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三國演義》第五十回 呂子明戰死濮陽城 司馬懿退屯東阿縣:孔明道:「子龍在合肥,伯約在齊東,著著得手,步步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反三國演義》第五十回 呂子明戰死濮陽城 司馬懿退屯東阿縣

反三國演義

第五十回 呂子明戰死濮陽城 司馬懿退屯東阿縣

卻說孔明第二次接到趙雲在合肥佈置防務的報告,姜維在章邱徇定齊東郡縣情形的捷音,知道兩路兵根基深穩,不致動搖,即請張飛馬超黃忠徐庶,同來大營會議,大舉進攻。

孔明道:「子龍在合肥,伯約在齊東,著著得手,步步為營,吳魏之兵,四處都受牽掣,不乘此時進攻,令彼得養精蓄銳,復燃死灰,殊為失計!元直視今日之戰,當偏重何方?」

徐庶道:「司馬懿孤軍狼狽,寄人籬下,蜉蝣之羽,為日無多,蹙之過激,或致反噬;呂蒙吳將之良,而所部聞後路已斷,軍心不免動搖,宜舉全力以攻呂蒙;若殺呂蒙,則一江一 東子弟,精銳必盡,吳軍既滅,曹兵尚安往乎?」

孔明擊節道:「元直洞悉敵情,可謂要言不繁矣!」遂令張飛領第一軍,張翼馬忠為左右翼;令黃忠領第二軍,龐豐龐豫為左右翼;徐庶監護諸將,以崔頎護後路,督全軍八萬,進攻呂蒙,以必勝為期。

徐庶領令,同張飛黃忠入右翼軍中,整軍出發,孔明再令馬超引全軍進攻司馬懿,不必深入,但牽制不令其援助呂蒙。

馬超領命,回到左翼,揮動將士,即時進攻。

東吳軍中,呂蒙同蔣欽孫峻日夕整頓人馬,防漢兵攻擊,候了多日,不見動靜,忽聽得漢營鼓角齊鳴,兩路漢兵,來攻自己營壘,左邊張飛,右邊黃忠,兵強馬壯,卷地而來。

呂蒙命將士堅守柵門,自取酒飲,顧蔣欽孫峻二將道:「二位將軍,知今日為蒙之死日乎?」

二將相顧錯愕。

呂蒙歎道:「蒙自督兵以來,十戰九敗,今時形勢,非復當年,苟且圖存,不過旦夕!敵兵得步進步,我欲退無從,蒙受吳王特達之知,負軍旅之責,前所以令伯言興霸諸將南歸者,不欲使我軍精銳,一戰而殲,設險拒守,尚可勉強相持!蒙之死志,已決於文響被擒之時。

眾位將軍,各自為計,或還歷城,或還兗州,步步退出,以還一江一 東,蒙與諸君長別矣!」二將奮然道:「同為吳臣,寧令將軍獨死,一戰而勝,尚可圖存,戰而不勝,死猶未晚。」

呂蒙下令軍中,願出戰者,義無反顧,還兗州者聽便。

吳軍六萬,去者二萬,存者四萬人。

蒙令去者速往兗州,知會伯言,退出山東,還扼濠泗,以拒漢兵!眾軍流涕而去。

三將吩咐將士飽餐一頓,夷灶破釜,燒營出戰,呂蒙居中,蔣欽居左,孫峻居右,直取漢兵;吳兵都唱輓歌,亡命的衝動漢軍而來。

徐庶見吳軍勢成致死,令崔頎領弓一弩一手八千,迎射吳兵,吳兵一屍一橫滿地,並無一人肯退,前仆後進,層層擁上。

徐庶令中軍起鼓,大小將士,敢有回顧者,就地正法。

張飛戰住呂蒙,黃忠戰住蔣欽,張翼戰住孫峻,兩軍都肉薄血戰,愈逼愈緊,馬倒人亡。

徐庶見吳軍兵少,令眾將一齊出馬。

眾將得令,奮勇上前,吳兵折傷大半,兀自死戰不退。

張飛與呂蒙戰到八十餘合,呂蒙漸漸氣力不加,張飛怕呂蒙逃走,用盡平生之力,一矛向呂蒙心窩刺去,呂蒙盡力用刀架開,龐豐縱馬持戟,向呂蒙身後,就是一戟,呂蒙揮刀招架,張飛又是一矛,呂蒙招架不及,被張飛刺落馬下,龐豐加上一戟,結果性命,可惜東吳又去了一員大將!

蔣欽見呂蒙被殺,心內一慌,手上一鬆,黃忠覷個破綻,攔腰一刀,揮為兩斷。

孫峻兀自死戰,龐豫從後一槍,刺傷孫峻左手。

孫峻兵器落地,被張翼趕上一刀,連肩帶背,劈於馬下。

徐庶見諸將大獲全勝,令張飛黃忠各領萬人,去司馬懿陣後襲殺,幫助左翼;令張翼督眾將追殺吳兵,令崔頎領兵奪取濮陽。

眾將得令,各自分頭前往,卻因吳兵捨死血戰,漢兵四面圍攻,只殺得一屍一如山積,血作溝流,四萬吳兵,存者不及十分之一,逃向兗州方面去了,漢兵也折損了五六千人。

那足計多謀的司馬懿,見孔明屯兵日久,忽然出兵,知道漢兵已操必勝,方才大舉來攻,與眾將商議,若吳軍稍敗,火速退軍,屯駐東阿,若與同燼,亦屬無益。

眾將遵令,暗暗整裝,忽聽見馬超兵到,仍是張郃出馬,二將雙槍齊舉,正戰到好處,探馬報知,呂蒙被殺,懿揮兵急退。

馬超因奉不必深入之令,追了一程,將兵紮住,比及張飛黃忠兵到,司馬懿全軍已經去了十餘里了。

馬超張飛黃忠三將,一同來見元帥。

孔明喜道:「自出軍以來,無此血戰,東吳精銳,盡於此役,非元直臨機應付,各位將軍協力同心,何能有此大捷!司馬懿苟延殘喘,不足慮矣!」吩咐擺酒與諸將賀功,重賞兵士,命地方官督率民夫,掩埋戰士一屍一骨,陣亡兵卒,按照冊籍,撫恤遺族,受傷將士,官為醫治。

孔明隨令馬超一軍,向東阿進發,追擊司馬懿;令張飛同元直領全軍向兗州進發,追擊東吳敗軍,直取兗州,進收鄒滕豐沛各郡縣,沿西肥河東下,會兵合肥,與子龍合兵,盡收淮北州縣;元直駐合肥調度,候大兵一到,進取淮南。

張飛徐庶馬超領命,分頭出發;孔明自與黃忠,督後軍向東阿接應馬超。

且說甘寧在兗州,接到吳兵消息,知道呂蒙必死,令人飛報伯言。

接連聽得呂蒙全軍覆沒,十分傷感,再令人告知陸遜,會商進止,一面整兵靜候迎戰。

不到數日,陸遜得了消息,知道山東決不能守,防多力分,徒傷士卒,與丁奉孫琳,棄了歷城,來到兗州,會見甘寧,決計退兵,再退下邳,會合凌統,還兵濠泗,分防淮北淮南各地。

不徒失了山東,連西肥河一帶地方,因合肥中梗,亦不能守;四五萬精兵,六員大將,盡喪沙場,陸遜甘寧,會奏請罪。

孫權發書看道:

臣寧臣遜,死罪死罪!自劉備得關輔汾晉之地,而三分之勢破,自王姬歸寧不反,而孫劉之一交一 離。

禍結兵連,江湖魚爛!勢之所迫,不能不戰,積仇日深,雖欲不戰,亦不可得。

曹彰北救幽州,讓我山東之地,我不取之,必為敵有,由山東以窺淮北,建瓴直下,形勢日危!臣遜與前都督臣蒙,是以不俟命而行,銳師疾進,撫定山東,非敢徼功,亦聊固吾圉耳!臣遜西救濮陽,付託非人,遂失合肥,臣罪大矣!不蒙顯戮,令期後效,而敵勢日強,狼奔豕突,濮陽一戰,全軍覆沒,精兵良將,聚而殲旃!臣等亦有肺腸,寧惜同盡,但恐國家兵力,斬絕無遺,虜馬臨一江一 ,將何為繼?商之諸將,皆請退師,扼守濠泗,亡羊補牢。

失地喪師,上干國紀,此而不戮,何以為國?乞大王另選賢將,接統屯軍,臣寧臣遜,當歸死司敗,以謝陣亡將士,而上伸明主之法!

權聞呂蒙諸將陣亡,流涕言道:「文響既亡,子明復殞,悠悠長一江一 ,吾其已乎?」

令厚恤呂蒙諸將家屬,賜甘寧陸遜手書道:

謀國在人,不濟者命,時賢殄瘁,所恃伊何,二卿勉之,與國存亡可也!過自損抑,復何為乎?一江一 淮諸事,一以付卿矣!

甘寧陸遜二將,接到孫權手書,感激流涕,效死自誓;權自此病勢日重。

張飛徐庶,兵不血刃,直抵合肥,會晤趙雲,自然欣喜,休息十日,再行出發。

那司馬懿敗到東阿,聞得吳軍棄了歷城,被姜維奪取,急令劉曄於禁分據聊城高唐各地,一鄧一 艾鍾會分據館陶肥城各地,散據要隘,人自為戰。

司馬懿與張郃呂虔滿奮自據東阿,互相策應。

馬超兵到東阿,即刻將城一團一 一團一 圍住,下令軍中,司馬懿已入絕地,諸將分城防守,如曹兵逸出何方,即系何人之罪,無分將卒,定斬不饒。

正是:

方脫天羅,又入地網。

欲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異史氏曰:淮北既失,齊東復危,則還救淮南更較往救濮陽尤為重要;陸伯言盡心國事,亦只剩來去匆匆,莫展一籌。

昔者諸一交一 不服調度,尚能忍辱負重以圖功,今茲將士無不受命,乃終安內固外而無術,馳驅往復,徒屯兵歷下之郊,坐待呂蒙之死,伯言於此,當自歎老師失敵,置三軍於無用之地,命也何如!今之牢把關隘,不得妄動,與昔無以異也;今之獎勵將士,廣佈守禦,與昔亦無以異也。

而諸葛首尾分兵,綿延千里,相拒為守,持久勿動,使諸要害佈防皆固,又何異連營五六百里,相守經七八月之時。

然而伯言無變可乘,無奇可出,情勢不異,而成敗迥殊,豈非兵疲意阻,轉在吳軍,法度精專,全歸漢將乎?是則作者翻案之妙,直入軍事骨髓,雖伯言復生,亦當五體投地。

重以元直料故,斷明吳魏形勢,以蹇懿蒙,得其所先,呂蒙雖勇,烏得不死!伯言雖智,烏得為救!論漢家之撻伐,前時自先魏而後吳,論勁敵之剪除,此日自先吳而後魏。

蓋呂蒙不死,大難未易弭平,司馬灰燃,成功不知何日,此又蜀之亡也,遲之又久,至晉而始平吳之戒也。

今舉一江一 東子弟之精銳,盡殲於魏軍之前,時不可失,則吳魏以合,而亦罹於同亡矣。

至呂蒙死,而山東亦不戰自定,伯言乘高守險之能,終亦爾爾,舊日之案,尚何待一翻哉。

呂子明白衣渡一江一 ,以襄樊失陷,龐令名抬櫬出戰,終亦遭擒,乃乘虛而制荊州之後,以死雲長也,雲長死而蒙亦旋死,演義有雲長顯聖之說,時謂蒙死於龐德可也。

龐德抬櫬,而今蒙唱輓歌千古同奇,是德與蒙同其出喪,雲長之仇得復,雖曰又死一龐德,亦可也。

本書謂張飛一矛,刺落馬下,固許兄弟復仇之義,而龐豐加上一戟,結果性命,此蒙仍死於龐姓之手,果不異也。

乃有蔣欽孫峻陪死,吳軍血戰不退,死亦數萬,則作者於嬉笑怒罵之中,尚非深薄呂蒙,特以其不明大義,顧終與今日勇於私戰者異耳,何竟呂蒙之不如者愈多也。

陸遜之議收山東,原為屏一蔽 一江一 淮,保障吳封,不意濮陽一戰,山東原壁歸還,併合肥一帶,亦不能守,吳亡更迫,則司馬令代受兵之計勝失。

昔司馬勝,而孔明有自貶之表章,一鄧一 艾勝,而姜維有自貶之表章,今陸遜共甘寧亦同表請貶,而表文慷慨,可令淚下!是一司馬在,無論勝負,皆使吳蜀元臣,不得自安若此,雖今昔異勢猶然;則司馬之材,至為吳蜀所不敵也!吾故謂司馬奸詐,出曹操上,吳今欲不間接亡於司馬之手,何可得哉!

分類:未分類項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反三國演義
簡介楔子 雨夜談心傷今弔古 晴窗走筆遣將調兵第一回 省詐書水鏡留元直 脫徐母孔明遣趙雲第二回 戰江夏孫氏雪前仇 讓荊州劉牧懲後患第四回 洩舊忿張繡投孫權 挫先聲甘寧射樂進第五回 小周瑜水陸破曹兵 矮張松東西販蜀土第六回 巡江上趙子龍得圖 取漢中夏侯淵耀武第七回 數抗命矯詔召馬騰 聯新婚開閣迎呂范第八回 戰合肥太史慈中箭 出潼關馬孟起報仇第九回 曹孟德計阻臨潼縣 諸葛亮兵伐白水關第十回 馬孟起間道入四川 管幼安捐軀蹈東海第十一回 伏皇后策授傳國璽 喬國老痛哭小東床第十二回 賦歸寧孫夫人不歸 下密詔漢獻帝不密第十三回 銅雀台大宴論當塗 金鳳橋愛子陳天命第十四回 孫夫人雨泣葬江流 劉皇叔雪涕祭武擔第十五回 吳蜀仇讎阿瞞稱帝 漢魏禪讓子建出亡第十六回 大復仇劉玄德興師 小得勝夏侯淵敗績第十七回 魏文長偷度子午谷 馬孟起再入長安城第十八回 侈親征魏武帝逞兵 雪積憾馬孟起奮武第十九回 征舊部馬岱旋武威 襲故智魏延渡壺口第二十回 急援兵賈詡明聯吳 扮舟商呂蒙暗襲蜀第二十一回 趙子龍截江敗呂蒙 龐士元巡城識向寵第二十二回 張翼德血戰奪方城 關雲長兵威震河北第二十三回 議遷都曹操還許下 領新軍馬岱出關中第二十四回 孫仲謀兩路攻荊州 趙子龍一軍奪江夏第二十五回 劉玄德正位漢中王 諸葛亮誓師長安道第二十六回 老黃忠奮威敗徐晃 勇姜維設計賺曹真第二十七回 諸葛瞻越險奪龍門 司馬昭藏兵匿少室第二十八回 張文遠反攻圍方城 龐士元智救襲郟鄏第二十九回 劉玄德駐蹕荊州城 徐文響失機沔陽縣第三十回 仙桃鎮徐趙大鏖兵 皂角市關張雙縱火第三十一回 斗三將許褚喪澠池 陷重圍徐晃棄函谷第三十二回 偃師縣曹彰戰馬超 黑石關黃忠敗張郃第三十三回 除虎倀射殺滿伯寧 藉雉媒招降諸葛誕第三十四回 曹孟德許昌大會議 孫仲謀鄱陽小閱兵第三十五回 犯桂陽虞翻夜撤師 收零陵蔣琬宵臨敵第三十六回 大涼山孟獲懾疑兵 三連海呂凱擒蠻帥第三十七回 趙子龍麾兵九里關 馬孟起燒糧孟津驛第三十八回 炸新安諸葛試地雷 拒洛水司馬掘天塹第三十九回 洛陽城漢魏大交鋒 孟津縣許典雙敗陣第四十回 游洛水諸葛亮賦詩 收合肥孫仲謀傳檄第四十一回 徐文響盡節死新蔡 曹孟德臨命涸漳河第四十二回 劉玄德略地駐南陽 趙子龍決水灌臨穎第四十三回 敗李典趙雲入許都 灸華歆馬超掘疑塚第四十四回 張文遠憑城殉葉縣 司馬懿拔隊退延津第四十五回 出上黨馬超襲安陽 渡滎澤張飛戰原武第四十六回 邢台縣孟起走曹彰 幽州城文長捉程昱第四十七回 公孫淵獻俘幽州城 司馬懿坐困延津縣第四十八回 劉阿斗遇刺江陵驛 呂子明分襲封邱城第四十九回 濮陽城三國大交兵 章邱邑二將深入敵第五十回 呂子明戰死濮陽城 司馬懿退屯東阿縣第五十一回 救東阿曹仁雙中伏 破館陶於禁再被擒第五十二回 定山東諸葛亮歸天 失江北孫仲謀殞命第五十三回 黃公覆殉節九江口 張翼德驅兵採石磯第五十四回 白門鼓角將帥成功 黃海風濤君臣共命第五十五回 趙子龍按甲定閩甌 蔣公琰督兵收交廣第五十六回 樓桑村樹萎殞真王 柳城塞秋高來敵騎第五十七回 劉王孫正位繼中興 龐丞相序官復舊制第五十八回 封功臣六王膺上賞 畫軍區四督鎮雄邊第五十九回 馬孟起衣錦返西涼 曹子建悲歌行絕塞第六十回 深杯浮白鐵案掀翻 古墓冬青石人惆悵書後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
語言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