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夏石烤羊 - 羊肉(肥瘦)3000克

美食菜譜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西夏石烤羊

西夏石烤羊

主料:羊肉(肥瘦)3000克

调料:丁香4克 胡麻油200克 桂皮3克 花椒粉8克 料酒25克 胡椒粉3克 鹽12克

做法:

1. 祁連山石板一塊,厚約2 厘米,削平,用木炭或木柴燒熱,擦油;2. 將去骨羊肉洗淨,片成薄片,貼在烤熱的石板上,用瓦盆扣蓋上面;3. 將各種調料研成碎末,加食鹽和料酒攪拌均勻;4. 當羊肉每烤7~10 分鐘時,起盆將調料撒到肉上,至烤熟呈金黃色時,盛盤乘熱食用。

技巧:1. 羊肉宜選「上腦」,大小「三叉肉」或「磨檔」肉,剔淨筋膜,片成大薄片,要求厚薄均勻,長短刷齊,對亮觀看,隱約見人為妙;2. 石板必須先燒至滾燙,然後再貼羊肉片,烤的時間不能過長,以10分鐘之內為準,以保持羊肉的鮮嫩。

贴士:1. 西夏亦稱「大夏,」其先祖為黨項羌,姓拓撥氏,唐王朝賜姓李,宋王朝賜姓趙,傳至元吳,舉兵造反,稱帝,國號夏,史稱西夏,據有十四州,都城興慶(即今寧夏縣)。自吳至,凡12 主,196 年,起自公元1032 年,訖止1227 年。西夏人原為遊牧民族,喜食牛羊肉。當時,河西走廊廣闊的草原上,牛羊成群;祁連山麓和戈壁灘上遍佈石羊、黃羊。「石烤羊」是用河西羊肉在當地產的青石板上烤灸而食,鮮嫩酥香,風味獨特,是西夏的傳統民族佳餚,流傳至今;2. 在中國烹任史上,上古之時用火熟食,以「石烹法」為最古。「石烹法」的時代當在陶器出現之前,即石器時代。那時,人們用石器做成簡單的生產工具和生活用具,其中也包括「石上燔谷」,是以火燒石而熟食的原始烹飪方法。《古史考》云:神農時,民食谷,釋米加燒石上而食之。據有關史料稱,石烹法有二:一是將燒熱之石塊放入盛水的容器中,使水沸再使食物熟之。二是將石燒熱,食物直接放在石上而制熟。「西夏石烤羊」就是用第二種方法。這種隔石而烤烙的方法傳熱較均勻,風味獨特。五千年前的石烹遺風,至今猶存,來西北觀光者無不爭食。

分類:特色菜   寧夏菜   補虛養身食譜   營養不良食譜   冬季養生食譜   補陽食譜     椒麻味  

西夏石烤羊成分
  • 能量7935.71千卡
  • 蛋白質570.84克
  • 脂肪624.47克
  • 碳水化合物10.32克
  • 膳食纖維3.03克
  • 膽固醇2760毫克
  • 維生素A662.14微克
  • 胡蘿蔔素13微克
  • 硫胺素1.51毫克
  • 核黃素4.24毫克
  • 煙酸135.18毫克
  • 維生素E787.97毫克
  • 鈣245.3毫克
  • 磷4401.08毫克
  • 鉀6984.5毫克
  • 鈉7145.34毫克
  • 碘1.34微克
  • 鎂614.96毫克
  • 鐵70.47毫克
  • 鋅97.46毫克
  • 硒967.01微克
  • 銅22.68毫克
  • 錳0.98毫克
  • 西夏石烤羊的做法,西夏石烤羊怎麼做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椒麻味美食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