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晉演義》《兩晉演義》第七十三回 拓跋珪創興後魏 慕容垂討滅丁零:乃驅掠男一女五萬餘口,仍歸安定。登聞大界營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兩晉演義》《兩晉演義》第七十三回 拓跋珪創興後魏 慕容垂討滅丁零

兩晉演義

《兩晉演義》第七十三回 拓跋珪創興後魏 慕容垂討滅丁零

卻說姚萇既破大界營,諸將欲乘勝擊登,萇搖首道:「登眾尚盛,未可輕視,不如回軍為是。」

乃驅掠男一女五萬餘口,仍歸安定。

登聞大界營失陷,妻子覆沒,悲悔的了不得,經將佐從旁勸慰,乃退回胡空堡,收合餘眾,暫圖休養,兩秦始罷戰半年。

是時,中華大一陸除江東司馬氏外,列國分峙,大小不一。

秦分為三:若秦,若後秦,若西秦。

燕別為二:若燕,若西燕。

尚有涼州的呂光,史稱後涼,共計六國。

此外又有一國突起,乃是死灰復燃,勃然興隆,漸漸的掃清河朔,雄長北方,傳世凡九歷年至百有五十,好算是當時最盛的強胡。

這人為誰?就是前文六十五回中所敘的拓跋珪。

特筆。

珪為代王什翼犍孫,與母賀氏同依劉庫仁,庫仁待遇甚優,母子乃得安居。

已而,庫仁為燕將慕輿文等所殺,庫仁弟頭眷代統部眾。

頭眷破賀藻,敗柔然,兵勢頗盛,偏庫仁子顯,刺殺頭眷,自立為主,並欲殺拓跋珪。

顯弟亢泥妻,為珪姑母,得知顯意,走告珪母賀氏。

又有顯謀主梁六眷,系代王什翼犍甥,亦使人告珪。

珪年已十有六,生得聰穎過人,亟與母賀氏商定秘謀,安排一出走。

賀氏夜備筵宴,召顯入飲,裝出一番慇勤狀態,再三勸酒,顯不好推辭,又因賀氏雖然半老,丰韻猶存,免不得目眩神迷,盡情一喝,接連飲了數巨觥,醉得朦朧欲睡,方才歸寢。

珪已與舊臣長孫犍元他等,輕騎遁去。

到了翌晨,賀氏又潛至廄中,鞭撻群馬,馬當然長嘶,顯從睡夢中驚醒,急至廄中探視,但見賀氏作搜尋狀,當下問為何因?賀氏竟向顯大哭道:「我子適在此處,今忽不見,莫非被汝等殺死麼?」

顯忙答道:「哪有此事!」賀氏佯不肯信,仍然號啕不休。

顯極力勸慰,但言珪必不遠出,定可放心,賀氏方返入後帳。

顯也不加疑,總道珪未識己謀,不致他去,所以勸出賀氏,仍未嘗遣人追尋。

珪已奔入賀蘭部,依舅賀訥,訴明詳情,訥驚喜道:「賢甥智識不凡,必能再興家國,他日光復故物,毋忘老臣!」珪答道:「果如舅言,定不相忘!」已而賀氏從弟賀悅,為劉顯部下外朝大人,亦率部亡去,潛往事珪。

顯待珪不歸,正在懷疑,及聞賀悅復遁,料知一陰一謀已洩,由賀氏居中設法,縱使他去,遂持刀往殺賀氏,賀氏走匿神車中,接連三日,幸得亢泥夫婦,向顯力請,始得倖免。

嗣南部大人長孫嵩,亦率所部七百餘家,叛顯歸珪。

顯追嵩不及,悵悵而還。

哪知中部大人庾和辰,乘顯他去,竟入迎賀氏,投奔賀蘭部。

及顯回帳,賀氏早已遠揚,氣得顯鬚眉直豎,徒呼恨恨罷了。

珪居賀蘭部數月,遠近趨附,深得眾心,偏為賀訥弟染干所忌,使一黨一人侯引七,覷隙刺珪。

代人尉古真,又向珪告知染干詭謀,珪嚴加防備。

侯引七無隙可乘,只好復報染干。

染干疑古真洩計,將他執訊,用兩車軸夾古真頭,傷及一目,古真始終不認,才命釋去。

惟引眾圍住珪帳,珪母賀氏出語道:「染干!汝為我弟,我與汝何仇?乃欲殺死我子呢?」

染干亦慚不能答,麾眾引退。

又閱數旬,珪從曾祖紇羅兄弟,及諸部大人,共請諸賀訥,願推珪為主,賀訥自然贊成,遂於次年正月,奉珪至牛川,大會諸部,即代王位,紀元登國。

即晉孝武帝太元十一年。

使長孫嵩為南部大人,叔孫普洛為北部大人,分統部眾。

命張兗為左長史,許謙為右司馬,王建和跋叔孫建庾岳等為外朝大人,奚牧為治民長,皆掌宿衛。

嵩弟長孫道生等,侍從左右,出納教命,於是十餘年滅亡的故代,又得重興。

珪嫌牛川地僻,不足有為,因徙居盛樂,作為都城,務農息民,眾情大悅。

北人謂土為拓,後為跋,因以拓跋為姓,且改代為魏,自稱魏王。

先是前秦滅代,徙代王什翼犍少子窟咄至長安,從慕容永東徙,永令窟咄為新興太守。

劉顯為一逼一珪計,特使弟亢泥引兵數千,往迎窟咄,使壓魏境,並代為傳告諸部,說是窟咄當為代王,諸部因此一騷一動。

魏王珪左右於桓等,與部人同謀執珪。

往應窟咄,幢將代人莫題等,亦潛與窟咄勾通。

幸桓舅穆崇,與珪莫逆,預向珪處報明。

崇亦知大義滅親耶?珪捕誅於桓等五人,莫題等赦免不問。

為了這番亂釁,珪不免日夕戒嚴,尚恐內難未絕,暗算難防,不得已再逾一陰一山,往依賀蘭部。

更遣外朝大人安同,向燕求救。

燕主慕容垂,因遣趙王麟援珪。

麟尚未至魏,窟咄又與賀染干聯結,侵魏北部。

北部大人叔孫普洛,未戰先遁,亡奔劉衛辰,魏都大震。

麟在途中聞報,急遣安同歸報魏人。

魏人知援軍將至,眾心少安。

窟咄進屯高柳,珪與燕軍同攻窟咄,殺得窟咄大敗虧輸,奔投劉衛辰。

衛辰把他殺死,餘眾四散,由珪招令投誠,不問前罪,散卒當然歸魏。

乃改令代人庫狄干為北部大人,犒賞燕軍,送令歸國。

燕主垂封珪為西單于,兼上谷王,珪不願受封,但託言年少材庸,不堪為王,即將燕詔卻還。

已見大志。

劉衛辰久居河西,招軍買馬,日見強盛。

後秦主姚萇,封衛辰為河西王,領幽州牧,西燕主慕容永,亦令衛辰為朔州牧。

衛辰因遣使詣燕,貢獻名馬,行至中途,被劉顯部兵奪去,使人逃往燕都,只剩了一雙空手,不得不向燕泣訴。

燕主垂勃然大憤,便擬興兵討顯。

可巧魏主珪慮顯進一逼一,再遣安同至燕乞師,燕主垂一舉兩得,立遣趙王麟與太原王楷,率兵擊顯。

顯地廣兵強,浸成驕很,士眾無論親疏,均有貳心,至是傾寨出拒,略略交鋒,便即潰散。

顯知不可敵,奔往馬邑西山。

魏王浸復引兵會同燕軍,再往擊顯,大破顯眾。

顯走入西燕,所有輜重牛馬,都為燕魏兩軍所得。

彼此分肥,歡然別歸。

自是魏勢日盛,連破庫莫奚高車叱突鄰諸部落,雄長朔方,甚且密謀圖燕,特遣太原公儀,以聘問為名,至燕都窺一探虛實。

夷狄無信,即此可見。

燕主垂詰問道:「魏王何不自來?」

儀答道:「先王與燕嘗並事晉室,約為兄弟,臣今奉使來聘,未為失禮。」

垂作色道:「朕今威加四海,怎得比擬前日!」儀從容道:「燕若不修德禮,但知誇耀兵威,這乃將帥所司,非使臣所得與聞呢。」

語有鋒芒,但如垂所言,亦有令人可譏處。

垂見他語言頂撞,雖然怒氣填胸,卻也無詞可駁。

留儀數日,遣令北還。

儀返魏告珪道:「燕主衰老,太子闇弱。

范一陽一自負材氣,非少主臣,若燕主一歿,內難必作,乃可抵隙蹈瑕,掩他不備,今尚未可速圖呢!」珪點首稱善,因與燕仍然往來,不傷和氣。

彼此敷衍了一兩年,珪復與慕容麟會集意辛山,同攻賀蘭附近紇突鄰紇奚諸部,所過披一靡一,相率請降。

會劉衛辰收合餘燼,又來出頭,令子直力鞮攻賀蘭部,賀訥忙向魏乞援。

魏王珪引兵援訥,直力鞮望風退走。

珪乃徙訥部眾,居魏東境。

既而訥弟染干,與訥相攻,構兵不已。

珪欲併吞賀蘭部,想出一條借刀殺人的計策,使吏告燕,請討賀訥兄弟,情願自為嚮導。

報舅之道,如是如是!燕主垂即遣麟督兵,出擊賀訥,訥本沒有甚麼能力,更兼兄弟鬩牆,鬧得一塌糊塗,怎能再敵燕軍?至燕軍已經一逼一寨,向魏請救,杳無復音,沒奈何硬著頭皮,自出抵敵,打了一仗,兵敗力竭,被麟軍擒了過去。

賀染幹不敢進戰,便詣燕營乞降。

麟馳書告捷,燕主垂還算有恩,命麟歸訥部落,但徙染干入燕都,且召麟班師。

麟還都告垂道:「臣看拓跋珪舉動,必為我患,不如征令來朝,使該弟監國,較可無虞。」

垂未以為然,經麟一再請求,方遣使至魏,征使朝貢。

珪令弟觚,至燕修好,慕容麟等勸垂留觚,更求良馬。

珪不肯照給,使張袞至西燕求和,燕遂不肯釋觚。

觚伺隙潛逃,又被燕太子寶追還,燕與魏就從此失好了。

為燕魏交戰張本。

且說西燕主慕容永,稱帝逾年,屢出兵侵晉河南,旋復率眾寇晉洛一陽一。

時晉太保謝安,曾在廣陵遇疾,卸職還都,竟至病逝。

晉廷贈官太傅,追諡文靖。

不略謝安之歿,意在重才。

另命琅琊王道子領揚州刺史,錄尚書事,都督中外諸軍,加前鋒都督謝玄,統轄徐兗青司冀幽並七州軍事,尋又錄淝水戰功,贈謝安為廬陵公,封謝石為南康公,謝玄為康樂公,安子琰為望蔡公。

會泰山太守張願叛晉,北方不靖,謝玄上疏請罪,自乞罷職。

孝武帝不從所請,只令玄還鎮淮一陰一,調豫州刺史朱序代鎮彭城。

玄又稱病謝職,有詔令為會稽內史。

未幾,玄歿,年止四十六,比乃叔謝安壽數,短少二十年。

特敘此筆,補出謝安年紀。

晉廷追贈車騎將軍,予謚獻武。

乃命朱序都督司雍諸州軍事,移戍洛一陽一,譙王恬無忌子。

都督兗冀諸州軍事,就鎮淮一陰一。

會值慕容永侵洛,序即帶領兵馬,從河一陰一渡河,擊走永軍。

永走還上一黨一,序追至白水,尚未收軍。

忽由洛一陽一守吏,遞到急報,乃是丁零翟遼,謀襲洛一陽一,序始引軍亟歸。

中道與翟遼相遇,一陣猛擊,遼眾俱倉皇遁去。

看官閱過前文,應知遼奔就黎一陽一,丁零遺眾,奉翟成為主帥,駐守行唐;見六十九回。

後來成為燕滅。

惟遼尚存,晉黎一陽一太守滕恬之,為遼所欺,非常一愛一信,遼竟起歹心,乘恬之出外時,閉城峻拒,恬之無路可歸,東奔鄄城,又被遼引眾追及,擒還恬之,據住黎一陽一。

朱序曾遣將軍秦膺等討遼,遼且先發制人,遣子釗南寇陳穎,正與秦膺等相值,被膺擊退。

嗣高平人翟暢,執住太守徐含遠,舉郡降遼。

高平已為燕屬,燕主垂怎肯干休,即親自出討,命太原王楷為前鋒都督,殺往黎一陽一。

遼眾皆燕趙遺旅,俱雲太原王子,猶我父母,不可不降,遂相率投誠。

遼聞風驚懼,亦輸款燕營,垂乃授遼為徐州牧,封河南公,受降而還。

不到數月,遼又叛燕,出掠燕境,尋又遣司馬眭瓊,詣燕謝罪。

燕主垂恨他反覆,斬瓊絕遼。

遼竟自稱魏天王,也居然建設百僚,改元建光,引眾徙屯滑台,南圖晉,北窺燕,一陰一使人赴冀州,詐降燕刺史樂一浪一王慕容溫。

見七十一回。

溫留置帳下,竟被刺死。

燕遼西王慕容農,往捕刺客,得誅數人。

遼自幸得計,又欲襲晉洛一陽一,幸為朱序擊敗,方才退還。

序留將軍朱一黨一守石門,自引兵還鎮。

遼卻雄心未死,又命子釗寇晉鄄城。

晉將劉牢之領兵邀擊,釗始敗去。

前泰山太守張願叛晉,為燕所破,復投翟遼,遼令願來敵牢之。

願知遼不可恃,致書牢之,自陳悔過,牢之乃許願歸降,並進一逼一滑台,再破遼眾。

遼入城固守,牢之猛攻不下,自恐飭運難繼,才撤兵退回。

已而遼竟病死,由釗繼立,改元定鼎。

復欲承父遺志,攻燕鄴城,失利而還。

再遣部將翟都,侵燕館陶,屯蘇康壘。

好兵不戢,必致自一焚。

於是燕主垂不能再忍,下令親征,自率步騎十萬,逕壓蘇康壘前。

翟都棄壘夜走,奔還滑台。

翟釗聞燕兵大至,也不禁惶急起來,連忙繕就哀書,借兵西燕。

西燕主慕容永,召集群臣商議行止,尚書郎鮑遵道:「兩寇相爭,勢必俱敝,我隨後出兵,乘敝制寇,便是卞莊刺虎的遺策了。」

中書侍郎張騰道:「強弱異勢,何至遽敝,不如率兵往救,使成鼎足,方可牽制強燕,一面分兵直趨中山。

晝設疑兵,夜設火炬,使彼自相疑懼,引兵自退,然後我沖彼前,釗躡彼後,必可蹙燕,這乃天授機會,萬不可失呢!」永不肯依騰,卻回翟使,使人返報翟釗。

釗只好調集部眾,出拒黎一陽一。

燕主垂至黎一陽一北岸,臨河欲濟,釗列兵河南堵截。

燕軍見釗眾氣盛,頗有懼色,俱勸垂留兵緩渡。

垂掀髯笑道:「豎子有何能為?卿等可隨朕殺賊哩!」諸將始不敢多言,但靜待軍令,嚴裝候著。

到了次日,垂忽下令拔營,遷往西津,去黎一陽一西四十里,具備牛皮船百餘艘,載著兵仗,將溯流東上,進一逼一黎一陽一。

釗見垂引兵西向,不得不隨向西趨,防垂渡河。

哪知垂是誘他過去,到了夜半,卻暗遣中壘將軍桂一陽一王鎮,率驍騎將軍國等,仍到黎一陽一津偷渡。

平風息一浪一,竟達河南,當即乘夜築柵,及旦告成。

釗得知燕軍東渡,急忙麾眾趕回,來奪燕寨。

偏燕軍依柵自固,堅壁勿動,釗一再挑戰,統被燕軍射退。

待至午後,釗士卒往來饑一渴,只好引還,不意燕營內一聲鼓角,驅兵殺出,竟來追釗。

釗亟回軍抵敵,兩下裡正在酣戰,突有一彪人馬到來,為首大將,乃是燕遼西王慕容農。

他因釗眾東回,得從西津渡河,前來助鎮,左右夾攻釗眾。

釗如何抵擋得住,慌忙引眾返走,已被燕軍殺得七零八落,只帶得殘騎數百,奔歸滑台。

燕軍陷入黎一陽一,再乘勝進一逼一,釗力不能支,沒奈何挈著妻子,率數百騎北走,渡河登白鹿山,憑險自守。

燕軍追至山下,望見山路險仄,林箐朦朧,急切不敢進去,便在山下安營。

一住數日,並無一人出山,慕容農語將士道:「釗倉猝入山,糧必不多,斷不能久居山中,惟我軍常圍山下,彼且憚死不出,不如佯為退兵,誘他下山,方可一鼓殲滅了。」

父子兵略,俱屬可觀。

將士當然贊成,便即引退,釗果下山西走,行未數里,燕軍已兩面突至,掩殺釗眾。

虧得釗乘著駿馬,飛奔而去,所有妻子部曲,悉數被擒。

釗所統七郡將吏,均向燕請降。

垂從子章武王宙為兗豫二州刺史,居守滑台,徙徐州七千餘戶至黎一陽一,亦留從子彭城王脫居守,領徐州刺史,自引軍還中山,命遼西王農都督兗豫荊徐雍五州軍事,屯兵鄴城。

獨翟釗單騎奔入西燕,西燕主慕容永好意延納,授釗車騎大將軍,領兗州牧,封東郡王,偏釗住了年餘,又生異志,復思叛永。

永察出一陰一謀,方將釗殺死了事,翟氏乃絕。

小子有詩歎道:

居心反覆太無誠,不信如何得幸生!

試看丁零衰且盡,益知作偽總難成。

欲知後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拓跋珪母子,屢瀕死地,而卒得不死,是得毋天將興魏,王者不死耶!然觀諸珪之心術,實無足取,彼賴舅賀訥而得存,乃未幾而導燕滅賀矣;彼恃慕容氏之援而得興,乃未幾而遣儀窺燕矣,無信無義,何以立國?顧竟得雄長朔方,歷祚至百五十年,天道茫茫,殊不可問!豈其時方丁閏運,固憑力不憑理歟?丁零翟氏,燕之所藉以規復者也,翟斌忽迎垂,忽又欲叛垂,事洩被誅,咎由自取。

然翟真翟成翟遼翟釗等,輾轉構難,雖相繼敗死,卒歸於盡,而慕容氏之兵力,蓋亦已半敝矣。

夷狄無親,難與共事,慕容垂固嘗負秦,亦曷怪翟氏之反覆哉?

分類:史書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兩晉演義
《兩晉演義》自序《兩晉演義》第一回 祀南郊司馬開基 立東宮庸雛伏禍《兩晉演義》第二回 墮詭計儲君納婦 慰癡情少女偷香《兩晉演義》第三回 楊皇后枕膝留言 左貴嬪攄才上頌《兩晉演義》第四回 圖東吳羊祜定謀 討西虜馬隆奏捷《兩晉演義》第五回 搗金陵數路並舉 俘孫皓二將爭功《兩晉演義》第六回 納群娃羊車恣幸 繼外孫螟子亂宗《兩晉演義》第七回 指御座諷諫無功 侍帝榻權豪擅政《兩晉演義》第八回 怙勢招殃楊氏赤族 逞兇滅紀賈後廢姑《兩晉演義》第九回 遭反噬楚王受戮 失後援周處捐軀《兩晉演義》第十回 諷大廷徙戎著論 誘小吏侍宴肆淫《兩晉演義》第十一回 草逆書醉酒逼儲君 傳偽敕稱兵廢悍後《兩晉演義》第十二回 墜名樓名姝殉難 奪御璽御駕被遷《兩晉演義》第十三回 迎惠帝反正除奸 殺王豹擅權拒諫《兩晉演義》第十四回 操同室戈齊王畢命 中詐降計李特敗亡《兩晉演義》第十五回 討逆蠻力平荊土 拒君命冤殺陸機《兩晉演義》第十六回 劉刺史抗忠盡節 皇太弟挾駕還都《兩晉演義》第十七回 劉淵擁眾稱漢王 張方恃強劫惠帝《兩晉演義》第十八回 作盟主東海起兵 誅惡賊河間失勢《兩晉演義》第十九回 偽都督敗回江左 呆皇帝暴斃宮中《兩晉演義》第二十回 戰陽平苟晞破賊壘 佐琅琊王導集名流《兩晉演義》第二十一回 北宮純力破群盜 太傅越擅殺諸臣《兩晉演義》第二十二回 乘內亂劉聰據國 借外援猗盧受封《兩晉演義》第二十三回 傾國出師權相畢命 覆巢同盡太尉知非《兩晉演義》第二十四回 執天子洛中遭巨劫 起義旅關右迓親王《兩晉演義》第二十五回 貽書歸母難化狼心 行酒為奴終遭鴆毒《兩晉演義》第二十六回 詔江東愍帝徵兵 援靈武麴允破虜《兩晉演義》第二十七回 拘王浚羯胡吞薊北 斃趙染晉相保關中《兩晉演義》第二十八回 漢劉後進表救忠臣 晉陶侃合軍破亂賊《兩晉演義》第二十九回 小兒女突圍求救 大皇帝銜璧投降《兩晉演義》第三十回 牧守聯盟奉箋勸進 君臣屈辱蒙難喪生《兩晉演義》第三十一回 晉王睿稱尊嗣統 漢主聰見鬼亡身《兩晉演義》第三十二回 誅逆登基羊後專寵 乘釁獨立石勒稱王《兩晉演義》第三十三回 段匹磾受擒失河朔 王處仲抗表叛江南《兩晉演義》第三十四回 鎮湘中譙王舉義 失石頭元帝驚心《兩晉演義》第三十五回 逆賊橫行廷臣受戮 皇靈失馭嗣子承宗《兩晉演義》第三十六回 扶錢鳳即席用謀 遣王含出兵犯順《兩晉演義》第三十七回 平大憝群臣進爵 立幼主太后臨朝《兩晉演義》第三十八回 召外臣庾亮激變 入內廷蘇峻縱凶《兩晉演義》第三十九回 溫嶠推誠迎陶侃 毛寶負劍救桓宣《兩晉演義》第四十回 梟首逆戡亂成功 宥元舅顧親屈法《兩晉演義》第四十一回 察鈐音異僧獻技 失軍律醉漢遭擒《兩晉演義》第四十二回 並前趙石勒稱尊 防中山徐遐泣諫《兩晉演義》第四十三回 背顧命鴞子毀室 凜夢兆狐首歸邱《兩晉演義》第四十四回 盡愚孝適貽蜀亂 保遺孤終立代王《兩晉演義》第四十五回 殺妻孥趙主寡恩 協君臣燕都卻敵《兩晉演義》第四十六回 議北伐蔡謨抗諫 篡西蜀李壽改元《兩晉演義》第四十七回 餞劉翔晉臣受責 逐高釗燕主逞威《兩晉演義》第四十八回 斬敵將進滅宇文部 違朝議徙鎮襄陽城《兩晉演義》第四十九回 擢桓溫移督荊梁 降李勢蕩平巴蜀《兩晉演義》第五十回 選將得人涼州破敵 築宮漁色石氏宣淫《兩晉演義》第五十一回 誅逆子縱火焚屍 責病主抗顏極諫《兩晉演義》第五十二回 乘羯亂進攻反失利 弒趙主易位又遭囚《兩晉演義》第五十三回 養子復宗冉閔複姓 孱主授首石氏垂亡《兩晉演義》第五十四回 卻桓溫晉相貽書 滅冉魏燕王僭號《兩晉演義》第五十五回 拒忠言殷浩喪師 射敵帥桓溫得勝《兩晉演義》第五十六回 逞刑戮苻生縱虐 盜淫威張祚殺身《兩晉演義》第五十七回 具使才說下涼州 滿惡貫變生秦闕《兩晉演義》第五十八回 圍廣固慕容恪善謀 戰東河諸葛攸敗績《兩晉演義》第五十九回 謝安石應徵變節 張天錫乘亂弒君《兩晉演義》第六十回 失洛陽沈勁死義 阻石門桓溫退師《兩晉演義》第六十一回 慕容垂避禍奔秦 王景略統兵入洛《兩晉演義》第六十二回 略燕地連摧敵將 拔鄴城追擄孱王《兩晉演義》第六十三回 海西公遭誣被廢 崑崙婢產子承基《兩晉演義》第六十四回 謁崇陵桓溫見鬼 重正朔王猛留言《兩晉演義》第六十五回 失姑臧涼主作降虜 守襄陽朱母築斜城《兩晉演義》第六十六回 救孤城謝玄卻秦軍 違眾議苻堅窺晉室《兩晉演義》第六十七回 山墅賭弈寇來不驚 淝水交鋒兵多易敗《兩晉演義》第六十八回 結丁零再興燕祚 索鄴城申表秦庭《兩晉演義》第六十九回 據渭北後秦獨立 入阿房西燕稱尊《兩晉演義》第七十回 墮虜謀晉將逾絕澗 應童謠秦主縊新城《兩晉演義》第七十一回 用僧言呂光還兵 依逆謀段隨弒主《兩晉演義》第七十二回 謀刺未成秦後死節 失營被獲毛氏捐軀《兩晉演義》第七十三回 拓跋珪創興後魏 慕容垂討滅丁零《兩晉演義》第七十四回 智姚萇旋師驚噩夢 勇翟瑥斬將掃孱宗《兩晉演義》第七十五回 失都城西燕被滅 壓山寨北魏爭雄《兩晉演義》第七十六回 子逼母燕太后自盡 弟陵兄晉道子專權《兩晉演義》第七十七回 殷仲堪倒柄授桓玄 張貴人逞兇弒孝武《兩晉演義》第七十八回 迫誅奸稱戈犯北闕 僭稱尊遣將伐西秦《兩晉演義》第七十九回 呂氏肆虐涼土分崩 燕祚祚衰魏兵深入《兩晉演義》第八十回 拓跋珪轉敗為勝 慕容寶因怯出奔《兩晉演義》第八十一回 攻舊都逆子忘天理 陷中山嬌女作人奴《兩晉演義》第八十二回 通叛黨蘭汗弒君 誅賊臣燕宗復國《兩晉演義》第八十三回 再發難王恭受戮 好惑人孫泰伏誅《兩晉演義》第八十四回 戕內史獨全謝婦 殺太守復陷會稽《兩晉演義》第八十五回 失荊州參軍殉主 棄苑川乾歸逃生《兩晉演義》第八十六回 受逆報呂纂被戕 據偏隅李暠獨立《兩晉演義》第八十七回 掃殘孽南燕定都 立奸叔東宮失位《兩晉演義》第八十八回 呂隆累敗降秦室 劉裕屢勝走孫恩《兩晉演義》第八十九回 覆全軍元顯受誅 奪大位桓玄行逆《兩晉演義》第九十回 賢孟婦助夫舉義 勇劉軍敗賊入都《兩晉演義》第九十一回 蒙江洲馮遷誅逆首 陷成都譙縱害疆臣《兩晉演義》第九十二回 貪女色吞針欺僧侶 戕婦翁擁眾號天主《兩晉演義》第九十三回 葬愛妻遇變喪身 立猶子臨終傳位《兩晉演義》第九十四回 得使才接眷還都 失兵機縱敵入險《兩晉演義》第九十五回 覆孤城慕容超亡國 誅逆賊馮文起開基《兩晉演義》第九十六回 何無忌戰死豫章口 劉寄奴固守石頭城《兩晉演義》第九十七回 竄南交盧循斃命 平西蜀譙縱伏辜《兩晉演義》第九十八回 南涼王愎諫致亡 西秦後敗謀殉難《兩晉演義》第九十九回 入荊州驅除異黨 奪長安翦滅後秦《兩晉演義》第一百回 招寇亂秦關再失 迫禪位晉祚永終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
語言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