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經注》卷二十八:【原文】沔水又東逕萬山北1,山上有《鄒恢2碑》,魯宗之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水經注》卷二十八

水經注

卷二十八

水經注 沔水

【原文】

沔水又東逕萬山北1,山上有《鄒恢2碑》,魯宗之3所立也。

山下潭中有《杜元凱碑》,元凱好尚4後名,作兩碑並述己功,一碑沉之峴山5水中,一碑下之於此潭,曰:百年之後,何知不深谷為陵6也?

【註釋】

1沔(miǎn)水:水名,漢水的上游,在陝西省,古代也指整個漢水。

萬山:在今湖北省襄樊市西北。

2鄒恢:沈欽韓認為:鄒恢疑是郗(xī)恢之誤。

熊會貞按:恢為郗鑒之孫。

3魯宗之:南朝宋魯爽之祖,字彥仁,歷官至南郡太守,封南一陽一郡公。

4好尚:喜好。

5峴(xian)山:在湖北省襄一陽一市。

6深谷為陵:深谷變成山陵。

語出《經·小雅·十月之一交一 》:「高岸為谷,深谷為陵。」

【譯文】

沔水又東流經萬山北,山上有魯宗之所立的鄒恢碑。

山下水潭中有杜元凱碑,杜元凱喜歡身後留名,刻了兩塊石碑,記述自己的功績,一塊石碑沉在峴山水中,另一塊沉在這個水潭中,他說:過一百年後,怎麼知道低谷就不能變為山陵呢?

【原文】

水又東入侍中襄一陽一侯一習一 郁魚池1。

郁依范蠡《養魚法》作大陂2,陂長六十步,廣四十步,池中起釣台,池北亭,郁墓所在也。

列植松篁於池側沔水上3,郁所居也。

又作石、洑4,逗引5大池水於宅北作小魚池,池長七十步,廣二十步,西枕6大道,東北二邊限7以高堤,楸竹夾植,蓮芡8覆水,是游宴之名處也。

【註釋】

1侍中:官名,秦置,兩漢沿襲,為正規官職外的加官之一,因侍從皇帝左右,出入宮廷而顯貴。

一習一 郁:東漢劉秀時人。

一習一 郁魚池:故址在今湖北省襄樊市南。

2范蠡(lǐ):春秋時期楚三戶(今河南省淅川縣)人,字少伯,晚年自號陶朱公。

陂(bēi):池塘。

3列植:成行栽種。

篁(huanɡ):竹子。

4洑(fu):水在地面下流。

5逗引:疏導,引導。

逗:引,疏導。

6枕:臨近,靠近。

7限:阻隔,阻攔。

8芡(qian):多年生草本植物,生在水池中。

像荷葉,浮在水面,略像雞頭,故亦叫雞頭。

【譯文】

陂水東流注入侍中襄一陽一侯一習一 郁的魚池。

一習一 郁根據范蠡的《養魚法》,造了個大池塘,塘長六十步,寬四十步,池中築了釣台,池北的亭子,就是一習一 郁墓所在的地方。

在池旁的沔水岸邊種了一片松林和竹林,這就是一習一 郁的住處。

他又用石塊砌了一條彎曲的暗溝,把大池中的水引到住宅北面,造了個小魚池。

小魚池長七十步,寬二十步,西邊緊靠大路,東北兩邊築了高堤,堤岸兩邊種遍楸樹林和翠竹,池中蓮芡蓋滿水面,真是遊樂宴飲的好去處。

【原文】

謂之疏口1也。

水中有物如三四歲小兒,鱗甲如鯪鯉2,射之不可入。

七八月中,好在磧上自曝3,膝頭似虎,掌爪常沒水中,出膝頭4,小兒不知,欲取弄戲,便殺人。

或曰,人有生得者,摘其皋厭5,可小小使。

名為水虎者也。

【註釋】

1疏口:在今湖北省襄樊市小河鎮附近。

2鯪(linɡ)鯉:即穿山甲,哺乳動物,體和尾有覆瓦狀的角質鱗。

3磧(qi):沙石積成的淺灘。

曝(pu):曬。

4膝頭:膝蓋頭。

5皋厭:鼻子。

一說水虎的生殖器一官。

【譯文】

匯流處稱為疏口。

水中有一種動物,像三四歲的小孩,身上有類似穿山甲的鱗,箭也射不進去。

七八月間,喜歡在沙石灘上曬太一陽一,膝頭像虎,腳掌和爪子常沒在水中,只露出膝頭,小孩子不知道,想去拿來玩,它便會把人弄死。

有人說,如果能捉住一隻活的,把它的鼻子割下,就可以馴服它。

這種動物叫水虎。

【原文】

沔水又東得滻口1,其水承大滻、馬骨諸湖水,週三四百里,及其夏水來同2,渺若滄海,洪潭巨浪,縈連一江一 沔3,故郭景純4《一江一 賦》云:其旁則有朱、滻、丹、漅是也5。

【註釋】

1得:到。

滻(chǎn)口:在今湖北省仙桃市西北。

2同:匯合,一交一 匯。

3縈連:迴繞連接。

一江一 沔:長一江一 和沔水。

4郭景純:郭璞,字景純,東晉河東聞喜(今山西省聞喜縣)人,曾經註釋的《爾雅》《方言》《山海經》《穆天子傳》等皆流傳至今。

5朱:即朱湖,在今一江一 蘇省溧(li)一陽一市東南。

丹:即丹一陽一湖,在今安徽省當塗縣東南。

漅(chao):即巢湖,在今安徽省中部,湖面跨合肥市、巢湖市及肥西、肥東和廬一江一 縣。

【譯文】

沔水又東流,到滻口,這條水承接大滻、馬骨等湖水,周圍三四百里,到了夏水匯流進來,就變得像大海一樣遼闊無際了,水深浪闊,與一江一 沔縈紆曲折地連在一起,所以郭景純《一江一 賦》說:旁近則有朱、滻、丹、漅諸水。

【評析】

這一卷《沔水》,《經》文起於堵一陽一縣,此縣在今河南省方城縣一帶,已經接近南一陽一盆地,屬於中游河段了。

山勢險峻的地區不再出現,支流開始增加,《經》文最後一句是:「又南至一江一 夏沙羨縣北,南入於一江一 。」

沙羨縣在今湖北省武昌市附近,《注》文稱這個地方為沔口,漢一江一 從這裡注入長一江一 ,古今形勢並無大變。

沔水既已入一江一 ,所以之後就是長一江一 的流程,與漢一江一 已無關係了。

分類:未分類項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水經注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