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三國演義
第二十六回 老黃忠奮威敗徐晃 勇姜維設計賺曹真
卻說孔明分兵三路,令魏延攻澠池,馬超攻洛陽,自己督黃忠出潼關來攻閿鄉。
南陽方面,關雲長為協助孔明起見,井張苞關興之兵,進攻登封,令黃武崔頎去攻郟鄏,張飛督兵進攻葉縣。
六路人馬,聲勢浩大,同時出發。
消息到了許昌,曹操知道玄德進位漢中王,必有一番舉動,令曹真領兵二萬,緊守澠池;其餘各地,添兵戍守,前敵將士,盡歸司馬懿節制。
司馬懿飛檄各軍加緊防守,非奉將令,不許出戰。
那時節卻是徐晃守閿鄉,鍾會一鄧一 艾兩將領兵萬人,據崤函要地,南防馬超,北應徐晃。
當下徐晃聽見孔明大兵出了潼關,來攻閿鄉,急召副將郭淮毛玠涼茂國淵商議。
徐晃道:「眾位將軍!諸葛亮得了長安,經年不出,北收趙代,西取宜陽,以成包舉河洛之勢;今彼內地形勢穩固,三方合圍之勢已成,故而自己督兵前來,攻我閿鄉;其兵決非一路,不令馬超越崤山以夾掣我軍,即決令魏延渡澠池以襲我後!似此看來,閿鄉已成孤注,司馬都督但嚴令不許出戰,不知漢兵銳進,我如不出,彼若以一軍牽制我守城之兵,一軍越閿鄉而塞函谷,彼兵勢大,得尺則尺。
若於弘農河築壘,以阻函谷之援兵,是閿鄉陷於絕地矣!眾位將軍有何良策?」
毛玠道:「將軍之論,洞悉敵情,從前諸葛亮之兵,所以不出潼關一步者,因潼關以外,無立足之地也,孤軍涉險,彼所不為;今河外已為彼得,沿河數百里,防不勝防。
馬超又襲據宜陽盧氏,以拊崤山之背,閿鄉孤立二敵之中,彼軍今由潼關出攻我軍,我軍已三面受敵,若令彼兵得於弘農河築壘,是閿鄉已處於四絕之地,糧盡援絕,不敗何待?為今之計,一面派人赴葉縣,將詳細情形稟知都督,速派重兵來援;一面令人知會曹子丹,嚴防河西川軍偷渡;一面令鍾一鄧一 二將軍,據險以拒馬超,不令其越崤山,以寬我南面之防;然後可嚴守城池,不與彼戰。
彼若越城築壘,將軍自領精銳,中斷其軍而橫擊之,彼進無所據,非退不行,是我又可以寬東面之防,兩面應敵,待援而戰,庶幾可保此城。
不然閿鄉一失,新安必危,彼出函谷以蕩三川,虎兕出柙,其誰能制?」
徐晃道:「將軍之計甚是。」
立刻分頭差人去訖,自己督兵守禦。
黃忠領兵到了城下,且不攻打,四周巡視一番,回到大營,見了孔明,言魏兵守禦,非凡堅固,若加攻擊,必受損傷,求元帥設一萬全之策。
孔明道:「老將軍之言,甚有見識,但此次出兵,非與曹兵血戰數場,必無僥勝之理。
我料鍾一鄧一 嚴防孟起偷越崤山,決不敢輕棄防地,前來攻擊我軍,閿鄉前有弘農河,我若遣兵築壘其間,以截函谷援軍,則閿鄉成釜中之魚矣!徐晃老於兵事,必出兵以撓我築壘之師,非老將軍不足以敵之;那位將軍願去弘農河築壘?」
鄭綽應聲願往。
孔明對鄭綽道:「鄭將軍可同西涼二將領兵萬人,前往弘農河,憑河築壘,城中出兵,自有黃老將軍抵禦,壘成之後,可急派人渡河,請伯恭領兵五千,渡河助攻閿鄉北面,鄭將軍專防新安援兵,西涼二將,專防城中之兵,閿鄉三面被圍,徐晃雖勇,亦徒然矣!」鄭綽領兵同二將越城而去。
孔明令黃忠領兵五千,專迎擊閿鄉出城之兵,令馮一習一 張南,各領弓一弩一手三千,埋伏崤山,專迎來援徐晃之兵。
孔明自督大軍,俟黃忠敗了徐晃之後,四面台圍閿鄉。
那閿鄉城中的徐晃,見孔明真不出其所料,派兵來弘農河築壘,吩咐部將緊守城池,自領精兵五千出城迎擊。
轉過城頭,只見一員大將迎頭攔住,不是別人,正是那老將黃忠。
徐晃當初失守潼關,深恨黃忠入骨,奮勇上前,兩個戰上了五六十合。
黃忠見不能取勝,心生一計,虛晃一刀,回馬便走,徐晃縱馬趕來。
城上毛玠,見黃忠刀法未亂,必系詐敗無疑,即令郭淮出城接應,自己在城上鳴金收軍。
徐晃猛省,方欲回馬,黃忠早將刀放在鞍上,左手拈弓,右手搭箭,望徐晃咽喉一箭射來。
徐晃將頭一偏,正中在左肩上,身子一晃,幾乎跌下馬來。
黃忠揮刀縱馬追來,徐晃回城便走,城上亂箭紛紛射來。
黃忠勒住馬頭,揮兵將城遠遠圍定。
鄭綽引兵到了弘農河,加工興築,一面使人告知張翼。
張翼前因閿鄉駐有重兵,不敢渡河,如今知道閿鄉被圍,馬上奉令,提兵渡河,會見鄭綽。
黃忠將閿鄉一團一 一團一 圍住,孔明同著黃忠巡視圍城一周,回到大營,喚黃忠道:「老將軍!徐晃受傷,城中軍心必甚危懼,彼防我軍黑夜攻城,我軍宜將計就計,到了三更,四城鼓角齊鳴,擾彼終夜,白日更不作聲,彼必嚴於防夜而不防日,三日之後,彼兵已困,我以日旰乘勢攻之,當得閿鄉矣!」黃忠道:「元帥明見,末將當與諸將陷陣先登也!」
那徐晃受傷,敗進城中,折了二千餘人,正在休息,到了三更時分,忽聽得城外四面鼓角齊鳴,驚天動地。
徐晃裹創上城,督率兵士,將滾木擂石,往下拋擊,擾攘終夜,城中惶惑,一連三夜,魏兵鬧得司空見慣,不足為奇。
到了天明,雙方休息,忽然漢兵營中,輜車上面,一面紅旗向空招展,城下漢兵頃刻紛集,土囊沙袋,堆積成山,雲梯沖車,盡行趕至,黃忠張翼所選的死士,便蟻附登城。
城上曹兵猝不及防,憑城死拒,短兵肉薄。
徐晃聞驚,吩咐眾將迎敵各城漢兵。
自己來敵黃忠,兩個在城垛口短兵相接。
張翼從北城殺上,正迎著國淵涼茂,張翼冒著矢石,縱步上前,一刀砍折了涼茂右臂。
涼茂負痛便走,張翼趕上前去,再復一刀,結果性命。
國淵回頭,溜下城去,張翼奮勇追趕,全軍畢登。
砍開城門,放進城外漢兵。
張翼自己提刀,前來接應黃忠。
黃忠正與徐晃憑城血戰,雙方死傷,不計其數。
正在難解難分,張翼督率軍士,在徐晃後軍喊殺進來。
徐晃部軍,因主將不肯退後,奮而死戰。
後軍一亂,卻再也阻擋不住,紛紛四散。
徐晃見不是頭,棄了黃忠,繞城便走。
黃忠那裡肯捨,隨後追趕。
那郭淮毛玠,雙戰鄭綽,一見城內火起,心中慌亂。
拋下鄭綽,下城就走,正迎著國淵徐晃,帶領殘軍。
四人殺開一條血路。
因弘農河漢兵,盡數攻城,他們才得亂流而渡。
過了弘農河,余兵不過三五千人,溺死河中者,又將近千人,退守函各,飛報都督求援。
那駐守崤山的鍾會一鄧一 艾,聽見閿鄉被圍,兩個商議,鍾會據險以阻馬超,一鄧一 艾分兵來救徐晃,剛剛出了山口,馮一習一 張南兩路伏兵,萬一弩一齊發,一鄧一 艾只得揮兵退回,一連兩次,出不得來。
一鄧一 艾心生一計,令軍士五百餘人,乘夜從山側蛇行出山,到了深林,即將旗幟豎起,以疑漢兵。
那馮一習一 張南猛見深林中忽現曹兵旗幟,吃了一驚。
一鄧一 艾卻領兵從山中奮勇殺出,馮一習一 張南抵敵不住,往後便退。
一鄧一 艾乘勢追趕,遠見閿鄉城上,儘是漢兵旗號,知道不妙,揮兵回走,卻見後面鄭綽張翼兩路兵追來,前頭馮一習一 張南領兵阻住。
一鄧一 艾激厲將士道:「我兵後路已斷,若不能與鍾將軍合兵,我輩皆死無葬身之地矣!」眾將士齊聲道:「願與將軍同死。」
一鄧一 艾縱馬上前,揮兵直入,馮一習一 張南雙戰不住,一鄧一 艾踹破重圍,眾軍乘勢吶喊,進了山口,阻住漢兵,漢兵反到折傷了好些人馬。
一鄧一 艾一面據住山口,一面速報鍾會。
鍾會聞知閿鄉已失,歸路已斷,兩個虛設旌旗,卻領著部兵,沿崤山山麓一步一步退入洛陽去了。
孔明得了閿鄉,計點士卒,折傷了三千餘人,記了張翼首功。
馮一習一 張南向前請罪,孔明道:「窮寇勿追,歸師勿遏,一鄧一 艾魏之良將,二將故非其敵也!」即免其罪。
令鄭綽督兵搜捕崤山余卒,不見一人,僅有旗幟,回報孔明。
孔明道:「閿鄉一失,彼歸路已斷,必棄防而走矣!」令馮一習一 領兵三千,代張翼防河曲,令張翼隨軍東進,令張南守閿鄉,黃忠督諸軍向函谷進發不提。
且說魏延在平陽奉了孔明將令,渡黃河去攻澠池,當下同李嚴諸將商議道:「曹兵防河,異常嚴密,延與諸君,奉命渡河,諸君有何良策?」
姜維道:「末將有一計在此,曹兵防我渡河,已非一日,可令平陸防軍,虛作渡河之勢,以惑曹兵耳目;末將與眾位將軍分領五軍,於黑夜同時渡河,令曹兵顧此失彼,防不勝防,將軍以為如何?」
魏延李嚴齊聲道好,立時依計行事。
曹真果立時派兵防守平陸對岸,冷不防魏延姜維諸人乘夜渡河,曹兵一時憑河敵住魏延姜維,那李嚴馬忠廖立,早己紛紛近岸。
那李嚴首先上岸,見兵士才上得四五百人,岸上曹兵大至,忙回顧眾軍道:「奮勇上前,後顧者斬!」自己當先擋住曹兵,後面軍士陸續登岸。
馬忠廖立,也上來了。
三路人馬,不顧生死,殺入曹營,曹兵紛紛退後,魏延姜維乘勢上岸,五將並馬當先,漢兵無不以一當十。
曹兵大敗,退還澠池城守。
魏延依著孔明將令,靠著邙山,前臨澠水,安下五個營寨,自當前敵。
姜維守第二寨,李嚴守第三寨,馬忠守第四寨,廖立守第五寨。
令張嶷接濟糧草,於垣曲搭起浮橋一座,令馬忠專一防守浮橋,以濟軍食。
那城裡曹真,收集敗兵,登城守禦,火速遣人至許昌告急。
曹操在許昌,剛接到徐晃失守閿鄉消息,又來了曹真報告魏延兵扎邙山的警報,不由得手忙腳亂,飛檄司馬懿派許褚領兵一萬去守澠池,移合肥大將張遼統兵迎敵張飛,移司馬懿督兵迎敵諸葛亮,令白馬王曹彪替曹彰守晉城,移曹彰領鐵騎八千駐紮滎陽,策應各路。
三路使者,分頭去訖。
合肥張遼,接到聖旨,便將防地一交一 與李典;知道東吳新好,無須重兵,就合肥地面,抽調防軍一萬,回到許昌,見過曹操,來駐葉縣。
司馬懿交代過了,自領青州兵三萬前赴洛陽,派許褚赴澠池,司馬昭去靈寶,兩處協防。
駐晉城的曹彰領得父王手詔,將防地一交一 妥兄弟,自領鐵騎八千,晝夜兼程,到了滎陽,將人馬紮住,自來許昌,見過父王。
操撥兗州兵兩萬,歸曹彰管領,駐紮滎陽,接應諸將,以厚兵力,魏兵聲勢,為之一振。
正是:
劫運初開,再演昆陽之戰;善兵不用,終成垓下之亡!欲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異史氏曰:諸葛三面合圍,復越弘農河築壘,以塞函谷,使失所倚之險;是已四面合圍,閿鄉真成絕地,雖有徐晃,亦屬何用,奈何而不失守乎?幸而弘農河兵,亦往攻城,使得亂流以渡,而獲退守函谷,不其殆矣!或謂文可隨心自遣,則城頭一戰,何不盡殲四將,一舉死之,俾操多喪一人,即少一助,中原庶幾早定,而僅死一涼茂,何也?不知徐晃魏之名將,觀於演義襄樊之役,華夏震驚,而晃獨能力拒危城,到底不懈,則與張遼原堪匹敵,非如典韋許褚一勇之夫,可一反手間而死者。
今出師迎刃破之如竹,已嫌其迅;重有郭淮輩為副,益以困獸之鬥,是真不易盡殲者也。
若然,必貽笑於方家!論三國人材,雖五尺童子,能指此疵;至論軍事學理,又皆不得據死於此。
蓋雖四面合圍,而必寬其一面,以走死敵,重在得地,何得急之!則本無死道,所謂爭城之戰是也,安可死歟!雖記張翼首功,此系諸葛行賞之道,非諸葛兵法之志也。
大兵出關,首寫諸葛一路,即轉筆以寫魏延,重左翼也。
而寫魏延,即以寫姜維,所以明繼之伐魏者惟維,九伐之功不可沒耳!諸葛未與司馬一交一 鋒以前,既破三城,走夏侯懋,所與敵者為曹真,而破真嘗多得維之助,故令仍於破懋後,寫維能繼亮,亦即以寫敵姜維者為曹真;而維會欲賺真未成,則特寫計賺曹真以申其志,此蓋等於孔明二出祁山之筆,即因以翻二出祁山之案書也。
曹真敗,而司馬之兵始移敵諸葛,足見層次分明,固猶暗承演義之脈,而欲諸葛伐魏未完之壯志,無地不伸耳,於是大軍二路皆捷矣。
分類:未分類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