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經注
原序
《序》曰:《易》稱天以一生水,故氣微於北方,而為物之先也。
《玄中記》曰:天下之多者水也,浮天載地,高下無所不至,萬物無所不潤。
及其氣流屆石,一精一薄膚寸,不崇朝而澤合靈宇者,神莫與並矣。
是以達者不能惻其淵沖,而盡其鴻深也。
昔《大禹記》著山海,周而不備;《地理志》其所錄,簡而不周;《尚書》、《本紀》與《職方》俱略;都賦所述,裁不宣意;《水經》雖粗綴津緒,又闕旁通。
所謂各言其志,而罕能備其宣導者矣。
今尋圖訪賾者,極聆州域之說,而涉土遊方者,寡能達其津照,縱彷彿前聞,不能不猶深屏營也。
余少無尋山之趣,長違問津之性,識絕深經,道淪要博,進無訪一知二之機,退無觀隅三反之慧。
獨學無聞,古人傷其孤陋;捐喪辭書,達土嗟其面牆。
默室求深,閉舟問遠,故亦難矣。
然毫管窺天,歷筒時昭,飲河酌海,從性斯畢。
竊以多暇,空傾歲月,輒述《水經》,布廣前文。
《大傳》曰:大川相間,小川相屬,東歸於海。
脈其枝流之吐納,診其沿路之所躔,訪瀆搜渠,緝而綴之。
《經》有謬誤者,考以附正文所不載,非經水常源者,不在記注之限。
但綿古芒昧,華戎代襲,郭邑空傾,川流戕改,殊名異目,世乃不同。
川渠隱顯,書圖自負,或亂流而攝詭號,或直絕而生通稱,在諸一交一 奇,洄湍決澓,躔絡枝煩,條貫系夥。
《十二經》通,尚或難言,輕流細漾,固難辨究,正可自獻徑見之心,備陳輿徒之說,其所不知,蓋闕如也。
所以撰證本《經》,附其枝要者,庶備忘誤之私,求其尋省之易。
分類:未分類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