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觀止》蘭亭集序·原文·譯文·翻譯:【作者小傳】王羲之(321—379),字逸少,東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古文觀止》蘭亭集序·原文·譯文·翻譯

古文觀止

蘭亭集序·原文·譯文·翻譯

〔東晉〕王羲之

【作者小傳】王羲之(321—379),字逸少,東晉琅玡臨沂(今山東臨沂縣人)。

初為秘書郎,庾亮請為征西參軍,累遷長史,拜寧遠將軍,一江一 州刺史。

後征為吏部尚書,不就,授護國將軍,遷右軍將軍,會稽內史。

世稱王右軍。

晚年稱病去官,放情山水,弋釣為樂。

卒贈金紫光祿大夫。

有詩文集十卷。

清人張溥《漢魏六朝百三家集題辭》稱其書札有遠見卓識,「誠東晉君臣之良藥」;贊其「蘭亭詠詩,韻勝金谷」。

於此可見王羲之文學成就。

又以擅長書法名世,草隸尤一精一,筆勢飄若浮雲,矯若游龍,論者評為古今之冠。

他所創作和書寫的《蘭亭集序》,既是書苑珍品,也是文壇傑作,千百年來向為人所盛讚和傳頌。

【題解】浙一江一 紹興西南渚山上的蘭亭,周圍環境優美,風景宜人。

晉穆帝永和九年(353)三月三日,王羲之與當時名士謝安、孫綽以及本家子侄凝之、獻之等四十一人宴集於蘭亭,飲酒賦詩,各抒懷抱。

羲之除賦詩二首外,事後並為詩集寫了這篇序。

序文生動而形象地記敘了這次集會的盛況和樂趣,抒發了盛事不常、人生短暫的感慨。

在玄學盛行、崇尚清談的東晉,王羲之能反對「虛談廢務,浮文妨要」(《世說新語·言語》),可謂獨標一幟。

本文斥老莊「一死生」、「齊彭殤」為「虛誕」、「妄作」,也在一定程度上表露出不甘虛度歲月的積極進取意向。

南朝初期,雕辭琢句的駢文已逐漸風行,這篇序文不追求華麗的辭藻,自闢蹊徑,敘事狀景,清新自然,抒懷寫情,樸實深摯,達到了內容與形式的和諧一致。

永和九年〔1〕,歲在癸丑,暮春之初,會於會稽山陰之蘭亭〔2〕,修禊事也〔3〕。

群賢畢至〔4〕,少長咸集〔5〕。

此地有崇山峻嶺,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帶左右。

引以為流觴曲水〔6〕,列坐其次,雖無絲竹管弦之盛,一觴一詠,亦足以暢敘幽情。

是日也,天朗氣清,惠風和暢。

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所以遊目騁懷,足以極視聽之娛,信可樂也。

夫人之相與,俯仰一世〔7〕。

或取諸懷抱,晤言一室之內〔8〕;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9〕。

雖趣捨萬殊〔10〕,靜躁不同,當其欣於所遇,暫得於己,快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將至〔11〕。

及其所之既倦,情隨事遷,感慨系之矣。

向之所欣,俯仰之間,已為陳跡,猶不能不以之興懷。

況修短隨化,終期於盡。

古人云:「死生亦大矣!」〔12〕豈不痛哉!

每覽昔人興感之由,若合一契〔13〕,未嘗不臨文嗟悼,不能喻之於懷。

固知一死生為虛誕〔14〕,齊彭殤為妄作〔15〕。

後之視今,亦猶今之視昔,悲乎!故列敘時人,錄其所述。

雖世殊事異,所以興懷,其致一也。

後之覽者,亦將有感於斯文。

——選自《四部備要》本《駢體文鈔》

晉穆帝永和九年,這是癸丑年。

暮春三月初,我們在會稽郡山陰縣的蘭亭聚會,進行修禊活動。

眾多的賢能之士都來參加,年輕的年長的都聚集在一起。

這地方有高山峻嶺,茂密的樹林和挺拔的翠竹,又有清澈的溪水,急瀉的湍流,波光輝映縈繞在亭子左右。

把水引來作為飄流酒杯的彎曲水道,大家列坐在水邊,雖然沒有音樂伴奏而稍顯冷清,可是一面飲酒一面賦詩,也足以酣暢地抒發內心的感情。

這天天氣晴朗,空氣清新,和風拂拂,一溫一 暖舒暢。

抬頭仰望宇宙空間之廣大,低首俯察萬物種類之繁多,因而放眼縱覽,舒展胸懷,也足以盡情享受所見所聞的樂趣,確實是很快活的啊。

人們互相交往,轉瞬間度過一生。

有的人襟懷坦蕩,在家裡與朋友傾心一交一 談;有的人把情趣寄托在某些事物上,不受世俗禮法拘束而縱一情 遊樂。

雖然人們對生活的取捨千差萬別,性情也有沉靜和急躁的差異,但當他們遇到歡欣的事情,心裡感到暫時的得志,就喜悅滿足,竟沒想到人生衰老的暮年會很快來臨。

等到他們對生平所追求的事物已經厭倦,心情也隨著而起變化,感慨就跟著發生了。

從前所感到歡欣的,頃刻之間已成為往事,對這些尚且不能不深有感觸。

更何況人的壽命長短,隨著各種原因而有變化,但終有窮盡的一天。

古人說:「死生也是人生一件大事啊!」這豈不很可悲哀嗎!

我每次看到前人興懷感慨的原因,與我所感歎的總象符契一樣相合,沒有一次不對著這些文章而歎息悲傷,心裡卻不知道這是為什麼。

我一向認為把死和生當作一回事是錯誤的,把長壽和短命等量齊觀也是荒謬的。

後世人看現代人,正如現代人看古代人一樣,可悲啊!因此我一一記下這次蘭亭集會者的名字,抄錄下他們吟詠的詩篇。

即使時代會不同,世事會變化,但人們抒發情懷的原因,其基本點是一致的。

後世的讀者,也將對這些詩文產生一番感慨。

(曹光甫)

【註釋】

〔1〕永和:晉穆帝年號,345—356年。

〔2〕會(kuai快)稽:郡名,包括今浙一江一 西部、一江一 蘇東南部一帶地方。

山陰:今浙一江一 紹興。

〔3〕修禊(xi細):古代一習一 俗,於陰曆三月上旬的巳日(魏以後定為三月三日),人們群聚於水濱嬉戲洗濯,以祓除不祥和求福。

實際上這是古人的一種游春活動。

〔4〕群賢:指謝安等三十二位與會的名流。

〔5〕少長:指王凝之等九位與會的本家子弟。

〔6〕流觴曲水:用漆制的酒杯盛酒,放入彎曲的水道中任其飄流。

杯停在某人面前,某人就引杯飲酒。

這是古人一種勸酒取樂的方式。

〔7〕俯仰一世:很快地過了一生。

俯仰,低首抬頭之間,形容時間短暫。

〔8〕晤言:面對面談話。

《晉書·王羲之傳》、《全晉文》均作「悟言」,指心領神會的妙悟之言。

亦通。

〔9〕放浪形骸之外:行為放縱不羈,形體不受世俗禮法所拘束。

〔10〕趣捨:同「取捨」。

〔11〕老之將至:語出《論語·述而》:「其為人也,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云爾。」

〔12〕死生亦大矣:語出《莊子·德充符》。

〔13〕契:符契,古代的一種信物。

在符契上刻上字,剖而為二,各執一半,作為憑證。

〔14〕一死生:把死和生看作一回事。

語出《莊子·德充符》:「以死生為一條。」

又《莊子·大宗師》:「孰知生死存亡之一體者,吾與之為友矣。」

〔15〕齊彭殤:把高壽的彭祖和短命的殤子等量齊觀。

彭,彭祖,相傳為顓頊帝的玄孫,活了八百歲。

殤,指短命夭折的人。

《莊子·齊物論》:「莫壽於殤子,而彭祖為夭。」

鄭伯克段於鄢·原文·譯文·翻譯 石碏諫寵州吁·原文·譯文·翻譯 齊桓公伐楚·原文·譯文·翻譯 子產不毀鄉校·原文·譯文·翻譯 曹劌論戰·原文·譯文·翻譯 宮之奇諫假道·原文·譯文·翻譯 子魚論戰·原文·譯文·翻譯 燭之武退秦師·原文·譯文·翻譯 勾踐滅吳·原文·譯文·翻譯 邵工諫厲王弭謗·原文·譯文·翻譯 趙宣子論比與黨·原文·譯文·翻譯 吳子使札來聘·原文·譯文·翻譯

分類:未分類項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古文觀止
鄭伯克段於鄢·原文·譯文·翻譯石碏諫寵州吁·原文·譯文·翻譯齊桓公伐楚·原文·譯文·翻譯子產不毀鄉校·原文·譯文·翻譯曹劌論戰·原文·譯文·翻譯宮之奇諫假道·原文·譯文·翻譯子魚論戰·原文·譯文·翻譯燭之武退秦師·原文·譯文·翻譯勾踐滅吳·原文·譯文·翻譯邵工諫厲王弭謗·原文·譯文·翻譯趙宣子論比與黨·原文·譯文·翻譯吳子使札來聘·原文·譯文·翻譯虞師晉師滅夏陽·原文·譯文·翻譯晉獻文子室成·原文·譯文·翻譯苛政猛於虎·原文·譯文·翻譯蘇秦以連橫說秦·原文·譯文·翻譯范雎說秦王·原文·譯文·翻譯鄒忌諷齊王納諫·原文·譯文·翻譯馮諼客孟嘗君·原文·譯文·翻譯觸龍說趙太后·原文·譯文·翻譯樂毅報燕王書·原文·譯文·翻譯逍遙游·原文·譯文·翻譯庖丁解牛·原文·譯文·翻譯秋水(節選)·原文·譯文·翻譯勸學(節選)·原文·譯文·翻譯諫逐客書·原文·譯文·翻譯會稽刻石·原文·譯文·翻譯獄中上梁王書·原文·譯文·翻譯過秦論(上)·原文·譯文·翻譯治安策(節選)·原文·譯文·翻譯論貴粟疏·原文·譯文·翻譯上書諫獵·原文·譯文·翻譯項羽本紀(節選)·原文·譯文·翻譯周亞夫軍細柳·原文·譯文·翻譯廉頗藺相如列傳·原文·譯文·翻譯屈原列傳·原文·譯文·翻譯滑稽列傳(節選)·原文·譯文·翻譯太史公自序(節選)·原文·譯文·翻譯報任安書·原文·譯文·翻譯答蘇武書·原文·譯文·翻譯報孫會宗書·原文·譯文·翻譯蘇武傳·原文·譯文·翻譯霍光傳(節選)·原文·譯文·翻譯論盛孝章書·原文·譯文·翻譯登樓賦·原文·譯文·翻譯讓縣自明本志令·原文·譯文·翻譯前出師表·原文·譯文·翻譯後出師表·原文·譯文·翻譯洛神賦·原文·譯文·翻譯與山巨源絕交書·原文·譯文·翻譯陳情表·原文·譯文·翻譯蘭亭集序·原文·譯文·翻譯歸去來兮辭·原文·譯文·翻譯桃花源記·原文·譯文·翻譯五柳先生傳·原文·譯文·翻譯班超傳(節選)·原文·譯文·翻譯獄中與諸甥侄書·原文·譯文·翻譯蕪城賦·原文·譯文·翻譯登大雷岸與妹書·原文·譯文·翻譯別 賦北山移文·原文·譯文·翻譯答謝中書書·原文·譯文·翻譯與陳伯之書·原文·譯文·翻譯與宋元思書·原文·譯文·翻譯三 峽哀江南賦序·原文·譯文·翻譯諫太宗十思疏·原文·譯文·翻譯代李敬業傳檄天下文·原文·譯文·翻譯滕王閣序·原文·譯文·翻譯與韓荊州書·原文·譯文·翻譯春夜宴從弟桃李園序·原文·譯文·翻譯弔古戰場文·原文·譯文·翻譯右溪記·原文·譯文·翻譯原道·原文·譯文·翻譯原毀·原文·譯文·翻譯雜說(四)·原文·譯文·翻譯師說·原文·譯文·翻譯進學解·原文·譯文·翻譯諱辯·原文·譯文·翻譯送孟東野序·原文·譯文·翻譯送李願歸盤谷序·原文·譯文·翻譯送董邵南序·原文·譯文·翻譯張中丞傳後敘·原文·譯文·翻譯藍田縣丞廳壁記·原文·譯文·翻譯祭十二郎文·原文·譯文·翻譯祭鱷魚文·原文·譯文·翻譯柳子厚墓誌銘·原文·譯文·翻譯陋室銘·原文·譯文·翻譯駁復仇議·原文·譯文·翻譯桐葉封弟辨·原文·譯文·翻譯段太尉逸事狀·原文·譯文·翻譯捕蛇者說·原文·譯文·翻譯種樹郭橐駝傳·原文·譯文·翻譯憎王孫文·原文·譯文·翻譯三戒(並序)·原文·譯文·翻譯愚溪詩序·原文·譯文·翻譯鈷鉧潭西小丘記·原文·譯文·翻譯至小丘西小石潭記·原文·譯文·翻譯小石城山記·原文·譯文·翻譯阿房宮賦·原文·譯文·翻譯書褒城驛壁·原文·譯文·翻譯英雄之言·原文·譯文·翻譯待漏院記·原文·譯文·翻譯黃岡竹樓記·原文·譯文·翻譯岳陽樓記·原文·譯文·翻譯朋黨論·原文·譯文·翻譯釋秘演詩集序·原文·譯文·翻譯梅聖俞詩集序·原文·譯文·翻譯醉翁亭記·原文·譯文·翻譯秋聲賦·原文·譯文·翻譯與高司諫書·原文·譯文·翻譯袁州州學記·原文·譯文·翻譯辨奸論·原文·譯文·翻譯心術·原文·譯文·翻譯張益州畫像記·原文·譯文·翻譯愛蓮說·原文·譯文·翻譯寄歐陽舍人書·原文·譯文·翻譯墨池記·原文·譯文·翻譯諫院題名記·原文·譯文·翻譯讀孟嘗君傳·原文·譯文·翻譯同學一首別子固·原文·譯文·翻譯游褒禪山記·原文·譯文·翻譯傷仲永·原文·譯文·翻譯答司馬諫議書·原文·譯文·翻譯度支副使廳壁題名記·原文·譯文·翻譯留侯論·原文·譯文·翻譯賈誼論·原文·譯文·翻譯喜雨亭記·原文·譯文·翻譯超然台記·原文·譯文·翻譯石鍾山記·原文·譯文·翻譯方山子傳·原文·譯文·翻譯日喻說·原文·譯文·翻譯答謝民師書·原文·譯文·翻譯潮州韓文公廟碑·原文·譯文·翻譯前赤壁賦·原文·譯文·翻譯後赤壁賦·原文·譯文·翻譯上樞密韓太尉書·原文·譯文·翻譯六國論·原文·譯文·翻譯黃州快哉亭記·原文·譯文·翻譯書洛陽名園記後·原文·譯文·翻譯金石錄後序·原文·譯文·翻譯指南錄後序·原文·譯文·翻譯登西台慟哭記·原文·譯文·翻譯送秦中諸人引·原文·譯文·翻譯送何太虛北遊序·原文·譯文·翻譯大龍湫記·原文·譯文·翻譯閱江樓記·原文·譯文·翻譯送東陽馬生序·原文·譯文·翻譯大言(又名尊盧沙)·原文·譯文·翻譯賣柑者言·原文·譯文·翻譯司馬季主論卜·原文·譯文·翻譯書博雞者事·原文·譯文·翻譯越巫·原文·譯文·翻譯吳士·原文·譯文·翻譯移樹說·原文·譯文·翻譯醫戒·原文·譯文·翻譯裡婦寓言·原文·譯文·翻譯稽山書院尊經閣記·原文·譯文·翻譯瘞旅文·原文·譯文·翻譯送宗伯喬白巖序·原文·譯文·翻譯說琴·原文·譯文·翻譯滄浪亭記·原文·譯文·翻譯項脊軒志·原文·譯文·翻譯寒花葬志·原文·譯文·翻譯答茅鹿門知縣二·原文·譯文·翻譯任光祿竹溪記·原文·譯文·翻譯朱碧潭詩序·原文·譯文·翻譯青霞先生文集序·原文·譯文·翻譯葉子肅詩序·原文·譯文·翻譯豁然堂記·原文·譯文·翻譯報劉一丈書·原文·譯文·翻譯藺相如完璧歸趙論·原文·譯文·翻譯又與焦弱侯·原文·譯文·翻譯贊劉諧·原文·譯文·翻譯牡丹亭記題詞·原文·譯文·翻譯可樓記·原文·譯文·翻譯徐文長傳·原文·譯文·翻譯虎丘·原文·譯文·翻譯浣花溪記·原文·譯文·翻譯游黃山日記(後)·原文·譯文·翻譯核舟記·原文·譯文·翻譯陶庵夢憶序·原文·譯文·翻譯西湖七月半·原文·譯文·翻譯柳麻子說書·原文·譯文·翻譯五人墓碑記·原文·譯文·翻譯獄中上母書·原文·譯文·翻譯張南垣傳·原文·譯文·翻譯九牛壩觀觝戲記·原文·譯文·翻譯原君·原文·譯文·翻譯廉恥·原文·譯文·翻譯與友人論門人書·原文·譯文·翻譯癸未去金陵日與阮光祿書·原文·譯文·翻譯李姬傳·原文·譯文·翻譯吾廬記·原文·譯文·翻譯大鐵椎傳·原文·譯文·翻譯傳是樓記·原文·譯文·翻譯江天一傳·原文·譯文·翻譯口技·原文·譯文·翻譯閻典史傳·原文·譯文·翻譯書左忠毅公逸事·原文·譯文·翻譯獄中雜記·原文·譯文·翻譯游萬柳堂記·原文·譯文·翻譯梅花嶺記·原文·譯文·翻譯祭妹文·原文·譯文·翻譯書魯亮儕·原文·譯文·翻譯萬斯同先生傳·原文·譯文·翻譯登泰山記·原文·譯文·翻譯袁隨園君墓誌銘·原文·譯文·翻譯哀鹽船文·原文·譯文·翻譯出關與畢侍郎箋·原文·譯文·翻譯游廬山記·原文·譯文·翻譯謝南岡小傳·原文·譯文·翻譯閒情記趣(節選)·原文·譯文·翻譯記棚民事·原文·譯文·翻譯游小盤谷記·原文·譯文·翻譯病梅館記·原文·譯文·翻譯送欽差大臣侯官林公序·原文·譯文·翻譯觀巴黎油畫記·原文·譯文·翻譯記超山梅花·原文·譯文·翻譯湖之魚·原文·譯文·翻譯鄒容傳·原文·譯文·翻譯馮婉貞勝英人於謝莊·原文·譯文·翻譯少年中國說·原文·譯文·翻譯讀書筆記讀後感「精編簡版」中國古文史讀後感一封牆外青年的家書讀後感我的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