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觀止》登西台慟哭記·原文·譯文·翻譯:始,故人唐宰相魯公開府南服,余以布衣從戎。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古文觀止》登西台慟哭記·原文·譯文·翻譯

古文觀止

登西台慟哭記·原文·譯文·翻譯

〔宋〕謝翱

始,故人唐宰相魯公開府南服,余以布衣從戎。

明年,別公漳水湄。

後明年,公以事過張睢陽廟及顏杲卿所嘗往來處,悲歌慷慨,卒不負其言而從之遊。

今其詩具在,可考也。

餘恨死無以藉手見公,而獨記別時語,每一動念,即於夢中尋之。

或山水池榭,雲嵐草木,與所別之處及其時適相類,則徘徊顧盼,悲不敢泣。

又後三年,過姑蘇。

姑蘇,公初開府舊治也,望夫差之台而始哭公焉。

又後四年,而哭之於越台。

又後五年及今,而哭於子陵之台。

先是一日,與友人甲、乙若丙約,越宿而集。

午,雨未止,買榜一江一 涘。

登岸,謁子陵祠;憩祠旁僧捨,毀垣枯甃,如入墟墓。

還,與榜人治祭具。

須臾,雨止,登西台,設主於荒亭隅;再拜,跪伏,祝畢,號而慟者三,復再拜,起。

又念余弱冠時,往來必謁拜祠下。

其始至也,侍先君焉。

今余且老。

一江一 山人物,睠焉若失。

復東望,泣拜不已。

有雲從南來,渰浥浡郁,氣薄林木,若相助以悲者。

乃以竹如意擊石,作楚歌招之曰:「魂朝往兮何極?莫歸來兮關塞黑。

化為朱鳥兮有咮焉食?」

歌闋,竹石俱碎,於是相向感唶。

復登東台,撫蒼石,還憩於榜中。

榜人始驚余哭,云:「適有邏舟之過也,盍移諸?」

遂移榜中流,舉酒相屬,各為詩以寄所思。

薄暮,雪作風凜,不可留,登岸宿乙家。

夜復賦詩懷古。

明日,益風雪,別甲於一江一 ,余與丙獨歸。

行三十里,又越宿乃至。

其後,甲以書及別詩來,言:「是日風帆怒駛,逾久而後濟;既濟,疑有神陰相,以著茲游之偉。」

余曰:「嗚呼!阮步兵死,空山無哭聲且千年矣!若神之助固不可知,然茲游亦良偉。

其為文詞因以達意,亦誠可悲已!」余嘗欲仿太史公著《季漢月表》,如秦楚之際。

今人不有知余心,後之人必有知餘者。

於此宜得書,故紀之,以附季漢事後。

時,先君登台後二十六年也。

先君諱某字某,登台之歲在乙丑雲。

——選自《晞發集》

早先我的老朋友唐宰相魯郡公在南劍州地方設立辦事機構,我以普通老百姓身份投軍在他麾下。

明年,在漳一江一 邊上與他分手。

又過了一年,公因事路過張睢陽廟和顏杲卿駐軍處常山一帶,慷慨悲歌,後來終於沒有辜負自己的諾言,追隨諸先一烈游於黃泉。

如今他的遺詩都留在人間,可以為證。

我自恨自己一死之後只能空著兩手與魯郡公相見於地下,幸而還偏偏記得與他分別時的言語,每當想到這些情景時,就會在夢中重一溫一 一遍。

有時遇到山水林池台榭及雲霞草木,與我們分手時的情狀恰巧想像時,就令我徘徊留連仔細察看,悲痛異常而不敢哭泣。

又過了三年,我經過吳縣——吳縣是公早年辦公的府治所在地,對著姑蘇台第一次為魯郡公痛哭。

又四年之後,我再次在越王台哭他。

又五年之後即今天,我在嚴子陵釣台又設祭大哭。

昨天,我與友人甲、乙及丙四人相約,第二天聚會。

中午,雨還沒停,我們在一江一 邊雇了條船;然後上岸,瞻仰嚴子陵祠堂,又在祠堂旁邊僧房內休息。

但見壞牆枯井,好像進入墳墓當中。

回到船中,與船夫一道置辦了祭祀用具。

過了一會,雨停下,我們登上西台,在荒亭角上安放了牌位,然後下拜,跪下行禮。

祝誦完畢後,又大哭三聲,然後再下拜,起立。

這時我又想起自己年輕時,經過這裡一定要來祠堂瞻拜。

起初來的時候,是跟隨先父一起來的。

如今我也快要老了,面對山河大地,風雲人物,依戀不捨,如有所失。

於是又對著東方哭拜不止。

這時,有雲從南邊飄來,陰濕鬱結,雲氣罩住了林木,好像加重了悲哀的氣氛。

我用竹如意敲著石塊,製作了楚歌來招他的魂,歌詞是:「魂靈啊,你早上要飛往何方?晚上歸來時,關塞一片昏黑。

你化為朱鳥雖然有了嘴,卻能吃到什麼?」

歌畢,竹如意與石塊俱已碎裂了,於是大家就相對感歎。

我們又登上東台,把青石撫摸一遍,然後回到船中休息。

船夫方才因我痛哭過而感到驚奇,說:「剛才有巡邏船在此經過,我們何不移舟別處?」

因此就搖船到河中心,設酒舉杯相勸,各自作詩來寄托自己的哀思。

傍晚,雪飛風寒,舟中不可久留,就上岸住到乙家。

夜裡又寫詩懷古。

到了明天,風雪更大了,我就與甲在一江一 邊分手,僅與丙兩人一同歸去。

走了三十里,又隔了一夜 方始到家。

這以後,甲寄來書信與賦別的詩歌,信中說:「這天風急浪高,船夫拚命搖櫓

,耽擱了很久才渡過河。

過河之後,真疑心有神靈在暗中相助,以顯示這次聚游的偉觀。」

我說:「唉!自從阮籍死後,空山之中已有千餘年沒有哭聲了。

這事是否有神靈相助當然不能確知,但這次聚游確實是件壯舉。

我們僅能賦詩作文來表達情懷,實在是很可悲的。」

我曾經想模仿司馬遷作《秦楚之際月表》的體例作《季漢月表》。

現在也許沒有人能瞭解我的用心,但後代人一定會瞭解我的用心。

這裡我應當把此事記下來,所以寫下這篇文章,將來把它附在記載季漢事跡之後。

今天是先父登嚴子陵釣台後的第二十六年。

先父名某字某,他登台這年是乙丑年。

(丁如明)

鄭伯克段於鄢·原文·譯文·翻譯 石碏諫寵州吁·原文·譯文·翻譯 齊桓公伐楚·原文·譯文·翻譯 子產不毀鄉校·原文·譯文·翻譯 曹劌論戰·原文·譯文·翻譯 宮之奇諫假道·原文·譯文·翻譯 子魚論戰·原文·譯文·翻譯 燭之武退秦師·原文·譯文·翻譯 勾踐滅吳·原文·譯文·翻譯 邵工諫厲王弭謗·原文·譯文·翻譯 趙宣子論比與黨·原文·譯文·翻譯 吳子使札來聘·原文·譯文·翻譯

分類:未分類項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古文觀止
鄭伯克段於鄢·原文·譯文·翻譯石碏諫寵州吁·原文·譯文·翻譯齊桓公伐楚·原文·譯文·翻譯子產不毀鄉校·原文·譯文·翻譯曹劌論戰·原文·譯文·翻譯宮之奇諫假道·原文·譯文·翻譯子魚論戰·原文·譯文·翻譯燭之武退秦師·原文·譯文·翻譯勾踐滅吳·原文·譯文·翻譯邵工諫厲王弭謗·原文·譯文·翻譯趙宣子論比與黨·原文·譯文·翻譯吳子使札來聘·原文·譯文·翻譯虞師晉師滅夏陽·原文·譯文·翻譯晉獻文子室成·原文·譯文·翻譯苛政猛於虎·原文·譯文·翻譯蘇秦以連橫說秦·原文·譯文·翻譯范雎說秦王·原文·譯文·翻譯鄒忌諷齊王納諫·原文·譯文·翻譯馮諼客孟嘗君·原文·譯文·翻譯觸龍說趙太后·原文·譯文·翻譯樂毅報燕王書·原文·譯文·翻譯逍遙游·原文·譯文·翻譯庖丁解牛·原文·譯文·翻譯秋水(節選)·原文·譯文·翻譯勸學(節選)·原文·譯文·翻譯諫逐客書·原文·譯文·翻譯會稽刻石·原文·譯文·翻譯獄中上梁王書·原文·譯文·翻譯過秦論(上)·原文·譯文·翻譯治安策(節選)·原文·譯文·翻譯論貴粟疏·原文·譯文·翻譯上書諫獵·原文·譯文·翻譯項羽本紀(節選)·原文·譯文·翻譯周亞夫軍細柳·原文·譯文·翻譯廉頗藺相如列傳·原文·譯文·翻譯屈原列傳·原文·譯文·翻譯滑稽列傳(節選)·原文·譯文·翻譯太史公自序(節選)·原文·譯文·翻譯報任安書·原文·譯文·翻譯答蘇武書·原文·譯文·翻譯報孫會宗書·原文·譯文·翻譯蘇武傳·原文·譯文·翻譯霍光傳(節選)·原文·譯文·翻譯論盛孝章書·原文·譯文·翻譯登樓賦·原文·譯文·翻譯讓縣自明本志令·原文·譯文·翻譯前出師表·原文·譯文·翻譯後出師表·原文·譯文·翻譯洛神賦·原文·譯文·翻譯與山巨源絕交書·原文·譯文·翻譯陳情表·原文·譯文·翻譯蘭亭集序·原文·譯文·翻譯歸去來兮辭·原文·譯文·翻譯桃花源記·原文·譯文·翻譯五柳先生傳·原文·譯文·翻譯班超傳(節選)·原文·譯文·翻譯獄中與諸甥侄書·原文·譯文·翻譯蕪城賦·原文·譯文·翻譯登大雷岸與妹書·原文·譯文·翻譯別 賦北山移文·原文·譯文·翻譯答謝中書書·原文·譯文·翻譯與陳伯之書·原文·譯文·翻譯與宋元思書·原文·譯文·翻譯三 峽哀江南賦序·原文·譯文·翻譯諫太宗十思疏·原文·譯文·翻譯代李敬業傳檄天下文·原文·譯文·翻譯滕王閣序·原文·譯文·翻譯與韓荊州書·原文·譯文·翻譯春夜宴從弟桃李園序·原文·譯文·翻譯弔古戰場文·原文·譯文·翻譯右溪記·原文·譯文·翻譯原道·原文·譯文·翻譯原毀·原文·譯文·翻譯雜說(四)·原文·譯文·翻譯師說·原文·譯文·翻譯進學解·原文·譯文·翻譯諱辯·原文·譯文·翻譯送孟東野序·原文·譯文·翻譯送李願歸盤谷序·原文·譯文·翻譯送董邵南序·原文·譯文·翻譯張中丞傳後敘·原文·譯文·翻譯藍田縣丞廳壁記·原文·譯文·翻譯祭十二郎文·原文·譯文·翻譯祭鱷魚文·原文·譯文·翻譯柳子厚墓誌銘·原文·譯文·翻譯陋室銘·原文·譯文·翻譯駁復仇議·原文·譯文·翻譯桐葉封弟辨·原文·譯文·翻譯段太尉逸事狀·原文·譯文·翻譯捕蛇者說·原文·譯文·翻譯種樹郭橐駝傳·原文·譯文·翻譯憎王孫文·原文·譯文·翻譯三戒(並序)·原文·譯文·翻譯愚溪詩序·原文·譯文·翻譯鈷鉧潭西小丘記·原文·譯文·翻譯至小丘西小石潭記·原文·譯文·翻譯小石城山記·原文·譯文·翻譯阿房宮賦·原文·譯文·翻譯書褒城驛壁·原文·譯文·翻譯英雄之言·原文·譯文·翻譯待漏院記·原文·譯文·翻譯黃岡竹樓記·原文·譯文·翻譯岳陽樓記·原文·譯文·翻譯朋黨論·原文·譯文·翻譯釋秘演詩集序·原文·譯文·翻譯梅聖俞詩集序·原文·譯文·翻譯醉翁亭記·原文·譯文·翻譯秋聲賦·原文·譯文·翻譯與高司諫書·原文·譯文·翻譯袁州州學記·原文·譯文·翻譯辨奸論·原文·譯文·翻譯心術·原文·譯文·翻譯張益州畫像記·原文·譯文·翻譯愛蓮說·原文·譯文·翻譯寄歐陽舍人書·原文·譯文·翻譯墨池記·原文·譯文·翻譯諫院題名記·原文·譯文·翻譯讀孟嘗君傳·原文·譯文·翻譯同學一首別子固·原文·譯文·翻譯游褒禪山記·原文·譯文·翻譯傷仲永·原文·譯文·翻譯答司馬諫議書·原文·譯文·翻譯度支副使廳壁題名記·原文·譯文·翻譯留侯論·原文·譯文·翻譯賈誼論·原文·譯文·翻譯喜雨亭記·原文·譯文·翻譯超然台記·原文·譯文·翻譯石鍾山記·原文·譯文·翻譯方山子傳·原文·譯文·翻譯日喻說·原文·譯文·翻譯答謝民師書·原文·譯文·翻譯潮州韓文公廟碑·原文·譯文·翻譯前赤壁賦·原文·譯文·翻譯後赤壁賦·原文·譯文·翻譯上樞密韓太尉書·原文·譯文·翻譯六國論·原文·譯文·翻譯黃州快哉亭記·原文·譯文·翻譯書洛陽名園記後·原文·譯文·翻譯金石錄後序·原文·譯文·翻譯指南錄後序·原文·譯文·翻譯登西台慟哭記·原文·譯文·翻譯送秦中諸人引·原文·譯文·翻譯送何太虛北遊序·原文·譯文·翻譯大龍湫記·原文·譯文·翻譯閱江樓記·原文·譯文·翻譯送東陽馬生序·原文·譯文·翻譯大言(又名尊盧沙)·原文·譯文·翻譯賣柑者言·原文·譯文·翻譯司馬季主論卜·原文·譯文·翻譯書博雞者事·原文·譯文·翻譯越巫·原文·譯文·翻譯吳士·原文·譯文·翻譯移樹說·原文·譯文·翻譯醫戒·原文·譯文·翻譯裡婦寓言·原文·譯文·翻譯稽山書院尊經閣記·原文·譯文·翻譯瘞旅文·原文·譯文·翻譯送宗伯喬白巖序·原文·譯文·翻譯說琴·原文·譯文·翻譯滄浪亭記·原文·譯文·翻譯項脊軒志·原文·譯文·翻譯寒花葬志·原文·譯文·翻譯答茅鹿門知縣二·原文·譯文·翻譯任光祿竹溪記·原文·譯文·翻譯朱碧潭詩序·原文·譯文·翻譯青霞先生文集序·原文·譯文·翻譯葉子肅詩序·原文·譯文·翻譯豁然堂記·原文·譯文·翻譯報劉一丈書·原文·譯文·翻譯藺相如完璧歸趙論·原文·譯文·翻譯又與焦弱侯·原文·譯文·翻譯贊劉諧·原文·譯文·翻譯牡丹亭記題詞·原文·譯文·翻譯可樓記·原文·譯文·翻譯徐文長傳·原文·譯文·翻譯虎丘·原文·譯文·翻譯浣花溪記·原文·譯文·翻譯游黃山日記(後)·原文·譯文·翻譯核舟記·原文·譯文·翻譯陶庵夢憶序·原文·譯文·翻譯西湖七月半·原文·譯文·翻譯柳麻子說書·原文·譯文·翻譯五人墓碑記·原文·譯文·翻譯獄中上母書·原文·譯文·翻譯張南垣傳·原文·譯文·翻譯九牛壩觀觝戲記·原文·譯文·翻譯原君·原文·譯文·翻譯廉恥·原文·譯文·翻譯與友人論門人書·原文·譯文·翻譯癸未去金陵日與阮光祿書·原文·譯文·翻譯李姬傳·原文·譯文·翻譯吾廬記·原文·譯文·翻譯大鐵椎傳·原文·譯文·翻譯傳是樓記·原文·譯文·翻譯江天一傳·原文·譯文·翻譯口技·原文·譯文·翻譯閻典史傳·原文·譯文·翻譯書左忠毅公逸事·原文·譯文·翻譯獄中雜記·原文·譯文·翻譯游萬柳堂記·原文·譯文·翻譯梅花嶺記·原文·譯文·翻譯祭妹文·原文·譯文·翻譯書魯亮儕·原文·譯文·翻譯萬斯同先生傳·原文·譯文·翻譯登泰山記·原文·譯文·翻譯袁隨園君墓誌銘·原文·譯文·翻譯哀鹽船文·原文·譯文·翻譯出關與畢侍郎箋·原文·譯文·翻譯游廬山記·原文·譯文·翻譯謝南岡小傳·原文·譯文·翻譯閒情記趣(節選)·原文·譯文·翻譯記棚民事·原文·譯文·翻譯游小盤谷記·原文·譯文·翻譯病梅館記·原文·譯文·翻譯送欽差大臣侯官林公序·原文·譯文·翻譯觀巴黎油畫記·原文·譯文·翻譯記超山梅花·原文·譯文·翻譯湖之魚·原文·譯文·翻譯鄒容傳·原文·譯文·翻譯馮婉貞勝英人於謝莊·原文·譯文·翻譯少年中國說·原文·譯文·翻譯讀書筆記讀後感「精編簡版」中國古文史讀後感一封牆外青年的家書讀後感我的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