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朴子》外篇 卷六十九 知止:抱盈居沖者,必全之算也;宴安盛滿者,難保之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抱朴子》外篇 卷六十九 知止

抱朴子

外篇 卷六十九 知止

抱朴子曰:祝莫大於無足,福莫厚乎知止。

抱盈居沖者,必全之算也;宴安盛滿者,難保之危也。

若夫善卷巢許管一胡一 之徒,鹹蹈雲物以高騖,依龍鳳以竦跡,覘韜鋒於香餌之中,寤覆車乎來軔之路,違險途以遐濟,故能免詹何之釣緡,可謂善料微景於形外,覿堅冰於未霜,徙薪曲突於方熾之火,纚舟弭楫於沖風之前,瞻九牛害而深沈,望密蔚而曾逝,不托巢於葦苕之末,不偃寢乎崩山之崖者也。

斯皆器大量弘,審機識致,凌儕獨往,不牽常欲,神三造化,心遺萬物,可欲不能蠆介其純粹,近理不能耗滑其清澄。

苟無若人之自然,誠難企及乎絕軌也。

徒令知功成者身退,處勞大者不賞,狡兔死則知獵犬之不用,高鳥盡則覺良弓之將棄。

鑒彭韓之明鏡,而念抽簪之術;睹越種之暗機,則識金象之貴。

若范公泛艘以絕景,薛生遜亂以全潔,二疏投印於方盈,田豫釋紱於漏盡,進脫亢悔之咎,退無濡尾之吝,清風足以揚千載之塵,德音足以祛將來之惑。

方之陳寶,不亦邈乎!

或智小敗於謀大,或轅弱折於載重,或獨是陷於眾非,或盡忠訐於兼會,或倡高算而受晁錯之禍,或竭心力而遭吳起之害。

故有口止局高口止脊厚,猶不免焉。

公旦之放,仲尼之行,賈生遜擯於下士,子長熏腎乎無辜,樂毅平齊,伍員破楚,白起以百勝拓疆,文子以九術霸越,韓信功蓋於天下,黥布滅家以佐命,榮不移晷,辱已及之。

不避其禍,豈智者哉!為臣不易,豈將一途,要而言之,決在擇主。

我不足賴,其驗如此。

告退避賢,潔而且安,美名厚實,福莫大焉。

能修此術,萬未有一。

吉凶由人,可勿思乎!逆耳之言,樂之者希,獻納期榮,將速身禍,救誹謗其不暇,何信受之可必哉!

夫矢曾繳紛紜則鴛雛徊翮,坑阱充蹊則麟虞斂跡。

情不可極,欲不可滿,達人以道制情,以計遣欲,為謀者猶宜使忠,況自為策而不詳哉!扒知足者常足也,不知足者無足也。

常足者,福之所赴也;無足者,禍之所鍾也。

生生之厚,殺哉生矣,宋氏引苗,郢人張革,誠欲其快,而實速萎裂,知進忘退,斯之謂乎?

夫筴奔而不止者,鮮不傾墜;凌波而無休者,希不沈溺;弄刃不息者,傷刺之由也;斫擊不輟者,缺毀之原也。

盈則有損,自然之理,周廟之器,豈欺我哉?故養由之射,行人識以馳弦,東野之御,顏子知其方敗,成功之下,未易久處也。

夫飲酒者不必盡亂,而亂者多焉;富貴者豈其皆危,而危者有焉。

智者料事於倚伏之表,伐木於毫末之初,吐高言不於累棋之際,議治裘不於群狐之中,古人佯狂為愚,豈所樂哉!時之宜然,不獲已也。

亦有深逃而陸遭波濤,幽遁而水被焚燒,若龔勝之絕粒以殞命,李業煎蹙以吞鴆,由乎跡之有朕,景之不滅也。

若使行如蹈冰,身如居一陰一,動無遺蹤可尋,靜與無為為一,豈有斯患乎!又況乎揭日月以隱形骸,擊建鼓以徇利器者哉!夫值明時則優於濟四海,遇險世則劣於保一身,為此永慨,非一士也。

吾聞無熾不滅,靡溢不損,煥赫有委灰之兆,春草為秋瘁之端,日中則昃,月盈則蝕,四時之序,成功者退。

遠取諸物,則構高崇峻之無限,則頹壞惟憂矣;近取諸身,則嘉膳旨酒之不節,則結疾傷性矣。

況乎其高概雲霄而積之猶不止,其威震人主而加崇,又不息者乎!蚊虻墮山,適足翱翔;兕虎之墜,碎而為齏。

此言大物,不可失所也。

且夫正色彈違,直道而行,打撲干紀,不慮讎隙,則怨深恨積。

若捨法容非,屬托如響,吐剛茹柔,委曲繩墨,則忠□喪敗,居此地者,不變勞乎?是以身名並全者甚希,而折足覆食束者不乏也。

然而入則蘭房窈窕,朱帷組帳,文茵兼舒於華第,艷容粲爛於左右,輕體柔聲,清歌妙舞,宋蔡之巧,一陽一阿之妍,口吐辨菱延露之曲,足躡淥水七槃之節,知音悅耳,冶姿娛心,密宴繼集,醽醁不撤,仰登綺閣,俯映清淵,游果林之丹翠,戲蕙囿之芬馥,文鱗瀺灂,朱一習一 頡頏,飛繳墮雲鴻,沈綸引魴鯉,遠珍不索而一交一 集,玩弄紛華而自至。

出則朱輪耀路,高蓋接軫,丹旗雲蔚,麾節翕赫,金口嘈口獻,戈甲璀錯,得意托於後乘,嘉旨盈乎屬車,窮遊觀之娛,極畋漁之歡。

聖明之譽,滿耳而入;諂悅之言,異口同辭。

於時眇然,意蔑古人,謂伊呂管晏,不足算也。

豈覺崇替之相為首尾,哀樂之相為朝暮,肯謝貴盛,乞骸鼻,背朱門而反丘園哉!若乃聖明在上,大賢贊事,百揆非我則不敘,兆民非我則不濟,高而不以危為憂,滿而不以溢為慮者,所不論也。

窮達

或問:「一流之才,而或窮或達,其故何也?俊逸縶滯,其有憾乎?」

抱朴子答曰:「夫器業不異,而有抑有揚者,無知己也。

故否泰時也,通塞命也。

審時者何怨於沈潛,知命者何恨於卑瘁乎!筆沈閭渟鈞,一精一勁之良也,而不以擊,則朝菌不能斷焉;珧華黎綠,連城之寶也,委之泥濘,則瓦礫積其上焉。

故可珍而不必見珍也,可用而不必見用也。

庸俗之夫,暗於別物,不分朱紫,不辯菽麥,唯以達者為賢,而不知僥求者之所達也;唯以窮者為劣,而不詳守道者之所窮也。

且夫懸象不麗天,則不能揚大明灼無外,嵩岱不托地,則不能竦峻極概雲霄。

兔足因夷途以聘迅,龍艘泛激流以效速,離光非燧人不熾,楚金非歐冶不剡,豐華俟發春而表艷,棲鴻待沖飆而輕戾,四岳不明揚,則有鰥不登庸,叔牙不推賢,則夷吾不式厚,穰苴賴平仲以超踔,淮一陰一因蕭公以鷹揚,雋生由勝之之談,曲逆緣無知之薦,元直起龍縈之孔明,公瑾貢虎臥之興霸,故能美名垂於帝籍,弘勳著於當世也。

「漢之末年,吳之季世,則不然焉。

舉士也,必附己者為前;取人也,必多一黨一 者為決;而附己者不必足進之器也,同乎我,故不能遺焉;而多一黨一 者不必逸群之才也,信眾口,故謂其可焉。

或信此之庸猥,而不能遣所念之近情;或識彼之英異,而不能平心於至公。

於是釋銓衡,而以疏數為輕重矣;棄度量,而以綸集為多少矣。

於時之所謂雅人高韻,秉國之鈞,黜陟決己,褒貶由口者,鮮哉免乎斯累也。

又況於胸中率有憎獨立,疾非一黨一 ,忌勝己,忽寒素者乎?悲夫!邈俗之士,不群之人,所以比肩不遇,不可勝計,或抑頓於藪澤,或立朝而斥退也。

蓋修德而道不行,藏器而時不會,或俟河清而齒已沒,或竭忠勤而不見知,遠行不騁於一世,勳澤不加於生民。

席上之珍,鬱於泥濘,濟物之才,終於無施,操築而不值武丁,抱竿而不遇西伯,自曩迄今,將有何限?而獨悲之,不亦陋哉!瞻徑路之遠,而恥由之;知大道之否,而不改之。

齊通塞於一途,付榮辱於自然者,豈懷悒悶於知希,興永歎於川逝乎!疑其有憾,是未識至人之用心也。

小年之不知大年,井蛙之不曉滄海,自有來矣。

重言

抱朴子曰:余友人玄泊先生者,齒在志學,固已窮覽六略,旁綜河洛,晝競羲和之末景,夕照望舒之餘輝,道靡遠而不究,言無微而不測,以儒墨為城池,以機神為干戈,故談者莫不望塵而銜璧,文士寅目而格筆。

俄而寤智者之不言,覺寸一之無咎,意得則齊荃蹄之可棄,道乖則覺唱高而和寡,於是奉老氏多敗之戒,思金人三緘之義,括鋒穎而如訥韜,修翰於彤管,含金懷玉,抑謐華辯,終日彌夕,或無一言。

門人進曰:「先生默然,小子一胡一 述?且與庸夫無殊焉。

竊謂鍾不鳴,則不異於積銅;浮磬息音,則未別乎聚石也。」

玄泊先生答曰:「吾特收遠名於萬代,求知己於將來,豈能競見知於今日,標格於一時乎?陶甄以盛酒,雖美不見酣;身卑而言高,雖是不見信。

徒捲舌而竭聲,將何救於流遁?古人六十笑五十九,不遠迷復,乃覺有以也。

夫玉之堅也,金之剛也,冰之冷也,火之熱也,豈須自言,然後明哉!且八音九奏,不能無長短之病,養由百發不能止,將有一失之疏,玩憑河者,數溺於水;好劇談者,多漏於口。

伯牙謹於操弦,故終無煩手之累;儒者敬其辭令,故終無樞機之辱。

淺近之徒,則不然焉。

辯虛無之不急,爭細事以費言,論廣修堅白無用之說,誦諸子非聖過正之書,損教益惑,謂之深遠,委棄正經,競治邪學。

或與暗見者較唇吻之勝負,為不識者吐清商之談對,非敵力之人,旁無賞解之客,何異奏雅樂於木梗之側,陳玄黃於土偶之前哉!徒口枯氣乏,椎杭抵掌,斤斧缺壞而盤節不破,勃然戰色而乖忤愈遠,致令恚容表顏,丑言自口,偷薄之變,生乎其間,既玷之謬,不可救磨。

未若希聲不全大音,約說以俟識者矣。

分類:道教書籍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抱朴子
內篇 卷一 暢玄內篇 卷二 論仙內篇 卷三 對俗內篇 卷四 金丹內篇 卷五 至理內篇 卷六 微旨內篇 卷七 塞難內篇 卷八 釋滯內篇 卷九 道意內篇 卷十 明本內篇 卷十一 仙藥內篇 卷十二 辨問內篇 卷十三 極言內篇 卷十四 勤求內篇 卷十五 雜應內篇 卷十六 黃白內篇 卷十七 登涉內篇 卷十八 地真內篇 卷十九 遐覽內篇 卷二十 袪惑外篇 卷二十一 嘉遁外篇 卷二十二 逸民外篇 卷二十三 勖學外篇 卷二十四 崇教外篇 卷二十五 君道外篇 卷二十六 臣節外篇 卷二十七 良規外篇 卷二十八 時難外篇 卷二十九 官理外篇 卷三十 務正外篇 卷三十一 貴賢外篇 卷三十二 任能外篇 卷三十三 欽士外篇 卷三十四 用刑外篇 卷三十五 審舉外篇 卷三十六 交際外篇 卷三十七 備闕外篇 卷三十八 擢才外篇 卷三十九 任命外篇 卷四十 名實外篇 卷四十一 清鑒外篇 卷四十二 行品外篇 卷四十三 弭訟外篇 卷四十四 酒誡外篇 卷四十五 疾謬外篇 卷四十六 譏惑外篇 卷四十七 刺驕外篇 卷四十八 百里外篇 卷四十九 接疏外篇 卷五十 鈞世外篇 卷五十一 食外篇 卷五十二 尚博外篇 卷五十三 漢過外篇 卷五十四 吳失外篇 卷五十五 守塉外篇 卷五十六 安貧外篇 卷五十七 仁明外篇 卷五十八 博喻外篇 卷五十九 廣譬外篇 卷六十 辭義外篇 卷六十一 循本外篇 卷六十二 應嘲外篇 卷六十三 喻蔽外篇 卷六十四 百家外篇 卷六十五 文行外篇 卷六十六 正郭外篇 卷六十七 彈禰外篇 卷六十八 詰鮑外篇 卷六十九 知止外篇 卷七十 自敘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