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齊書白話版》高乾傳:父翼,字次同,豪俠有風度,被州中人士所尊崇。孝昌末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北齊書白話版》高乾傳

北齊書白話版

高乾傳

高乾,字乾邕,渤海..地人氏。

父翼,字次同,豪俠有風度,被州中人士所尊崇。

孝昌末,葛榮在燕、趙諸地作亂,朝廷認為翼是山東的豪族,便在他的家中拜他為渤海太守。

上任沒有幾天,賊徒越來越多,翼率領所有部眾,移居河、濟之間。

於是魏設置了東冀州,以翼為刺史,加鎮東將軍、樂城縣侯。

當爾朱兆弒殺莊帝時,翼保境自守。

翼對自己的兒子們說:「主憂臣辱,主辱臣死,眼下社稷岌岌可危,民眾、神靈憤怒怨恨。

破家蕩產來報答國家,就在這個時候了。

爾朱氏兄弟,一性一格異常猜忌,猜忌便會生出害人之心,你們應該趁早打算。

先人就要有奪人之心,不要失去了大好時機。」

事情還沒有協調好,翼就死了。

中興初,贈使持節、侍中、太保、錄尚書事、冀定瀛相殷幽六州諸軍事、冀州刺史,謚號文宣。

乾聰穎明悟,俊偉有智謀,音容美好,進止合乎規範。

少時輕俠,多次違犯公法,長大後翻然改過,而且輕財重義,交結了很多朋友。

魏領軍元叉,權傾當時,兩人因意氣相得,故叉以厚禮待乾。

起家拜員外散騎侍郎、領直後,轉太尉士曹、司徒中兵、遷員外。

魏孝莊帝未作帝以前,乾偷偷地與他互相托附。

當爾朱榮進入洛一陽一時,乾逃往東方投奔高翼。

孝莊帝即位,遙拜乾龍驤將軍、通直散騎常侍。

乾兄弟本有縱橫之志,見爾朱榮殺害人士,認為天下即將大亂,乃率領河北流民在河、濟之間造反,還接受了葛榮的官爵,並且屢次打敗了齊州士馬。

不久莊帝派右僕射元羅巡撫三齊,乾兄弟相繼向朝廷投降。

帝拜乾為給事黃門侍郎。

爾朱榮認為依照乾以前犯下的罪惡,不應任近要官爵,莊帝也就准許乾解官返歸故里。

回鄉後,乾招納驍勇,以打獵射箭為娛樂。

榮死,乾快馬趕赴洛一陽一,莊帝看到後,極其高興。

此時爾朱氏一黨一徒擁兵在外,莊帝以乾為金紫光祿大夫、河北大使,令其招集鄉勇互為表裡作為朝廷的後援。

乾流著眼淚接詔,其弟昂拔劍起舞,請求以死報答皇帝之恩。

不久爾朱兆進居洛一陽一。

很快兆打發自己的監軍孫白鷂領百餘騎到冀州,宣言普征民馬,準備等候乾兄弟送馬來時,將他們抓獲。

乾早就有了報復之心,當白鷂突然到來的時候,知道自己要被他們算計,於是先定謀略,暗中帶領壯士,突然襲擊,佔領了州城,並且傳檄州郡,殺死白鷂,活捉了刺史元仲宗。

乾推封隆之權行州刺史事,還為莊帝舉哀,三軍素縞。

乾走上祭壇鼓動士氣,其辭氣激昂,涕淚交下,將士們沒有一個不哀傷悲憤的。

北受幽州刺史劉靈助節度統領,互為影響。

很快,靈助被人誅殺。

適逢高祖從山東出發,聲言前來討伐,眾人因此不安,個個惶恐。

乾對自己的一黨一徒們說:「我聽說高晉州膽略蓋世,其志氣絕不在人之下。

再說爾朱氏無道,弒主害民,這正是英雄為正義效力的時候。

今天他到這裡來,必有更深層次的打算,我們應該輕馬相迎,密陳旨意,大伙不要憂患恐懼,請讓我去一趟吧。」

乾便帶領十多騎前往關口迎接。

乾既通曉時機,且熟悉世事,言辭慷慨,十分合乎高祖的心意。

因之高祖大加獎賞,還和他同帳共寢。

這時的高祖雖內心有著遠大抱負,但外表上沒有顯露絲毫痕跡。

爾朱羽生為殷州刺史,高祖秘密打發李元忠領兵圍一逼一其城,並命令乾統眾假裝前往援救。

乾便單騎跑進城中拜見羽生,同他商定防守計劃。

羽生與乾一道出城,即被高祖生擒,這樣平定了殷州。

又同高祖等人定策推立中興主為帝,因拜乾侍中、司空。

早些時候,信都草創,軍國權輿,乾遭父母一之喪卻不能為他們守孝。

當武帝即位後,天下逐漸安定,乾便上表請求辭職,歸家行三年之孝。

帝下詔同意解除侍中,但要保留司空之位,還封他為長樂郡公,食邑一千戶。

乾雖然求退,卻不讓他隨便入朝。

既然辭掉了內侍之職,朝廷也就不太關心照顧他了,所以心情不太暢快。

武帝對高祖存有二心,就希望乾能為己效力,曾在華林園設宴,畢,只讓乾一人留下,說:「司空蓋世的忠良,今日又立有特別的功勞,我們雖是君臣之交,但卻是情同手足的兄弟,所以應該共立盟約來加深我們的關係。」

武帝極其真誠地一逼一迫著他。

乾回答說:「我家世代服事朝廷,而且得了極高的一寵一遇,因此只有以身報國,而絲毫沒有異心。」

乾雖然有這樣的回答,但不是發自肺腑。

事情倉猝,又不敢說武帝有不好的企圖,更不敢堅決推辭,也不啟奏高祖。

乾看到武帝設置部曲,私底下對親近的人說:「主上不親近勳貴賢臣,卻招募小人。

多次打發元士弼、王思政前往關西,同賀拔岳計議。

又出賀拔勝任荊州刺史,外表上顯示疏遠猜忌,內底裡則在樹立朋一黨一,令其兄弟相近,試圖佔有西方。

禍難即將出現,我很快就要遭殃了。」

於是向高祖密報。

高祖召乾前往并州,一塊討論時事,乾於是勸高祖接受魏帝的禪讓。

高祖用衣袖堵著他的口說:「不要胡說。

今天我已奏稟皇上請求恢復你的侍中之職,那樣的話,門下的事情,就全部拜託給你了。」

高祖對此事雖然多次請求,但詔書一直不下。

數次懇請,均無答覆,乾感覺到災難就要出現了,秘密地向高祖作了報告,要求赴徐州任職,朝廷也就授予他使持節、都督三徐諸軍事、開府儀同三司、徐州刺史。

快要動身上路時,帝知道乾洩漏了以前的密事,就詔告高祖說:「朕與乾邕早有盟約,現在他又自食其言了。」

高祖就拿出乾前後遞交的論啟,打發使者呈送武帝。

帝召來乾,將所有論啟交給他看後,便將他拘禁到了門下省,還當著高祖的使者,數落乾前後的過失。

乾辯解道:「我以身奉國,義盡忠貞,陛下既然已經有了異圖,卻指責我反覆無常。

如果是一般人這樣批評,我也沒有臉面了,何況是皇上譴斥,哪有活命的可能?欲加之罪,何患無辭。

功高震主,自古至今,都是如此。

假如我死後有知,無疑是不會辜負莊帝的希望的。」

乾即被賜死,死時年僅三十七歲。

乾臨死之前,神色不變,看他的人無不為之惋惜感歎。

此時武衛將軍元整監刑,對乾說:「有書信要交給家裡人吧?」

乾說:「我們兄弟分開後,各在不同的地方,今天的事情,料想到沒有好的結果,我的兒子很小,什麼都不懂,大概也會傾巢破一卵一,我還想說什麼呢?」

後來高祖討伐斛斯椿等,駐紮盟津,對乾的弟弟昂說:「我如果早點採用司空的謀略,那會有今天的舉動!」天平初,朝廷贈乾使持節、都督冀定滄瀛幽齊徐青光兗十州軍事、太師、錄尚書事、冀州刺史,謚號文昭。

乾長子繼叔承襲其祖父的爵位為樂城縣侯,朝廷下令乾弟第二子呂兒承繼乾爵。

高乾之弟慎,字仲密,飽覽文史,與兄弟志向有異,而得父親鍾一愛一。

魏中興初,除滄州刺史、東南道行台尚書。

太昌初,遷光州刺史,加驃騎大將軍、儀同三司。

時天下初定,准許慎以本鄉部曲數千人跟隨。

慎為政嚴酷,又慫恿左右,所以吏民深受其害。

兄乾死,慎秘密放棄光州投奔高祖,武帝則下令青州截斷他的歸路。

慎從小路趕往晉一陽一,高祖委任他做了大行台左丞,轉尚書。

因敢於揭發人的短處,所以民吏們都害怕他。

自義旗樹立之後,安州民眾依仗其邊地險峻,不服朝廷,不久以慎為行台僕射,領兵平定了該地。

天平末,拜侍中,加開府。

元象初,出任兗州刺史。

很快征為御史中尉,而所選用的御史,多是親戚鄉鄰,不符合朝廷的期望,世宗向朝廷上書,請求改選。

慎前妻為吏部郎中崔暹的妹妹,後來被慎拋棄。

暹這時正被世宗倚重,慎認為暹挑一撥離間,加之一性一情急躁,積怨成恨,由是對犯法違紀者很少糾劾,反加縱捨。

高祖有意見了,責備他,使得他更加不自安。

朝廷放出任北豫州刺史,於是他佔據武牢投降了西魏。

慎最先入關。

周文帝領眾向東進發,在邙山被高祖打敗。

慎妻及子想逃往西方,在行進途中全被抓獲。

高祖看在勳家的面上,上書朝廷只要求配沒慎的一家。

高昂,字敖曹,乾第三弟。

小時候就有壯氣。

年輕時灑脫不拘,膽力過人,龍眉豹頸,姿體雄異。

其父為他找了位嚴厲的教師,並請多加捶撻。

昂不從師訓,專事馳騁,常說男兒當橫行天下,自己爭取盎貴,那能呆坐讀書,作老博士?與兄乾一道,多次搶劫掠奪,州縣不能給以治罪。

他還招集劍客,傾盡家資,鄉里畏懼他,不敢絲毫得罪。

其父翼經常對人講:「這個兒子不是滅亡我的家族,就是要高大我家的門面,不只是州里的豪強。」

建義初年,昂兄弟一同舉兵,不久又奉旨散眾,被朝廷委任為通直散騎侍郎,封武城縣伯,食邑五百戶。

乾辭職歸家,與昂均居鄉里,一陰一養壯士,爾朱榮聽報後很不高興,密令刺史元仲宗誘捕昂,解送晉一陽一。

永安末,爾朱榮進入洛一陽一,讓昂跟隨著,拘禁在駝牛署。

不久榮死,魏莊帝馬上召見並慰問了他。

時爾朱世隆回師圍一逼一宮闕,帝親赴大夏門指揮。

昂獲得自一由,披甲執銳,志凌強敵,乃與其從子長命等人揮舞刀槍,衝入敵陣,所到之處,全部披一靡一。

帝和旁觀的人沒有一個不豎大姆指的。

帝隨即拜他為直閣將軍,還賜帛千匹。

昂認為寇賊難平,非一夫的力量能夠勝任,便請求返回本鄉,招集部曲。

朝廷拜他為通直常侍,加平北將軍。

其故鄉的義勇,紛紛前往投奔。

適遇京師陷落,昂便與父兄一道佔據信都起義。

殷州刺史爾朱羽生率軍偷偷襲來,剛抵城下,昂來不及披甲,馬上帶領十餘騎向敵方衝去,羽生退走,城內民心才趨安定。

後廢帝立,除昂使持節、冀州刺史,並准許保持終身。

拜大都督,率眾在高祖指揮下於廣阿大敗爾朱兆。

平定鄴城後,又率自己的部眾鎮守黎一陽一。

又跟隨高祖在韓陵征討爾朱兆,昂親自領帶鄉人部曲王桃湯、東方老、呼延族等三千人。

高祖說:「高都督統率地道的漢人,恐怕辦不成事,今天應當分出千餘鮮卑兵與漢軍混合,你意下如何?」

昂回答說:「敖曹我所帶領的部曲,訓練了好長時間,前後多次參加戰鬥,不比鮮卑人差,現在如果混雜,便會引起情不相合,勝則爭搶功勞,敗則推卸責任。

我請求帶領自己的漢軍,不麻煩您來調配了。」

高祖同意他的看法。

與敵交戰,高祖不利,軍隊向後退卻,爾朱兆等正欲追擊。

高岳、韓匈奴等帶領五百騎兵攻擊兆的前軍,斛律敦收集散卒緊追兆軍的尾部,昂與蔡俊統帥千騎從栗園衝出,攔截兆軍,兆軍因此大敗。

這一天若是沒有昂等的援救,高祖就要遇險了。

太昌初,昂才到冀州。

不久加侍中、開府,晉爵為侯,食邑七百戶。

兄乾被朝廷殺死後,昂就帶著十多隨從逃往晉一陽一,投奔了高祖。

斛斯椿作亂,高祖征討,命令昂為前驅。

武帝西遁,昂率五百騎兵以加倍的速度追趕,抵達崤陝,沒有趕上,就回來了。

不長時間,行豫州刺史事,又帶兵討伐三荊諸州不願歸附的民眾。

天平初除侍中、司徒公。

由於兄乾是死於侍中的位上,故昂堅決推辭此職,轉司徒公。

這時高祖正準備攻打關隴,就讓昂為西南道大都督,從小路趕赴商洛。

山道險阻,並且已被寇賊控制,昂邊打邊走,沒有人能夠制止他前進的步伐。

很快攻克了上洛,還活捉了西魏洛州刺史泉企以及幾十名將帥。

適逢竇泰失利,召昂回師。

昂被流矢射中,傷勢很重,他看了一眼左右說:「我以身報國,死無遺憾,所可歎息的,是沒有看到季式作刺史。」

高祖聽到報告,馬上派人火速啟稟皇上,委任季式作了濟州刺史。

昂回,再為軍司大都督,統七十六都督,與行台侯景在武牢訓練軍隊。

御史中尉劉貴這時也領眾駐屯北豫州,同昂發生了小小的爭吵,昂火了,鳴鼓聚兵向劉貴發起進攻。

經侯景和冀州刺史萬俟受洛干調解,進攻才停止。

昂的任俠凌物就是這樣。

此時,鮮卑人一向輕視漢人朝臣,只畏服高昂一個。

高祖每每向三軍下令,就使用鮮卑語,如果高昂在場,就改用漢語。

昂曾赴相府拜訪,守門的人不讓進去,昂一時火起,摘下弓箭就射。

高祖知道此事,卻沒有斥責。

元象元年(538),晉封京兆郡公,食邑一千戶。

同侯景一道向盤踞在金墉城的獨孤如願發起進攻,周文帝統眾援救。

兩軍在邙一陰一交戰,昂帶領的部眾失利,兵士幾乎跑光。

昂單馬往東,想趕到河梁南城,因城門鎖閉無法進入,很快就被西魏軍俘虜殺害,時年三十八歲。

贈使持節、侍中、都督冀定滄瀛殷五州諸軍事、太師、大司馬、太尉公、錄尚書事、冀州刺史,謚號忠武。

子突騎繼嗣,突騎早死。

世宗又召來昂的諸位兒子,親自挑選第三子道豁嗣爵。

皇建初,追封昂為永昌王。

道豁承繼王爵,武平末,拜開府儀同三司。

入周,授儀同大將軍。

開皇中卒於黃州刺史任上。

季式,字子通,高乾第四弟。

季式也有膽氣。

中興初,拜鎮遠將軍、正員郎,遷衛將軍、金紫光祿大夫,尋加散騎常侍,領主衣都統。

太昌初,除尚食典御。

天平中,出季式為濟州刺史。

山東老賊劉盤陀、史明曜等攻劫道路,剽掠村莊,齊、兗、青、徐四州都害怕他們,歷任刺史均不能夠加以制一服。

季式上任後,全部消滅了他們。

不久,濮一陽一百姓杜靈椿等攻城掠村,聚眾近萬人,季式派出三百騎兵,只打了一仗就將他們擒獲。

另外,一陽一平路文的一黨一徒緒顯等人建立營柵作亂,季式出兵進行了彈壓。

又有群賊攻破南河郡,季式派兵圍剿,很快平定了賊亂。

從此之後,遠近安寧。

季式兄弟貴盛,都有勳勞於時,自從統領千餘部曲,八百匹馬,以及準備充分的武器後,凡有追剿平定賊害,一般都會取得勝利。

有一客人曾對季式說:「濮一陽一、一陽一平屬京畿之地,既沒有接受朝廷詔令,又沒有寇賊侵入境內,哪有急事,就派遣私軍遠戰的道理?萬一失利,難道不是自找死罪?」

季式答曰:「你這些話,對朝廷很是不忠。

國家的安危就是我的安危,哪有看見寇賊不加誅討的?再說,賊寇知道官軍永遠不會來圍剿他們的,又不會想到外州會出兵,在其無準備之時,打敗他們是肯定的。

兵貴神速,何得後機,若以此得罪,我也沒有遺憾。」

元象中,西魏軍大至。

高祖親自統領三軍進行抵禦,佈陣邙北,結果,交戰不久,東魏軍大敗,河中漂流的一屍一體一個連著一個,敗亡之兵首尾相接,人心動搖,都說世道要變。

其所親近的部曲向季式進言說:「看今天的形勢,大事已去,您可帶兩百心腹跑到梁朝,又逃避了禍害,也沒有丟掉富貴,為什麼要坐在這裡等死?」

季式說:「我們幾弟兄享受國家的重恩,與高王一同安定天下,國家一旦傾危,我們逃走,則是最大的不義。

如果社稷顛覆,就應該拚命死戰,那能顧及區區之身而苟且偷生?」

這次戰役,其兄高昂殉職。

入朝為散騎常侍。

興和中,行晉州事。

解州事,鎮守永安戍。

高慎擁武牢反叛,派遣信使向季式報告。

季式得信後又吃驚又害怕,隨即匆忙趕往高祖駐地報告。

高祖認為季式心誠,還是像原來那樣對待他。

武定中,除侍中,尋加翼州大中正。

先是世宗曾任此職,上書朝廷請回授季式。

為都督,從清河公岳破蕭明,在渦一陽一敗侯景。

回朝,除衛尉卿。

再任都督,隨清河公進攻穎川的王思政,取得了勝利。

累計前後所立軍功加儀同三司。

天保初,封乘氏縣子,仍為都督,隨司徒潘樂征討江、淮間的寇賊。

季式私自打發樂人赴邊境交易,還京後,事發,遭拘禁。

很快又被釋放。

四年(553)夏,因疽發,卒,年三十八歲。

贈侍中、使持節、都督滄冀州諸軍事、開府儀同三司、冀州刺史,謚號恭穆。

季式一性一格豪爽,喜好飲酒,又依仗家族的勳功,而不加檢束。

同光州刺史李元忠交遊,關係極好,在濟州夜飲,想起了元忠,便打開城門,命令左右乘驛馬帶一壺酒趕往光州慰勞。

朝廷知道此事,卻未加追究。

兄慎叛變後,很快就辭去了自己的官職。

黃門郎司馬消難,左僕射子如的兒子,也是高祖的女婿,勢盛當時。

消難趁著空閒,找到季式,兩人暢飲起來。

季式留消難住宿,第二天早晨,所有的門都關閉著,也找不見鑰匙,消難十分焦急,一個勁地請求說:「我是黃門郎,天子的侍臣,哪有不參朝的道理?再說我已是一宿未歸,家君無疑會十分驚異。

今天如果還留我狂飲,我得罪無法推辭,恐怕你也免不了要受到譴責。」

季式說:「你自稱黃門郎,又說害怕令尊驚異,你是想用權勢嚇我嗎?高季式死,自有一定的地方,本不害怕這些的。」

消難道歉後請求出門,卻始終得不到同意。

酒拿上來了,堅決不喝。

季式勸道:「我留你盡興,你是什麼人,不想和我痛飲?」

命令手下拿來車輪括住消難的脖頸,又找來一輪括住自己的脖頸,還是倒滿酒杯相勸。

消難無可奈何,強笑著應酬。

兩人這才一同取下車輪。

季式又留消難在家住了一宿。

消難失蹤兩天,沒有人知道他到哪裡去了,所以內外驚異。

消難出來後,才把詳情告訴人們。

世宗在京師輔政,請求魏帝賜給消難美酒數石、珍餚十車,還下令與季式關係密切的朝士,都到季式宅中宴飲。

其得恩一寵一就是如此。

高翼長兄的兒子永樂、次兄的兒子延伯,十分的寬厚,有長者的風度,他們都隨從翼舉起了義旗。

永樂年中官至衛將軍、右光祿大夫、冀州大中正,出任博陵太守,因處理不好民事,被迫自一殺。

贈使持節、督滄冀二州諸軍事、儀同三司、冀州刺史。

子長命,本是賤出,二十多歲才被收養,但他兇猛好殺,不過在打仗時也很勇敢。

最早在大夏門抗禦爾朱世隆,因功累遷左光祿大夫。

高祖遙授長命雍州刺史,封沮一陽一鄉男,食邑百戶,很快晉封為鄢陵縣伯,增邑二百戶。

武定中,隨儀同劉豐討伐侯景,反被侯景誅殺。

贈冀州刺史。

延伯歷職中散大夫、安州刺史,封萬年縣男,食邑二百戶。

天保初,加征西將軍,晉爵為子。

卒,贈太府少卿。

自從高昂因豪俠為世人所知後,前來投奔他的有呼延族、劉貴珍、劉長狄、東方老、劉士榮、成五、韓願生、劉桃棒;隨同他舉起義旗的有李希光、劉叔宗、劉孟和。

這些人仕宦都很顯達。

劉孟和名協,浮一陽一饒安人氏。

孟和年輕時喜好弓馬,一性一格豪爽。

幽州刺史劉靈助起兵後,孟和也聚集徒眾歸附高昂兄弟,昂則與靈助遙相呼應。

靈助失敗,昂便佔據冀州,孟和就為其效力。

適逢高祖在冀州起義,拜孟和為都督。

中興初,授通直常侍。

二年(532),除安東將軍,尋加征東將軍、金紫光祿大夫。

由於建義的功勞,賜爵長廣縣伯。

天平中,為衛將軍、上一黨一內史,罷郡,除大丞相司馬。

武定元年(543),坐事被處死。

劉叔宗字元纂,樂陵平昌人氏。

柔和謹慎,頗有學業,舉秀才。

慢慢升為滄州治中。

永安中,加鎮遠將軍、諫議大夫。

兄海寶,少時俠義,卻被州民喜一愛一。

高昂舉起義旗時,海寶率領鄉民襲擊滄州以響應,昂請海寶權行滄州事。

前范一陽一太守刁整在內心裡依附爾朱氏,他派弟弟的兒子安壽偷襲滄州,殺死了海寶。

叔宗投奔高昂。

中興初,高祖拜他為前將軍、廷尉少卿。

太昌初,加鎮軍將軍、光祿大夫。

天平初,除車騎將軍、左光祿大夫。

二年(533)卒。

贈使持節、儀同、定州刺史。

東方老,安德鬲縣人氏。

其家族世代寒微。

老身長七尺,膂力過人。

少年時粗獷無賴,交結輕險之徒同做賊盜,成了鄉里的禍害。

魏末兵起,便做了昂的部曲。

義旗樹起後,隨從高昂征戰討伐,因軍功除殿中將軍。

累遷平遠將軍,除魯一陽一太守。

後拜南益州刺史,兼領宜一陽一太守,賜爵長樂子。

老做二郡太守,出入數年,境接群蠻,又與西敵相鄰,至於攻城野戰,身先士卒,多次以少制眾,西魏人很是害怕他。

顯祖受魏禪,別封老為一陽一平縣伯,遷南兗州刺史。

後與蕭軌等渡江攻陳,戰歿。

李希光,渤海..地人氏。

父紹,魏長廣太守。

希光隨同高乾在信都起義。

中興初,除安南將軍、安德郡守。

後任世祖的開府長史。

武定末,從高岳平穎川,封義寧縣開國侯,歷穎、梁、南兗三州刺史。

天保中,為揚州刺史,與蕭軌等渡江攻陳,戰歿。

贈開府儀同三司、西兗州刺史。

子子令,尚書外兵郎中。

武平末,通直常侍。

隋開皇中卒於易州刺史任上。

希光族弟子貢,因參與起義之功,官至吏部郎,後為兗州刺史。

由於貪一污殘暴被世宗誅殺。

顯祖譴責陳武帝廢了蕭明,命令儀同蕭軌率領李希光、東方老、裴英起、王敬寶及步騎數萬人前往討伐。

七年(556)三月渡江,襲佔了石頭城。

五位將領名位相當,英起以侍中為軍司,蕭軌與希光都是都督,軍中抗禮,不相服從,各有主意,互不買賬。

屯軍丹一陽一城下,適逢五十餘天的霖雨,兩軍交戰,兵器都不能使用,所以導致了失敗。

將帥俱死,士卒生還者也只有十之二三,而遺棄的器械軍資則無法統計。

蕭軌、王敬寶之事跡,史缺,故無法為傳。

裴英起,河東人氏。

其先輩晉末渡過淮河,寓居淮南的壽一陽一縣。

祖父彥先,跟隨薛安都入魏,官至趙郡守。

父約,渤海相。

英起聰明滑稽,好詼諧,不拘禮節,仕魏至定州長史。

世宗委任其為行台左丞。

天保中,為都官尚書,兼侍中,戰死,贈開府、尚書左僕射。

分類:史書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北齊書白話版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
語言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