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三國演義》第四十一回 徐文響盡節死新蔡 曹孟德臨命涸漳河:雲問二將,吳兵可曾來此?二將答道:「吳兵先鋒韓當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反三國演義》第四十一回 徐文響盡節死新蔡 曹孟德臨命涸漳河

反三國演義

第四十一回 徐文響盡節死新蔡 曹孟德臨命涸漳河

卻說趙雲夫婦,領兵來到新蔡,嚴壽廖化迎接入城,進到衙署坐定。

雲問二將,吳兵可曾來此?二將答道:「吳兵先鋒韓當領兵五千,離城十里下寨,全軍人馬,相隔不過三十餘里,軍隊異常驍勇。」

雲聽罷,即吩咐二將道:「吳兵還來,利在速戰,我兵深溝高壘,憑城拒敵,待其氣衰,然後擊之,未為晚也。」

二將遵令,自去小心守城。

到了第二日,徐盛大兵到了,便令韓當周泰引兵攻城,吳兵擂鼓吶喊,逼近城邊,漢兵只是不理。

吳兵便蟻附登城,將到城頭,只見滿城儘是漢兵,灰瓶石子,金汁滾木,如雨點的打來。

吳兵退後不迭,兩三個時辰,吳兵損傷了千餘人。

徐盛知道漢兵有備,揮軍急退。

詎知一聲鼓角,城門開處,漢兵乘勢衝殺出來,強弓硬一弩一,直射吳軍,吳軍紛紛落馬。

當下趙雲一馬當先,左有嚴壽,右有廖化,如狂風驟雨,橫捲而來。

吳兵退過三四里,方才阻住陣腳。

韓當橫刀躍馬,逕取趙雲,嚴壽使大刀迎住;周泰飛馬來到陣前,廖化舞刀接住;一來一往,兩個戰到六十餘合,廖化刀法漸漸鬆懈,馬雲騄急向前幫助,徐盛便來戰雲騄,趙雲驟馬戰住徐盛;兩軍混戰,直殺到紅日銜山,方才各自鳴金收軍。

趙雲收軍入城,吳兵亦防漢兵乘夜劫營,離城十里,安營下寨;一連六七日,大小十餘戰,兩軍都不分勝負。

徐盛與眾將商議道:「我軍連日血戰,徒因敵人強硬,不能進入尺寸,勞師費時,殊非善策!我看趙雲後無重援,全師禦敵,明日曹將軍督同韓週二將,仍往攻城,某家自領輕兵,逕襲新蔡後路,乘隙攻城,得了新蔡,雲軍自敗矣。」

曹真道:「將軍之言是也。」

徐盛分兵五千,乘夜越過新蔡,次日黎明,韓當引兵叩城挑戰。

趙雲便要領兵出城,雲騄諫道:「我軍連日全師出戰,敵兵若以輕騎襲城,後無歸路,危險萬分!」雲道:「夫人言之有理,城內留兵萬人,盡歸夫人節制,專任守城之責可也。」

雲騄領命,登城守禦。

趙雲同廖化嚴壽開城出戰。

正在兩軍一交一 綏時候,徐盛領兵從新蔡城後進攻。

徐盛躬冒矢石,身先士卒,雲騄指揮軍隊,竭力抵禦。

忽聽西邊馬蹄雜沓,一彪軍馬,卷地而來,直衝入吳軍後隊,為首一員大將,正是威震大河南北的馬超,見著吳兵在此攻城,不由心內著忙,一馬當先,直取徐盛。

徐盛舞刀接住廝殺,兩個戰了四五十個回合,馬雲騄在城上,見哥哥不能取勝,拈弓搭箭,望徐盛背後射來。

只一聲響,正射中徐盛馬腿上,那馬把前蹄一蹶,後腿一掀,將徐盛翻下馬來。

西涼兵士,撓鉤套索,蜂擁上前,將徐盛綁個結實。

吳兵急待向前救護,被馬超衝殺開去。

馬雲騄見徐盛被擒,火速開城,引兵接應哥哥。

馬超略談數語,教妹子將徐盛綁入城去,自己領兵追殺東吳敗兵,前來接應趙雲,一馬當先,殺入陣中,高聲叫道:「子龍聽者,徐盛已被某家生擒活捉,解入城中去了。」

趙雲見馬超殺來,精神百倍,漢兵登時得勢,吳兵心中疑惑不定。

馬超縱馬掉槍,逕入吳軍,神槍到處,曹真躲閃不及,一個槍花,了決性命。

韓當周泰,見陣勢已亂,並騎殺出,逕歸本陣,退入營中,憑營死拒。

馬超見徐盛已擒,曹真已死,二將已無能為,同趙雲收兵入城。

趙雲與馬超並轡而行,軍士齊唱凱歌,看見兩員上將,威風凜凜,相貌堂堂,有未曾見過馬超的,有未曾見過趙雲的,一時得見,無不嘖嘖稱羨。

馬趙二將,進了衙署,分賓主坐定,雲騄把徐盛解了上來,雲自下位,親解其縛,延之上坐,又介紹了馬超。

盛固執不肯就坐。

雲道:「一江一 夏一見,有如舊識,主母歸寧不反,不圖婚媾,竟作仇讎,雲與將軍數場血戰,極知英果,不識能捐小節,輔漢中與否?」

盛答道:「盛與將軍,皆同心理,惟盛受孫氏三世厚恩,義無反汙,今既被擒,有死而已,不敢他求!」馬超在旁勸道:「徐將軍!子龍既慇勤相勸,將軍何妨稍屈一時,而伸於百世?」

徐盛道:「敗軍之將,視死如歸!二位將軍,若不視盛為不肖,請賜一劍,以全公私之誼。」

趙雲知盛剛烈,不能回心,即自解佩劍授之,說道:「文響!今日之事,各為其主,將軍既百折不回,雲亦不能以不入耳之言,來相勸勉。

就義之後,當以玄纁傅體,送回本軍,令得歸正首邱!前敵之兵,讓其自退,決不追擊,令文響瞑目九泉也!」盛頷首者再,接過佩劍,向東再拜道:「受主厚恩,不能圖報,九泉之下,死有餘辜!」言訖,撥出佩劍自刎而亡。

趙雲馬超,皆為淒慘,將徐盛一屍一首,用玄纁束帛,好生包裹,令東吳降卒,送回本軍;教韓週二將,火速退兵,決不追趕;三日不退,當遣兵攻擊。

降卒領命,護送徐盛一屍一首回營,韓週二將,撫一屍一痛哭。

降卒轉述趙雲言語,二將知道趙雲重信,留此無益,即刻撥隊起程,由銅陵下船,直抵吳會。

孫權聞報,自同文武出城迎接,只見徐盛雙目不暝,面目如生。

權頓足大痛,文武莫不墜淚,將一屍一首移入城中,用上好棺木,金裝玉裹,好好收殮。

權自漉酒拜奠,安葬鍾山之麓,厚恤其家;令呂蒙星夜前往阜陽,撫輯余軍。

東吳自此無力進攻漢兵,僅能保境自守,即因徐盛陣亡之故。

所以古來人說得好,國家的上將,就勝如萬里長城;那萬里長城,是個固定的東西,生在西北,絕對不能移向東南,國家的上將,是個活動的長城,東來東擋,西來西擋,時南時北,隨時轉移。

詩經上有句話說得好,人之雲亡,邦國殄瘁,就是這個意思;古往今來,一言難盡。

且說趙雲聽見吳兵已退,對馬超道:「徐盛一亡,東吳再無能力攻我,可令嚴廖二將,鎮撫此間,我與孟起乘勝還攻臨穎,以搖許昌可也!」馬超稱善。

雲留兵萬六千人,令二將緊守城池,二將領令。

雲與馬超兄妹,電掣星馳,回轉汝南,見過元直,述知備細。

元直聞之大喜道:「東事一定,我得專心以應北虜矣!郾陵戰事,不甚劇烈,曹兵以戰為守,無須重兵,黃崔二將,即可應付。

子龍可進駐郾陵,以張聲勢,汝南留吳懿鎮守,孟起可領萬人,由郾陵直取康公鎮,以攻葉縣之東;某回舞陽,請雲長君侯渡灃而北,進攻葉縣之南;一面知會士元翼德,由方城竟攻葉縣之西;三方並進,張遼雖有三頭六臂,亦當計窮力竭矣。」

二將齊聲道:「軍師妙計,鬼神莫測。」

趙雲慮馬超一人,嫌無臂助,火速令吳懿前往桐柏,替回馬岱。

軍書星火,不到十日,馬岱回來。

雲令馬雲騄留守汝南,自與馬超兄弟直趨郾陵。

到了郾陵,令黃武回守汝南,調雲騄來前軍,雲分兵萬人,與馬超兄弟去襲康公鎮。

馬超兄弟來到康公鎮,守康公鎮的乃是陳矯,有兵萬人,聞知馬超兵到,不敢迎戰,分頭遣人去許昌葉縣求救。

馬超同馬岱計議,到三更時分,乘風縱火,燒燬曹兵柵寨。

陳矯立足不住,只得領兵退扎許昌附近,馬超便佔領了康公鎮。

張遼正待遣兵來救陳矯,只聽得方城方面,戰鼓如雷,張飛引領全軍,左有關興,右有張苞,前來攻城,遼急令曹仁登陣守禦。

又聽得探馬飛報道,關雲長引兵北渡灃水,由南面進攻;接連又聽得馬超攻破康公鎮,由東面進攻,三路人馬,不下十餘萬,聲勢浩大。

接連又昕得趙雲引兵三萬,由康公鎮乘隙進襲許昌。

張遼同曹仁文聘商議,張遼道:「許昌根本重地,駐有重兵,主上指揮諸將,趙雲偏師,自無足慮;葉縣若失,襄城亦不能守,藩籬盡撤,許昌危矣!我等只宜固守葉縣,兵力糧草,均足支持,伺隙出戰,漢兵雖眾,諒亦無如我何也!」二將道:「全憑將軍調度,某等無不遵依。」

遼與二將,分防三路,一面檄知徐晃曹洪,伺隙出兵,截擊張飛後隊;一面使人飛報司馬懿,言漢兵現已集中葉縣,窺伺許昌,請分兵回顧京師。

司馬懿聽得此項消息,不覺吃了一驚,立請曹彰領步兵一萬,馬隊五千,以李典作先鋒,火速東歸,還救許昌。

曹彰聽見許昌危急,不敢懈怠,同著李典,帶領軍隊,不分晝夜,趕回許昌。

及至到時,陳矯軍隊,已被馬超攻破,陳矯死於亂軍之中,馬超縱兵大掠,許昌城外,火光熊熊,上燭霄漢,許昌城裡,照得通紅。

曹操本是久病之軀,因軍情緊急,朝內無人,勉強扶病登朝,計劃軍事。

勞心過度,得了失紅之症,加以舊日頭風老病復發,已是痛苦萬分。

那一位世子曹丕,自從逼死了甄妃,後宮內一寵一 幸了那郭美人,又得了針神薛夜來,真是朝朝寒食,夜夜元宵,實在沒工夫代理朝政;據他那一塊料,就想幫忙,簡直也是不行。

曹操真個是萬方有罪,在余一人,起首聽得東吳出兵,頗為歡喜;到後來不徒於禁一軍消息全無,就連東吳軍訊也就魚沉雁杳。

趙雲自來臨穎,馬超大掠許昌,雲長張飛,合攻葉縣,張遼勢甚危急,曹操眼見得全無指望,還支撐著調兵遣將,防守許昌。

猛見火光燭天,心內一急,頭昏眼花,登時跌倒。

左右急忙扶住,輦入宮室,接連大吐不止,發暈數次。

恰好曹彰趕到,進宮來見。

操見彰來,精神稍振,略問偃師情形,彰言防務尚屬安穩。

操喚世子曹丕近前,喘息言道:「朕命在旦夕,若死之後,秘莫發喪,可將靈柩由地道裝出許昌,朕前於漳河南畔,自作西陵,設立七十二個疑塚,汝兄弟可葬我於北岸,庶免被他人發掘也!」丕彰頓首受命。

操凝神片刻,續續言道:「殮葬事畢,但密告文遠仲達,任城留守許昌,汝可假吾命率宮眷直赴幽州募兵;待至幽州,即行建都,然後發喪。

若葉縣不守,可令文遠還守許昌;許昌不能守,令文遠仲達盡棄河南之地,專守幽州,結遼東以存國脈,而召鮮卑以亂中原;以山東與孫權,令彼代我受兵,亦救危之策也。」

二子涕泣受命。

曹操令曹彰率兵去退馬超。

彰領命出宮,回到大營,同著李典,前來迎敵馬超。

誰知馬超,因系偏師深入,知許昌一時不可猝拔,又見曹彰領軍還來,自與馬岱仍回康公鎮去了。

曹彰見馬超軍隊已退,令李典引兵屯紮許昌南郊,自己回宮來見父王,報告馬超退出之事。

操已病亟,張目視彰,含笑而逝,享年六十六歲。

曹丕兄弟,謹遵遺命,將操沐沿成殮,裝入梓宮,由曹彰親領勇士,即夕由地道護送出城埋葬。

所有窀穸,皆經早日預備,立時安放妥帖,仍由地道而回,塞了隧道,神鬼不知,回見曹丕。

兄弟商議了一夜 ,所有許昌一切軍民事項,盡歸任城王曹彰主持。

曹丕於次日發佈父王手令,言許昌軍情緊急,令太子曹丕,前往幽州徵兵,即於幽州建立陪都,以備臨幸。

隨將宮中寶物,並宮眷人等,即日起程,令程昱曹休,領虎賁三千人護衛,向幽州進發。

曹彰將曹丕留下手書二封,暗差親信軍校,分投司馬懿張遼二處。

司馬懿接到手書,暗暗叫苦,事已至此,無可奈何,只得按下心腸,盡心戰守,滿營將校,無一得知,連司馬昭都不知道,可見司馬懿深沉隱密。

許昌大小事件,俱由任城王假作轉奏父王,調度兵將,接濟糧食,都照曹操在日成規行事,到也不露風聲。

誰知馬超回到康公鎮,同雲長翼德商議,去襲襄陵,以搖葉縣後路,雲長極為贊成。

馬超兄弟引兵來到襄陵。

襄陵守將曹休,已隨曹丕至幽州去了,換了徐晃,來守襄陵。

徐晃見馬超勢盛,嬰城自過,馬超游騎四出,橫絕襄陵葉縣中間。

曹彰派心腹小校送書到葉縣,改換鄉民衣服,充作逃難模樣,被游騎拿住,來見馬岱。

馬岱問他何處人氏?那小校毫無懼容,一一對答。

馬岱疑心道:「真是鄉民,那裡有這大膽?其中必有情弊。」

吩咐左右搜檢,登時將曹丕手書搜了出來。

馬岱看了大喜,令將小校綁了,即回馬來見馬超。

馬超一聽曹操身死,不由得頓足痛恨道:「老賊已死,我兄弟永無報仇之日矣!」言罷,不覺怒髮衝冠,目眥盡裂。

馬岱諫道:「哥哥息怒!昔伍子胥報楚平王之仇,鞭一屍一三百,待破了許昌,尋著老賊骸骨,碎一屍一萬段,以報叔父之仇就是,何必激怒傷心!不如回見雲長君侯,再作道理。」

馬超恨不絕聲,同著馬岱,回見雲長,呈上書信。

雲長覽書大喜,馬上傳檄佈告天下,分頭啟知漢中王,並轉知孔明翼德子龍前敵諸將。

又令書記照抄曹丕手書數千份,令軍士纏置箭頭,射入臨穎襄陵葉縣城內。

曹軍拾得箭書,偷開觀看,互相議論,沸沸蕩蕩,傳入張遼徐晃與臨穎守將耳內,自然萬分驚擾。

漢兵前敵軍士,聞知曹操已死,士氣百倍。

正是:

一世之雄,而今安在?三軍之眾,無主何歸。

欲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異史氏曰:蜀魏昔者求吳,每以平分天下為餌,演義書不一書;而又鉤心鬥角,彼此不信,僅諸葛許割三郡,曾一踐其言,然吳暗取荊州,卒如故也。

今魏危亡已迫,既不惜外結鮮卑,則內以合肥餌吳,已較昔日口頭甘言,十分小氣;而吳竟死力援魏者,蓋非盡由唇亡齒寒之義,亦以此時天下只有平分於蜀,再無天下能平分於魏之勢矣。

魏境日削,則所得者雖小,已無異舉魏土與吳平分,嘗鼎一臠,姑先自快,不圖分受其禍,轉喪長城,是合肥雖合而不肥,魏則日瘦;徐盛未徐而不盛,吳且日衰。

離合之情,得失之數,舉一一令食其報,故縱有於禁來降,可比黃權之投魏,而何堪文響身亡,不異雲長之殉蜀乎?然則魏以合肥割於吳,正同魏以襄陽失於蜀也!特有雲長之死,共過在吳,徐盛之亡,其過不在蜀。

君子論其成敗,世既以從賊忘漢分疆利土戎首歸吳,卒之地以人存,人因地死,今日大翻舊案,更興邦國殄瘁之悲,則三分無恙,哀蜀目亦在其中焉。

至以合肥歸吳,而蜀守新蔡如故,鮮卑不至,而超兵救應如飛;益見興亡全在人謀,不欲成敗妄稱天數,削平鼎足,尚何天下得以平分,則古來割據稱雄如孫曹,今日縱橫獻計如歆一寵一 輩者,皆可以休矣。

吳有徐盛,魏有張遼,本如蜀漢之有雲長,人物材能,均稱匹敵。

世俗只重雲長,意有所偏也。

作者鑒定衡平,銖兩不失,故於張遼徐盛,皆異地以寫雲長;若以故意翻案,隨心報復用筆目之,則不免隘視作者,抑真輕視雲長矣。

曹丕封王之使至吳,車後放聲大哭,謂不能捨身奮命,為吾主並魏吞蜀,乃令受人封爵者,非盛也乎?是雲長心漢,與文響心吳,固同為日月之昭昭者耳。

因漢而特重雲長為莫返君臣之陋見,在吳而同褒文響,為永存忠義之遺風,傷古有時,覺今及世,雲長文響,端宜並拜,以共為不朽之傳!於是時勢雖絀三分,而英雄仍尊鼎足;以見蒼黃反覆,最為不得統一之原,而至朝暮楚秦,早且不為三國所齒,則寫張遼徐盛以匹雲長也。

夫豈有意翻案,而忽為吳魏快吐不平也哉。

曹操七十二疑塚,史傳之,演義傳之,世俗亦爭傳之,而古跡尚存,自許昌至於彰德,臨洛磁州之一交一 ,高塋巍峨,如陵如阜者,士人相指以告,皆疑塚也。

而真塚史書葬高陵,乃注未詳所在,是操子孫欲求如世人祭掃,焚陌上一提紙錢之地,以追祀於不忘,且不可得;而世間轉以疑塚長存,獨不能忘夫老賊,每從指點以痛詈阿瞞之奸,詭奇千古,一世之雄果安在也?若文人學士,則又以賣履分香,瓷供側艷,如潮之筆,豪華寂寞,動譜調笑於銅台,塚底多情,又不枯村骨何方,果可起而問之否也!今作者置疑塚於西陵通隧道於北岸,黃泉可見,自地中行,如此一傳,恐不待馬超發掘,操之窀穸,未易安矣!清陵慈禧之禍,為鑒不遠,況有斯文赫定之流,四出考古於東方,鍬鋤所及,更不止國之人士耶。

涉思至此,為阿瞞一具骷髏,不寒而慄!演義寫操之亡,閉目見雲長,開目見伏後,此誠不如司馬師死,雙目失明者為妙。

而本書不搜神鬼,乃令耳不聞於禁消息,手不接東吳軍訊,心不知司馬佈置,偏只聽到一片趙雲馬超關公張飛聲浪,兩目猛見許昌城外火光燭天,就此一翻,無鬼勝於有鬼,豈不更妙!

分類:未分類項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反三國演義
簡介楔子 雨夜談心傷今弔古 晴窗走筆遣將調兵第一回 省詐書水鏡留元直 脫徐母孔明遣趙雲第二回 戰江夏孫氏雪前仇 讓荊州劉牧懲後患第四回 洩舊忿張繡投孫權 挫先聲甘寧射樂進第五回 小周瑜水陸破曹兵 矮張松東西販蜀土第六回 巡江上趙子龍得圖 取漢中夏侯淵耀武第七回 數抗命矯詔召馬騰 聯新婚開閣迎呂范第八回 戰合肥太史慈中箭 出潼關馬孟起報仇第九回 曹孟德計阻臨潼縣 諸葛亮兵伐白水關第十回 馬孟起間道入四川 管幼安捐軀蹈東海第十一回 伏皇后策授傳國璽 喬國老痛哭小東床第十二回 賦歸寧孫夫人不歸 下密詔漢獻帝不密第十三回 銅雀台大宴論當塗 金鳳橋愛子陳天命第十四回 孫夫人雨泣葬江流 劉皇叔雪涕祭武擔第十五回 吳蜀仇讎阿瞞稱帝 漢魏禪讓子建出亡第十六回 大復仇劉玄德興師 小得勝夏侯淵敗績第十七回 魏文長偷度子午谷 馬孟起再入長安城第十八回 侈親征魏武帝逞兵 雪積憾馬孟起奮武第十九回 征舊部馬岱旋武威 襲故智魏延渡壺口第二十回 急援兵賈詡明聯吳 扮舟商呂蒙暗襲蜀第二十一回 趙子龍截江敗呂蒙 龐士元巡城識向寵第二十二回 張翼德血戰奪方城 關雲長兵威震河北第二十三回 議遷都曹操還許下 領新軍馬岱出關中第二十四回 孫仲謀兩路攻荊州 趙子龍一軍奪江夏第二十五回 劉玄德正位漢中王 諸葛亮誓師長安道第二十六回 老黃忠奮威敗徐晃 勇姜維設計賺曹真第二十七回 諸葛瞻越險奪龍門 司馬昭藏兵匿少室第二十八回 張文遠反攻圍方城 龐士元智救襲郟鄏第二十九回 劉玄德駐蹕荊州城 徐文響失機沔陽縣第三十回 仙桃鎮徐趙大鏖兵 皂角市關張雙縱火第三十一回 斗三將許褚喪澠池 陷重圍徐晃棄函谷第三十二回 偃師縣曹彰戰馬超 黑石關黃忠敗張郃第三十三回 除虎倀射殺滿伯寧 藉雉媒招降諸葛誕第三十四回 曹孟德許昌大會議 孫仲謀鄱陽小閱兵第三十五回 犯桂陽虞翻夜撤師 收零陵蔣琬宵臨敵第三十六回 大涼山孟獲懾疑兵 三連海呂凱擒蠻帥第三十七回 趙子龍麾兵九里關 馬孟起燒糧孟津驛第三十八回 炸新安諸葛試地雷 拒洛水司馬掘天塹第三十九回 洛陽城漢魏大交鋒 孟津縣許典雙敗陣第四十回 游洛水諸葛亮賦詩 收合肥孫仲謀傳檄第四十一回 徐文響盡節死新蔡 曹孟德臨命涸漳河第四十二回 劉玄德略地駐南陽 趙子龍決水灌臨穎第四十三回 敗李典趙雲入許都 灸華歆馬超掘疑塚第四十四回 張文遠憑城殉葉縣 司馬懿拔隊退延津第四十五回 出上黨馬超襲安陽 渡滎澤張飛戰原武第四十六回 邢台縣孟起走曹彰 幽州城文長捉程昱第四十七回 公孫淵獻俘幽州城 司馬懿坐困延津縣第四十八回 劉阿斗遇刺江陵驛 呂子明分襲封邱城第四十九回 濮陽城三國大交兵 章邱邑二將深入敵第五十回 呂子明戰死濮陽城 司馬懿退屯東阿縣第五十一回 救東阿曹仁雙中伏 破館陶於禁再被擒第五十二回 定山東諸葛亮歸天 失江北孫仲謀殞命第五十三回 黃公覆殉節九江口 張翼德驅兵採石磯第五十四回 白門鼓角將帥成功 黃海風濤君臣共命第五十五回 趙子龍按甲定閩甌 蔣公琰督兵收交廣第五十六回 樓桑村樹萎殞真王 柳城塞秋高來敵騎第五十七回 劉王孫正位繼中興 龐丞相序官復舊制第五十八回 封功臣六王膺上賞 畫軍區四督鎮雄邊第五十九回 馬孟起衣錦返西涼 曹子建悲歌行絕塞第六十回 深杯浮白鐵案掀翻 古墓冬青石人惆悵書後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