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經注》卷三十五:【原文】又東,右合油口1;又東逕公安縣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水經注》卷三十五

水經注

卷三十五

水經注 一江一 水

【原文】

又東,右合油口1;又東逕公安縣2北。

劉備之奔一江一 陵,使築而鎮之。

曹公聞孫權以荊州3借備,臨書落筆。

杜預克定一江一 南4,罷華容5置之,謂之一江一 安縣,南郡6治。

吳以華容之南鄉為南郡,晉太康元年,改曰南平7也。

縣有油水,水東有景口,口即武陵郡8界。

景口東有淪口,淪水南與景水合,又東通澧水及諸陂湖。

自此淵潭相接,悉是南蠻府屯也9。

故側十一江一 有大城,相承雲倉儲城,即邸閣也。

一江一 水左會高口,一江一 浦也。

右對黃州,一江一 水又東得故市口,水與高水通也。

一江一 水又右逕一陽一岐山北。

山枕大一江一 ,山東有城,故華容縣尉舊治也。

大一江一 又東,左合子夏口,一江一 水左迤北出,通於夏水,故曰子夏也。

大一江一 又東,左得侯台水口,一江一 浦也;大一江一 右得龍穴水口,一江一 浦右迤也,北對虎洲,又洲北有龍巢,地名也。

【註釋】

1油口:在今湖北省公安縣北,為古油水入長一江一 口。

2公安縣:即下文的「一江一 安縣」。

三國吳之公安縣,晉改為一江一 安縣,故城在今湖北省公安縣。

3荊州:漢武帝所置十三部刺史部之一。

轄境約當今湖北、湖南兩省及河南、貴州、廣東、廣西四省區各一部,東漢治今湖南省常德市東北,東晉時定治今湖北省一江一 陵縣。

4杜預:西晉文學家,字元凱,京兆杜陵(今陝西省西安市)人,著有《春秋左氏傳集解》傳世。

克定:平定。

一江一 南:泛指長一江一 以南地區。

5華容:古縣名,西漢置,治今湖北省潛一江一 縣西南。

一說在監利縣北。

6南郡:古郡名,戰國秦置。

三國吳移治今湖北省公安縣,西晉又移治今湖北省一江一 陵縣。

7南平:古郡名,西晉置,治今湖北省公安縣西北。

8武陵郡:古郡名,漢高祖置。

東漢治今湖南省常德市西。

9南蠻府:熊會貞按:《晉書·職官志》,武帝置南蠻校尉於襄一陽一(今湖北省襄樊市),一江一 左初省,尋又置於一江一 陵(今湖北省一江一 陵縣)。

屯:屯田。

十側:臨近,靠近。

相承:相傳。

倉儲城:故址在今湖北省公安縣東北,又叫「邸閣」。

高口:在今湖北省石首市西北。

浦(pǔ):小水流入大水的一交一 匯口。

黃州:在今湖北省公安縣南。

得:到達。

一陽一岐山:在今湖北省石首市西。

枕:接臨,靠近。

華容縣尉:華容縣武官治;官署所在地。

迤(yǐ):延伸。

【譯文】

一江一 水又東流,右邊匯合油口;又東流,經公安縣北。

劉備逃奔到一江一 陵時,派人築城鎮守。

曹操正在寫信,聽說孫權把荊州借給劉備,吃了一驚,不覺把筆掉在地上。

杜預平定一江一 南後,撤廢華容,另行設縣,叫一江一 安縣,是南郡的治所。

吳把華容南鄉設為南郡,晉太康元年(280),改名南平,縣裡有油水,水東有景口,靠近武陵郡邊界。

景口東有淪口,淪水南流與景水匯合,又東流與澧水和各陂湖相通。

從這裡開始,深潭接連不斷,岸上全都是南蠻府駐軍的地方。

舊時一江一 邊有大城,相傳是倉儲城,就是軍糧軍需倉庫。

一江一 水左岸匯合高口,是個牛軛湖,右岸與黃州相望。

一江一 水又東流,到故市口,這裡的水與高水相通。

一江一 水右邊又流經一陽一岐山北。

一陽一岐山靠近大一江一 ,東邊有城,是舊時華容縣尉的治所。

大一江一 又東流,左邊匯合子夏口,一江一 水向左分出支流,奔向北方,與夏水相通,所以叫子夏。

大一江一 又東流,左岸有侯台水口,是個牛軛湖;右岸有龍穴水口,也是牛軛湖,右岸有港汊通入,水口北對虎洲,洲北有龍巢,是個地名。

【原文】

船官浦東即黃鵠山1,林澗甚美,譙郡戴仲若野服居之2。

山下謂之黃鵠岸3,岸下有灣,目之為黃鵠灣。

黃鵠山東北對夏口城4,魏黃初二年,孫權所築也。

依山傍一江一 ,開勢明遠5,憑墉藉阻,高觀枕流6。

上則遊目7流川,下則激浪崎嶇,寔8舟人之所艱也。

【註釋】

1船官浦、黃鵠(hu)山:在湖北省武漢市武昌區西。

2譙郡:古郡名,東漢置,治今安徽省亳州市。

戴仲若:戴頤,字仲若,譙郡銍(今安徽省濉溪縣)人。

野服:穿上山野村夫的衣服,這裡指當平民。

3黃鵠岸:及下文「黃鵠灣」,均在今湖北省武漢市。

4夏口城:在今湖北省武漢市一江一 夏區。

5開勢明遠:地勢開闊遼遠。

6高觀:瞻望高遠。

枕流:臨近水流。

7遊目:縱目,放眼四望。

8寔(shi):同「實」,實在,的確。

【譯文】

船官浦東就是黃鵠山,山林溪澗十分優美,譙郡戴仲若當山野村夫的時候就住在這裡。

山下叫黃鵠岸,岸下有灣,名為黃鵠灣。

黃鵠山東北與夏口城相望,此城是魏黃初二年(221)孫權所築。

夏口城倚山臨一江一 ,視野開闊,有堅城和天險可恃,高高的城樓俯臨一江一 流,城樓上可以眺望奔流的大一江一 ,城樓下是激浪洶湧的險流,船夫在這裡航行,實在是非常困難的。

【評析】

這一卷是《水經注》記敘長一江一 的最後一卷,但《水經》只寫到下雉縣(今湖北省一陽一新縣一帶),而《水經注》也只記到青林山(即青山,在安徽省當塗縣一帶),而且語言寥寥,實際尚未涉及長一江一 下游。

戴震為此作了勉強的解釋,他在武英殿本此卷末尾作了按語:「《水經》於《沔水》內敘其入一江一 之後所過,蓋與一江一 水合沔之後,詳略兩見。」

但全祖望的說法就不同,他在《水經注一江一 水篇跋》中說:「《一江一 水》失去了第四篇,而青林湖以下境無考。」

現在我們無法論證,這種情況是否產生於酈道元對南方河流的疏昧,因他在卷二十九《沔水》篇如前面已經說過的「東南地卑」以下的一段話。

但也有可能如全祖望所說:「《一江一 水》失去第四篇。」

因為此書從宋初缺佚五卷以後,許多問題都難以判斷了。

分類:未分類項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水經注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