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三國演義》第四十五回 出上黨馬超襲安陽 渡滎澤張飛戰原武:軍行迅速,到了上一黨一 ,王平出來迎接,與馬超諸將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反三國演義》第四十五回 出上黨馬超襲安陽 渡滎澤張飛戰原武

反三國演義

第四十五回 出上黨馬超襲安陽 渡滎澤張飛戰原武

卻說馬超奉孔明將令,率領姜維李嚴文鴦馬岱四員大將,從孟津渡過黃河,調了張嶷,前赴上一黨一 。

軍行迅速,到了上一黨一 ,王平出來迎接,與馬超諸將互相慰勞。

馬超將元帥命令與王平觀看。

王平敬謹受命,將守關事件,交代張嶷,自己整頓兵馬,預備隨馬超出兵。

馬超休兵一日,喚王平道:「子均久住上一黨一 ,熟知地勢,從上一黨一 守兵內,抽調七千人,以張將軍新來兵補入守禦,子均即率本部作先鋒;李將軍領兵五千作第二隊,接應子均;姜文兩將軍各領萬人作第三隊,分左右翼接應,會兵安陽城下;某自與仲華,督領後軍,前來接應。」

王平啟道:「主將!安陽系河北大縣,燕趙重鎮,自曹兵大敗許昌,白馬王曹彪,前守晉城。

懼我兵襲擊,退屯安陽,是以我兵不費吹灰之力,得了晉城;曹彪膽小,有兵三萬,退依大縣,統將不才,士心不一。

我兵駐守上一黨一 ,於今三年,未奉將令,不敢出兵,末將願領所部輕騎,沿太行東下,出玉峽關,得李將軍一人接應已足;可令伯約與文將軍,領輕騎萬人,由壺口關出襲邯鄲;曹兵注重憑河拒守,不料我兵猝出兩地。

兩處得勢,我井陘之兵,可以出常山;飛狐之兵,可以擾涿易;幽州敵軍,中分為二,司馬懿欲護黃河之險而不可得矣!」

馬超擊節稱善道:「子均對於幽燕地勢,可謂朗若列眉矣!」隨令王平領兵先發,李嚴繼之,姜維文鴦會同劉延由壺口關,火速領兵去襲邯鄲。

四將領命,即日分頭出發。

馬超自同馬岱督領大軍,緣太行東下,出玉峽關,接應王平,迎敵司馬懿;一面遣人去滎陽,飛報會師之期,以為大軍渡河準備。

那王平久居上一黨一 ,知道中原若定,曹兵必走河北,暗中分遭細作,打聽沿邊州縣兵備道路山川形勢。

他還乘著曹兵疏防時候,自己冒充商人,訪查汲縣至常山一帶情形,當地都派有精細探子,故於燕趙情形瞭如指掌。

此次輕軍開拔,晝夜兼行,三五日間便到了安陽。

卻說河北地方,自從曹操掃平袁紹,乂安已久,又有曹彪大兵在此駐紮,地方安堵,人不知兵,攘往熙來,肩摩轂接。

黃昏時候,王平已到安陽城下,曹兵驚覺,急待閉城,王平督兵,乘勢急攻,曹兵紛亂,手足無措,早被王平將西門攻開,漢兵一擁而入。

城裡曹兵,不知漢兵多少,一時大擾,自相踐踏。

李嚴軍隊,又從城外助攻,擾攘竟夜。

曹兵除戰死外,逃走一空,曹彪卻無下落。

王平即下令撫定居民,請李嚴坐鎮安陽,自己乘勝領兵,來襲淇設湯陰諸縣。

馬超到了安陽,聞知王平已經發動,留兵萬人與李嚴,駐紮安陽接應姜文二將,自引全軍,蹤跡王平南下,來攻司馬懿後路。

自古道:雖有智慧,不如乘勢。

王平養精畜銳,坐甲三年,兵力既精,地形又熟。

司馬懿專防著河南沿途追趕的孔明張飛,未曾防著奇軍突起的王平,合該天意滅曹。

王平七千人,橫行河北,如疾風掃葉,直抵獲嘉,與司馬懿前軍大將張郃,相望為營,王平見自己軍隊,馳驅千里,猶恐力乏,倚營自固,待主將兵到,再作道理。

馬超惟恐王平有失,令馬岱督後軍駐防汲縣,自領大軍星夜兼程,來接應王平。

曹兵營中,聽見漢兵從河北殺來,火速報知司馬懿。

懿問漢將為誰?探子答是王平。

懿頓足道:「白馬王必全軍覆沒矣!王平足計多謀,前諸葛亮得了益州,多系其力,據守上一黨一 ,熟悉地形,輕兵一出,州縣望風崩潰,若不急速翦除,是我後路又樹一敵矣!」急令張郃張雄,各領萬人,限期剿滅王平,以除後患。

張郃張雄二將聽令,即引兵來攻王平。

剛到王平營邊,只聽得北道上鼓聲大震,塵土沖天,一彪軍馬,約有二萬餘人,一色西涼馬超旗號。

張郃不覺吃了一驚,對張雄道:「難道幽州又失守不成?為什麼馬超又從北道上來?」

張雄也覺驚疑,兩個列陣以待。

只見馬超來到陣前,拿槍指著張郃道:「張郃敗將,幽州已被我取得,曹丕已被我殺卻,看你這一群敗將,又敗往何處?」

曹兵聽得,個個膽戰心驚。

當下馬超縱馬,直取張郃,張郃挺槍迎住。

不到十合,王平開營,督率兵士,強弓硬一弩一,直向張郃後軍衝來,勢如風雨。

張雄抵擋不住,馬超揮兵直上,漢兵勢大,曹兵大敗而逃。

二將縱兵追趕,張郃只得棄了滎澤大營,向原武奔走。

馬超王平收兵漸住,超執平手道:「子均可謂神兵矣!」平答道:「借主上宏福,元帥主將神威,亦賴曹兵疏防,遂至是耳!」二將吩咐軍士,將曹兵拘集船隻,盡渡過河,運載軍士。

孔明聽得馬超大捷,急令全軍畢渡,以便應援張飛黃忠諸將,盡由滎澤渡河,安下營寨。

馬超王平,來見孔明,孔明舉酒賜二將道:「出師河北,二位將軍第一功。」

馬超道:「此皆子均一人之功,超不過隨軍聲援耳!」孔明道:「非孟起足為聲援,子均又何敢出關也?」

眾將齊聲道:「元帥真天下之公言也。」

孔明又問道:「伯約一軍如何?」

馬超答道:「昨由舍弟轉來捷報,已取邯鄲,現向邢台進發。」

孔明道:「所得各地,本帥派人前去接守,孟起可與子均統率本部全軍,逕取邢台,當令文長引兵會同高翔,由井陘出關直取常山,以與孟起會兵。」

馬超王平拜命,領兵馳去。

孔明又令魏延領兵五千,商同田太守,發代郡騎卒萬人,步卒五千,合高翔所部,由井陘直取常山,井陘由田太守派人接守。

魏延閒了許久,喜之不勝,再拜領命,星馳去了。

孔明顧諸將道:「我兵渡河,幽州事急,司馬懿喪膽矣!取威定霸,在此一舉!」令張飛為本部先鋒,張苞將左,關興將右,直取張郃,黃忠領兵接應,全軍出發。

且說張郃同張雄敗退原武,飛報延津,司馬懿聞報大驚道:「馬超全軍一出上一黨一 ,幽州危矣!諸葛亮又已渡河,我軍進退路絕,除死戰外,殆無辦法!」火速派人持書至濮陽,約曹彰李典會師抵敵,或遵先王遺命,以山東讓與孫權,而引兵還救幽州。

曹彰接到司馬懿手書,與李典諸將商議道:「諸葛亮全師渡河,勢已無敵,仲達僅足支持,幽州一失,則將士絕望,又何能更守山東!不如讓與孫權,令其代我受敵,以分漢兵之勢;某與將軍卷甲疾驅,以躡馬超之後,而解幽州之圍。」

李典道:「大王所見甚是!」隨即差人修書赴合肥見陸遜,言遵先王遺囑,以山東與東吳,請即派兵接收。

呂蒙正在合肥,陸遜接書啟道:「都督!曹兵不能守山東,而以與我,不過欲我代受兵禍耳!我若受之,漢必及我,我若不受,漢兵襲而有之,從荷澤以陵豐沛,越淮泗以壓滁巢;今日之事,寧可戰於境外,不可戰於境內,都督以為如何?」

呂蒙道:「事勢所迫,不得不爾,撫山東之眾,以紓淮右之危,吾志決矣!以合肥付伯言,山東之事,蒙自任之。」

呂蒙隨簡曹真張繡舊部馬步萬三千人,一江一 東步兵二萬人,東吳大將韓當、周泰、蔣欽、全琮、孫琳、丁奉,悉今隨征,拜表即行,星夜就道。

一面啟知吳王,令程普凌統守九一江一 ,黃蓋協助陸遜守合肥;鄱陽水師,歸孫韶統領,巢湖水師,歸陸遜節制。

孫權接到呂蒙陸遜啟奏,知道曹氏一亡,東吳便有唇亡齒寒之懼,二將見機明決,去守山東,謀國之忠,自為要著。

隨發官中金帛,並應需軍實各項,令將軍朱異,領兵三千,送往山東,接濟呂蒙。

那呂蒙領了軍隊,由荷澤渡河,來到濮陽,見過曹彰。

曹彰見吳軍人強馬壯,將士一心,自是歡喜,將山東交代過了,別了呂蒙,自同李典整率全軍三萬餘人,由內黃出臨漳,來襲馬超後路;一方面遣人飛報司馬懿,一方面遣人飛報曹丕。

呂蒙接收了山東,分佈眾將,據險設防,貯兵積粟,以資固守。

那張翼四將,屯兵陳留,細作報稱曹彰北走,呂蒙接守山東,急忙分頭報告孔明趙雲。

趙雲聽得東吳不費張弓只箭,得了山東,不由大怒,令廖化謹守新蔡,調回嚴壽,啟奏漢中王,留大將崔頎領兵一萬駐紮許昌,其餘各地防兵,概仍舊防,自請出兵。

玄德以山東事急,令雲長領兵萬人,同徐庶來鎮許昌,都督徐豫二州軍事,以為子龍後援。

承製授趙雲都督青兗二州軍事,率所部馬步全軍五萬人,部下大將嚴壽、黃武、崔頎、龐豐、龐豫,並陳留分屯四將,盡歸節制,即日從陳留渡河出封邱,夾攻司馬懿;俟北路得手,然後移兵東向,驅逐呂蒙。

後路所需軍械糧草,由雲長源源接濟;孔明一軍,由玄德督同龐士元馬幼常,征發荊雍州縣接濟;馬超一軍,由田疇劉延張嶷,征發并州兵馬錢糧接濟;前敵諸軍,饋餛有恃,軍械無闕,一心應戰,自然制勝可期。

單說趙雲同妻子馬雲騄,帶領諸將來到陳留,張翼會同三將,前來參見。

雲一一撫慰,說道:「張將軍轉戰幽並,馳驅河洛,真是為國勤勞,兵不殘民,尤為難得!」張翼遜謝不遑,趙雲道:「封邱方面,可否渡河?」

張翼答道:「頃細作報稱,司馬懿因末將四人屯兵陳留,但備曹彰,不能北渡;又以諸葛元帥大兵由滎澤渡河,旦晚當有大戰,封邱方面,防兵不多,主帥欲渡河,翼前於河干拘集船隻,當引本屯三將為前驅也!」

趙雲聞言大喜,撫翼背道:「伯恭深穩有謀,真大將才也!」即授本軍先鋒,同原屯三將,率領本部人馬,先行渡河。

張翼同三將回轉原屯,乘著黑夜,領部兵徑渡黃河。

沿河中有防兵,一來是黑夜,二來漢兵勢大,被張翼率兵亂殺一陣,直抵封邱下營。

趙雲麾軍前進,兩日之間,全軍畢渡。

陳留防地,由雲長派人接守。

那守封邱的,是曹兵大將典滿許儀,聽漢兵進逼,飛報延津。

司馬懿與諸將商議道:「任城王全軍北躡馬超,而諸葛亮進屯原武,趙子龍復直逼封邱,兩軍皆系勁敵,我軍欲退無路。

請中分我軍,子孝當東路,領全軍五萬人,子廉為副,子揚為謀主,典滿許儀曹爽曹惠皆屬之,以當趙雲;懿自率俊義士載士季諸將當諸葛亮。」

曹仁起身道:「都督之命,仁敢不遵!」即同曹洪劉曄領兵到封邱,迎敵趙雲。

司馬懿正在分撥軍隊,外面報道:「於禁領兵回來。」

懿大喜,即令請進,於禁上前請罪,懿扶起道:「懿亦敗軍之將,將軍何必如此!」於禁再拜就坐。

懿問道:「聞將軍兵敗汝南,久無消息,為何來此?」

於禁答道:「末將在汝南失敗,為馬超追迫,投入東吳;頃聞主上駕崩,太子北走,許昌葉縣,相繼失守,公明文遠,先後死節,都督與任城王退兵河北;又聞山東已與東吳,禁在吳主面前,請率本部還救危亡,蒙吳主賜給器械衣甲馬匹,又在淮徐間招集土匪,合舊部二萬餘人,隨同呂蒙由荷澤出濮陽,特來延津,聽都督指揮。

呂虔滿奮亦同來也。」

司馬懿聞言大喜道:「即煩文則率領所部,駐守延津,接應後路,懿自往原武督師也。」

於禁領命。

司馬懿即盡起延津部隊三萬餘人,自領一鄧一 艾鍾會司馬昭司馬孚諸將前來原武,迎敵孔明。

到了原武,張郃張雄迎入大營。

懿問張郃:「漢軍作何舉動?」

張郃答道:「據細作報稱,諸葛亮以張飛為先鋒,將悉銳來攻郃營。」

司馬懿道:「我軍新敗,士氣不振,若不血戰一場,再無立足之地!」即飭令諸軍整飭戰備。

次日黎明,只聽得漢兵營中鼓聲大振,陣門開處,張飛手持丈八蛇矛,跨下烏騅馬,圓睜環眼,倒捲虎鬚,前來討戰。

曹兵陣上張雄,要在都督面前顯能,使手中雙刀,飛馬出陣,張飛見馬超趙雲屢立大功,自己屯兵方城,老師糜餉,異常憤恨,一見張雄出陣,也不通名道姓,接住就殺。

二人一來一往,在陣前斗了五十餘合,張飛殺得性起,抖擻精神,向張雄心窩一矛搠去,張雄將刀急架;張飛將矛掣回,再復一矛,張雄招架不及;張飛用盡平生之力,竟一矛將張雄挑下馬來,結果了性命,縱馬上前,直取司馬懿。

張郃見張飛殺來,忙挺槍接住。

張飛越殺越勇,好似弄風猛虎,醉酒山熊。

司馬懿恐張郃受傷,急令鍾一鄧一 二將出馬。

那邊關興張苞候了多時,一個戰住了一鄧一 艾,一個戰住了鍾會。

孔明在陣前見張飛得手,急令黃忠出馬。

黃忠得令,催馬持刀,直向曹兵陣上殺去,逕取司馬懿,那邊司馬昭司馬孚雙馬敵住了黃忠。

黃忠戰到半酣,大吼一聲,只聽颼的一聲,已將司馬孚攔腰一刀,斬於馬下。

司馬懿吃了一驚,見司馬昭亦將抵敵不住,急令辛毗、高堂隆二將,前往助戰。

孔明在陣前見張飛黃忠得勢,將鞭稍一指,諸葛靚揮動大兵,逕攻曹兵,曹兵大敗,棄了原武大營,退屯陽武。

孔明吩咐諸將,乘勝進追,不許曹兵休息。

曹兵連敗三陣,再由陽武退到延津。

幸虧於禁領兵接應,漢兵方才不追。

正是:

大勢潛移,一木難支崩廈;疲兵累戰,沿途怕聽風聲。

欲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異史氏曰:此一回雖寫王平,而非寫王平之明地理,實以分兵幽燕,必出趙代,此不得不寫王平者一也。

曹氏餘孽,留居晉城,安陽退屯,勢所必至,則欲出趙代,必除曹彪,又不得不寫王平之明地理者二也。

王平深入,不可不有後繼之師,此所以兵出土一黨一 ,而以馬超襲安陽書,固以功成不在王平,非僅一知地理即足制勝明矣。

大抵中原若定,曹氏必趨河北,幽州未固,敵兵急予中分,情勢宜然,指揮有定;是非王平一習一 地知兵,特皆作者熟識地形,精於戰備,乃善策其攻守之勢而快意古人耳。

平原戰術,利在飄忽,阻河為固,利在後防;以飄忽之兵,去後防之恃,雖有張郃之勇,司馬之智,亦將束手,尚何可為?謂遵先王遺命,以山東與孫權,而引兵還救幽州,亦無非作者寫盡司馬計窮,不出北走一胡一 南走越之故智焉已。

陸伯言為救東吳危亡之第一功臣,奇材橫軼,而實先主不戒自驕,得使成名,作者深許其材,故亦必於東吳已迫唇亡之際,而值屢敗之後,方以出之。

其實可戰於境外,不可戰於境內之言,猶是奮翼猇亭之舊志也。

然而吳之臣魏,雖亦自若,獨有今時之勢,迥不相同,前為臣賊,此則救亡;而一受人封,一受人地,得失亦判。

是知吳之屈膝於曹,作者尚不深絕之,轉嫉丕之垂危袖手,而令伯言出翻其案也。

故不拆一失,而得山東,乃足啟呂蒙之禍;而領巢湖水師,以守合肥,庶得全伯言之忠;至伯言出,而吳亦同迫危亡,蓋可知矣。

本是張郃御馬超,卻一戰棄了滎澤,奔到原武,又變了張飛戰張郃,再一戰棄了原武,退屯陽武。

本是曹彰躡馬超,卻一時送了山東,讓與呂蒙;又變了趙雲怒曹彰,便一時到了封邱,夾住司馬。

本是司馬守延津,卻百忙要分軍隊,前進督師;又變了於禁還延津,乃百忙替出司馬,接應敗退。

寫得四面八方,魏蜀吳各路兵馬,層層夾住,互援互戰,忽救忽攻,而只是情見勢絀,抵故漢軍不住,卻不全由諸葛亮一人智計安排,想見眾志成城,又須能人自為戰,方是近世戰術最稱進步之一點,而天下大事,斷非一手一足之烈所可成就,此個人武力集中,雖厚且多,亦必自亡之理也!

分類:未分類項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反三國演義
簡介楔子 雨夜談心傷今弔古 晴窗走筆遣將調兵第一回 省詐書水鏡留元直 脫徐母孔明遣趙雲第二回 戰江夏孫氏雪前仇 讓荊州劉牧懲後患第四回 洩舊忿張繡投孫權 挫先聲甘寧射樂進第五回 小周瑜水陸破曹兵 矮張松東西販蜀土第六回 巡江上趙子龍得圖 取漢中夏侯淵耀武第七回 數抗命矯詔召馬騰 聯新婚開閣迎呂范第八回 戰合肥太史慈中箭 出潼關馬孟起報仇第九回 曹孟德計阻臨潼縣 諸葛亮兵伐白水關第十回 馬孟起間道入四川 管幼安捐軀蹈東海第十一回 伏皇后策授傳國璽 喬國老痛哭小東床第十二回 賦歸寧孫夫人不歸 下密詔漢獻帝不密第十三回 銅雀台大宴論當塗 金鳳橋愛子陳天命第十四回 孫夫人雨泣葬江流 劉皇叔雪涕祭武擔第十五回 吳蜀仇讎阿瞞稱帝 漢魏禪讓子建出亡第十六回 大復仇劉玄德興師 小得勝夏侯淵敗績第十七回 魏文長偷度子午谷 馬孟起再入長安城第十八回 侈親征魏武帝逞兵 雪積憾馬孟起奮武第十九回 征舊部馬岱旋武威 襲故智魏延渡壺口第二十回 急援兵賈詡明聯吳 扮舟商呂蒙暗襲蜀第二十一回 趙子龍截江敗呂蒙 龐士元巡城識向寵第二十二回 張翼德血戰奪方城 關雲長兵威震河北第二十三回 議遷都曹操還許下 領新軍馬岱出關中第二十四回 孫仲謀兩路攻荊州 趙子龍一軍奪江夏第二十五回 劉玄德正位漢中王 諸葛亮誓師長安道第二十六回 老黃忠奮威敗徐晃 勇姜維設計賺曹真第二十七回 諸葛瞻越險奪龍門 司馬昭藏兵匿少室第二十八回 張文遠反攻圍方城 龐士元智救襲郟鄏第二十九回 劉玄德駐蹕荊州城 徐文響失機沔陽縣第三十回 仙桃鎮徐趙大鏖兵 皂角市關張雙縱火第三十一回 斗三將許褚喪澠池 陷重圍徐晃棄函谷第三十二回 偃師縣曹彰戰馬超 黑石關黃忠敗張郃第三十三回 除虎倀射殺滿伯寧 藉雉媒招降諸葛誕第三十四回 曹孟德許昌大會議 孫仲謀鄱陽小閱兵第三十五回 犯桂陽虞翻夜撤師 收零陵蔣琬宵臨敵第三十六回 大涼山孟獲懾疑兵 三連海呂凱擒蠻帥第三十七回 趙子龍麾兵九里關 馬孟起燒糧孟津驛第三十八回 炸新安諸葛試地雷 拒洛水司馬掘天塹第三十九回 洛陽城漢魏大交鋒 孟津縣許典雙敗陣第四十回 游洛水諸葛亮賦詩 收合肥孫仲謀傳檄第四十一回 徐文響盡節死新蔡 曹孟德臨命涸漳河第四十二回 劉玄德略地駐南陽 趙子龍決水灌臨穎第四十三回 敗李典趙雲入許都 灸華歆馬超掘疑塚第四十四回 張文遠憑城殉葉縣 司馬懿拔隊退延津第四十五回 出上黨馬超襲安陽 渡滎澤張飛戰原武第四十六回 邢台縣孟起走曹彰 幽州城文長捉程昱第四十七回 公孫淵獻俘幽州城 司馬懿坐困延津縣第四十八回 劉阿斗遇刺江陵驛 呂子明分襲封邱城第四十九回 濮陽城三國大交兵 章邱邑二將深入敵第五十回 呂子明戰死濮陽城 司馬懿退屯東阿縣第五十一回 救東阿曹仁雙中伏 破館陶於禁再被擒第五十二回 定山東諸葛亮歸天 失江北孫仲謀殞命第五十三回 黃公覆殉節九江口 張翼德驅兵採石磯第五十四回 白門鼓角將帥成功 黃海風濤君臣共命第五十五回 趙子龍按甲定閩甌 蔣公琰督兵收交廣第五十六回 樓桑村樹萎殞真王 柳城塞秋高來敵騎第五十七回 劉王孫正位繼中興 龐丞相序官復舊制第五十八回 封功臣六王膺上賞 畫軍區四督鎮雄邊第五十九回 馬孟起衣錦返西涼 曹子建悲歌行絕塞第六十回 深杯浮白鐵案掀翻 古墓冬青石人惆悵書後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
語言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