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三國演義》第二十一回 趙子龍截江敗呂蒙 龐士元巡城識向寵:只因孔明西出秦川,曹兵勢力尚盛,自己一時盛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反三國演義》第二十一回 趙子龍截江敗呂蒙 龐士元巡城識向寵

反三國演義

第二十一回 趙子龍截江敗呂蒙 龐士元巡城識向寵

話說關雲長坐鎮荊州,招軍買馬,積草屯糧,立意與建安皇帝報仇。

只因孔明西出秦川,曹兵勢力尚盛,自己一時盛怒之下,絕了東吳的一交一 情,倘若荊州方面同時發動,兵力既恐不敷,樹敵尤其可慮,又兼玄德三令五申,時加儆戒,是以按兵觀釁,暗地籌防。

中間聽著龐士元的主意,命張苞關興,分路進窺河洛,張飛援應雙方,因之孔明得以乘間恢復關中,蕩平並地,聲勢十分浩大。

依著雲長的意思,便要起兵進犯許昌,與徐元直切實商議。

當下徐庶諫道:「君侯請息遠征之思,先求近攻之策,昔人有言,螳螂捕蟬,不知黃雀在後,昔吳方入郢,而越即入吳,願君侯深思!曹氏之不可猝亡,而一江一 南之近在肘腋也。」

雲長道:「元直得無慮一江一 南之乘虛襲我乎?」

徐庶答道:「自主母凶終,吳一交一 已絕,彼既絕我,即當附曹,既已附曹,則曹存亦存,曹亡亦亡,曹勢日危,寧彼一江一 東之福?彼限於危急存亡之際,寧不助曹以謀我?謀我之道,非出夏口以圖一江一 陵,即由夏以窺巴陵,勢之所必至,理之所必然。

勝則足以窺長沙,不勝亦足以撓我響應雍梁之卒,亦猶我之窺河洛以掣援關輔之曹兵也。

一江一 東文武輯和,將吏精銳,合肥戰勝之後,即從事休養,元氣盎然,兵力充足,若以援曹之故,溯一江一 上犯,殆不可等閒視之也。

曹兵西扼於潼關,北扼於上一黨一 ,求一戰而不得,出他道而不能,必以唇齒之誼激吳,令吳兵以撓我。

我稍失守,則荊襄之防必急,而關輔之心必搖;曹兵必盡銳次并州,而遣偏師以制關輔,以致死之兵,臨新得之地,一城失守,全功盡棄矣!」

雲長道:「元直之言,洞徹內外,吳既襲我,我當有以御之?」

徐庶道:「潛一江一 沔陽各地,現駐重兵,水陸嚴防,一江一 東決不敢犯;所慮者巴陵太守伊籍,吏事有餘,武備不足,劉琦多病,不勝戰陣,一江一 東若沿湘而上,則巴陵危矣。」

雲長道:「似此如之奈何?」

徐庶道:「可令子龍夫婦,領水兵五千,直出洞庭,協助劉琦鎮守巴陵;令廖化一胡一 班領陸軍五千,駐紮羊樓峒,據險以待。

一江一 東雖有十萬之卒,欲越此險,甚不易易。

君侯自引大軍一萬,出巡公安,既壯聲勢,亦杜窺伺,荊州之防,庶願盡力以任之也。」

雲長大喜道:「軍師計劃周詳,一江一 東無如我何矣!」急令人飛檄趙雲迅往巴陵,所有水陸軍吏,悉歸節制。

廖化一胡一 班去到羊樓峒把守要隘,雲長即日出巡公安,荊州大小事件,悉由元直理處。

那趙雲奉了將令,順流直下,到了巴陵,會著劉琦伊籍,詢問一江一 東有無軍事消息?二人答道:「頃有細作從一江一 夏回來,言呂蒙召徐盛過一江一 商議事件,三日未歸,現在一江一 夏守將換了甘寧,夏口守將換了徐盛,呂蒙不知去向。」

趙雲笑道:「孫權命呂蒙守夏口,即系為著荊州,無事換防,必有舉動,豈有統兵大將不知去向之理!」急忙下令,命將水師船隻開赴下流道人磯,分屯東西兩岸;一江一 東上水船隻無論大小,不許放行,違令者斬。

水師將校領令,即行開發。

趙雲吩咐劉琦伊籍,謹守巴陵,自己兩口子統率部兵,隨後出發。

剛到道人磯,前面哨船進來稟道:「一江一 面上有幾十隻商船,向上流開駛,不服盤查,勢將用武。」

趙雲怒道:「商船喧鬧,何恃不恐,必系一江一 東奸細。」

吩咐眾兵一擁上前,將船上所有商人,盡行誅戮,不必容留。

眾軍得令,蜂擁上前,圍著商船,大殺起來。

那些商船,本欲賺開關口,越過上流,被趙雲令兵船圍攻起來,不能逃脫,就船中拿出短刀軍器,上前抵敵。

趙雲見此情形,知系一江一 東兵士無疑,急就軍中擂起鼓來,屯兵四合,一霎時將那幾十隻商船,殺得煙消火滅。

潘璋陳武,見不是路,赴水逃生。

趙雲正待叫人下水擒拿,只見下流旌旗蔽日,金鼓震天,一江一 東的兵船,如黑雲一般,層層推了上來。

趙雲吩咐將所有兵船,分成三路,一路分成三行:第一行盡用火彈火箭,射擊賊兵船帆;第二行盡用強弓硬一弩一,專作衝鋒之用;第三行盡用短刀盾牌,逼近賊船迎敵。

安排初定,一江一 東兵船,看看上來,滿駕風帆,駛如奔馬。

趙雲令將各船約住,俟一江一 東船隻剛離一箭之地,中軍船上一聲鼓響,三路兵船上,第一行的火箭火彈,盡向一江一 東兵船風帆上射來。

風火相生,船身也就延燒起來。

一江一 東兵士收帆不及,荊州船上第二通鼓響,箭如雨驟,三方盡著,一江一 東兵躲避不及,紛紛落水。

呂蒙見荊州有備,知道不能取勝,徒傷士卒,號令各船回軍就走。

荊州兵船上,見一江一 東兵退。

趙雲叫妻子馬雲騄鳴鼓催軍,自己身先士卒,奮勇上前,追趕一江一 東兵士。

上流水急,到了附近,荊州兵無不以一當百,個個跳入一江一 東船上,殺人如麻,風火生威,呂蒙雖勇,孤掌難鳴,抵敵不住,敗向下流而去。

潘璋陳武,逃得兩條性命。

岸上陸軍,見水師已敗,全軍而反。

呂蒙回到夏口,再圖報復不提。

荊州兵大獲全勝,追趕了一程,鳴金收軍,紮住原處,晝夜巡邏。

預防吳兵復仇,一面遣人赴荊州報捷。

雲長自是歡喜,仍回荊州,與元直計劃孫曹兩方軍事,遣人分頭去河洛關輔,前敵各軍,散佈捷音,以壯軍心,以寒曹兵之膽。

前敵諸軍,得了巴陵捷報,軍氣自加十倍。

內中只有龐士元,因張翼德屯南召,襄陽城守盡由士元佈置。

士元嚴修烽燧,廣置耳目,積貯糧草,製造軍器,接應出屯三路軍兵,真個士飽馬騰,械精糧足。

襄陽處在後方,根基深穩,人民安堵。

士元每隔一目,自家帶領軍士,巡視城廂內外一遭。

那日巡視襄陽北門,見一牙門小將形狀魁梧,舉止沉默,士元一見大異,駐馬下問。

那牙將拱手上前致禮,士元便問他姓名居處。

那將拱手道:「末將姓向名一寵一 ,襄陽宜城人氏,」言詞暢達,更無多說。

士元叫他乘著馬匹,一同回府,命他坐下,然後問他襄陽形勢。

那將不慌不忙,手指口畫,詳瞻精洽,動適機宜。

士元家住襄陽,久知形勢,一聽向一寵一 所說,了如自己所見,不覺驚歎;然後再問他諸葛將軍西收關隴,北定并州,此後用兵,當主何道?向一寵一 答道:「以末將愚見,宜東出潼關,以收河洛,與荊襄成輔車之形,聯兵北向,以窺中原,既無進退失據之虞,又有左右提攜之美,中興漢業,莫善於斯。」

龐統拊掌道:「將軍之言是也!」立時修書薦達荊州,請雲長轉達大將軍,承製授向一寵一 為驍騎將軍,歸翼德調遣。

正是:

求賢若渴,不遺大匠之材;與供同升,愈見宗臣之度。

欲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異史氏曰:先主蹈於二失,至覆敗身亡,則繼志以興,惟望於白帝托孤之阿斗,而阿斗庸懦不材,又如彼也。

祖廟號咷,則王孫為之痛哭,南方設座,則孫皓尚有心肝,乃長阪坡頭,幾亡上將,荊州一江一 上,再奪重圍,子龍以一身百戰,萬苦千辛,出之酣睡之懷,歸之孤掌之下者,只留得千秋嘩笑,樂不思蜀之一個不肖子孫!是先主骨血雖完,而漢家禮祀以斬,則亦要之何用,保之何益,世俗爭傳救主,本非以傳劉禪,實子龍也。

今長阪之戰既不獲書,截一江一 之功,斷難再沒。

因令以敗呂蒙傳,即不欲見子龍心血灑向一江一 流,英雄功績盡於豎子,明謂不必生還劉禪,暗言何若死救關公也。

前曰削,後曰筆,削者削之,筆者筆之,如此則中興之業,可不更望於該死之劉禪,而北伐之成,終得再震於復生之關羽,此於彌補先主生平二失之後,所不可不亟寫者也。

若僅以故翻截一江一 之案,拉湊趙雲入書視之,則陋矣。

先主坐王漢中,詔雲長出攻襄樊,以解吳魏合從之急,而不遣一上將守荊州,以防吳之圖共後,由諸葛之計疏,不得免於清議。

玄德自守成鄒,命諸葛出定秦川,以討漢蜀同仇之賊,而不遣一上將離荊州,以扼吳之變於前,則關公之功大,不得止於籌防,只此三令五申之片紙,既復漢家之鍾虞,乃高異姓于雲台,豈不重且賢於七百里之連營,忽大忘於家國,亦無補於弟兄者哉!

或謂截一江一 之敗呂蒙,荊州先事得防,使趙雲不先不後,此時出而巡一江一 ,未免太巧,真所謂無巧不成書之小說成規也。

前之得圖也如此,今之敗吳也又如此。

既雲商人,至多伏卒耳,任命一將,可得破之,亦不必趙雲,何故走筆定遣上將也?曰:不觀元直之諫,息遠征之思,先求近攻之策歟?時雍梁河北並及三晉,既去操而入劉,曹勢不危,不求吳也。

荊州盛兵為守,吳計不詭,不得圖也。

此因曹危而得算吳兵,因防密而得算詭計者也。

知彼知己,算則有時,決進決退,諫則有時,徐庶帷幄連辱,一段言詞,洞如觀火,非如演義之慣張天意者比,此以人事而得窺千里,曾何巧之足雲?乘虛上犯,敵何可輕,雲長敗亡,即以明有陸遜,猶生大意;矧出奇而來,既屬可料,自非筆遣大將不可。

以趙雲當之,更非有意犯得圖之前文,又可知已。

然則未可與小說一類同觀,毋自隘也可。

讀武侯前出師表,未有不知將軍向一寵一 其人者。

表曰:性行淑均,曉暢軍事,試用之於昔日,先帝稱之曰能,是以眾議,舉一寵一 以為督,愚以為營中之事,事無大小,悉以咨之云云。

然終玄德之死,演義中未見試用,如何曰能之事;終孔明之死拜表後,亦未見如何事無大小悉咨之事。

以如此人物,出師衷舉,首列於武臣者,演義全文,乃不一書,不信甚矣。

分類:未分類項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反三國演義
簡介楔子 雨夜談心傷今弔古 晴窗走筆遣將調兵第一回 省詐書水鏡留元直 脫徐母孔明遣趙雲第二回 戰江夏孫氏雪前仇 讓荊州劉牧懲後患第四回 洩舊忿張繡投孫權 挫先聲甘寧射樂進第五回 小周瑜水陸破曹兵 矮張松東西販蜀土第六回 巡江上趙子龍得圖 取漢中夏侯淵耀武第七回 數抗命矯詔召馬騰 聯新婚開閣迎呂范第八回 戰合肥太史慈中箭 出潼關馬孟起報仇第九回 曹孟德計阻臨潼縣 諸葛亮兵伐白水關第十回 馬孟起間道入四川 管幼安捐軀蹈東海第十一回 伏皇后策授傳國璽 喬國老痛哭小東床第十二回 賦歸寧孫夫人不歸 下密詔漢獻帝不密第十三回 銅雀台大宴論當塗 金鳳橋愛子陳天命第十四回 孫夫人雨泣葬江流 劉皇叔雪涕祭武擔第十五回 吳蜀仇讎阿瞞稱帝 漢魏禪讓子建出亡第十六回 大復仇劉玄德興師 小得勝夏侯淵敗績第十七回 魏文長偷度子午谷 馬孟起再入長安城第十八回 侈親征魏武帝逞兵 雪積憾馬孟起奮武第十九回 征舊部馬岱旋武威 襲故智魏延渡壺口第二十回 急援兵賈詡明聯吳 扮舟商呂蒙暗襲蜀第二十一回 趙子龍截江敗呂蒙 龐士元巡城識向寵第二十二回 張翼德血戰奪方城 關雲長兵威震河北第二十三回 議遷都曹操還許下 領新軍馬岱出關中第二十四回 孫仲謀兩路攻荊州 趙子龍一軍奪江夏第二十五回 劉玄德正位漢中王 諸葛亮誓師長安道第二十六回 老黃忠奮威敗徐晃 勇姜維設計賺曹真第二十七回 諸葛瞻越險奪龍門 司馬昭藏兵匿少室第二十八回 張文遠反攻圍方城 龐士元智救襲郟鄏第二十九回 劉玄德駐蹕荊州城 徐文響失機沔陽縣第三十回 仙桃鎮徐趙大鏖兵 皂角市關張雙縱火第三十一回 斗三將許褚喪澠池 陷重圍徐晃棄函谷第三十二回 偃師縣曹彰戰馬超 黑石關黃忠敗張郃第三十三回 除虎倀射殺滿伯寧 藉雉媒招降諸葛誕第三十四回 曹孟德許昌大會議 孫仲謀鄱陽小閱兵第三十五回 犯桂陽虞翻夜撤師 收零陵蔣琬宵臨敵第三十六回 大涼山孟獲懾疑兵 三連海呂凱擒蠻帥第三十七回 趙子龍麾兵九里關 馬孟起燒糧孟津驛第三十八回 炸新安諸葛試地雷 拒洛水司馬掘天塹第三十九回 洛陽城漢魏大交鋒 孟津縣許典雙敗陣第四十回 游洛水諸葛亮賦詩 收合肥孫仲謀傳檄第四十一回 徐文響盡節死新蔡 曹孟德臨命涸漳河第四十二回 劉玄德略地駐南陽 趙子龍決水灌臨穎第四十三回 敗李典趙雲入許都 灸華歆馬超掘疑塚第四十四回 張文遠憑城殉葉縣 司馬懿拔隊退延津第四十五回 出上黨馬超襲安陽 渡滎澤張飛戰原武第四十六回 邢台縣孟起走曹彰 幽州城文長捉程昱第四十七回 公孫淵獻俘幽州城 司馬懿坐困延津縣第四十八回 劉阿斗遇刺江陵驛 呂子明分襲封邱城第四十九回 濮陽城三國大交兵 章邱邑二將深入敵第五十回 呂子明戰死濮陽城 司馬懿退屯東阿縣第五十一回 救東阿曹仁雙中伏 破館陶於禁再被擒第五十二回 定山東諸葛亮歸天 失江北孫仲謀殞命第五十三回 黃公覆殉節九江口 張翼德驅兵採石磯第五十四回 白門鼓角將帥成功 黃海風濤君臣共命第五十五回 趙子龍按甲定閩甌 蔣公琰督兵收交廣第五十六回 樓桑村樹萎殞真王 柳城塞秋高來敵騎第五十七回 劉王孫正位繼中興 龐丞相序官復舊制第五十八回 封功臣六王膺上賞 畫軍區四督鎮雄邊第五十九回 馬孟起衣錦返西涼 曹子建悲歌行絕塞第六十回 深杯浮白鐵案掀翻 古墓冬青石人惆悵書後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
語言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