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書白話版》楊播傳:高祖楊結,在慕容氏政權中任職,卒於中山相任上。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魏書白話版》楊播傳

魏書白話版

楊播傳

楊播,字延慶,自稱是恆農華一陰一人。

高祖楊結,在慕容氏政權中任職,卒於中山相任上。

曾祖楊珍,太祖時到了皇魏,卒於上谷太守。

祖楊真,河內、清河二郡太守。

父親楊懿,延興末年任廣平太守,有政績。

高祖南巡,吏人稱讚他的治績,朝廷加授他為寧遠將軍,賜給帛三百匹。

後又被朝廷征為選部給事中,有公平之譽。

除任安南將軍、洛州刺史,沒有到任便死了。

朝廷贈他本官,加授弘農公,謚稱簡。

楊播本字元休,太和年間,高祖賜改字延慶。

母親王氏,文明太后的外婆。

楊播少年時代即儀表不凡,奉養雙親竭盡禮度。

朝廷擢任他為中散,累遷給事,領中起部曹。

因是皇帝外戚,朝廷累加優賜,前後達萬計。

後進官北部給事中。

皇帝下詔讓楊播巡視北部邊疆,高祖親自送他到家,告訴他軍略大計。

不久,除任龍驤將軍、員外常侍,轉任衛尉少卿,常侍官職仍舊。

楊播與一陽一平王元頤等人領兵到漠北出擊柔然,大勝而歸。

高祖嘉許他的功勞,賜給他奴婢十人。

又遷任武衛將軍,又領兵打擊柔然,到居然山兵還。

朝廷除任他為左將軍,不久又加前將軍。

跟隨皇帝車駕向南討伐,到鍾離。

大軍回撤,皇帝下詔讓楊播統領步兵三千、騎兵五百為大軍殿後。

當時春水初漲,敵人蜂湧而至,撤還的船隻塞住江川。

楊播考慮大軍仍未全部渡過淮河,自己統兵嚴守南岸,親身處後。

大軍渡完,敵人也到了,於是圍住了楊播兵馬。

楊播把士兵擺成圓陣以抵禦敵人,親身衝入敵陣,斬敵很多。

兩軍相持了兩個晝夜,楊播部下糧草已盡,敵人圍攻更加兇猛。

魏高祖在北岸觀望,自己又沒有船隻,無法救援。

淮河水勢稍減,楊播自領三百名一精一銳騎兵登上船隻,大叫說:「現在我要渡河,能戰的就上前來。」

敵人不敢行動,於是楊播帶領軍馬渡過淮河。

高祖十分稱讚他的壯舉,賜爵華一陰一子,不久又除任右衛將軍。

後來,楊播又跟隨皇駕討伐崔慧景、蕭衍於鄧城,破了敵人,朝廷進其號為平東將軍。

當時皇帝車駕在沔水上顯威,皇上已擺下宴席,魏高祖與中軍、彭城王元勰賭射箭,左衛元遙在元勰一邊,而楊播在皇帝一邊。

元遙射中靶心,籌限已滿。

高祖說:「左衛籌限已滿,右衛也只好作罷了。」

楊播回答說:『仰憑聖恩,必須一爭。

』於是彎弓發射,也正中靶心。

高祖笑著說:「過去養由基神射妙處,大概也不過如此吧。」

於是拿著酒杯賜酒楊播說:「古人以酒養病,朕今天犒賞卿的才能,可以說是古今不同了。」

從車駕到懸瓠,除授他為太府卿,晉爵為伯。

景明初年,兼任侍中,出使恆州,賑寒濟饑。

轉任左衛將軍。

後朝廷除授他外任為安北將軍、并州刺史,他堅決推辭,於是授他為安西將軍、華州刺史。

到州之後,借占老百姓的田地,被御史王基所彈劾,削除了官爵。

延昌二年(513),在家中去世。

兒子楊侃等人停柩不下葬,連年上訴,到熙平年間(516~518),朝廷才贈其為鎮西將軍、雍州刺史,並復其爵位,謚稱壯。

分類:史書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魏書白話版
序紀太祖道武帝紀太宗明元帝紀世祖太武帝紀高宗文成帝紀顯祖獻文帝紀高祖孝文帝紀世宗宣武帝紀肅宗孝明帝紀敬宗孝莊帝紀孝靜帝紀文成文明皇后馮氏傳宣武靈皇后胡氏傳元叉傳元孝友傳元澄傳廢太子元恂傳穆崇傳王建傳(附王斤傳)安同傳安頡傳於烈傳(附於祚傳)於忠傳崔逞傳封回傳封軌傳公孫表傳張濟傳李先傳賈秀傳王洛兒傳崔浩傳李順傳司馬休之傳(附司馬文思傳)司馬楚之傳司馬悅傳刁雍傳李韶傳李神俊傳陸俟傳陸睿傳源賀傳源懷傳源子恭傳酈范傳毛修之傳劉休賓傳劉文曄傳房法壽傳房伯玉傳房景先傳伊..傳苟頹傳薛虎子傳宇文福傳費穆傳韋珍傳蘇湛傳裴宣傳李斤傳盧淵傳盧昶傳高允傳尉元傳慕容白曜傳皮豹子傳呂羅漢傳胡叟傳闞[馬因]傳劉[日丙]傳李孝伯傳李沖傳游雅傳游明根傳游肇傳劉芳傳鄭羲傳高佑傳崔挺傳楊播傳楊椿傳劉昶傳蕭寶夤傳韓麒麟傳韓顯宗傳李彪傳王肅傳宋弁傳郭祚傳邢巒傳李平傳崔光傳甄琛傳崔休傳劉藻傳(附劉紹珍傳)傅永傳傅豎眼傳(附傅融等傳)裴叔業傳夏侯道遷傳李元護傳席法友傳江悅之傳李苗傳奚康生傳楊大眼傳崔延伯傳爾朱榮傳爾朱兆傳爾朱世隆傳爾朱天光傳張烈傳宋翻傳辛雄傳辛纂傳高謙之傳(附高子儒、高緒傳)高道穆傳孫紹傳張普惠傳成淹傳(附成霄傳)范紹傳董紹傳鹿張熠傳朱瑞傳叱列延慶傳斛斯椿傳賈顯度傳樊子鵠傳賀拔勝傳侯莫陳悅傳侯淵傳綦俊傳山偉傳李琰之傳祖瑩傳常景傳馮熙傳高肇傳(附高植傳)胡國珍傳陳奇傳劉獻之傳孫惠蔚傳董征傳刁沖傳李業興傳溫子升傳趙琰傳王崇傳朱長生傳宋世景傳(附宋季儒傳)李洪之傳酈道元傳眭誇傳馮亮傳李謐傳殷紹傳江式傳徐謇傳王顯傳蔣少游傳(附郭善明等傳)姚氏婦楊氏傳苟金龍妻劉氏傳王睿傳趙修傳茹皓傳侯剛傳宗愛傳趙黑傳(附趙熾傳)劉騰傳劉聰傳石虎傳(附石世等傳)慕容垂傳苻堅傳姚興傳司馬德宗傳(附司馬德文傳)桓玄傳馮文通傳劉義隆傳(附劉劭、劉駿傳)蕭衍傳沮渠牧犍傳(附沮渠秉等傳)高句麗傳勿吉傳蠕蠕傳高車傳自序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