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三國演義
第五十二回 定山東諸葛亮歸天 失江北孫仲謀殞命
卻說馬超黃忠姜維,底定山東,分兵遣將,鎮撫地方,三人回兵到歷城,來見孔明,不料未到歷城,孔明已經去世。
說來話長:孔明自從得病,心神朗徹,自知命不久長,迭次接到諸將捷音,見山東已定,當乘勢以定淮南,進收吳會,力疾作書與諸將道:
「曹兵灰滅,山東底定,當乘兵勢,蕩定淮南,宜留黃老將軍與子均伯歧,率兵三萬,鎮撫山東;漢升駐歷城,子均駐青州,伯歧駐兗州,務恤民隱,安輯地方,整頓士馬,為前軍聲援。
孟起簡得勝之兵七萬,以伯約為謀主,率李嚴文鴦馬岱關興張苞,由郯城直取準陰,合子龍翼德之兵三方並進,先取一江一 北,撒其屏障,吳兵鋒銳已盡,必不能守一江一 北。
既得一江一 北,一江一 南自可指顧而定。
惟陸遜多謀,甘寧善戰,勢必致死,慎之慎之!諸將勤勞王事,為國盡忠,幸勿以亮之故,而損壯志也!」
孔明寫罷,加緘封固,頭昏眼花,咳嗽不止,諸葛瞻諸葛靚左右扶著。
遲了半晌,孔明自覺支持不住,口授遺疏,令諸葛瞻繕寫道:
臣亮言:臣本布衣,躬耕隴畝,大王謬采虛聲,加之重任,受命以來,於今七載,上承高祖世宗在天之靈,近稟大王之神武,將士效命於中原,大盜就夷於河朔,今所慮者,近在一江一 南;臣死之後,無帥之任,可委元直繼之,臣已移山東得勝之兵,令翼德由合肥東出峴山,從採石渡一江一 ,以攻建業;子龍由合肥南出舒桐,通舟師之路;大王可令向一寵一 率水師東下,以取九一江一 ,會攻建業;孟起由都城直出淮陰,南取維揚;三路合兵,自操必勝,一江一 南之定,不出三月。
移兵急進,順定東甌,蔣公琰聚兵零桂,大王假以南征之權,督長沙郡之兵,南定一交一 廣,絕權逃遁之路,混一之期,當復不遠。
願大王應天順人,上纘盛業,光復舊物,則臣雖死,亦無遣恨!臣一門列戟,受國厚恩,不敢復要令典;惟臣兄子瑜,委贄孫氏,克城之日,幸全其命。
前敵諸將,子龍孟起,功異他人,功成受賞,自屬聖心。
臣以為雲長宜在禁近,保佑國家。
山東之事,可付漢升;幽冀之事,宜付翼德;以子龍督徐揚,孟起督關隴,文長守雁門,子均守上谷,伯約守天水,則國家安如磐石矣!邦基新定,處之以寬大,將帥積勞,懷之以恩禮,庶幾人民殷復漢之思,功臣無彭韓之懼,臨命烏咽,不知所云。
孔明說到此處,聲息已不相屬,瞑目多時,復張目語瞻道:「年少貴一寵一 ,勿以驕滿亡身!」瞻頓首受命,言訖氣絕。
瞻兄弟嚎啕痛哭。
幸衣衾棺槨,均已預備妥協,大小將士,盡皆痛哭不止,勸住小將軍,將孔明沐浴成殮,停棺帥府,飛報許昌洛陽兩處;馬超三將回來,孔明已去世一日了。
馬超最感深恩,比別人尤為悲痛。
三將來到靈前,撫棺大哭。
說也奇怪,孔明見三將回來,面有笑容,眾將皆為驚異。
馬超推由黃忠傳令,大小軍士,掛孝十日,即日發喪,盡由黃忠主持喪事,靜候漢中王令旨。
俟元帥夫人來到,方行殯殮。
諸葛瞻將孔明與三將遺書取出,三將益發哀感。
馬超與姜維,一面襄助孔明喪事,一面整頓士馬,候令出發。
第三日,黃夫人先接兒子手書,與媳婦火速就道,比及到時,已經全城縞素,哭聲雷動。
黃夫人揮涕入臨,諸葛瞻兄弟匍匐迎接,黃夫人愈加傷心,哭了多時,黃忠馬超諸將,跪地苦勸,方才住哭,進居喪次。
六七日間,漢中王令旨到了,賚旨意的是漢中王次子劉理,兼奉令代漢中王祭奠,諸葛瞻跪接。
令旨道:
假黃鉞左將軍都督雍梁並冀幽青徐兗八州諸軍事雍州牧諸葛亮,明德之後,為國申甫,八州轉戰,逐殲元惡,漢室重光,郁為首功;而籌策雲勞,菁華既竭,國爾忘身,寧不悲悼!昔大樹殞身於幕下,伏波奄謝於軍前;後先暉映,而功烈尤加,省覽遺書,倍增淒咽,有功不錄,何以為國!今承製追贈前將軍亮為大司馬,晉封琅琊王,賜謚忠武,以大司馬琅琊王印綬冠服入殮,賜西園秘器,給羽葆鼓吹一部送殯,令都督青兗二州軍事青州牧黃忠治喪。
諸葛瞻痛哭謝恩。
黃忠領命,遵照禮制大殮小殮各事,逐件舉行。
劉理祭奠已畢,退出喪次。
再召黃忠,宣佈漢中王令旨,授黃忠都督青兗二州軍事青州牧,黃忠謝恩。
再召馬超,遞過漢中王手書,馬超敬謹接過,啟視道:「一江一 東未滅,元帥先亡,孤之不幸,亦國家之不幸也!孟起追從元帥,血戰中原,元帥手書,每相推挹,當奉行遺命,以葳全功,已敕漢升為元帥治喪,令元直繼任,總南征諸軍。
孟起可速進兵,以成元帥之志也。」
馬超再拜受命,回到軍中,同著姜維六將,至孔明靈前酬酒,報告師期,別過黃忠,即日拔隊起程。
諸葛瞻候雲長子龍翼德諸將遣使祭奠後,同著母親,扶柩回南陽原籍安葬。
玄德又派馬謖領虎賁三百人來南陽,為孔明負土築墳,孔明岳丈黃承彥,依然健在,一來弔唁,不覺泫然,自回山莊,一發不問世事了。
玄德接到孔明遺疏,十分悲痛,迭加恩禮,猶慊於心,戎馬半生,飽更擾患,長子方殂,良臣又逝,心中抑鬱,也就病了。
但以一江一 南未定,不敢自逸,手書授徐庶都督南征事宜,節制諸將。
又與書張飛,告以元帥遺命,當小心遵守。
徐庶張飛,奉到手書,各自理會。
徐庶召集張飛趙雲諸將宣佈漢中王令旨道:「諸葛元帥,蕩定中原,心力俱虧,中年遽謝,庶以纖才,謬承大任,大王令旨,先帥遺命,庶雖欲上辭,又何可得!願與各位將軍,同心協力,蕩定一江一 南,上報明主之知,下成先帥之志。」
張飛趙雲二將齊聲道:「元帥既承重任,為國宣勞,末將願率同袍,服從命令。」
元直道:「二將同心,一江一 南何愁不定,吳兵扼守小峴,舒六別無重兵,子龍可引本部全軍五萬人,黃敘廖化嚴壽黃武四將,逕出舒六,會合水師,夾攻九一江一 ;攻破九一江一 ,沿一江一 直下,以達建業。」
趙雲領令,同著夫人帶領四將督兵直出舒六,合水師來攻九一江一 。
元直令吳懿守合肥,自同張飛督張翼馬忠關索崔頎龐豐龐豫全軍七萬,進攻小峴;派流星探馬馳報馬超出兵日期,令馬超進攻淮陰。
那馬超奉到漢中王令旨,又接徐元帥命令,火速催軍向淮陰進發,令文鴦為先鋒,來到宿遷,守宿遷的乃是吳軍大將丁奉,見馬超領兵來到,飛報陸遜甘寧知道。
原來呂蒙死後,孫權令陸遜領水軍都督,程普督陸軍;程普駐小蜆,陸遜駐淮陰,甘寧駐泗陽。
陸遜聽得警報,令甘寧領兵二萬,助丁奉守宿遷;自己隨後亦領兵萬人向宿遷而來,分付二將:馬超兵銳,一江一 南卑濕,固守以疲其師,然後方可決戰。
二將遵令。
馬超令諸軍討戰,吳兵都不理會,馬超便欲攻城。
姜維諫道:「主將不必性急,宿遷要地,吳人駐有重兵,控聞陸遜甘寧,皆來此地,若欲仰攻,必傷士卒。
不如分兵繞洪澤湖,攻取盱眙,進窺揚州,搖其內部,則彼非戰不行矣!」超聞言大喜道:「伯約之言,甚為有理,然此重任,非伯約不能當也!」即從麾下分兵三萬與姜維,令率關興張苞進攻盱眙。
姜維領兵,從間道星夜來襲盱眙。
超自督本軍四萬人屯宿遷城下,令文鴦馬岱,備率輕騎三千,游弋宿遷附近,劫奪吳兵糧運,自與李嚴整陣以待。
單說姜維三將,倍道兼程,來到盱眙。
盱眙守將,因前軍掩護,未及預防,被姜維率兵奄至,馬上進攻。
不到半日,已經攻破,盱眙守將,向揚州逃走。
姜維留兵五千,令關興守住城池,自同張苞領兵向揚州進發。
守揚州的正是凌統,見漢兵大至,火速登陴城守,分頭飛報陸遜建業兩處知道。
姜維且不攻城,與張苞大掠高郵六一合 各地,各地守將告急文書,如雪片一般,遞到建業。
孫權聞報大驚,飛調九一江一 水師,來建業沿一江一 防守,又令孫靜領陸兵萬人,入揚州助凌統城守。
剛到瓜洲,被姜維張苞伏兵迎擊,全軍大潰,孫靜陣亡。
維令眾軍將孫靜首級竿示,揚州城中愈加慌亂。
姜維遣人飛報主將馬超,留心截擊陸遜回援之兵,馬超得報,令李嚴領兵二萬,守住營壘,專主攻城,自率萬人,馬岱文鴦各領五千人,專一預備吳兵南還,以便截擊。
那陸遜甘寧丁奉,在宿遷聽得姜維南下盱眙,進攻揚州,一江一 北各地,一時震動,三將商議,令丁奉死守宿遷,牽綴馬超,自與甘寧領兵二萬,還救揚州,遜自領前軍,甘寧領後軍,乘夜出發,其夕大雨淋漓,馬超所領各軍,純係北人,夜間不便追趕。
到了次日黎明,馬超令李嚴困住宿遷,自己領馬隊八千先行,馬岱文鴦領步卒萬二千人隨後,追趕吳兵。
馬超的馬隊到了泗陽,一聲鼓響,甘寧勒馬橫刀,大叫道:「馬超休走,甘寧在此!」馬超將鞭稍一指,全軍直衝過去,吳兵都系步隊,一衝便立腳不止。
甘寧奮勇抵敵,怎當得軍士先行潰散,只得回馬便走。
馬超乘勢追趕,陸遜回兵救應,一節一節,退到淮陰。
遜令甘寧守住淮陰,自領淮陰屯軍二萬,來救揚州。
馬超揮兵圍住淮陰,馬岱文鴦二將後隊也到了,超與二將商議道:「陸遜還救揚州,伯約兵少,恐為所乘;東吳諸將,程普周泰在小峴,黃蓋在九一江一 ,丁奉在宿遷,甘寧在淮陰,凌統在揚州,諸將星散,前無重兵,但以騎兵追擊陸遜。
一江一 北諸軍,皆瓦解矣!」二將同聲稱善。
超令二將,屯兵淮陰,專阻甘寧,自領騎兵來追陸遜,電行風動,趕到高郵,看看追上。
超諭眾軍道:「我軍深入敵地,非死戰不足求生,一戰而勝,必得一江一 南。」
吩咐飽餐一頓,即時進攻。
陸遜見馬超窮追不捨,只得整陣以待。
馬超一馬當先,八千馬隊,無不以一當百。
馬超大逞神威,長槍到處,無人敢敵,一來是戰勝之兵,士氣可用;二來是馬步勢異,陸遜雖然足計多謀,到此也就計窮力竭。
漢兵得勢,若決一江一 河,陸遜無奈,只得領兵敗走,馬超那裡肯捨,直追下去。
到來揚州城下,一聲鼓響,左有姜維,右有張苞,雙馬齊出,截住陸遜。
正在危急,凌統領了全軍,開城殺出,救了陸遜,望瓜州便走。
馬超令姜維張苞二將向前追趕,自領軍隊入城休息。
那陸遜凌統到了一江一 邊,水師急忙前來接應,姜維二將,只好看著他們下水,吳兵死者不計其數。
一江一 東水師,開過對岸。
姜維張苞二將,回到揚州,見過馬超。
超執維手道:「非伯約奇謀,我軍當尚在宿遷城下也!」維遜謝道:「非主將窮追深入,維軍亦瀕於危矣!」休息一日,超令維苞守住揚州,徇定一江一 北各縣,自領馬隊三千,還攻淮陰。
甘寧在淮陰,一意堅守,候陸遜回軍相援。
候了多日,更無影響,寧知淮陰不能久守,簡擇精銳萬人,開城夜走,望鹽城方面奔逃。
文鴦馬岱,令裨將領兵收取淮陰,自領兵隨後追趕。
甘寧回軍迎敵,士卒皆殊死戰,二將不能取勝。
馬超到了淮陰,方知甘寧逃走,隨即領兵來助文鴦馬岱二將。
甘寧正與二將血戰,馬超縱馬來至陣前,叫道:「興霸!我兵已得了揚州,何不下馬歸降?」
甘寧見馬超到來,料無生理,丟了二將,縱馬持刀,直取馬超。
馬岱文鴦分頭進攻,大殺吳兵,吳兵紛紛潰敗。
戰到日落,看看只剩下甘寧一人。
馬岱文鴦奮勇環攻,甘寧抵敵不住,把馬一夾,跑出圈子外面,三將隨後追趕,來到射陽河邊,甘寧策馬入河,亂流而渡,河水洶湧。
連人帶馬,流出海口去了。
馬超馬岱文鴦三將,見甘寧已死,回到淮陰,恰好李嚴領兵來到,言丁奉突圍夜走,為我軍四面圍攻,亂箭射死。
超聞言大喜,令李嚴領兵萬人,駐紮淮陰,徇下各縣;自同二將,來到揚州,與姜維張苞大集船隻,預備渡一江一 。
消息傳到建業,孫權病勢已在垂危,先後有從宿遷淮陰逃出敗軍,回來報道:「丁將軍突圍被亂箭射死,甘將軍溺死射陽河。」
權一聞此信,登時氣阻,好容易慢慢地回轉氣來,若斷若續的說道:「興霸一亡,一江一 南無可為矣!」還顧陸遜道:「以後事累卿矣!」言訖而卒。
陸遜吩咐暫不發喪,同世子孫亮將權殯殮,葬在鍾山之麓,然後舉哀,成服發喪;扶孫亮即位,分頭報知程普黃蓋,整頓水師,守禦長一江一 ,以防馬超,馬超因張飛趙雲兩路來到,亦自按兵休養,安輯地方,遣人飛報元帥捷音,速催兩路進兵。
正是:
紫髯碧服,竟成亡國之君;青蓋黃旗,無復興王之氣。
欲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異史氏曰:前回以東阿戰事,地雷殘忍,伏寫諸葛心懷悲鬱,七夕不眠;所謂虛名召事,大任加身,受命專征,躬為屠伯,不能容身於天地之間,直是大聲疾呼,令千古功名,同醒迷夢!此英雄所不可為,而封建思想所難終存於後世,至非打破不可者也!興思及此,則作者本書,亦可不作,而同為擱筆者久之。
雖然,諸葛往矣,且足昭戒於躬為屠伯之英雄!甚思諸葛以後更無諸葛,庶能見之疆場斷手折足,與不能見之合室寡母孤兒,從茲不入在英雄眼簾,則諸葛得此一傳,可以不死,英雄得此一鑒,可以不生;是本書又同於三藏真經,大明佛法不少!諸葛之可傳者在此,本書之宜讀者亦在此。
若讀水滸而思盜,讀金一瓶 梅而思淫,乃不善讀書之過,奚能逐咎作者乎?吁!
諸葛只有材可定三分,有志想成一統,終身大事、盡於伐魏、故八州轉戰,使亡曹魏,既定首功,畢其盡瘁;而平吳大業,不得與焉,此至司馬一亡,而諸葛亦不可不死矣。
先主平生難離諸葛,猇亭違戒,獨出斯崩,相其魚水之歡,即共存亡之命,此諸葛一死,而先主亦不可不因之而死矣。
操於赤壁,惟元直寄跡軍前,雖不設一謀,固有意入吳者也;先主東征,惟趙雲一軍救困。
戰退追兵,雖且濟危亡,固獨能敗吳者也;是以平吳之帥唯徐庶可任,平吳之將唯趙雲能勝;以繼諸葛而輔中興。
此又諸葛無後,庶雲之所能大成其志也。
先主切齒吳仇,誓不殺孫權不止,孫權委身臣魏,欲不失東吳氣象不能,是雖有諸葛趙咨,終不能救吳蜀日後危亡之禍。
今諸葛趙咨皆喪,先主雲殂將告矣!國賊曹魏已亡,孫權委身何所,至不可令權死於先主身後,以遺恨於切齒之仇人;更不宜仍全東吳氣象,以快意於紫髯之臣妾,此河山破碎,王氣不終,白帝淒涼,薤歌徐作,而必使東吳大失一江一 北,以先殞孫權之命也。
即此先後安排,大有分寸,權本因驚而死,則大風拔木,平地水深,曾與馬超姜維之兵,來如風雨,驟決一江一 河,丁奉甘寧之死,傾如棟樑,誰支大廈,究亦何以異也?哀哉!
分類:未分類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