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經注》卷三十:【原文】穎一陰一劉陶為縣長1,政化2大行,道不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水經注》卷三十

水經注

卷三十

水經注 淮水

【原文】

穎一陰一劉陶為縣長1,政化2大行,道不拾遺3。

以病去官4,童謠歌日:悒然5不樂,思我劉君,何時復來,安此下民6。

見7思如此。

【註釋】

1穎(yǐnɡ)一陰一:古縣名,秦置,治今河南省許昌市。

劉陶:字子奇,一名偉,穎川穎一陰一(今河南省許昌市)人。

縣長:縣裡的行政長官。

秦漢時人口萬戶以上的稱縣令,萬戶以下的稱縣長。

2政化:政治教化。

3道不拾遺:路上有丟失的東西,無人撿拾,多形容民風淳厚。

4去官:棄官,辭官。

5悒(yi)然:憂愁不安的樣子。

6安:安撫,使……安居。

下民:百姓。

7見:被。

【譯文】

穎一陰一劉陶當縣令時,大力推行政治教化,因而道不拾遺。

後來劉陶因病辭官,童謠唱道:心裡鬱鬱不樂,懷念我們的劉君,他什麼時候再來呵,使我們小百姓安寧!他是如此受到人民的懷念。

【原文】

慎水1又東流,積為燋陂;陂水又東南流為上慎陂;又東為中慎陂;又東南為下慎陂,皆與鴻郤陂2水散流。

其陂首受淮川3,左結鴻陂。

漢成帝時,翟方進4奏毀之。

建武中,汝南太守一鄧一 晨欲修復之5,知許偉君曉知水脈6,召與議之。

偉君言:成帝用方進言毀之,尋而夢上天,天帝怒曰:何敢敗我濯龍淵7?是後民失其利。

時有童謠日:敗我陂,翟子威,反乎覆,陂當復,明府8興,復廢業。

童謠之言,將有征9矣。

遂署都水掾十,起塘四百餘里,百姓得其利。

【註釋】

1慎水:在今河南省正一陽一縣南。

2鴻郤(xi)陂:在今河南省正一陽一縣、息縣境,汝、淮兩水之間。

3淮川:即淮河,古四瀆之一,源出河南省桐柏山。

4翟方進:字子威,汝南上蔡(今河南省上蔡縣)人。

5汝南太守:汝南郡的最高行政長官。

汝南:古郡名,西漢置,治今河南省上蔡縣西南。

一鄧一 晨:字偉卿,南一陽一新野(今河南省新野縣)人。

6許偉君:許楊,字偉君,汝南平輿(今河南省平輿縣)人。

《後漢書·方術列傳》中有記載。

水脈:水的運動變化規律。

7敗:毀壞。

濯(zhuo):洗滌。

8明府:漢魏以來對郡守牧尹的尊稱。

9征:應驗。

十署:任命。

都水掾(yuan):官名,職掌治水。

【譯文】

慎水又東流,匯聚成燋陂;陂水東南流,就是上慎陂;又東流,是中慎陂;又東南流,是下慎陂,都同鴻郤陂的水散流。

這片陂塘上口由淮河給水,左邊連接鴻陂。

漢成帝時,翟方進上奏朝廷毀堤。

建武年間(25—56),汝南太守一鄧一 晨立意修復,知道許偉君熟悉水脈,就請他來商議。

許偉君說:成帝採納翟方進的建議毀堤後,不久就夢見自己上天,天帝發怒道:你怎敢毀壞我的濯龍潭!從此老百姓就失卻水利之益了。

當時童謠說:有個翟子威,毀壞我塘堤,一反又一覆,塘堤該修復,賢明的知府興工修復廢棄的陂塘。

童謠裡的話就要應驗了。

於是任命許偉君為都水掾,築塘四百多里,百姓都受到水利之益。

【原文】

昔吳將伐齊1,北霸中國2,自廣陵城東南築邗城3,城下掘深溝,謂之韓一江一 4,亦曰邗溟溝,自一江一 東北通射一陽一湖5,《地理志》所謂渠水也6。

西北至末口入淮7。

【註釋】

1吳:古國名,傳至吳王夫差,於公元前473年為越王勾踐所滅。

齊:周朝國名,在今山東省北部和河北省東南部。

2中國:泛指中原地區。

3廣陵城、邗(han)城:故址在今一江一 蘇省揚州市。

4韓一江一 :同下文的「邗溟(minɡ)溝」,即今之邗溝,古運河名。

5射一陽一湖:古湖名,在今一江一 蘇省北部裡運河和串場河之間,跨寶應、淮安、鹽城、建湖、阜寧等縣市之境。

6《地理志》:班固《漢書》中的內容,兩卷,是第一部以「地理」命名的著作,也是歷代記述疆域政區的始祖。

渠水:在今一江一 蘇省揚州市。

7末口:在今一江一 蘇省淮安市北。

淮:即淮河,古四瀆之一,源出河南省桐柏山,流經安徽省,入一江一 蘇省洪澤湖。

【譯文】

從前吳將伐齊,在北方稱霸中國,就從廣陵城東南築邗城,在城下掘深溝,稱為韓一江一 ,又叫邗溟溝,從大一江一 往東北通射一陽一湖,這就是《地理志》所說的渠水。

此溝西北流向末口,注入淮水。

【原文】

東北海中有大洲,謂之郁洲1。

《山海經》2所謂郁山在海中者也。

言是山自蒼梧3徙此雲。

山上猶有南方草木,今郁州治。

故崔季珪4之敘《述初賦》,言郁洲者,故蒼梧之山也。

心悅而怪之,聞其上有仙士石室也,乃往觀焉。

見一道人獨處,休休然不談不對5,顧6非已及也。

即其賦所云:吾夕濟於郁洲者也。

【註釋】

1郁洲:在今一江一 蘇省連雲港市東北雲台山一帶。

2《山海經》:我國古代地理名著,內容包括山川、道路、物產等。

3蒼梧:山名,亦稱九嶷(yi)山,在今湖南省寧遠縣南部。

4崔季珪(ɡuī):崔琰(yǎn),字季珪,清河東武城(今河北省清河縣)人。

5休休然:安閒的樣子。

不談不對:不說也不回答。

6顧:乃。

【譯文】

東北海中有個大島,稱為郁洲。

《山海經》說郁山坐落在大海之中,說此山是從蒼梧移來的。

山上還有南方的草木,現在是郁州的治所,所以崔季珪在《述初賦》序中,說郁洲從前是蒼梧的山峰。

心裡喜歡它又感到好奇,聽說山上有修仙者的石室,於是就前往參觀。

看到有個道人悠然獨處,不開口,也不答話,這不是我所能達到的境界。

這就是賦中所說的:晚間我渡海到郁洲。

【評析】

一江一 、河、淮、濟古稱四瀆。

但在《水經注》中,《河水》有五卷,《一江一 水》有三卷(其實還應加上《沔水》的最後一卷),《濟水》也有二卷,唯獨《淮水》只有一卷。

其實,《水經》對淮水的記載尚稱詳細,《水經》記淮水有194字,記渭水僅130字,而《渭水》分成三篇,《沔水》也分成三篇。

其實,《沔水》從發源到入一江一 ,也僅243字,比《淮水》只多49字,所以《水經注》的卷篇安排,完全是酈道元按當時情況的處理。

而且在宋初亡佚後,又經過後人的分析拼湊,所以不能以卷篇字數來衡量河流的重要和次要。

何況卷二十一《汝水》,卷二十二《穎水》《洧水》《溟水》《漕水》《渠》,卷二十三《一陰一溝水》《汲水》《獲水》,卷二十四《睢水》,卷二十五《泗水》、《沂水》、《洙水》,卷二十六《沭水》,在古代都是淮河水系的河流,所以《淮水》的篇幅在《水經注》中還是較大的。

《水經》與《水經注》的淮水,就是現在的淮河,但干支流的情況,古今已有較大變化。

支流的變化情況,已見以上各卷《題解》,而淮河干流,古今情況也很不相同。

《水經》記載淮水:「又東至廣陵淮浦縣,入於海。」

三國的魏淮浦縣即今一江一 蘇省的漣水縣,淮水當時在此入海。

《水經注》認可了《水經》的說法,無非再加上了一條入海處的北支游水。

但現在的淮河已經全非如此,淮河從發源到河南省與安徽省之間的洪河口為上游,從洪河口到洪澤湖為中游。

洪澤湖以下,大部分水量通過洪澤湖南端的三河閘,經高郵、邵伯二湖,從揚州市南的三一江一 營注入長一江一 ,這一段是今淮河的下游。

另一部分水量經洪澤湖大堤北端的高良閘,循蘇北灌溉總渠,從扁擔港注入黃海。

古淮水和今淮河已經大不相同了。

分類:未分類項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水經注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
語言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