誌銘·原文·譯文·翻譯哀鹽船文·原文·譯文·翻譯出關與畢侍郎箋·原文·譯文·翻譯游廬山記·原文·譯文·翻譯謝南岡小傳·原文·譯文·翻譯閒情記趣(節選)·原文·譯文·翻譯記棚民事·原文·譯文·翻譯游小盤谷記·原文·譯文·翻譯病梅館記·原文·譯文·翻譯送欽差大臣侯官林公序·原文·譯文·翻譯觀巴黎油畫記·原文·譯文·翻譯記超山梅花·原文·譯文·翻譯湖之魚·原文·譯文·翻譯鄒容傳·原文·譯文·翻譯馮婉貞勝英人於謝莊·原文·譯文·翻譯少年中國說·原文·譯文·翻譯讀書筆記讀後感「精編簡版」中國古文史讀後感一封牆外青年的家書讀後感我的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