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齊書白話版》後主紀:母為胡皇后。胡夢見坐著玉盆在海上漂蕩,太一陽一鑽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北齊書白話版》後主紀

北齊書白話版

後主紀

後主諱名緯,字仁綱,武成皇帝的長子。

母為胡皇后。

胡夢見坐著玉盆在海上漂蕩,太一陽一鑽入裙中,於是懷孕了。

天保七年(556)五月初五,在并州王邸生下了帝。

帝容貌俊美,武成帝特別一愛一寵一,拜他做了世子。

武成即位為皇帝後的太寧二年(562)正月十四日,被立為皇太子。

河清四年(565),武成禪位於帝。

天統元年(565)夏四月二十四日,皇帝即位於晉一陽一宮,大赦,改河清四年為天統元年。

二十五日,以太保賀拔仁為太師,太尉侯莫陳相為太保,司空、馮翊王潤為司徒,錄尚書事、趙郡王睿又為司空,尚書左僕射、河間王孝琬為尚書令。

二十六日,以瀛州刺史尉粲為太傅,太尉斛律光為大將軍,東安王婁睿又為太尉,尚書右僕射趙彥深為左僕射。

六月十一日,彗星在文昌東北出現,其大如手,尾長丈餘,一百天後才不見。

十八日,太上皇帝出詔,令兼散騎常侍王季高出使陳朝。

秋七月十五日,太上皇帝詔增置都水使者一人。

冬十一月初五,太上皇帝從晉一陽一動身回鄴。

十一日,太上皇帝詔改「太祖獻武皇帝」為「神武皇帝」,廟號「高祖」,「獻明皇后」為「武明皇后」;其「文宣」謚號交付官員議定。

十二月初二,太上皇帝狩獵北郊。

初四,巡狩南郊;初七,巡狩西郊。

十四日,太上皇帝巡幸晉一陽一。

十九日,帝從晉一陽一返回。

二十二日,官員奏改「高祖文宣皇帝」為「威宗景烈皇帝」。

這一年,高麗、契丹、....分別遣使朝貢。

河南出現大瘟疫。

二年春正月十四日,祭祀圓丘。

十六日,舉祭太廟,詔依等減降罪人徒刑。

十九日,以吏部尚書尉瑾為尚書右僕射。

二十三日,行幸晉一陽一。

二月初三,太上皇帝從晉一陽一回到鄴城。

初五,陳人遣使聘問。

三月二十九日,太上皇帝詔令將三台施捨給興聖寺。

因乾旱,減降罪囚徒刑。

夏四月,陳文帝殂亡。

五月初九,以兼尚書左僕射、武興王普為尚書令。

二十三日,封太上皇帝子儼為東平王,仁弘為齊安王,仁堅為北平王,仁英為高平王,仁光為淮南王。

六月,太上皇帝詔兼散騎常侍韋道儒聘問陳朝。

秋八月,太上皇帝幸晉一陽一。

冬十月十二日,以太保侯莫陳相為太傅,大司馬、任城王皆為太保,太尉婁睿又為大司馬,司徒、馮翊王潤為太尉,開府儀同三司韓祖念為司徒。

十一月,大雨雪。

盜賊盜走太廟中的御服。

十二月二十三日,陳人來朝聘問。

這一年,誅殺河間王孝琬。

突厥、....國分別遣使朝貢。

本年為周天和元年。

三年春正月二十日,太上皇帝由晉一陽一回鄴。

二十三日,大雪,平地堆起兩尺。

二十六日,太上皇帝詔京官執事散官三品以上各推舉三人,五品以上各舉薦二人;稱事七品以上及殿中侍御史、尚書都、檢校御史、主書及門下錄事各薦舉一人。

火燒鄴宮九龍殿,並延及西廊。

二月初一,帝加元服,大赦,九州職人各進四階,內外百官普進二級。

夏四月十三日,太上皇帝詔兼散騎常侍司馬幼之出使陳朝。

五月二十四日,太上皇帝詔以領軍大將軍、東平王儼為尚書令。

二十五日,大風吹得白天變成了黑夜,刮倒了房屋,拔走了大樹。

六月二十日,太上皇帝詔封皇子仁幾為西河王,仁約為樂一浪一王,仁儉為穎川王,仁雅為安樂王,仁統為丹一陽一王,仁謙為東海王。

閏六月十二日,左丞相斛律金卒。

十三日,太上皇帝詔尚書令、東平王儼錄尚書事,以尚書左僕射趙彥深為尚書令,並省尚書令左僕射婁定遠為尚書左僕射,中書監徐之才為右僕射。

秋八月初三,太上皇帝詔以太保、任城王皆為太師,太尉、馮翊王潤為大司馬,太宰段韶為左丞相,太師賀拔仁為右丞相,太傅侯莫陳相為太宰,大司馬婁睿又為太傅,大將軍斛律光為太保,司徒韓祖念為大將軍,司空、趙郡王睿又為太尉,尚書令、東平王儼為司徒。

九月十一日,太上皇帝詔:「各寺署所管轄的姓高的雜役戶,天保初年雖有優待的敕令,但暫且借用未免身份者,從現在起,可除掉雜役戶籍,歸屬郡縣,和平民一樣的待遇。」

十九日,太上皇帝幸晉一陽一。

這一年秋,山東洪水氾濫,大饑,餓莩遍地。

冬十月,突厥、大莫婁、室韋、百濟、....國各遣使朝貢。

十一月初九,晉一陽一大明殿峻工,大赦,文武百官進二級,免除并州城中居民和太原一郡明年租賦。

十六日,太上皇帝由晉一陽一返鄴。

十二月初三,太上皇帝詔以左丞相、趙郡王琛配享神武廟庭。

四年正月,詔以故清河王岳、河東王潘相樂十人配享神武廟庭。

二十七日,太上皇帝詔兼散騎常侍鄭大護出使陳朝。

三月二十日,太上皇帝詔以司徒、東平王儼為大將軍,南一陽一王綽為司徒,開府儀同三司徐顯秀為司空,開府儀同三司、廣寧王孝珩為尚書令。

夏四月初七,鄴宮昭一陽一殿火災,延及宣光、瑤華等殿。

十七日,太上皇帝幸晉一陽一。

五月初九,以尚書右僕射胡長仁為左僕射,中書監和士開為右僕射。

二十八日,太上皇帝從晉一陽一返回。

從正月到現在,一直沒有下雨。

六月初一,大雨。

二十一日,大風,刮斷樹枝,拔起樹根。

是月,東井出現彗星。

秋九月初四,周人派使者通和,太上皇帝詔侍中斛斯文略赴週報聘。

冬十月二十日,以尚書令、廣寧王孝珩為錄尚書,左僕射胡長仁為尚書令,右僕射和士開為左僕射,中書監唐邕為右僕射。

十一月初一,太上皇帝詔兼散騎常侍李翥出使陳朝。

是月,陳安成王頊廢其主伯宗而自立。

十二月初十,太上皇帝崩。

十五日,大赦,九州官吏普加四階,內外百官並加兩級。

十七日,上太上皇后尊號為皇太后。

二十三日,詔細作之務及所在百工全部罷除。

又詔掖庭、晉一陽一、中山宮女等及鄴下、并州太官官口二處,其年齡在六十歲以上和有殘疾的,應全部選擇放歸。

二十九日,詔天保七年(556)以來各家受株連遭流放、配役的,放還歸家。

這一年契丹、....國分派使者朝貢。

五年春正月十一日,詔將金鳳等三台施捨給大興聖寺。

是月,殺定州刺史、博陵王濟。

二月初五,詔應該處以宮刑的免除刑罰為官口。

又詔禁止網捕鷹鷂以及畜養籠中之物。

十三日,大莫婁國遣使朝貢。

二十九日,改東平王儼為琅笽王。

詔侍中叱列長叉出使周朝。

是月,殺太尉、趙郡王睿又。

夏四月初五,詔以并州尚書省為大基聖寺,晉祠為大崇皇寺。

初六,車駕從晉一陽一返回。

秋七月初二,詔依等降免罪人徒刑。

二十日,詔遣使巡省河北諸州無雨處,特別乾旱的地方減免租調。

冬十月初六,詔令不准造酒。

十一月十五日,詔以太保斛律光為太傅,大司馬、馮翊王潤為太保,大將軍、琅笽王儼為大司馬。

十二月十五日,以開府儀同三司、蘭陵王長恭為尚書令。

二十五日,以中書監魏收為尚書右僕射。

武平元年(570)春正月初一,改元。

太師、并州刺史、東安王婁睿又卒。

二十四日,詔兼散騎常侍裴獻之赴陳聘問。

二月初八,以百濟王余昌為使持節、侍中、驃騎大將軍、帶方郡公,王依然保留。

十四日,以太傅、鹹一陽一王斛律光為右丞相,并州刺史、右丞相、安定王賀拔仁為錄尚書事,冀州刺史、任城王皆為太師。

二十一日,降免死罪以下犯人徒刑。

閏月十五日,錄尚書事、安定王賀拔仁死。

三月十九日,以開府儀同三司徐之才為尚書左僕射。

夏六月初三,以廣寧王孝珩為司空。

二十二日,皇子恆出生,大赦,內外百官普進二級,九州官人普進四級。

二十七日,詔以開府儀同三司唐邕為尚書右僕射。

秋七月初二,封孝昭皇帝的兒子彥基為城一陽一王,彥康為定陵王,彥忠為梁郡王。

初三,以尚書令、蘭陵王長恭為錄尚書事,中領軍和士開為尚書令。

二十二日,以華山王凝為太傅。

八月初十,行幸晉一陽一。

九月初七,立皇子恆為皇太子。

冬十月初一,以司空、廣寧王孝珩為司徒,以上洛王思宗為司空,封肖莊為梁王。

初八,降免并州死罪以下囚徒徒刑。

初九,復改威宗景烈皇帝謚號為「顯祖文宣皇帝」。

十二月初八,車駕從晉一陽一回來。

詔右丞相斛律光由晉州道出,修築城戍。

二年春正月初九,詔兼散騎常侍劉環俊出使陳朝。

三十日,以百濟王余昌為使持節、都督、東青州刺史。

二月二十四日,以錄尚書事、蘭陵王長恭為太尉,並省錄尚書事趙彥深為司空,尚書令和士開錄尚書事,左僕射徐之才為尚書令,右僕射唐邕為左僕射,吏部尚書馮子琮為右僕射。

夏四月初五,以大司馬、琅笽王儼為太保。

十七日,陳派遣使者議和,商議伐周,朝議不同意。

六月,段韶攻打周之汾州,獲勝,俘虜刺史楊敷。

秋七月二十五日,太保、琅笽王儼矯詔誅殺錄尚書事和士開於南台。

當天又殺領軍大將軍厙狄伏連、書侍御史王子宣等,尚書右僕射馮子琮被賜死殿中。

八月二十四日,行幸晉一陽一。

九月初六,以太師、任城王皆為太宰,馮翊王潤為太師。

十四日,左丞相、平原王段韶死。

二十三日,依等降免并州境中死罪以下犯人徒刑。

二十五日,殺太保、琅笽王儼。

二十七日,陳人來朝聘問。

冬十月,罷撤京畿府入領軍府。

二十五日,車駕自晉一陽一返回。

十一月初六,詔侍中赫連子悅出使周朝。

二十二日,以徐州行台、廣寧王孝珩錄尚書事。

二十六日,以錄尚書事、廣寧王孝珩為司徒。

二十九日,以右丞相斛律光為左丞相。

三年春正月二十六日,祀南郊。

二十八日,追贈故琅笽王儼為楚帝。

二月七日,以衛菩薩為太尉。

九日,以並省吏部尚書高元海為尚書右僕射。

十八日,以左僕射唐邕為尚書令,侍中祖王廷為左僕射。

是月,詔撰《玄洲苑御覽》,後易名為《聖壽堂御覽》。

三月十九日,詔文武官五品以上各薦舉一人。

是月,周處死塚宰宇文護。

夏四月,周派使者聘問。

秋七月二十八日,誅左丞相、鹹一陽一王斛律光及其弟幽州行台、荊山公豐樂。

八月二十一日,廢皇后斛律氏為庶人。

以太宰、任城王皆為右丞相,太師、馮翊王潤為太尉,蘭陵王長恭為大司馬,廣寧王孝珩為大將軍,安德王延宗為司徒。

使領軍封輔相赴周聘問。

二十二日,以司州牧、北平王仁堅為尚書令。

二十四日,行幸晉一陽一。

是月,《聖壽堂御覽》修成,敕付史館,後易名為《修文殿御覽》。

九月,陳人來朝聘問。

冬十月,降免死罪以下犯人徒刑。

二十六日,拜弘德夫人穆氏為左皇后,大赦天下。

十二月二十一日,廢皇后胡氏為庶人。

這一年,新羅、百濟、勿吉、突厥各遣使朝貢。

本歲為周建德元年。

四年春正月十一日,以並省尚書令高阿那肱為錄尚書事。

十三日,詔兼散騎常侍崔象出使陳朝。

是月,鄴都、并州均出現狐一精一,喜歡割斷人的頭髮。

二月九日,拜左皇后穆氏為皇后。

初十,置文林館。

十九日,以尚書令、北平王仁堅為錄尚書事。

二十一日,行幸晉一陽一。

這一月,周人遣使聘問。

三月五日,盜賊跑入信州,殺死刺史和士休,南兗州刺史鮮於世寧剿滅了盜賊。

十四日,車駕抵達晉一陽一。

夏四月二十三日,以大司馬、蘭陵王長恭為太保,大將軍、定州刺史、南一陽一王綽為大司馬,太尉衛菩薩為大將軍,司徒、安德王延宗為太尉,司空、武興王普為司徒,開府儀同三司、宜一陽一王趙彥深為司空。

二十八日,祈皇祠壇的圍牆之內突然出現了車輪的軌跡,經檢查卻沒有人來過,不知車是從哪裡來的。

二十日,詔因大慶,頒佈告昭示天下。

二十四日,周人遣使聘問。

五月十一日,詔史官再修《魏書》。

二十八日,以領軍穆提婆為尚書左僕射,以侍中、中書監段孝言為右僕射。

當月,開府儀同三司尉破胡、長孫洪略等與陳將吳明徹在呂梁南側交戰,大敗,破胡逃走,才倖免於死,洪略戰死,這樣,秦、涇二州失陷。

明徹乘勝攻下了和、合二州。

當月,處死太保、蘭陵王長恭。

六月,明徹率軍向前推進,圍困壽一陽一。

十八日,幸南苑,從官中暑而死的六十多人。

以錄尚書事高阿那肱為司徒。

二十二日,詔開府王師羅出使周朝。

九月,於鄴東校獵。

冬十月,陳將吳明徹攻克壽一陽一。

初九,殺侍中崔季舒、張周虎,散騎常侍劉逖、封孝琰,黃門侍郎裴澤、郭遵。

十一日,行幸晉一陽一。

十二月十一日,以司徒高阿那肱為右丞相。

是歲,高麗、....分別派遣使者朝貢,突厥遣使求婚。

五年春正月初四,置左右娥英各一人。

二月初五,車駕從晉一陽一回來。

朔州行台、南安王思好反叛。

十一日,行幸晉一陽一。

尚書令唐邕等大破思好,思好投水自一殺。

兵士剝其皮焚其一屍一,並株連其妻李氏。

十七日,車駕從晉一陽一返歸。

二十四日,以尚書令唐邕為錄尚書事。

夏五月,大旱,在晉一陽一發現了一旱魃的一屍一體,長二尺,臉的最上部一邊一對眼睛。

帝聽報後,讓用木頭雕刻成魃的形象送來朝廷。

十一日,大赦。

二十八日,陳人寇掠淮北。

秋八月十五日,行幸晉一陽一。

十六日,以高勱為尚書右僕射。

這一年,誅殺南一陽一王綽。

六年春三月二十一日,車駕從晉一陽一返回。

二十三日,在都市烹殺妖賊鄭子饒。

是月,周人遣使聘問。

夏四月十六日,以中書監一陽一休之為尚書右僕射。

十九日,....遣使朝貢。

秋七月二十二日,行幸晉一陽一。

八月十五日,冀、定、趙、幽、滄、瀛六州發生大水災。

是月,周師攻入洛川,屯駐芒山,圍一逼一洛城,縱火船焚燬浮橋,因此河橋被截斷。

閏月初八,命令右丞相高阿那肱從晉一陽一出發抵禦周軍,官軍駐紮河一陽一,周師聽報連夜溜走。

十一日,以司空趙彥深為司徒,斛律阿列羅為司空。

十二日,因軍國資用短缺,徵收關市以及舟車、山澤、鹽鐵、店肆稅,輕重有等級,並放開酒禁。

七年春正月十三日,詔去年秋季之後,因水災而造成的饑饉,不能生活下去的人,托付給所在地區的大佛寺或富豪之家,以保其一性一命。

二十四日,車駕從晉一陽一返回。

二月十二日,括雜戶年十四歲以上二十歲以下的未嫁女子,全部集中於省,隱瞞匿藏的人家,一經發現,處家長死刑。

十七日,風從西北暴起,拔起樹木,毀壞了房子,五天後才止息。

夏六月初一,日食。

十三日,司徒趙彥深卒。

秋七月初一,大雨霖。

是月,因水災,派出使者巡撫流亡的人家。

八月二十一日,行幸晉一陽一。

御座前後集中了許多的野雞,捉住幾隻,但官員不敢向皇上報告。

詔令營建邯鄲宮。

冬十月十一日,帝在祁連池畔狩獵。

周師圍攻晉州。

十八日,帝回晉一陽一。

十九日,出兵,彙集晉祠。

二十五日,帝從晉一陽一出發。

二十八日,帝指揮官軍排列成軍陣行軍,登上雞棲原,與周朝的齊王宇文憲相對峙,一直到深夜雙方都沒有進攻的意圖,周師因此撤軍先行退走。

十一月,周武帝退回長安,留下偏師鎮守晉州。

高阿那肱等圍攻晉州城。

初三,帝趕到圍一逼一晉州的軍幕之中。

十二月初四,周武帝親自領兵援救晉州。

初六,兩軍在城南接戰,齊師大敗。

帝棄軍先跑。

初九,入晉一陽一,憂愁恐懼不知往哪裡去好。

初十,大赦。

帝對朝臣說:「周師氣勢正在高漲,我們怎麼辦?」

群臣異口同聲地說:「天命未改,一得一失,從古到今都是這樣。

我們應該停收賦稅,安慰朝野,收拾敗兵,背城決一死戰,使社稷得以保存。」

帝猶豫不決,想去北朔州。

於是,留下安德王延宗、廣寧王孝珩等鎮守晉一陽一。

如果晉一陽一守不住的話,可以馬上逃往突厥。

群臣認為這個方案不好,但帝卻執迷不悟。

開府儀同三司賀拔伏恩、封輔相、慕容鍾葵等宿衛近臣三十多人往西投奔了周師。

十一日,詔令募兵,派安德王延宗為左,廣寧王孝珩為右。

延宗進宮拜謁,帝告訴他想去北朔州。

延宗一抽一泣著勸諫,帝不聽。

帝悄悄地指使王康德與中人齊紹等護送皇太后、皇太子來到北朔州。

十二日,帝趕赴城南的幕府中,勞問將士,當天夜晚,就想逃遁,但諸位將領不同意。

十三日,大赦,改武平七年(576)為隆化元年。

這天,穆提婆降周而去。

詔拜安德王延宗為相國,並委託防備抵禦敵軍的重任,延宗流著眼淚接受了任命。

帝於深夜破開五龍門跑到城外,打算逃亡突厥。

隨從的官員近侍很多四散而走,領軍梅勝郎抓住帝坐騎的韁繩進諫,這樣,才回轉鄴城。

此時跟隨帝騎的,只有高阿那肱等十餘人,廣寧王孝珩、襄城王彥道接連趕來,幾十人陪伴著趕路。

十四日,延宗在眾人的勸說下即皇帝位於晉一陽一,改隆化為德昌元年。

十六日,帝入鄴城。

十七日,延宗在晉一陽一與周師交戰,大敗,被周師俘虜。

帝派遣官員募人,重加官職賞賜,雖然講出了這樣的話,但始終不能兌現。

廣寧王奏請放出宮女,將珍寶饋贈將士,帝聽後很不高興。

斛律孝卿依照帝的吩咐,身披鎧甲,居中處理有關事情,他請求帝親自勞問將士,並且撰寫好了慰問辭,還告訴說應該慷慨激昂、痛哭流涕,才可以振奮人心、鼓舞士氣。

帝出門,面對將士,準備下令之時,卻忘了孝卿的告誡,猛然大笑,左右近臣也跟著笑了起來。

將士們見此情況,沒有不灰心喪氣的。

之後,從大丞相以下的太宰、三師、大司馬、大將軍、三公等官增加編製,或三或四,乃至不可計數。

二十一日,皇太后從北道抵達鄴城。

召集文武一品以上者入朱華門,賜給酒食,供一應紙筆,讓他們提出抗禦周朝的方略。

群臣的想法很不相同,帝無所適從。

又同高元海、宋士素、盧思道、李德林等謀議,想讓位給皇太子。

早幾天,有望氣的人報告說,當要出現革易,於是帝按照天統的故例,禪位幼主。

分類:史書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北齊書白話版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