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書白話版》成淹傳(附成霄傳):自稱晉侍中成粲的六世孫。祖成升,居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魏書白話版》成淹傳(附成霄傳)

魏書白話版

成淹傳(附成霄傳)

成淹,字季文,上谷居庸人。

自稱晉侍中成粲的六世孫。

祖成升,居家北海。

父親成洪,名字犯顯祖廟諱,仕職劉義隆,為撫軍府中兵參軍。

早年去世。

成淹一愛一好文學,有氣度志向。

太和年間,文明太后逝世,蕭賾派其散騎常侍裴昭明、散騎侍郎謝竣等人前來弔唁,使者想穿著朝服弔唁。

主客官員把他們抓了起來,說:「吊有常式,怎麼能穿著朱衣入山庭呢?」

昭明等人說:「我們本奉朝命,不容改易服裝。」

如此往復四次,昭明等人就是不換喪服。

高祖命令尚書李沖,令他選擇一位學識淵博的人再與他論執,李沖啟奏派成淹。

昭明說:「不知道魏朝不讓我們穿朝服行禮,義出何典?」

成淹說:「吉凶不問,禮有成數,去冠不吊,童孺共聞。

過去季孫將行,請求依照遭喪之禮,千年以下,人們還在讚美。

卿從遙遠的江南前來弔唁,卻不能按照弔喪程式辦事,我正要問這義出何典,行入的得與失,何其異哉!」昭明說:「我們兩國交和既久,南北都應互相理解。

齊高帝去世,魏派李彪通吊,當時一開始不穿喪服,齊朝也不以此相疑,今天你們怎麼能苦相一逼一迫。」

成淹說:「李彪致吊之日,朝廷命他帶上弔喪的服裝,而齊不遵高宗追遠之心,剛過一個月便完喪事,李彪行吊之時,齊國君臣都已經鐘鼓鳴玉滿庭,貂裘麗飾光耀白日,內外百官,朱服煥然,李彪不受主人之命,又何容獨穿素服夾雜在衣冠楚楚的百僚中間?你責問雖高,我卻不敢以之為然。

我皇帝生一性一仁孝,比於有虞,服喪以來,百官都聽宰臣調遣,卿豈能以此與齊相比呢。」

昭明於是搖著膝說:「三皇不同禮,也知道他們得失在什麼地方。」

成淹說:「如果像你方才說的,卿認為虞舜、高宗不對了?」

昭明於是相顧而笑說:「不孝的行為,仲尼有現成的責備,我這樣的人也不敢亂說。

我希望主人為我裁縫喪服,出使之人,只準備了換洗內一衣,這既是戎服,不可以弔喪,希望你們借我黑衣帽,以申國命。

今天被魏朝所一逼一,違背臨行指授,還歸南朝時候,我肯定會得罪本朝。」

成淹說:「那裡也有君子,卿將命折中,還南之日,一定會有高賞;若無君子,只要你有光耀國家的讚譽,即使被無理見罪,那又有什麼關係。

公正的史臣,自然會直筆而書。」

後來,高祖派李沖問成淹,瞭解昭明都說了些什麼,成淹如實匯報了情況。

高祖下詔李沖說:「我所用得人。」

仍敕送喪服喪帽給昭明等人,賜給成淹果品食物。

第二天早上,引昭明等人入喪堂,皆令文武官員盡哀。

後來授成淹正侍郎。

高祖以淹清貧,賜給絹百匹。

太和十六年(492),蕭賾派其散騎常侍庾蓽、散騎侍郎何憲、主書邢宗慶前來朝貢,正逢朝廷在明堂有活動,因此登上靈台觀看。

高祖讓成淹引庾蓽等在館舍南面矚望行禮,事畢,還外館,高祖賜予酒食。

宗慶對成淹說:「南北兩朝連和既久,而一段時間以來你們棄信絕好,為利而動,哪是作為大國善鄰所應該做的?」

成淹說:「大凡作為王者,不必拘於小節。

中原有豆,善於採摘的收穫便多,哪能眷眷守尾生之信。

況且齊先帝歷事宋朝,累世荷恩,就應當奪人宋朝之命?」

宗慶、庾蓽以及其他使者都相顧失色。

何憲知道成淹過去由南入魏,便以手掩住眼睛說:「卿為什麼不作於禁,而作了魯肅?」

成淹說:「我捨棄危殆之朝效力和順之國,志行欲追跡陳、韓,和於禁有什麼好比的!」何憲再也不說話了。

王肅投歸朝廷,高祖以成淹曾經為官江表,下詔要他觀察是非。

於是成淹到王肅處與他交談,還朝奏說情況屬實。

當時各方議論紛紛,還說此事不太確切。

高祖說:「明天引他進來,我與他交談,自然就知道虛實了。」

等到高祖車駕出巡,王肅多派護從,帝讓成淹當嚮導,一路遇到古跡,都讓他知道。

行至朝歌,王肅問這是何城。

成淹說是紂都城朝歌。

王肅說:「怪不得有殷之頑民了。」

成淹說:「過去武王滅紂,帝都都居河、洛,中間因劉、石亂華,帝都便隨司馬氏東渡。」

王肅知道成淹本隸青州,於是笑著對成淹說:「青州間為什麼無其餘種?」

成淹以青州本屬徐州,說:「青州間本非其地,徐州間有人今日重來。

這你不是不知道的。」

王肅於是伏一在馬上掩口而笑,回頭對侍御史張思寧說:「剛才聊因戲言,反被別人咬了一口。」

思寧馳馬奏聞皇上,高祖大為高興,對彭城王元勰說:「成淹此段表現足可制勝。」

車駕到洛一陽一,王肅參與帝宴。

高祖與王肅開玩笑說:「不久前行至朝歌,聽說成淹與你很有一番往復,卿試著重新演示一回,如何?」

王肅說:「臣前番在朝歌被成淹所圍,沒想到這事被陛下知道了。

臣前番失言,一次就夠受的了,哪裡還能再說?」

於是二人都大笑不止。

高祖又對王肅說:「成淹能制住卿,其才也不簡單。」

王肅說:「成淹才辭實在難得,聖朝應該升他官職。」

高祖說:「如果因這提拔成淹,朕擔心更加有辱於卿了。」

王肅說:「為臣委屈自己達進他人,這正可以顯出為臣品德之美。」

高祖說:「卿既被人所屈,又想求屈己之名,這於卿也太過了。」

王肅說:「成淹既進官,臣得能屈己伸人,這就顯示出陛下惠而不費的旨意來。」

於是二人酣笑不止。

於是賜予成淹龍廄好馬一匹,加上鞍勒車免具,朝服一套,轉任他為謁者僕射。

當時朝廷遷都,高祖以成淹搬家缺少人手,賜給勞力,送到洛一陽一,並賜予假日讓他與家人一起行進。

行至靈丘,正逢蕭鸞派的使者來了,高祖派驛馬徵召成淹。

帝車駕渡淮,成淹在路旁請見,高祖停駕引見他。

成淹說:「蕭鸞悖逆殘虐,幽明之人都拋棄了他,陛下俯應人神,按劍江邊,但敵人不可小看,蜂蠆依然有毒,而況國家呢?臣殷切希望聖明君主保萬全之策。」

帝詔說:「這是前車之轍,能不謹慎嗎!」成淹說:「臣聽說向洛一陽一出發以來,諸多諫陳之人,都被陛下解官奪職,這恐怕不是聖明君主接納臣言的好方法。」

高祖說:「這是我的命而已,卿不得做干戈斧鉞伐罪的事。」

成淹說:「過去文王詢於芻蕘,晉文接納趕車人的話,為臣雖然卑賤,但也敢與匹夫相比。」

高祖優禮而容忍下來,下詔書賜給他絹一百匹。

高祖幸臨徐州,敕成淹與呂龍駒等人主辦舟船之事,準備經泗水入黃河,逆流而上,還歸洛一陽一。

軍隊駐紮在..郂,成淹看到黃河水流深急,擔心有危險,於是上疏陳諫。

高祖敕書成淹說:「朕因恆、代沒有運漕之路,所以京邑百姓貧困。

現在移都伊、洛,為的是道航四方,而黃河急流深浚,人們都難渡過。

我有今天此行,必須乘流而上,為的是開百姓之心。

朕知卿一片忠心,而今天朕不準備接納你的意見。」

詔敕驊騮馬一匹,衣帽一套。

除授羽林監,領主客令,加威遠將軍。

當時宮殿初構,建造務求廣大,兵民運材,日有萬計,而伊、洛水急,兵民苦於涉渡,成淹於是請求,敕在洛都二水上造浮航。

高祖很讚賞,接納了他的意見,準備在眾官面前誇獎成淹,清晨上朝,百官在位,賜給他帛百匹,讓他知掌左右二都水事。

世宗初年,司徒、彭城王元勰說:「先帝本有成旨,成淹有歸國之誠,加上歷官著稱,應加特別提拔。

高祖雖然仙逝,詔言還歷歷在耳。」

於是傳知選辟部門,加授成淹為右軍、領左右都水、仍為主客令。

又授驍騎將軍,加授輔國將軍,都水,主客照舊。

成淹小心畏法,掌管國家迎來送往十年,四方貢聘之人,都送給他一些禮物,而他毫釐不受,全部退還,以至於衣食不足。

於是請求外任。

景明三年(502),出任平一陽一太守,將軍職仍舊。

還朝後,病逝。

贈本將軍、光州刺史,謚稱定。

子成霄,字景鸞。

也有學問,喜為文章吟詠。

但是辭采不行,大多粗陋。

與河東姜質等人朋游交好,詩賦時有所作。

內行中人,共相嗤笑;而街巷鄉里,淺識之人,則頌傳成風,於是其作大行於世。

官歷治書侍御史而去世。

分類:史書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魏書白話版
序紀太祖道武帝紀太宗明元帝紀世祖太武帝紀高宗文成帝紀顯祖獻文帝紀高祖孝文帝紀世宗宣武帝紀肅宗孝明帝紀敬宗孝莊帝紀孝靜帝紀文成文明皇后馮氏傳宣武靈皇后胡氏傳元叉傳元孝友傳元澄傳廢太子元恂傳穆崇傳王建傳(附王斤傳)安同傳安頡傳於烈傳(附於祚傳)於忠傳崔逞傳封回傳封軌傳公孫表傳張濟傳李先傳賈秀傳王洛兒傳崔浩傳李順傳司馬休之傳(附司馬文思傳)司馬楚之傳司馬悅傳刁雍傳李韶傳李神俊傳陸俟傳陸睿傳源賀傳源懷傳源子恭傳酈范傳毛修之傳劉休賓傳劉文曄傳房法壽傳房伯玉傳房景先傳伊..傳苟頹傳薛虎子傳宇文福傳費穆傳韋珍傳蘇湛傳裴宣傳李斤傳盧淵傳盧昶傳高允傳尉元傳慕容白曜傳皮豹子傳呂羅漢傳胡叟傳闞[馬因]傳劉[日丙]傳李孝伯傳李沖傳游雅傳游明根傳游肇傳劉芳傳鄭羲傳高佑傳崔挺傳楊播傳楊椿傳劉昶傳蕭寶夤傳韓麒麟傳韓顯宗傳李彪傳王肅傳宋弁傳郭祚傳邢巒傳李平傳崔光傳甄琛傳崔休傳劉藻傳(附劉紹珍傳)傅永傳傅豎眼傳(附傅融等傳)裴叔業傳夏侯道遷傳李元護傳席法友傳江悅之傳李苗傳奚康生傳楊大眼傳崔延伯傳爾朱榮傳爾朱兆傳爾朱世隆傳爾朱天光傳張烈傳宋翻傳辛雄傳辛纂傳高謙之傳(附高子儒、高緒傳)高道穆傳孫紹傳張普惠傳成淹傳(附成霄傳)范紹傳董紹傳鹿張熠傳朱瑞傳叱列延慶傳斛斯椿傳賈顯度傳樊子鵠傳賀拔勝傳侯莫陳悅傳侯淵傳綦俊傳山偉傳李琰之傳祖瑩傳常景傳馮熙傳高肇傳(附高植傳)胡國珍傳陳奇傳劉獻之傳孫惠蔚傳董征傳刁沖傳李業興傳溫子升傳趙琰傳王崇傳朱長生傳宋世景傳(附宋季儒傳)李洪之傳酈道元傳眭誇傳馮亮傳李謐傳殷紹傳江式傳徐謇傳王顯傳蔣少游傳(附郭善明等傳)姚氏婦楊氏傳苟金龍妻劉氏傳王睿傳趙修傳茹皓傳侯剛傳宗愛傳趙黑傳(附趙熾傳)劉騰傳劉聰傳石虎傳(附石世等傳)慕容垂傳苻堅傳姚興傳司馬德宗傳(附司馬德文傳)桓玄傳馮文通傳劉義隆傳(附劉劭、劉駿傳)蕭衍傳沮渠牧犍傳(附沮渠秉等傳)高句麗傳勿吉傳蠕蠕傳高車傳自序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