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三國演義
第四十六回 邢台縣孟起走曹彰 幽州城文長捉程昱
卻說司馬懿與漢軍血戰陽武,敗退延津,幸虧於禁領兵接應,方得收兵入城,折了大將張雄司馬孚二人。
懿與鍾一鄧一 諸將商議道:「北路一敗,東路必搖,趙雲自入九里關,未曾敗挫,兵鋒甚銳,與諸葛亮左提右挈,分道揚鑣,後有關雲長助長聲威,北渡黃河,甚不易敵,子廉子孝,恐不能取勝,封邱再敗,我軍鋒銳盡矣!不如令文則死守延津,我以全軍助子孝攻破趙雲,然後以全力再戰諸葛亮,諸位將軍以為如何?」
眾將齊聲應道:「都督之言是也。」
司馬懿隨請於禁上坐,再拜道:「國家危亡,已如累卵,一戰而勝,猶足自立,戰而不勝,同歸於盡,延津城守,一委將軍,能守經旬,吾事濟矣!」於禁還拜道:「都督為國勤勞,禁敢惜股肱之力,以負先皇之明?延津之事,禁生死以之,都督請即時出發可也!」懿即傳令,乘夜率本部人馬四萬人,並張郃鍾一鄧一 諸將,來攻趙雲。
那趙雲自領全軍來到封邱,曹仁人馬,也便登時來到。
劉曄與曹仁商議道:「趙雲勇將,所部精銳,我軍新敗,士氣不振,倉卒相值,固守無從,來日將軍出馬自戰趙雲,子孝領兵擊其左翼,曹惠曹爽兩將軍,領兵擊其右翼,曄與毋丘將軍,督軍攻其後,死生一決,但求不敗,即足再振軍威。」
曹仁依計準備。
到了次日,曹仁揮刀出戰趙雲。
兩個戰到了五十餘合,曹營一聲鼓響,左邊曹洪,右邊曹惠曹爽,兩翼齊進。
漢兵陣上,嚴壽使大刀,迎住了曹洪,張翼關索迎住了曹惠曹爽。
那劉曄揮動令旗,將軍隊化成一字長蛇陣,一個金龍攪尾,沖風的向趙雲後隊殺入。
漢兵後軍一動,馬雲騄急揮中軍迎敵。
曹營中二通鼓響,一應將士,奮勇衝殺。
漢兵營裡,大小將士,紛紛迎戰,只殺得天昏地暗,日月無光。
只因曹軍個個懷著必死心腸,漢兵大勝之後,未免有些驕氣,看看敗下陣來。
還虧子龍抖擻精神,殺敗了曹仁,方才收住了隊,算是挫折了一陣,退出封邱十里,安下營寨。
那曹仁回到本營,稱謝劉曄。
那劉曄道:「趙雲退軍,軍鋒已挫,乘勢蹙之,不宜稍緩。」
曹仁令軍士黎明開飯,直踏漢營。
那晚漢兵營裡,趙雲與諸將商議道:「曹兵致死,幾為所乘,明日彼必乘勝進攻,某當以奇勝之;令嚴壽黃武雙敵曹洪,張翼關索雙敵曹仁,馬雲騄督龐豐,鹿豫,馬忠,傅僉,進擊曹兵中軍;某自迎曹惠曹爽,二將被誅,曹兵喪氣矣!」諸將各自預備。
次日黎明,果見曹兵乘勝卷地而來。
趙雲令開營出戰,縱馬提槍,直取曹氏二將,兩軍人人奮勇,死命抵敵。
趙雲奮起神威,一槍刺死了曹惠,再一槍刺死了曹爽,匹馬縱橫,盪開陣角,直取曹洪。
漢兵見主將得勢,發一聲喊,齊望曹兵殺來,如天崩地塌一般。
曹洪與二將剛殺個平手,那裡還能加得一個趙雲,抵敵不住,望後便退。
曹仁獨力難支,亦回馬敗走。
漢兵方乘勢追趕,趙雲揮動諸將,縱馬上前,遠遠望見封邱城,卻見從城側轉過一支曹兵,張郃一馬當先,擋住趙雲廝殺;一鄧一 艾鍾會司馬昭三騎齊出,漢兵諸將分頭迎住。
曹仁曹洪,回轉馬來,夾攻趙雲;守封邱城的典滿許儀,盡起城兵,出城助戰;司馬懿揮動大軍,向趙雲中軍殺來。
雲與諸將抵敵不住,層層敗退,趕到黃河附近,趙雲大呼道:「前有黃河,後有追兵,大丈夫當於死中求活!」回轉馬頭,倒衝回曹兵陣中。
漢兵見已臨絕地,主帥奮不顧身,個個冒死,向曹兵殺來,趙雲迎頭碰著了司馬昭,盡平生氣力,向司馬昭一槍刺去,司馬昭猝不及防,被挑於馬下。
馬雲騄見丈夫危急,掛下銀槍,拈弓搭箭,向張郃一箭,不偏不歪,中在額上。
張郃急待拔箭,趙雲馳馬上前,向張郃心窩一槍刺去。
曹洪眼快,急忙將刀截住,曹仁保住張郃便走,漢兵得勢,又倒趕回來。
劉曄見已獲全勝,因為窮追,反傷二將,急與鍾一鄧一 鳴金收軍。
趙雲見軍士疲勞,安營自守,計點軍士,折傷了二萬餘人,崔頎,黃武,馬忠,都受重傷。
雲極力撫慰,替他們敷上金槍藥,令其好生調養,一面令人飛報孔明,一面與張翼諸將安排固守。
那司馬懿雖然大獲全勝,卻折了曹惠曹爽,並愛子司馬昭,又傷了大將張郃!懿恐亂軍心,暗中落淚,將三將一屍一首,收殮埋葬,令張郃入城養傷,與劉曄計議道:「趙雲大敗,封邱事緩,不如令毋丘儉董昭,並黑山舊部,守住封邱,以全軍還延津,迎敵諸葛亮;並請呂蒙出兵,以撓趙雲之後,庶可持久。」
劉曄道:「事不宜遲,都督請速行之。」
司馬懿倉卒作書,差心腹將士,星夜赴濮陽,請呂蒙出兵,留毋丘儉董昭領兵萬人,並黑山殘部六千人,留守封邱,堅守勿戰,以為犄角之勢;一面以輜車載張郃,令曹洪作先鋒,鍾一鄧一 為左右翼,曹仁斷後,典滿許儀為左右翼,懿與劉曄領中軍,以郝昭郭淮為左右翼,撥隊徑還延津。
孔明得了趙雲敗報,見司馬懿全軍歸來,吩咐撒開圍城,毋遏歸師之鋒。
司馬懿乘勢在城外紮營,與孔明相持,仍令於禁端事城守,阻住孔明北上。
孔明見趙雲新敗,曹兵聲勢復振,且良將精兵,盡在前敵,一時未易猝敗;又恐呂蒙復出兵撓趙雲後路,火速分軍一萬,並糧食器械,補充雲軍。
又令張飛全軍屯陽武,與雲軍聯絡。
令黃忠率西涼騎將馬凱韓雍,掩護大營。
那雲長在許昌,也接了趙雲敗報,忙從荊襄方面調軍萬人,令徐元直自率前往,協助趙雲,趙雲先後得兩處接濟,聲勢復振,同著元直,撫恤傷痍,彌縫卒伍,修繕器械,招集潰亡。
呂蒙因接到司馬懿手書,令韓當全琮朱異,領兵萬人,屯兵荷澤,遙為聲援。
孔明教雲按兵勿動,候馬超魏延得手,覆其根本,再進不遲。
趙雲遵命,按兵封邱不提。
且說馬超王平馬岱,領兵來到邯鄲,姜維文鴦來見。
馬超與三將商議道:「元帥大兵,現已渡河,與司馬懿相持延津陽武之間,子龍又有出兵東路消息,曹兵大將,皆在前敵,此去幽州,僅有曹休曹熊諸人,本非能兵,魏文長與田太守會兵出飛狐,曹兵內部情形,已經瓦解,我兵便可直出邢台,以通北道,但不知邢台曹兵是何人統率?」
姜維答道:「據細作報稱邢台系魏將唐咨州泰令狐愚三人部兵萬人把守,漁陽系魏濡陽王曹熊領兵二萬鎮守,曹休在幽州駐紮,也有兵三萬。」
馬超道:「既然如此,可飛調到劉延守上一黨一 ,張嶷出守安陽,調李將軍進駐邯鄲,以防後路空虛;伯約領兵萬人作先鋒,文將軍與舍弟為左右翼,即日進攻邢台,某家自同子均部領後軍,陸續進發。」
姜維領命,同文鴦馬岱即日起程,進取邢台,馬超與王平休軍邯鄲,候李嚴兵到。
李嚴在安陽,將防務一交一 妥張嶷,自領新軍數百人,來到邯鄲。
馬超留軍萬與李嚴,令守護邯鄲,自同王平領兵二萬,向邢台進發。
卻說漢兵前鋒的姜維三將,前赴邢台,姜維在路上與馬岱文鴦商議道:「曹兵屢敗,畏我聲威,決不敢出戰城外;我兵懸軍深入,利在速戰,若屯兵堅城之下,彼兵四面來援,則我軍氣沮,而勝負未可知矣!探聞廣宗鉅鹿都無重兵,那一位將軍領輕騎千人,越臨洛關,沿沙河而上,襲破鉅鹿,即假鉅鹿守兵旗幟,晝夜兼行,賺破邢台,庶不勞師而定?」
文鴦應聲願往,姜維選銳卒千騎與之。
文鴦倍道兼行,乘夜襲了鉅鹿,兵不留滯,即冒鉅鹿守兵旗幟,來襲邢台。
邢台魏將,見漢兵一到,登城拒守,分道求援。
不過幾日,只見東道上鼓角喧天,一彪魏兵打著了鉅鹿旗號,沖圍殺入,漢兵紛紛閃開。
唐咨三將,見救兵來到,留著令狐愚守城,自與州泰開城接應。
文鴦就勢殺到城根,冷不提防,手起一槍,將唐咨挑翻下馬,州泰措手不及,也被文鴦殺死。
姜維馬岱,奮勇當先,殺入城中。
令孤愚脫下衣甲,雜入亂軍中逃向幽州報信去了,姜維得了邢台,異常歡喜,推文鴦為功首,文鴦謙不敢當。
就在這個時候,曹彰從內黃成安肥鄉廣宗,到了鉅鹿。
文鴦走了不過一二日,曹彰兵便到了,聽說漢兵取了邢台,全師疾出,便跟著文鴦去路前進,姜維得了邢台,正待遣人報捷,曹彰的軍隊,好似疾風驟雨,登時把城圍住。
姜維三將猝不及防,立時分道,登城守禦。
那時邢台東門,已被攻破,李典揮兵急進,文鴦堵住城門,奮勇死鬥。
忽曹彰又攻破了南門,城內剩下敗殘魏兵,又四處放火,漢兵不能相顧,人自為戰。
那馬岱姜維,又雙戰曹彰不下,正在危急萬分,邢台地方,大有得而復失之勢。
卻好馬超王平兩路殺來,曹彰同李典只得火速收兵,離城十里紮營。
馬超見曹兵已退,入城坐定,姜維諸將來見,說道:「若非主將新來,邢台雖得,恐仍為曹兵所有矣!」馬超令姜維馬岱據城防守,清查城內奸細,自與文鴦王平倚城安營,預備與曹彰血戰。
曹彰見馬超兵銳,不可輕敵,吩咐裨將四人,持任城王令箭,發漁陽上谷清河渤海四郡突騎二萬,甲士二萬人,軍前聽令。
任城王在北道上紊有威名,令箭到處,准敢違抗,浹旬之間,益兵四萬,並偏裨將校二十餘員。
馬超聽得曹彰徵兵禦敵,令裨將馬驥,代李嚴守邯鄲,調李嚴來前敵助戰。
李嚴得令,火速來到邢台。
馬超吩咐王平道「子均!防守邢台之責,完全歸將軍一人,城外戰事,不必分心。」
王平領令入城,專任城守。
馬超將部下軍士,分作三隊:超自領七千人將中軍;令姜維將左軍,馬岱為副;李嚴將右軍,文鴦為副;三軍合二萬一千人。
馬超分撥已妥,便集合全軍將校,至帳前宣慰道:「我軍深入敵人腹心之地,曹彰現集合四郡人馬,誓與我決一死戰,我有軍三萬,不為不多,借戰勝之威,後有元帥重兵以為聲援,前有文長奇兵以分其勢,敵人雖眾,無如我何!且我軍自入關中以來,無戰不勝,西涼馬隊,天下聞名,絕不能因曹彰而挫我聲威,願與諸君同心共膽,保此令名,曹彰由我自當,他將由諸軍分敵可也!」眾將齊聲諾,馬超又道:「今日之事,有進無退,後顧者斬!」眾將遵令,各自整備鞍馬甲仗。
那鮮卑大將慕容軌賀拔奇,因受曹彰厚恩,前時無奈,匆匆辭去,此際聽得曹彰兵臨北地,兩個背主潛逃,各率所部二千餘人,倍道兼程,來助曹彰。
曹彰見二將來到,十分喜悅,優加獎勵,自領鐵騎萬人,並上谷兵萬人將中軍,令慕容軌將左,賀拔奇將右,除本部二千人外,各兼統漁陽突騎五千人,令李典領二萬人將後軍,全軍發動,來攻邢台。
馬超預備多時,見曹彰來攻,將人馬列成陣勢以待。
曹彰指著馬超大罵道:「汝父跋扈鴟張,朝廷論罪行罰,汝兵入許昌,掘塚焚一屍一,寧復人理!今日拿汝,定當碎一屍一萬段!」回顧鮮卑二將道:「那位將軍,與我出陣活捉馬超?」
賀拔奇應聲出馬,手執溜金雁翅鐺,直取馬超,漢軍陣上,李嚴縱馬提刀迎住賀拔奇。
幕容軌驟坐下千里黃花馬,使手中九子鈀,來到陣前,文鴦挺槍接住。
四個人登時殺在一堆,十蕩十決,越殺越勇,把兩軍陣上人都看呆了;連曹彰馬超,都不住的連聲喝采。
曹彰看著忍不住,自己也催馬來到陣前,馬超怒氣填胸,接住廝殺。
兩邊陣上,戰鼓如雷,邢台城裡,屋瓦皆動,直殺到日色沉西,兩邊方才住手。
曹彰回到自己營中,對二將道:「二位將軍真英雄也!」二將躬身道:「大王雄武,並世無儔,漢兵眾將,非大王誰能當之!」曹彰吩咐擺酒,與二將賀功,令李典入前軍,提防漢兵劫寨,教二將休息。
漢兵營裡,馬超對眾將道:「鮮卑二將,來助曹彰,後患方長,諸將有何良策?」
眾將尚未答言,帳下忽報王將軍來見。
馬超立時請入,說道:「子均為何夜出?」
王平道:「末將今日在城上,見兩軍接戰,可稱勢均力敵!但曹軍雖眾,皆系臨時集合,士心不一,明日決戰,伯約仲華,可各引弓一弩一手五千人,盡用火箭,射曹兵後軍;後軍一亂,我兵庶可得志。」
馬超道:「此計甚善,子均明日但留裨將守城,自領五千人出城助戰可也。」
王平領命,即夕入城,安排弓一弩一手伺候。
到了次日,曹彰傾營出戰,馬超便將兵向城側一退,曹彰盡力追擊。
忽見姜維馬岱,領兵橫衝過來,萬一弩一齊發,著火燒身;王平開城殺出,箭下如雨,馬超文鴦李嚴倒趕回來,曹兵大亂。
新兵初集,將不相一習一 ,止約不住,漢兵大呼,乘勢追殺。
曹彰李典慕容軌賀拔奇四將,督著本部精兵,殺條血路,向鉅鹿逃走。
馬超大獲全勝,收降兵萬人,得馬七千餘匹,衣甲器械無算。
曹彰回到鉅鹿,計點新兵,傷亡殆盡,本部軍士,亦有損失,撫膺歎道:「再敗王師,天亡我也!」鮮卑二將道:「大王請勿傷悲,勝敗軍家之常,今漢兵勢大,內地不可容身,大王不如由漁陽別道,出屯柳城,養威塞外,再入中原,免為敵人所乘。」
李典見事已無可為,出屯塞外,召慕鮮卑,原是先王遺命,亦以勸曹彰。
彰亦欲保全實力,真個領了全師,出屯柳城。
後來曹丕一死。
曹彰自稱大魏天王,鬧得九邊神鬼不安,與張飛血戰數場,方才退入陰山,此是後話不提。
當下細作報知馬超,超聞言大喜,對眾將道:「曹彰一去,幽州無能為矣!」將部下軍隊,分作兩路,令姜維領兵五千,從束鹿饒陽河間,出徇上谷各縣;令王平領兵五千,從柏鄉曲陽,出徇常山漁陽各郡縣;會魏文長督兵北上,直取幽州,令李嚴領兵萬人,駐邢台,接應兩路軍隊。
超自與馬岱文鴦,領本部全軍二萬還安陽,出滑縣,與子龍並諸葛元帥三路會攻司馬懿,下回細表。
且說魏延到了榆次,會見田疇,一別二年,相見甚喜。
田疇設宴,為魏延洗塵,酒席筵前,說起調兵各節。
田疇道:「前聞馬孟起王子均出襲安陽,本境為防禦敵兵侵入,陸續調集各項軍隊兩三萬人,嚴兵守境,幸安陽得手,邊境又安,將軍既來,出戰境外,無煩徵調也。」
魏延大喜,次日即請田太守派人前往接守井陘,自領本部並新調各軍,即時出發,來到井陘。
高翔出關迎接,將守關事務,交代清楚,隨著魏延,渡滹沱河,直取常山,沿途城鎮,望風崩潰。
魏延兵不血刃,直抵漁陽,恰好王平領兵來會。
魏延接了王平,大喜說道:「子均!往歲與將軍共定雲中雁門代地各郡,今復得與將軍偕行,漁陽涿易各郡,不難定矣!」王平笑道:「願附驥尾,共事功名。」
魏延道:「馬將軍現往何處?」
王平答道:「馬將軍聞曹彰出塞,令伯約去徇上谷,令某來從將軍去徇漁陽,馬將軍還安陽,與元帥及趙將軍三路圍攻司馬懿。」
魏延驚道:「伯約去徇上谷,必從東道去襲幽州,全功皆為所得矣!」王平道:「這亦不定,曹熊懦葸,決不敢出,平以部軍絕其出路,將軍率所部晝夜兼行,先取涿郡,則幽州自危,伯約東來,將軍北上,兩路合圍,何愁不勝!」
魏延大喜道:「子均高見,延所不及,但漁陽聞有兵三萬,將軍所部,僅止五千,恐難操必勝耳!」平答道:「兵何在多,在用之如何耳!曹熊有兩路萬,不知守常山之險,任我兵直入堂奧,斂兵入城,但求自保,有眾百萬,又復何用!平兵雖少,制之有餘,將軍但鼓行而北,若得幽州,漁陽之兵,必內潰矣!」
魏延聞王平言喜甚,即與王平分別,領兵直進。
果然涿郡守將,因曹熊尚在漁陽,阻住漢兵,未加警備,魏延一至,乘勢進攻,一鼓而下;遂留兵千人,令一裨將守住涿縣,自己徑向幽州進發。
到得幽州,姜維已徇定上谷各地,選置守令,征發士兵八千人,並將而前,在幽州城東紮下大營。
魏延兵到,兩路會合,聲勢浩大。
幽州城裡曹丕,初至幽州,替父王發喪,追諡高祖武皇帝,自己即日登基,改元黃初,與曹休程昱籌劃軍事;接二連三,聽曹熊轉報曹彰與馬超相持邢台,最後大敗,逃出塞外,漢兵已取邢台,忽然三日,未接曹熊報告,漢兵已奄至城下。
曹丕與程昱商議道:「仲達一軍,久無消息,漁陽不知曾否陷落,幽州四面皆敵,如何是好?」
程昱道:「大事已去,陛下可乘漢兵未曾合圍,率領宮眷,先往遼東,昱願死守此城,以報主知。」
曹丕不覺潸然淚下,對程昱道:「以幽州累卿矣!」昱頓首受命。
曹丕與曹休乘夜領兵三千,開了幽州北門,逕趨遼東。
姜維晝夜提防曹丕北走,一經聽得,即領所部追趕,程昱在城上,見漢兵去追曹丕,火速領兵出城,抄擊姜維後路。
姜維前後受敵,急回兵來迎程昱,曹休曹丕乘間拚命逃脫。
程昱見曹丕去遠,正要收兵入城,忽被魏延縱馬上前,橫腰一把,將程昱生擒過馬,曹兵大亂。
正是:
滎陽紀信,正有前車;河北公孫,已無後路。
欲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異史氏曰:於禁從孤三十年,何期臨危反不如龐德,此曹操襄樊失地時自歎之詞,而世人乃常為此言欺蔽;每若寢陵畫壁,辱禁以死,實為至當,而又多壯德之抬櫬殉身,輒羞禁之稱降有貳也。
嗚呼!世人於此,不惟忘禁材勇,品證失人,抑且忘操漢城,褒貶失宜,此奸雄所以能動欺後世,竟使後人至人自欺也,不亦譎哉。
在操當日,罷計遷都,激厲左右,自宜有此一言,然於文則實非定論。
觀禁入事操門,非薦非降,引數百人,自來投效,魏營中只此一人進身光大。
天下大亂,豪傑自惜其材,時操奉詔勤王,奸惡未露,則禁與孫策在術,趙雲在瓚,張遼在布,馬超在魯,曾何以異?是不可遽議其非。
回思操敗清水,禁獨能趕殺青州乘勢劫掠百姓之兵,惇告禁反,亦不置辯,且先下寨拒敵以攻張繡,操之知禁,至特指班內,謂汝可去解樊城之圍者,實自此始。
是其整軍經武,有勇知方,又何可遽薄其材!及夫水淹七軍,乞哀雲長曰:「上命差遣,身不由己,望求憐憫,誓以死報!「則陵寢因降以死,亦可謂死漢而報關公,而其悔歸曹操,低首雲長,言自一由 衷,亦何能竟謂無心也!是則屢撓龐德,鳴金阻谷,用掣其肘,更屬暗助關公,有功於漢。
嘗謂禁雖有失足之恨,終見立身之操,蓋懷降漢之心,始成背操之志。
龐德何人,可與並論?即曰獎之太過,毋亦足抗黃權,何故可輕於禁耶。
作者大其來降,許其知恥,不欲受欺於操,因每惜禁之材,前令投吳,即使比於黃權,今令助懿,又若比於向一寵一 ;故守延津經旬,無異洪湖十日,後先輝映,令古一交一 悲,是非論定於棺中,黑白斯分於筆底,禁之冤庶幾雪矣。
趙雲之敗,司馬之援,皆所以死司馬昭也,而曹惠曹爽同死焉,無他,但令曹氏子孫與司馬子孫同日死耳。
姜維之勝,魏延之趨,皆所以破幽州也,而曹彰曹丕同竄焉,無他,但令曹氏弟兄與漢家疆土同時絕耳。
一則驅入幽冥,一則投諸塞北,此與晉魏遞禪,報復於寡一婦 孤兒,不如炎漢中興,報復於山陽安樂,其酷毒寬厚,更有判於天理之巧不如天心之仁,人心之公不如人道之平者也。
嗚呼!晉魏不禪,方謂五一胡一 之禍可免,而任城出塞,不謂鮮卑之召猶然,曰:原是先王遺命,則本書獨誅曹操,若謂亂邦國賊無不如斯,其意至深,其筆亦至嚴矣。
世有思假外寇以患中國者,其視曹操子孫之例也可!慎勿謂求為曹操而不得,尚可為程昱之死據幽州,然而程昱之例,又如彼也。
分類:未分類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