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書白話版》張烈傳:魏高祖賜名叫烈,張烈便以本名為字。高祖張希,任慕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魏書白話版》張烈傳

魏書白話版

張烈傳

張烈,字徽仙,清河東武城人。

魏高祖賜名叫烈,張烈便以本名為字。

高祖張希,任慕容雋尚書右僕射。

曾祖張恂,為散騎常侍,跟隨慕容德南渡,因而定居在齊郡的臨淄郡。

張烈少時孤貧,涉獵經史,有氣概。

當時青州有崔徽伯、房徽叔,與張烈一起都有美名,當時人稱為「三徽」。

高祖時,為官代郡,歷侍御、主文中散。

魏都遷入洛一陽一之後,除授尚書儀曹郎、彭城王功曹史、太子步兵校尉。

蕭寶卷將領陳顯達治兵漢南準備入侵。

當時順一陽一太守王青石的祖先世代為官江南,荊州刺史、廣一陽一王元嘉擔心他變節,上表請求派員代替他。

高祖詔侍臣各自列舉自己所瞭解的人,大家互有申薦。

高祖說:「此郡現在處於必爭之地,必須得到堪濟之才,怎麼能夠泛泛推舉人士呢?太子步兵張烈每每論列軍國之事,時有會人意處,朕想用他,你們說怎麼樣?」

彭城王元勰稱讚他,於是帝敕除授為陵江將軍、順一陽一太守。

張烈到郡第二天,便被蕭寶卷將領崔慧景攻圍,七十多天中,張烈撫一慰激勵將士,很得軍人之和。

逢帝車駕南討,慧景逃走。

高祖看望勞慰張烈說:「卿定可,遂能不負朕所寄的希望。」

張烈拜揖說:「如不逢帝駕親征,臣將不免困於犬羊。

這是陛下不負臣,而不是臣不辜負陛下。」

高祖覺得他的對答很好。

世宗即位,追錄他以前功勳,朝廷封他為清河縣開國子,食邑二百戶。

不久因母親年老辭官回家侍奉。

有十多年,頻逢荒年,張烈備粥供給飢餓之人,蒙受他接濟的很多,鄉親們都很讚賞他的行為。

肅宗初年,朝廷除授他為龍驤將軍、司徒右長史。

又轉征虜將軍、司空長史。

這以前,元叉父江一陽一王元繼曾任青州刺史,等到元叉當權,張烈托以前交情,便諂奉附帖。

除任前將軍、給事黃門侍郎,不久又加平南將軍、光祿大夫。

後來靈太后返政,認為張烈、元叉為一一黨一,出其為鎮東將軍、青州刺史。

這時有人覺得張烈家產畜殖,僕役賓客很多,考慮其影響不好,不宜出任本州之職,改授安北將軍、瀛州刺史。

他為政清靜,吏民安定。

期滿還朝,因年老辭官歸里。

兄弟同一居怡和安睦,讓親故鄉人很羨慕。

元象元年(538),在家去世,時年七十七歲。

張烈先撰《家誡》千餘言,並自敘志向行績以及所歷官職,臨終告誡子侄,不讓他們求朝廷贈官,只是刻《家誡》立碑碣而已。

他的兒子張質照著做了。

張質,博學多才藝。

釋褐奉朝請,任員外郎、龍驤將軍、諫議大夫。

沒有襲父爵。

興和年間(539~542),在家去世。

分類:史書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魏書白話版
序紀太祖道武帝紀太宗明元帝紀世祖太武帝紀高宗文成帝紀顯祖獻文帝紀高祖孝文帝紀世宗宣武帝紀肅宗孝明帝紀敬宗孝莊帝紀孝靜帝紀文成文明皇后馮氏傳宣武靈皇后胡氏傳元叉傳元孝友傳元澄傳廢太子元恂傳穆崇傳王建傳(附王斤傳)安同傳安頡傳於烈傳(附於祚傳)於忠傳崔逞傳封回傳封軌傳公孫表傳張濟傳李先傳賈秀傳王洛兒傳崔浩傳李順傳司馬休之傳(附司馬文思傳)司馬楚之傳司馬悅傳刁雍傳李韶傳李神俊傳陸俟傳陸睿傳源賀傳源懷傳源子恭傳酈范傳毛修之傳劉休賓傳劉文曄傳房法壽傳房伯玉傳房景先傳伊..傳苟頹傳薛虎子傳宇文福傳費穆傳韋珍傳蘇湛傳裴宣傳李斤傳盧淵傳盧昶傳高允傳尉元傳慕容白曜傳皮豹子傳呂羅漢傳胡叟傳闞[馬因]傳劉[日丙]傳李孝伯傳李沖傳游雅傳游明根傳游肇傳劉芳傳鄭羲傳高佑傳崔挺傳楊播傳楊椿傳劉昶傳蕭寶夤傳韓麒麟傳韓顯宗傳李彪傳王肅傳宋弁傳郭祚傳邢巒傳李平傳崔光傳甄琛傳崔休傳劉藻傳(附劉紹珍傳)傅永傳傅豎眼傳(附傅融等傳)裴叔業傳夏侯道遷傳李元護傳席法友傳江悅之傳李苗傳奚康生傳楊大眼傳崔延伯傳爾朱榮傳爾朱兆傳爾朱世隆傳爾朱天光傳張烈傳宋翻傳辛雄傳辛纂傳高謙之傳(附高子儒、高緒傳)高道穆傳孫紹傳張普惠傳成淹傳(附成霄傳)范紹傳董紹傳鹿張熠傳朱瑞傳叱列延慶傳斛斯椿傳賈顯度傳樊子鵠傳賀拔勝傳侯莫陳悅傳侯淵傳綦俊傳山偉傳李琰之傳祖瑩傳常景傳馮熙傳高肇傳(附高植傳)胡國珍傳陳奇傳劉獻之傳孫惠蔚傳董征傳刁沖傳李業興傳溫子升傳趙琰傳王崇傳朱長生傳宋世景傳(附宋季儒傳)李洪之傳酈道元傳眭誇傳馮亮傳李謐傳殷紹傳江式傳徐謇傳王顯傳蔣少游傳(附郭善明等傳)姚氏婦楊氏傳苟金龍妻劉氏傳王睿傳趙修傳茹皓傳侯剛傳宗愛傳趙黑傳(附趙熾傳)劉騰傳劉聰傳石虎傳(附石世等傳)慕容垂傳苻堅傳姚興傳司馬德宗傳(附司馬德文傳)桓玄傳馮文通傳劉義隆傳(附劉劭、劉駿傳)蕭衍傳沮渠牧犍傳(附沮渠秉等傳)高句麗傳勿吉傳蠕蠕傳高車傳自序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