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觀止》梅花嶺記·原文·譯文·翻譯:順治二年乙酉四月,一江一 都圍急。督相史忠烈公知勢不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古文觀止》梅花嶺記·原文·譯文·翻譯

古文觀止

梅花嶺記·原文·譯文·翻譯

〔清〕全祖望

順治二年乙酉四月,一江一 都圍急。

督相史忠烈公知勢不可為,集諸將而語之曰:「吾誓與城為殉,然倉皇中不可落於敵人之手以死,誰為我臨朝成此大節者?」

副將軍史德威慨然任之。

忠烈喜曰:「吾尚未有子,汝當以同姓為吾後,吾上書太夫人,譜汝諸孫中。」

二十五日城陷,忠烈拔刀自裁,諸將果爭前抱持之,忠烈大呼「德威」,德威流涕不能執刃,遂為諸將所擁而行,至小東門,大兵如林而至,馬副使鳴騄、任太守民育、及諸將劉都督肇基等皆死。

忠烈乃瞠目曰:「我史閣部也。」

被執至南門,和碩豫親王以「先生」呼之,勸之降。

忠烈大罵而死。

初忠烈遺言:「我死,當葬梅花嶺上。」

至是德威求公之骨不可得,乃以衣冠葬之。

或曰:「城之破也,有親見忠烈青衣烏帽,乘白馬出天寧門投一江一 死者,未嘗殞於城中也。」

自有是言,大一江一 南北,遂謂忠烈未死。

已而英霍山師大起,皆托忠烈之名,彷彿陳涉之稱項燕。

吳中孫公兆奎以起兵不克,執至白下,經略洪承疇與之有舊,問曰:「先生在兵間,審知故揚州閣部史公果死耶?抑未死耶?」

孫公答曰:「經略從北來,審知故松山殉難督師洪公果死耶?抑未死耶?」

承疇大恚,急呼麾下驅出斬之。

嗚呼,神仙詭誕之說,謂顏太師以兵解,文少保亦以悟大光明法蟬脫,實未嘗死;不知忠義者,聖賢家法,其氣浩然,長留天地之間。

何必出世入世之面目,神仙之說,所謂為蛇畫足。

即如忠烈遺骸,不可問矣!百年而後,予登嶺上,與客述忠烈遺言,無不淚下如雨,想見當日圍城光景,此即忠烈之面目,宛然可遇,是不必問其果解脫否也,而況冒其未死之名者哉?

墓旁有丹徒錢烈女之塚,亦以乙酉在揚,凡五死而得絕,時告其父母火之,無留骨穢地,揚人葬之於此。

一江一 右王猷定、關中黃遵巖、粵東屈大均為作傳銘哀詞。

顧尚有未盡表章者:予聞忠烈兄弟自翰林可程下,尚有數人,其後皆來一江一 都省墓。

適英霍山師敗,捕得冒稱忠烈者,大將發至一江一 都,令史氏男女來認之,忠烈之第八弟已亡,其夫人年少有色,守節,亦出視之,大將艷其色,欲強娶之,夫人自裁而死。

時以其出於大將之所逼十也,莫敢為之表章者。

嗚呼,忠烈嘗恨可程在北,當易姓之間,不能仗節,出疏糾之,豈知身後乃有弟婦以女子而踵兄公之餘烈乎?梅花如雪,芳香不染,異日有作忠烈祠者,副使諸公諒在從祀之列,當另為別室以祀夫人,附以烈女一輩也。

——選自齊魯書社排印本《鮚埼亭文集選注》

順治二年四月,一江一 都被包圍,情況很危急,督師揚州的宰相史可法知道局勢難以挽救,就召集眾將告訴他們:「我發誓與此城一起殉難,但倉促之中我不能落到敵人手裡而死,誰能到時幫助我完成大節呢?」

副將軍史德威慷慨地應允。

史可法高興地說:「我還沒有兒子,你應當以同姓的身份做我的後嗣,我要寫信給母親,將你列入族譜的孫輩之中。」

二十五日城陷落了,史可法拔刀要自一殺,將軍們果然爭著上前抱住,史可法大聲呼喚:「德威!」德威流著眼淚而不忍拿刀,於是史可法被將軍們簇擁著走了,到小東門,清軍的兵士象樹林般密密麻麻地來到,兵馬副統帥馬鳴騄、揚州太守任民育、以及眾將如都督劉肇基等都死了。

史可法就瞪大眼睛對敵人說:「我就是史閣部。」

於是他就被抓住並帶到南門,和碩豫親王用「先生」來稱呼他,勸他投降,史可法大罵敵人而被殺。

當初史可法曾留下遺言:「我死後,應把我葬在梅花嶺上。」

到此時,史德威找他的一屍一骨卻找不到,就把他的衣帽葬了。

有人說:「當城被攻破時,有人親眼看到史可法穿著青衣戴著黑帽,騎著白馬出了天寧門投一江一 而死,未曾死在城裡。」

自從有了這一說法,在長一江一 南北兩岸,都傳說史可法沒有死。

不久,英山霍山的抗敵義軍迅猛發展,都假托史可法的名義,好像陳勝托稱項燕之名一樣。

蘇州孫兆奎因起兵失敗,被押送到南京,經略洪承疇過去同他有過交往,問他:「先生在軍隊裡,可詳細知道原來揚州的宰相史公是真死了呢?還是沒死呢?」

孫公回答道:「經略從北方來,可詳細知道原在松山殉難的統帥洪公是真死了呢?還是沒死呢?」

洪承疇大怒,急忙喊叫部下推出殺了他。

可歎啊,那些講神仙的奇詭荒誕的說法,說顏真卿太師因一屍一解而成仙,文天祥少保也因悟得「大光明法」而解脫升仙,其實並沒有死;他們不知道忠義是聖賢立身的根本準則,那種剛正之氣異常充沛,長久留存於天地之間。

何必用解脫成仙和在世為人的面目出現?那些關於神仙的說法,正如所謂的畫蛇添足。

但就史可法的遺體來說,卻是不能找到了!百年之後的今天,我登到梅花嶺上,同遊客講述史可法的遺言,沒有一人不淚下如雨,想像當時圍城的情景,這就是忠烈的面貌,彷彿可以看到一樣,這是不必去追問他是否真的脫離人世而成仙,更何況假托他沒死的名義的那些人呢?

史可法的墳墓旁還有鎮一江一 姓錢的烈女之墓,也是乙酉那年在揚州,計五次自一殺才得死去,自一殺時告訴父母要將自己火化,不要將一屍一骨留在這污穢的土地,揚州人就把她葬在這裡。

一江一 西人王猷定、陝西人黃遵巖、廣東人屈大均曾為她作傳、撰銘、寫哀詞。

但還有未能全被表彰出來的:我聽說史可法的兄弟從翰林學士史可程以下,還有好幾人,後來都到一江一 都祭掃史可法墓。

正逢英山霍山義軍失敗,捉到了托名而假冒史可法的人,清兵的大將把他押送到一江一 都,下令讓史氏門中的男子和婦女都來辨認,這時史可法的第八個弟弟已死,他的夫人年輕漂亮,為他守節,也出來看這個托名者,大將軍看上了她的美色,想強迫娶她,夫人自一殺而死。

當時因為她出於大將所逼十,人們懾於勢而不敢表彰她。

可歎啊,史可法曾痛恨史可程在北京為官之時,政一黨一 國家淪亡之際,不能保持節操,而寫奏章譴責他,怎會知道在自己死後,竟然有弟媳婦以女子之身繼承夫兄所留下的光明業績呢?梅花象雪,芬香而不染塵埃,將來如果有人修建忠烈祠,馬鳴祿副使等想必要列入從祀的位置,還應當另外建一室來祭祀夫人,再附上烈女一輩。

(一鄧一 喬彬)

鄭伯克段於鄢·原文·譯文·翻譯 石碏諫寵州吁·原文·譯文·翻譯 齊桓公伐楚·原文·譯文·翻譯 子產不毀鄉校·原文·譯文·翻譯 曹劌論戰·原文·譯文·翻譯 宮之奇諫假道·原文·譯文·翻譯 子魚論戰·原文·譯文·翻譯 燭之武退秦師·原文·譯文·翻譯 勾踐滅吳·原文·譯文·翻譯 邵工諫厲王弭謗·原文·譯文·翻譯 趙宣子論比與黨·原文·譯文·翻譯 吳子使札來聘·原文·譯文·翻譯

分類:未分類項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古文觀止
鄭伯克段於鄢·原文·譯文·翻譯石碏諫寵州吁·原文·譯文·翻譯齊桓公伐楚·原文·譯文·翻譯子產不毀鄉校·原文·譯文·翻譯曹劌論戰·原文·譯文·翻譯宮之奇諫假道·原文·譯文·翻譯子魚論戰·原文·譯文·翻譯燭之武退秦師·原文·譯文·翻譯勾踐滅吳·原文·譯文·翻譯邵工諫厲王弭謗·原文·譯文·翻譯趙宣子論比與黨·原文·譯文·翻譯吳子使札來聘·原文·譯文·翻譯虞師晉師滅夏陽·原文·譯文·翻譯晉獻文子室成·原文·譯文·翻譯苛政猛於虎·原文·譯文·翻譯蘇秦以連橫說秦·原文·譯文·翻譯范雎說秦王·原文·譯文·翻譯鄒忌諷齊王納諫·原文·譯文·翻譯馮諼客孟嘗君·原文·譯文·翻譯觸龍說趙太后·原文·譯文·翻譯樂毅報燕王書·原文·譯文·翻譯逍遙游·原文·譯文·翻譯庖丁解牛·原文·譯文·翻譯秋水(節選)·原文·譯文·翻譯勸學(節選)·原文·譯文·翻譯諫逐客書·原文·譯文·翻譯會稽刻石·原文·譯文·翻譯獄中上梁王書·原文·譯文·翻譯過秦論(上)·原文·譯文·翻譯治安策(節選)·原文·譯文·翻譯論貴粟疏·原文·譯文·翻譯上書諫獵·原文·譯文·翻譯項羽本紀(節選)·原文·譯文·翻譯周亞夫軍細柳·原文·譯文·翻譯廉頗藺相如列傳·原文·譯文·翻譯屈原列傳·原文·譯文·翻譯滑稽列傳(節選)·原文·譯文·翻譯太史公自序(節選)·原文·譯文·翻譯報任安書·原文·譯文·翻譯答蘇武書·原文·譯文·翻譯報孫會宗書·原文·譯文·翻譯蘇武傳·原文·譯文·翻譯霍光傳(節選)·原文·譯文·翻譯論盛孝章書·原文·譯文·翻譯登樓賦·原文·譯文·翻譯讓縣自明本志令·原文·譯文·翻譯前出師表·原文·譯文·翻譯後出師表·原文·譯文·翻譯洛神賦·原文·譯文·翻譯與山巨源絕交書·原文·譯文·翻譯陳情表·原文·譯文·翻譯蘭亭集序·原文·譯文·翻譯歸去來兮辭·原文·譯文·翻譯桃花源記·原文·譯文·翻譯五柳先生傳·原文·譯文·翻譯班超傳(節選)·原文·譯文·翻譯獄中與諸甥侄書·原文·譯文·翻譯蕪城賦·原文·譯文·翻譯登大雷岸與妹書·原文·譯文·翻譯別 賦北山移文·原文·譯文·翻譯答謝中書書·原文·譯文·翻譯與陳伯之書·原文·譯文·翻譯與宋元思書·原文·譯文·翻譯三 峽哀江南賦序·原文·譯文·翻譯諫太宗十思疏·原文·譯文·翻譯代李敬業傳檄天下文·原文·譯文·翻譯滕王閣序·原文·譯文·翻譯與韓荊州書·原文·譯文·翻譯春夜宴從弟桃李園序·原文·譯文·翻譯弔古戰場文·原文·譯文·翻譯右溪記·原文·譯文·翻譯原道·原文·譯文·翻譯原毀·原文·譯文·翻譯雜說(四)·原文·譯文·翻譯師說·原文·譯文·翻譯進學解·原文·譯文·翻譯諱辯·原文·譯文·翻譯送孟東野序·原文·譯文·翻譯送李願歸盤谷序·原文·譯文·翻譯送董邵南序·原文·譯文·翻譯張中丞傳後敘·原文·譯文·翻譯藍田縣丞廳壁記·原文·譯文·翻譯祭十二郎文·原文·譯文·翻譯祭鱷魚文·原文·譯文·翻譯柳子厚墓誌銘·原文·譯文·翻譯陋室銘·原文·譯文·翻譯駁復仇議·原文·譯文·翻譯桐葉封弟辨·原文·譯文·翻譯段太尉逸事狀·原文·譯文·翻譯捕蛇者說·原文·譯文·翻譯種樹郭橐駝傳·原文·譯文·翻譯憎王孫文·原文·譯文·翻譯三戒(並序)·原文·譯文·翻譯愚溪詩序·原文·譯文·翻譯鈷鉧潭西小丘記·原文·譯文·翻譯至小丘西小石潭記·原文·譯文·翻譯小石城山記·原文·譯文·翻譯阿房宮賦·原文·譯文·翻譯書褒城驛壁·原文·譯文·翻譯英雄之言·原文·譯文·翻譯待漏院記·原文·譯文·翻譯黃岡竹樓記·原文·譯文·翻譯岳陽樓記·原文·譯文·翻譯朋黨論·原文·譯文·翻譯釋秘演詩集序·原文·譯文·翻譯梅聖俞詩集序·原文·譯文·翻譯醉翁亭記·原文·譯文·翻譯秋聲賦·原文·譯文·翻譯與高司諫書·原文·譯文·翻譯袁州州學記·原文·譯文·翻譯辨奸論·原文·譯文·翻譯心術·原文·譯文·翻譯張益州畫像記·原文·譯文·翻譯愛蓮說·原文·譯文·翻譯寄歐陽舍人書·原文·譯文·翻譯墨池記·原文·譯文·翻譯諫院題名記·原文·譯文·翻譯讀孟嘗君傳·原文·譯文·翻譯同學一首別子固·原文·譯文·翻譯游褒禪山記·原文·譯文·翻譯傷仲永·原文·譯文·翻譯答司馬諫議書·原文·譯文·翻譯度支副使廳壁題名記·原文·譯文·翻譯留侯論·原文·譯文·翻譯賈誼論·原文·譯文·翻譯喜雨亭記·原文·譯文·翻譯超然台記·原文·譯文·翻譯石鍾山記·原文·譯文·翻譯方山子傳·原文·譯文·翻譯日喻說·原文·譯文·翻譯答謝民師書·原文·譯文·翻譯潮州韓文公廟碑·原文·譯文·翻譯前赤壁賦·原文·譯文·翻譯後赤壁賦·原文·譯文·翻譯上樞密韓太尉書·原文·譯文·翻譯六國論·原文·譯文·翻譯黃州快哉亭記·原文·譯文·翻譯書洛陽名園記後·原文·譯文·翻譯金石錄後序·原文·譯文·翻譯指南錄後序·原文·譯文·翻譯登西台慟哭記·原文·譯文·翻譯送秦中諸人引·原文·譯文·翻譯送何太虛北遊序·原文·譯文·翻譯大龍湫記·原文·譯文·翻譯閱江樓記·原文·譯文·翻譯送東陽馬生序·原文·譯文·翻譯大言(又名尊盧沙)·原文·譯文·翻譯賣柑者言·原文·譯文·翻譯司馬季主論卜·原文·譯文·翻譯書博雞者事·原文·譯文·翻譯越巫·原文·譯文·翻譯吳士·原文·譯文·翻譯移樹說·原文·譯文·翻譯醫戒·原文·譯文·翻譯裡婦寓言·原文·譯文·翻譯稽山書院尊經閣記·原文·譯文·翻譯瘞旅文·原文·譯文·翻譯送宗伯喬白巖序·原文·譯文·翻譯說琴·原文·譯文·翻譯滄浪亭記·原文·譯文·翻譯項脊軒志·原文·譯文·翻譯寒花葬志·原文·譯文·翻譯答茅鹿門知縣二·原文·譯文·翻譯任光祿竹溪記·原文·譯文·翻譯朱碧潭詩序·原文·譯文·翻譯青霞先生文集序·原文·譯文·翻譯葉子肅詩序·原文·譯文·翻譯豁然堂記·原文·譯文·翻譯報劉一丈書·原文·譯文·翻譯藺相如完璧歸趙論·原文·譯文·翻譯又與焦弱侯·原文·譯文·翻譯贊劉諧·原文·譯文·翻譯牡丹亭記題詞·原文·譯文·翻譯可樓記·原文·譯文·翻譯徐文長傳·原文·譯文·翻譯虎丘·原文·譯文·翻譯浣花溪記·原文·譯文·翻譯游黃山日記(後)·原文·譯文·翻譯核舟記·原文·譯文·翻譯陶庵夢憶序·原文·譯文·翻譯西湖七月半·原文·譯文·翻譯柳麻子說書·原文·譯文·翻譯五人墓碑記·原文·譯文·翻譯獄中上母書·原文·譯文·翻譯張南垣傳·原文·譯文·翻譯九牛壩觀觝戲記·原文·譯文·翻譯原君·原文·譯文·翻譯廉恥·原文·譯文·翻譯與友人論門人書·原文·譯文·翻譯癸未去金陵日與阮光祿書·原文·譯文·翻譯李姬傳·原文·譯文·翻譯吾廬記·原文·譯文·翻譯大鐵椎傳·原文·譯文·翻譯傳是樓記·原文·譯文·翻譯江天一傳·原文·譯文·翻譯口技·原文·譯文·翻譯閻典史傳·原文·譯文·翻譯書左忠毅公逸事·原文·譯文·翻譯獄中雜記·原文·譯文·翻譯游萬柳堂記·原文·譯文·翻譯梅花嶺記·原文·譯文·翻譯祭妹文·原文·譯文·翻譯書魯亮儕·原文·譯文·翻譯萬斯同先生傳·原文·譯文·翻譯登泰山記·原文·譯文·翻譯袁隨園君墓誌銘·原文·譯文·翻譯哀鹽船文·原文·譯文·翻譯出關與畢侍郎箋·原文·譯文·翻譯游廬山記·原文·譯文·翻譯謝南岡小傳·原文·譯文·翻譯閒情記趣(節選)·原文·譯文·翻譯記棚民事·原文·譯文·翻譯游小盤谷記·原文·譯文·翻譯病梅館記·原文·譯文·翻譯送欽差大臣侯官林公序·原文·譯文·翻譯觀巴黎油畫記·原文·譯文·翻譯記超山梅花·原文·譯文·翻譯湖之魚·原文·譯文·翻譯鄒容傳·原文·譯文·翻譯馮婉貞勝英人於謝莊·原文·譯文·翻譯少年中國說·原文·譯文·翻譯讀書筆記讀後感「精編簡版」中國古文史讀後感一封牆外青年的家書讀後感我的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