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經注》卷四十:【原文】浙一江一 又北逕新城縣1,桐溪水2注之。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水經注》卷四十

水經注

卷四十

水經注 浙一江一 水、斤一江一 水、一江一 以南至日南郡二十水、禹貢山水澤地所在

【原文】

浙一江一 又北逕新城縣1,桐溪水2注之。

水出吳興郡3於潛縣北天目山。

山極高峻,崖嶺竦迭4,西臨峻澗。

山上有霜木,皆是數百年樹,謂之翔鳳林。

東面有瀑布,下一注數畝深沼,名曰浣龍池。

池水南流逕縣西,為縣之西溪。

溪水又東南與紫溪5合,水出縣西百丈山6,即潛山也。

山水東南流,名為紫溪,中道夾水,有紫色盤石,石長百餘丈,望之如朝霞,又名此水為赤瀨7,蓋以倒影在水故也。

紫溪又東南流逕白石山8之一陰一,山甚峻極,北臨紫溪。

又東南,連山夾水,兩峰一交一 峙,反項對石9,往往相捍。

十餘里中,積石磊砢十,相挾而上。

澗下白沙細石,狀若霜雪。

水木相映,泉石爭暉,名曰樓林。

【註釋】

1浙一江一 :即錢塘一江一 ,上游指新安一江一 。

新城縣:古縣名,三國吳置,治今浙一江一 省富一陽一市西南。

2桐溪水:在今浙一江一 省桐廬縣東北,發源于于潛縣北的天目山,入桐廬縣為桐溪。

3吳興郡:古郡名,三國吳置,治今浙一江一 省湖州市。

4竦迭:高聳重疊。

竦:同「聳」。

5紫溪:熊會貞按,紫溪自今昌化縣(今浙一江一 省臨安市昌化鎮)西東流,至於潛縣南,入桐溪。

6百丈山:即潛山,在今浙一江一 省臨安境內。

7赤瀨(1ai):即紫溪。

瀨:沙石上流過的水。

8白石山:在今浙一江一 省臨安市於潛鎮南。

9反項:背對。

項:脖頸。

十磊砢(lěi luǒ):壯大的樣子。

【譯文】

浙一江一 又北流經過新城縣,桐溪水注入在此。

桐溪水發源於吳興郡於潛縣北的天目山。

此山十分高峻,懸崖絕嶺,重重疊疊,其西陡峭,下有深澗。

山上有霜木,都有幾百年的樹齡,稱為翔鳳林。

東面有瀑布,注入廣達數畝的深沼,稱為浣龍池。

池水南流經過於潛縣西,成為縣的西溪。

西溪水又東南流,與紫溪匯合,紫溪發源於縣西的百丈山,即潛山。

山水東南流,就是紫溪,溪兩岸有紫色磐石,望去像朝霞一般,又稱此水為赤瀨,因為倒影映入水中紫溪又東南流,經過白石山北,山勢十分高峻,北臨紫溪。

又東南流,兩岸山嶽連綿,在雙峰夾水聳峙之處,往往是巖崖石壁,項背相對。

在十多里的溪流中,礁石纍纍,相互扶持。

溪底是白沙細石,好像霜雪一樣。

溪水與林木相映,泉流與山石爭暉,這一段溪流稱為樓林。

【原文】

浙一江一 又東逕烏傷縣1北,王莽改曰烏孝,《郡國志》2謂之烏傷。

《異苑》3曰:東一陽一顏烏4,以淳孝著聞,後有群烏助啣土塊為墳,烏口皆傷。

一境以為顏烏至孝,故致慈烏5,欲令孝聲遠聞,又名其縣曰烏傷矣。

【註釋】

1烏傷縣:古縣名,漢置,在今浙一江一 省義烏市。

烏傷為古越語地名。

2《郡國志》:即《後漢郡國志》,司馬彪《續漢書》中的內容,五卷,見於范曄所撰《後漢書》中的「志」。

3《異苑》:《隋書·經籍志》收錄:十卷,宋給事劉敬叔撰。

4東一陽一:古郡名,三國吳置,治今浙一江一 省金華市。

顏烏:漢烏傷(今浙一江一 省義烏市)人,以純孝聞名。

5慈烏:烏鴉的一種,相傳此鳥能反哺其母,故稱。

【譯文】

浙一江一 又東北經過烏傷縣北,王莽把縣改為烏孝,《郡國志》稱為烏傷。

《異苑》說:東一陽一有個名叫顏烏的人,他的純潔的孝心,聞名於鄉里,後來有大群烏鴉,銜了泥土幫助他修墳墓,以致烏鴉的口都受了傷。

鄉里以為這是由於顏烏的無上孝心,所以才能招來慈祥的烏鴉,為了使他的孝聲遠聞,所以把縣名稱為烏傷。

【原文】

其水分納1眾流,混波2東逝,逕定一陽一縣3。

夾岸緣溪,悉生支竹,及芳枳4、木連,雜以霜菊、金橙。

白沙細石,狀如凝雪5。

石溜湍波6,浮響無輟,山水之趣,尤深人情7。

【註釋】

1分納:分別接納。

2混波:匯合的波浪。

3定一陽一縣:古縣名,漢置,治今浙一江一 省常山縣。

4芳枳(zhǐ):木名,落葉灌木或小喬木,也叫枸橘(ɡōu ju)。

5凝雪:固體雪粒。

6石溜:從石上流淌的水流。

湍波:急流。

7尤深人情:非常深入人心,這裡指很受人們喜愛。

【譯文】

定一陽一溪水接納許多支流,匯合東流經過定一陽一縣。

沿溪兩岸,都生長著支竹、香枳、薛荔,並且夾雜著白色的菊花和黃色的橙橘。

溪灘上則是白沙和細石,看去宛如積雪。

急流刷石,潺潺不息。

遊山玩水的樂趣,非常深入人心。

【原文】

《錢唐記》曰:防海大塘1在縣東一里許,郡議曹華信家議立此塘2,以防海水。

始開募有能致一斛3土者,即與錢一千。

旬月4之間,來者雲集,塘未成而不復取,於是載土石者,皆棄而去,塘以之成,故改名錢塘焉。

【註釋】

1塘:堤。

2議曹:郡守的屬吏,掌言職。

華信家:人名,不詳。

3斛(hu):舊量器,方形,口小,底大,容量本為十斗,後來改為五斗。

4旬月:一個月。

【譯文】

《錢唐記》說,防海大塘約在縣東一里,郡的議曹華信家,建議建造此塘以防禦海水。

於是開始徵募土石,凡挑來一斛土的,給錢一千。

一月之間,挑土的人雲集而來,因為塘沒有修築而不給錢,人們只好拋掉土石回去,土石成堆,塘因而修成,所以改名為錢塘。

【原文】

浙一江一 又東與蘭溪1合,湖南有天柱山2,湖口有亭,號曰蘭亭3,亦曰蘭上裡。

太守王羲之4、謝安5兄弟,數往造焉6。

吳郡太守謝勖封蘭亭侯7,蓋取此亭以為封號也。

太守王廙之,移亭在水中。

晉司空何無忌8之臨郡也,起亭於山椒9,極高盡眺矣。

亭宇十雖壞,基陛尚存。

【註釋】

1蘭溪:在今浙一江一 省紹興市西。

2天柱山:在浙一江一 省紹興市境內。

3蘭亭:亦名蘭上裡,在今浙一江一 省紹興市西南蘭渚山下。

4太守:古代官名,秦置郡守,漢景帝改名太守,為一郡最高行政長官。

王羲之:東晉書法家、文學家,字逸少,琅邪臨沂(今山東省臨沂市)人,其書法「飄若浮雲,矯若驚龍」,號為「書聖」。

5謝安:字安石,東晉時著名的能臣。

6數(shuo):屢次,多次。

往造:前往。

7吳郡:古郡名,東漢置,治今一江一 蘇省蘇州市。

謝勖(xu):人名,具體不詳。

8何無忌:晉東海剡(山東省郯城縣)人。

9山椒(jiāo):山頂。

十亭宇:亭台屋宇。

基陛:地基和台階。

【譯文】

浙一江一 又東流與蘭溪匯合,湖以南有天柱山,湖口有亭,稱為蘭亭,也叫蘭上裡。

太守王羲之和謝安兄弟曾多次到那裡。

吳郡太守謝勖被封為蘭亭侯,即以此亭作為封號。

太守王廙之把亭移到湖中。

晉朝的司空何無忌到此郡做官,把亭修在天柱山山頂,登亭遠眺,一望無餘了。

現在亭宇雖已塌廢,但基礎仍然存在。

【原文】

浙一江一 又東北得長湖口1,湖廣五里,東西百三十里。

沿湖開水門六十九所2,下溉田萬頃,北瀉長一江一 。

【註釋】

1得:到。

長湖口:即後來的鏡湖、鑒湖,在今浙一江一 省紹興市西南。

2所:處。

【譯文】

浙一江一 東北流,和長湖口匯合,此湖寬五里,東西長一百三十里。

沿湖開水門六十九處,可以灌溉湖下萬頃農田,向北注入長一江一 。

【原文】

昔大禹1即位十年,東巡狩2,崩於會稽3,因而葬之。

有鳥來,為之耘4,春拔草根,秋啄其穢5。

是以縣官禁民,不得妄害此鳥,犯則刑無赦6。

【註釋】

1大禹:古代部落聯盟首領,傳說曾用疏導的方法治理洪水,期間有「八年於外,三過其門而不入」的動人故事。

2巡狩:天子出行視察邦國。

3會稽:郡名,秦置,治今一江一 蘇省蘇州市,後移治所,在今浙一江一 省紹興市。

4耘:耕耘。

5穢:雜草。

6刑無赦:施加刑罰而不赦免。

【譯文】

從前,大禹即帝位十年,到東方巡視邦國,死於會稽,就葬在這裡。

從此就有鳥飛來耕耘,春天拔除草根,秋天又啄除雜草。

因此,縣官禁止百姓捕殺此鳥,否則就判刑不赦。

【原文】

一江一 水導源烏傷縣1,東逕諸暨縣2,與洩溪3合。

溪廣數丈,中道有兩高山夾溪,造雲壁立4,凡有五洩5。

下洩懸三十餘丈,廣十丈;中三洩不可得至,登山遠望,乃得見之,懸百餘丈,水勢高急,聲震水外;上洩懸二百餘丈,望若雲垂。

此是瀑布,土人號為洩也。

【註釋】

1烏傷縣:古縣名,漢置,治今浙一江一 省義烏市。

烏傷為古越語地名。

2諸暨縣:古縣名,秦置,治今浙一江一 省諸暨市。

3洩溪:在今浙一江一 省諸暨市。

4造云:直插雲霄。

壁立:像牆壁一樣聳立。

5五洩:五道瀑布。

洩:當時當地人把「瀑布」叫做「洩」。

為古越語。

【譯文】

浦一陽一江一 發源於烏傷縣,東流經過諸暨與洩溪匯合。

洩溪寬達數丈,沿岸兩旁有陡峭的高山聳入雲霄,像牆壁一樣聳立,共有五道瀑布。

下洩高懸三十多丈,寬十丈;其中有三洩不能到達,攀登到山上遠望,才能看見,水懸掛達百餘丈,山高水急,水聲震耳,響及溪外;上洩懸流二百多丈,看去好像是白雲下垂。

這其實就是瀑布,當地人稱為「洩」。

【原文】

居延澤1在其縣故城東北,《尚書》所謂流沙2者也。

形如月生五日也。

弱水3入流沙,流沙,沙與水流行也。

【註釋】

1居延澤:在今內蒙古西北部額爾濟納旗境內。

2流沙:古代指我國西北的沙漠地區。

3弱水:上源指今甘肅省山丹河,下游即山丹河與甘州河合流後的黑河。

【譯文】

居延澤在居延縣舊城東北,就是《尚書》中所稱的「流沙」。

它的形狀像五日的新月。

弱水注入流沙,所謂流沙,就是河流與沙一起流動。

【評析】

這是《水經注》的最後一卷。

內容與別卷相比頗不相同,而其中《浙一江一 水》是一個整篇。

其餘其實都具有附錄的形式。

浙一江一 水就是今錢塘一江一 。

古稱浙一江一 (浙一江一 省名即因此一江一 而得),因為這個地區原是越人居住的地方,通行越語,至今還保留著許多越語地名。

《山海經》稱此水為浙一江一 ,大部分古籍也都稱浙一江一 ,而《漢書·地理志》《說文解字》《水經》則稱漸一江一 ,《莊子·外物篇》稱涮河。

分類:未分類項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水經注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