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書白話版》崔延伯傳:祖崔壽,在彭城陷入江南政權。崔延伯很有力氣,少年即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魏書白話版》崔延伯傳

魏書白話版

崔延伯傳

崔延伯,博陵人。

祖崔壽,在彭城陷入江南政權。

崔延伯很有力氣,少年即以勇壯聞名。

出仕蕭賾,為緣淮遊軍,帶濠口戍主。

太和年間進入皇魏,高祖深深嘉許這種行為,常任統帥。

膽量勇氣過人,兼有謀略,征討之處,都立下了戰功。

積累功勞位次漸進,朝廷除授他為征虜將軍、荊州刺史,賜爵定陵男。

荊州地形險惡,蠻左寇亂,常有結聚作亂的勢力,崔延伯自統軍討伐,無不摧滅,由此穰地安寧,沒人再敢搗亂。

永平年間,轉任後軍將軍、幽州刺史。

蕭衍派他的左游擊將軍趙祖悅率軍偷據峽石,帝下詔讓崔延伯為別將,與都督崔亮一起討伐敵人。

崔亮令崔延伯據守下蔡。

延伯與別將伊甕生挾淮造營。

崔延伯於是取車輪,去掉外圈,削尖其幅,兩兩相對,一揉一竹為繩,貫連不絕,一共十多道,橫水為橋,兩頭安置大轆轤,士兵在裡面任情出沒,不可燒斫。

崔延伯既斷趙祖悅等人後路,又讓舟船不能相通,所以蕭衍援軍不能前往救援,趙祖悅全軍都被俘虜。

延伯在軍中被拜平南將軍、光祿大夫。

崔延伯與楊大眼等從淮一陽一來到京城,靈太后在西林園引見崔延伯等。

太后說:「卿等志尚雄猛,都是國中名將,前番平定峽石,上下稱快,這乃是卿你的功勞啊。

但是淮河堤堰仍在,應該有所打算,所以招引你們一起商量,各人拿出一套方案以備後用。」

楊大眼說:「臣的主意是從水陸兩路,同時並進,這樣便可無往而不克。」

崔延伯說:「為臣今天要小與大眼作難,既對聖顏,答旨應符合實際,淮水水南水北都有溝渠,陸路進攻的計策如何實施?依臣短見,願聖心憐憫水兵的勤苦,給他們一年時間,專門練習水上作戰,如有意外情況發生,隨召可用,無往不克。」

靈太后說:「一愛一卿所說,深中要害,就按你說的辦。」

永平二年(509),朝廷除授他為安北將軍、并州刺史。

在州任上貪一污官民財物,聲名聞於遠近。

朝廷召還為金紫光祿大夫。

出任鎮南將軍、行岐州刺史、假征西將軍,賜給驊騮馬一匹。

正光五年(524)秋天,因以往在揚州建淮河橋的功勞,封為當利縣開國男,食邑二百戶,不久又增加食邑一百戶,改封新豐,晉爵為子。

當時,莫折念生兄天生由隴而下東進犯境,征西將軍元志被莫折天生所擒,賊勢洶洶,進駐黑水。

帝詔崔延伯為持節、征西將軍、西道都督,與行台蕭寶夤一起討伐敵人。

蕭寶夤與崔延伯在馬嵬紮下營壘,南北相距百餘步。

蕭寶夤每天召集督將討論打擊敵人的方法,崔延伯每說「敵人剛剛勝利,氣勢正銳,難以與之爭鋒」。

蕭寶夤一臉不高興:「君你荷國一寵一惠,總軍出討,國家安危便繫於一身,而你每每顯示出怯懦之情來,損我皇威,挫軍銳氣,這是你的罪過。」

崔延伯第二天早晨到蕭寶夤那裡謝罪,說:「現在我當幫助明公您試探敵人勇怯。」

崔延伯選擇一精一兵數千,下渡黑水,列陣西進向敵營進發,蕭寶夤率領部隊在水東尋原西北,以示後繼。

當時敵人十分瘋狂,在水西一里的地方營營連接。

崔延伯徑至敵營,耀武揚威,威脅敵人,慢慢地回軍後退。

敵人以崔延伯人少,開營競逐,數量超過延伯軍十倍,臨水一逼一迫。

蕭寶夤親自出陣觀看,怕延伯有什麼虧損。

崔延伯不與敵人交戰,親自殿後,一抽一軍東渡,運轉如神,不一會全部渡完,他徐徐自渡。

敵人洩氣,相繼歸營。

蕭寶夤大為高興,對官僚們說:「崔公,是古代的關羽、張飛再世。

今年何愁不能制一服敵人。」

崔延伯馳馬見蕭寶夤說:「這些敵人不是老奴對手,公你只管坐等看戲。」

後日,崔延伯率眾出擊,蕭寶夤為其殿後。

莫折天生率領全部人馬前來迎戰,崔延伯申令將士,身先士卒,打亂敵前鋒。

於是大軍勇銳一精一進,大破敵軍,俘虜斬殺敵人十多萬,追趕到小隴。

秦地敵人英勇頑強,諸將都很害怕,朝廷初議派將,都說非崔延伯無人能平定下來。

果然這次戰勝了敵人。

朝廷授其為右衛將軍。

當時,萬俟丑奴、宿勤明達等人侵掠涇州。

這以前,盧祖遷、尹甕生幾名將領都在元志前行之始,同時率軍向雍州進發,從六陌道準備攻取斑平。

元志敗,他們仍停軍涇水那裡。

崔延伯打敗秦賊之後,便與蕭寶夤一起率軍在安定與他們會師,兵力一下子增加到十二萬,鐵馬八千匹,軍威很盛。

丑奴在涇州西北七十里當原城這地方紮下營盤,不時輕騎前來挑戰,大兵未交,便奔逃而去。

崔延伯恃功負勝,便要求率軍先驅。

砍樹木營造大排,內安鎖柱,教練強兵,扛在肩上衝鋒,稱為排城,戰士在外,輜重居中,從涇州緣原北上。

大軍準備出營討伐敵人,還未交戰,有數百名敵人,詐持文書,說是投降書,請求大軍且慢。

蕭寶夤、崔延伯認為這是事實,徘徊未發。

不一會宿勤明達率軍從東北而來,乞降敵人從西面衝來,諸軍前後受敵。

崔延伯上馬突陣,敵人攻勢受挫,不一會兒便排山倒海,向北直衝敵營而來。

敵人都是輕騎,而延伯部隊兼有步兵,兵力疲憊怠慢,敵人於是乘著間隙進入排城。

崔延伯軍隊於是大敗,死傷人數將近二萬。

蕭寶夤收拾軍馬退保涇州。

崔延伯修繕器械,用錢招募驍勇之士,又從涇州西進,在離敵彭抗谷營寨七里的地方紮營。

崔延伯恥於前番受挫之辱,不報告蕭寶夤,便獨領軍馬出營襲擊敵人,大破敵軍,不一會便踏平幾處柵寨。

敵人紛紛逃走,延伯看見自己士兵紛紛搶奪財物,散亂不整,便往來奔突制止,於是軍隊又被打得大敗。

崔延伯中流矢,為敵人射死,士兵死的有一萬多人。

崔延伯善於撫一慰將士,能得眾人之心,與奚康生、楊大眼一起成為諸將中的佼佼者,崔延伯臨死時功名尤重。

當時大敵未平而崔延伯就死了,朝野人士都歎惜擔心。

朝廷贈其為使持節、車騎大將軍、儀同三司、定州刺史,謚稱武烈。

分類:史書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魏書白話版
序紀太祖道武帝紀太宗明元帝紀世祖太武帝紀高宗文成帝紀顯祖獻文帝紀高祖孝文帝紀世宗宣武帝紀肅宗孝明帝紀敬宗孝莊帝紀孝靜帝紀文成文明皇后馮氏傳宣武靈皇后胡氏傳元叉傳元孝友傳元澄傳廢太子元恂傳穆崇傳王建傳(附王斤傳)安同傳安頡傳於烈傳(附於祚傳)於忠傳崔逞傳封回傳封軌傳公孫表傳張濟傳李先傳賈秀傳王洛兒傳崔浩傳李順傳司馬休之傳(附司馬文思傳)司馬楚之傳司馬悅傳刁雍傳李韶傳李神俊傳陸俟傳陸睿傳源賀傳源懷傳源子恭傳酈范傳毛修之傳劉休賓傳劉文曄傳房法壽傳房伯玉傳房景先傳伊..傳苟頹傳薛虎子傳宇文福傳費穆傳韋珍傳蘇湛傳裴宣傳李斤傳盧淵傳盧昶傳高允傳尉元傳慕容白曜傳皮豹子傳呂羅漢傳胡叟傳闞[馬因]傳劉[日丙]傳李孝伯傳李沖傳游雅傳游明根傳游肇傳劉芳傳鄭羲傳高佑傳崔挺傳楊播傳楊椿傳劉昶傳蕭寶夤傳韓麒麟傳韓顯宗傳李彪傳王肅傳宋弁傳郭祚傳邢巒傳李平傳崔光傳甄琛傳崔休傳劉藻傳(附劉紹珍傳)傅永傳傅豎眼傳(附傅融等傳)裴叔業傳夏侯道遷傳李元護傳席法友傳江悅之傳李苗傳奚康生傳楊大眼傳崔延伯傳爾朱榮傳爾朱兆傳爾朱世隆傳爾朱天光傳張烈傳宋翻傳辛雄傳辛纂傳高謙之傳(附高子儒、高緒傳)高道穆傳孫紹傳張普惠傳成淹傳(附成霄傳)范紹傳董紹傳鹿張熠傳朱瑞傳叱列延慶傳斛斯椿傳賈顯度傳樊子鵠傳賀拔勝傳侯莫陳悅傳侯淵傳綦俊傳山偉傳李琰之傳祖瑩傳常景傳馮熙傳高肇傳(附高植傳)胡國珍傳陳奇傳劉獻之傳孫惠蔚傳董征傳刁沖傳李業興傳溫子升傳趙琰傳王崇傳朱長生傳宋世景傳(附宋季儒傳)李洪之傳酈道元傳眭誇傳馮亮傳李謐傳殷紹傳江式傳徐謇傳王顯傳蔣少游傳(附郭善明等傳)姚氏婦楊氏傳苟金龍妻劉氏傳王睿傳趙修傳茹皓傳侯剛傳宗愛傳趙黑傳(附趙熾傳)劉騰傳劉聰傳石虎傳(附石世等傳)慕容垂傳苻堅傳姚興傳司馬德宗傳(附司馬德文傳)桓玄傳馮文通傳劉義隆傳(附劉劭、劉駿傳)蕭衍傳沮渠牧犍傳(附沮渠秉等傳)高句麗傳勿吉傳蠕蠕傳高車傳自序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